
自杀率上升、挂白旗运动,以及美国国务院的人口贩运年度报告将大马降级至最低的第三类国家的名单中,反映国家面对的内外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紧急处理和解决的地步。
国家元首谕令国会必须在8月1日前复会,就是要恢复民主制衡,通过国会的问责,为国家找出控制疫情、挽救经济与生计的最佳方案。首相办公室在星期一宣布,下议院将从7月26日开始召开5天的特别会议,显示政府终于认清了民意。
国盟政府在一年多来实施各种行动管制令遏止病毒传播,却冲击了民生,也压不下病例及死亡率。在去年9月沙巴州选举引发第三波疫情后,封锁的程度就逐步提升,从MCO 2.0、MCO 3.0、全面封锁到雪隆地区落实加强行管令(EMCO),加深了中低收入群体和商家的困境,包括心理及财务压力。
然而,对于防疫措施的无效,负责的官员并没有察觉,反而声称落实全面封锁避免了一场“灾难”,否则大马的单日确诊病例可能飙升至最高4万宗,但彭博社公布的6月全球抗疫排行榜,大马在53个经济体中排名大幅滑落至倒数第3的第51位,说明了一切。这或许是因为在紧急状态期间,人民代议士失去质询的渠道,决策者没有听取建言,以致无法及时纠正与堵住防疫的漏洞。
国会召开会议,有关部长就必须在国会回答为什么在MCO及全面封锁期间,无法达到每天筛检20万人的目标?假如是私人实验室不达标,是不是有补救的办法?为何没有做好追踪和隔离的工作,以致社区零星病例从52%飙升至85%?之前卫生部向国家安全理事会建议,让居家隔离的冠病患者佩戴电子追踪器,为什么空雷不雨?
疫情爆发至今,政府已经推出8个援助配套,涉及款项5300亿令吉,但因为一再封锁而无法挽救大多数人的生计。假如每月拨出1000万至2000万来落实发现、检测、追踪、隔离和支持(FTTIS)系统,降低社区感染,就不用关闭经济领域,也无需发放大笔的援助金。
而且全面封锁每日的损失估计10亿令吉,第二季的损失高达450亿令吉。拨一些钱做好防疫工作,怎样都比全面封锁划算。况且没完没了的封锁可能造成一些外资撤离,推高失业率。
朝野议员也必须探讨如何挽救没有隔夜粮的的百姓。政府在过去及最近宣布的“保护人民与复苏经济援助配套”,允许人民在i-Lestari、i-Sinar及i-Citra提款计划下提取公积金存款,估计将提出逾1070亿令吉。人民已经掏出老本,往后的日子要如何过活,总不能天天举白旗?
家庭债务也已经从去年年中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5%,增高到了去年杪的93.3%,暂缓摊还贷款只是推迟债务危机引爆的时间。如果没有纾困的办法,大马人的未来堪忧。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令人担忧,根据经济行动理事会(EAC)执行董事诺阿兹兰的估计,疫情令我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减至1万零270美元,约60万个家庭从M40变成B40。这也就是说,以GNI来计算经济倒退5年,高收入国及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更遥不可及。国会也必须商议,如何让国家经济走出泥沼,而不是从中等收入国沦为经济落后国。
但是,一些国会议员可能会辜负了统治者和人民的期望,他们并没有放下私心,而是在千方百计保住权位,比如“巫统部长帮”不理会防疫的限制,日前分头会见35名巫统议员;根据报道,这些议员同意维持巫统大会的议决案,即支持国盟政府直到国会解散。
如果政治人物缺乏同理心,他们不会明白百姓的痛苦,进而专注于解除民困的职责。伊党议员受到人民委托,也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
大马是没有天灾、物资丰富的天堂,谁忍心看到它败落,政治人物醒醒吧!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