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隆新高铁项目告吹?

(新加坡2日讯)才刚步入2021年,新加坡交通部就宣布了今年第一个重磅坏消息——一波三折的隆新高铁计划证实夭折,10年的筹划化为泡影。

但要说令人惊掉下巴吗?倒也不会。毕竟早在去年11月底就传出,马来西亚政府有意独自兴建隆新高铁,只是“新”不是新加坡,而是柔佛州新山。

最先说要建隆新高铁的是新加坡吗?

不是。

2010年9月,时任大马首相纳吉宣布,为吸引数千亿元的投资以刺激该国经济增长,大马确定在未来10年内实施100多个重大项目,包括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兴建高铁。

那虽不是大马首次提出这项倡议,却是态度最明确的一次。大马随后对高铁计划展开可行性研究。

新加坡直到2013年才点头答应。那年2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纳吉在马新领导人非正式峰会达成共识。

李显龙当时比喻新加坡与吉隆坡未来将如同伦敦与巴黎的“双城”关系。

他说:“高铁发展将让新马两国的合作更密切,两国最终将拥有更紧密的互相依存与利益关系。”

两国之后相继宣布了隆新高铁大马和新加坡终站的位置。新加坡确定将终站建在裕廊东,以配合裕廊湖区发展为第二个中央商业区的整体计划,裕廊乡村俱乐部所在地段因此被征用。

2016年,马新两国签署具法律约束力的隆新高铁双边协定,这项庞大跨境项目历经三年半磋商,正式拍板定案。

隆新高铁有多难建?

首先,它的商业模式涉及三方,即基础设施承建公司(InfraCo)、列车资产管理公司(AssetsCo)和列车服务营运公司(OpCo)。因此,单是委任业者就相当耗时,签署双边协定约一年半后,即2018年中,工程进度只到这里:

 

就在准备工作进行时,大马政坛却酝酿着一场政治风暴。纳吉自2015年卷入“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前首相马哈迪医生则在2016年9月成立土著团结党(土团党),誓言要和反对党领袖结成在野大联盟,在大选抗衡甚至打败国阵,将巫统主席纳吉拉下台。

尽管纳吉不断派”糖果”争取民心,国阵仍在2018年5月份大马大选中失去维持了61年的政权。反对阵营希望联盟赢得了过半国会议席,高龄93岁的马哈迪再次担任首相。

马哈迪竞选期间受访时曾表态,如果希盟执政,隆新高铁计划可能生变,因为“大马政府已经没钱了”。

当选后,他也就此多次释放不明信号,先是在2018年5月28日突然宣布,终止隆新高铁计划是“最后决定”,仅隔不到一个月又突然改口,表示计划只是展延而非取消。

大马当时虽有意搁置隆新高铁项目却迟迟未正式通知新加坡,时任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还在同年8月亲自赴大马,与当时的大马交通部长陆兆福和经济事务部长阿兹敏会面。

 

阿兹敏当时发文说,两人就隆新高铁的讨论“彻底且详细”,并很快便能达成双赢方案。

“我们不会说马来西亚永远不会有高铁,但这个项目成本太高了,我们只能暂时推迟这个项目。”

当时马哈迪2018年6月12日接受《日经亚洲评论》访问,称隆新高铁计划只是被展延。

2018年9月5日,谈判终于取得突破。马新签署协议暂停隆新高铁项目,大马为此须支付1500万新元的延期费用。此外,大马如果在2020年5月底的最后期限内仍不重启高铁工程,将被视为毁约终止计划,必须偿还新加坡至今所蒙受的损失。

两国也取消了进行中的列车资产管理公司(AssetsCo)国际招标。

许文远当时说,尽管隆新高铁双边协定没有关于暂停计划的条款,“但秉持双边合作的精神,新加坡认真考虑了马来西亚的请求,经过几轮讨论后达成了这个公平的安排”。

虽然说是“最后期限”,去年中,新加坡再次应大马的要求,将隆新高铁项目进一步延至同年12月31日,许文远当时强调,这是新加坡最后一次同意延长期限。

 

在这个“最后最后期限”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多月,大马传出有意自行兴建高铁。去年11月和12月,接连传出大马内阁已决定不与新加坡一同兴建隆新高铁,准备独自完成境内高铁建设的消息。

隆新高铁2021年1月1日正式破局后,有大马媒体引述负责经济事务的大马首相署部长慕斯达法,称计划告吹是因两国对隆新高铁的商业模式存在分歧。

根据慕斯达法的声明,大马探索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而它所提的新模式可为大马政府提供更灵活的融资选择,如延期付款、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以及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酝酿了10年的隆新高铁还是没能成真。

不过,两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双方仍将致力于维持良好双边关系,并在加强两国互联互通等多个领域密切合作。

然而,下来还有一个备受注目的问题须要解决,那就是协定中规定的赔偿。新加坡交通部已发文告说,大马让高铁双边协定终止,必须根据协定履行义务,就新加坡已承担的费用,向我国作出赔偿。

慕斯达法则在声明中说:“根据隆新高铁双边协议和先前商定的条件,马来西亚将履行它在双边协议下的义务。两国将启动必要程序以确定赔偿额。”

(文章摘要取自:早报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