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国两会,虽然重点是“十四五”规划,但外界最为关注的,显然是有关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事项。

北京时间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做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新华社)
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按照既定议程,做了“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草案的说明”。说明中,不仅谈到今次选举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以及具体步骤,提出要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而且也明确表示,“本次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选举制度,可以只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不涉及修改香港基本法正文。”
此番表态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是“香港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的理念在香港的具体实践,以此作为起点,“香港特色”这样的前缀,或许会更多出现在香港接下来的改革中,比如多维早前提到的“香港特色资本主义”;其二是基本法会否修改,王晨只言今次完善有关选举制度,“可以只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但并未排除接下来修改基本法正文的可能性。
事实上,除了香港民主选举制度和基本法会否修改外,很多人可能会忽略王晨今次说明的开篇第一句话——“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在中共十八大至今的话语体系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往往是并行的,而且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后,便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主轴和核心。
今次王晨开篇即点明香港要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这里自然指的是体系和法律层面的动作,但同时也有言外之意,那就是对于爱国者治港中的治港者在治理能力层面,也提出了要求。因为香港由乱及治,这里的“治”,不仅包括治理体系,也必然地包括治港者的治理能力。而爱国者治港,本身也包括了两个维度,一个是爱国者,一个是要有能力治港。
这样的选人用人标准,其实也符合中共一贯的“又红又专”。置换到香港,“红”即是爱国者,“专”即能人、专才。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的话来说,“中央决心打造的不是橡皮图章或忠诚的废物,而是贤能的爱国者。”
随着香港选举制度改革落定,“一国两制”这一在香港已经实践了24年的基本国策也进入2.0时刻,北京将其定为“香港由乱及治的转折点”。要想真正由乱及治,体系和人都要“动刀”,惟其如此,香港才可能真的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