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变|中国企业为何成为打砸抢烧的对象?

撰写:      来源:多维新闻   2021-03-15 13:22:00

3月14日,缅甸仰光城西的莱达雅(Hlaing tha ya)、雪碧达(Shwe Pyi Thar)等地区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当地多个工业区有三十余家中资企业或中缅合资企业遭波及,大多为小本经营的服装加工厂、服装辅料厂和配套设备厂。

纵火者设置路障,骑摩托车呼啸而来。多名工厂值班人员被打伤。至少有一家工厂的厂房被纵火者占据。此案引发了中国驻缅甸使馆以及北京的注意。

针对中国企业的打砸风波背后也有缅甸旷日持久的示威,点击看解说

3月14日,有身份不明人员前往仰光西部的工业区,捣毁了部分中国企业的大门,并在放火之后呼啸而去。(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视频截图)
在风波中,部分企业财物被损害,譬如图中的汽车被砸烂车窗玻璃,幸而并未被焚毁。(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视频截图)
有分析人士怀疑,此番捣毁中国企业的人员或系遭遇军警暴打的示威者,同日,仰光西部同一地区也有示威活动,但示威者被军警当场打死二十余人。(美联社)
虽然缅甸全境约有600名警官反对镇压行动,甚至加入示威者一侧,但这对于整个风波仍是杯水车薪的。(美联社)
就当前情况看,虽然示威者在社交网络上占据舆论优势,但他们在街头的生存空间都已经被军警夺取。(美联社)
在军警列阵发射催泪弹和枪弹的打击下,只有盾牌和口罩的示威者毫无招架之力。(美联社)

中国使馆认为此案“性质十分恶劣”,将其定性为“打砸抢烧”事件。但北京也强调“尚无法确定纵火者身份”。

愤怒之余,中国使馆只是要求当地警方“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中资企业及人员安全”,显示中国正努力避免被卷入其中。

到3月14日晚些时候,缅甸军方已对涉事地区发布戒严令,其下属“妙瓦底”电视台称风波系“2,000人封锁道路,阻拦消防员灭火”所致。但缅甸军方至今仍保持缄默,亦拒绝发表评论。

在内比都、仰光等地,缅甸国防军已经派出成建制的部队前往街头,这些有作战经验的部队被投入一线后,对于开枪并不忌惮。(美联社)

在内比都、仰光等地,缅甸国防军已经派出成建制的部队前往街头,这些有作战经验的部队被投入一线后,对于开枪并不忌惮。(美联社)

缅甸的这次风波或许存在多种可能性。首先,缅甸的示威者群体存在迁怒中国企业的可能。

也就在3月14日,莱达雅一带发生了示威者与缅甸军警的激烈冲突,据称至少有22人被打死,同日,缅甸全国亦有至少39人被打死,示威者总死亡人数已超过130人。

在“全国民主联盟”执政期间,缅甸民间民粹团体、非政府组织大行其道。他们在此前与军政府的斗争中,保留了对军政府与中国的成见: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个“非民主的专制国家”。缅甸政变后,很多组织此前对中国的敌意因此被激活。亦形成了“军政府专制,中国亦专制,中国不谴责政变,所以中国支持政变”的结论。原本就在“红迪”(reddit)等网络论坛平台大量传播,且皆对中国有极强的针对性。

缅甸的示威者还没有调整心态,仍然以全国民主联盟参加全国大选时的助选姿态参加示威,以为声势浩大就能取得效果。这批“Z世代”青年很快就要在枪杆子面前补上重要的一课。(美联社)

缅甸的示威者还没有调整心态,仍然以全国民主联盟参加全国大选时的助选姿态参加示威,以为声势浩大就能取得效果。这批“Z世代”青年很快就要在枪杆子面前补上重要的一课。(美联社)

参与示威的民粹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曾发出对中资工厂的威胁。缅甸示威者间也有“中国向缅甸派兵”、“中国向缅甸派出网络专家以断网”的传言。随着装备简陋的示威者遭遇军警镇压,损失惨重,他们难免会以极端情绪化的手段,迁怒于同一地区的中国企业身上。

其次,缅甸军政府也有制造小规模事件,化内部事务为国际事务,吸引外界注意的可能。

缅甸军政府深知,虽然缅甸国内民意将其与北京绑定,但实情并非如此。中国使馆已经出面指出,缅甸“出现现在的局面完全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

北京虽然规避“政变”之类的说法,仍使用“政府大规模改组”一说,它也是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的体现。

缅甸军方深知,北京对军政府时期的缅甸较为厌恶,其低效与贪腐极为突出。相比之下,昂山素季执政时期的缅甸因为较高的政务效率而被北京所青睐。(美联社)

缅甸军方深知,北京对军政府时期的缅甸较为厌恶,其低效与贪腐极为突出。相比之下,昂山素季执政时期的缅甸因为较高的政务效率而被北京所青睐。(美联社)

由于北京对昂山素季的民盟当局的印象至今仍好于军政府,他不太可能主动介入其中。这使得军方或有可能制造小规模事件,通过军方维持秩序,恢复局势稳定的手段,提升外界对缅甸国内事务的兴趣。进而向包括东盟、欧盟在内的外界展示军方有能力控制局势的形象。

再者,缅甸国内可能也有其他外部或大国势力卷入其中。

虽然涉事者的身份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其目的可能是明确的。涉事者想利用现状,制造小规模事态,避免国际势力大规模介入,设法只把中国拖入其中。这使得在缅甸的大国势力需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手段逼中国出手。仅仅放火、打砸就成了相对成本较小的手段。

当然,虽然缅甸示威者多将军政府与北京绑定,但实情并非如此,缅甸军政府对此也深知不疑。中国在缅甸变局一事上的态度与东盟接近,为“两不相帮,由缅甸人自己解决”,这是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官方立场。

对缅甸民众来说,政变其实是早有知觉的事情,它甚至成为缅甸政治环境的一种循环

敏昂莱将军作为内比都的首脑,轻易地发动了政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缅甸的事情要怎样收场呢?(美联社)
在军方下场之后,内比都等地一片平静,事实上,相对于政治人物的直觉,民间的嗅觉更为准确。(美联社)
在仰光等地,当地因为断网,民众颇有些百无聊赖。(美联社)
昂山素季至今仍是北京所能认可的缅甸首脑之一,此次风波之后,其去向令人忧虑。(新华社)
对缅甸民众来说,相对于政变,还是新冠疫情的威胁更为突出。(美联社)
2021年1月31日,缅甸民众于首都仰光街头展开游行,抗议该国于2020年11月举行的大选结果,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本次大选。(路透社)

因此,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也会联名表示“强烈谴责缅甸针对和平示威者的暴力,并再次呼吁释放昂山素季等人”,且由外交部多次表示“希望缅甸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从缅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分歧,继续推进国内民主转型进程”。

毕竟,自缅甸罗兴亚问题爆发开始,昂山素季政府以“客居缅甸的外国人”之方式处理该群体,期间的暴力和歧视性措施,令其政府饱受西方政府和舆论的责骂。此时采取“谴责暴力,但缅甸的问题由缅甸人自己解决”态度的中国,反而成为国际少有的、愿与昂山素季和缅甸政府合作的对象。

缅甸如今的动荡总会过去,待事态平息后,掌权的无论是军方还是下一任民选政府,都会重新宣扬北京与内比都之间的“胞波”(Pauk Phaw)关系。只是当下的动荡,会影响中资企业对缅甸的信心,缅甸政府亦势必需要在事后弥补时下动荡所带来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