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已在十字路口/南洋社论

 

本周一(25日),是我国首次发现冠病确诊病例一周年。

去年1月25日,3名从新加坡入境柔佛的中国公民确诊,是境外输入病例,当时还是希盟政府的“医生团”当家,很快就压下疫情。

来到去年2月4日,社区感染病例首次出现,第二波疫情爆发,而通过“喜来登行动”夺权的国盟政府,在卫生单位有效抗疫措施下,用3个多月时间压平冠病感染曲线,甚至在7月份有几天是零新增病例。

当时,我国一度成了抗疫“强国”,卫生总监则被尊称为抗疫英雄。

很不幸,一场不应上演的沙巴夺权行动出现,引来州选举,也引来野火燎原的第三波冠病疫情。

至今,疫灾当道,已快变成大灾难,无辜的人民却当灾;而政客则继续操弄着他们的权力游戏。

全年未休的诺希山本周一在面簿贴文,他说虽然已战疫一年,但抗疫还未到终点。

他直言,这一天,让他感到难过。其实,心如低谷的何止这位抗疫英雄?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性命,已不幸被政客典押上政治赌台了。

触发这次大祸的政客,应被秋后算账。

在疫霾中,民众都担心大祸临头。因为只短短一年,我国确诊病例已从个位数,爆增到 2021年1月份每天三四千例。试问,在疫苗拖拖拉拉未至之际,我国的医疗系统,可否撑得住?

为了遏病疫情,我国去年3月18日开始“封城”,实施行动管控令(MCO)至去年5月4日,每天经济损失24亿令吉。但因政客的权力欲,举国上下的抗疫付出全付诸东流。

现在,我国进入每天损失6亿的MCO 2.0,是否可有效压平感染曲线,依然是“看不到前路”。

本周日,一封由大马欧盟商会(EUROCHAM)致函予旗下会员的内部信函内容流出,该商会高层本月22日会晤了国际贸易与工业部,“获悉”MCO延至2月4日后,若疫情“未有起色”,不排除会全面关闭国内各经济领域的运作。

这份内部文件内容,引起商界高度关注,虽然该商会已作出澄清及否认。

事实上,我国抗疫已来到十字路口。如果MCO 2.0无法压下病毒,我们接下来的选项,其实真的已不多。

根据“全球冠病疫情科学预测系统”警示,马来西亚两个月后的累计确诊病例可能直逼60万起,平均每天新增病例将近7000起,显示疫情日益严重且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