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2020-11-09 05:56:00
明年度财政预算案,表面上看起来是政府美其名秉持“关怀人民理念”,但就像每次部长宣布冠病造成行管的SOP般,在表面的宣布后头还有许多待厘清的细节,引起人民的混淆和争议。
这个财政预算案,从一些领域的拨款方式和动机来看,比较像是争取大选支持的“政治谋算案”,而一些公民组织都失望于财政预算案并没有解决B40群体所面对的问题,其实看起来通过预算案提出的策略,比较像是“人民自救”的方案。
看待明年度财政预算案,有正面的角度也有反面的视角,政府有必要关注民众通过媒体或互联网反映的不同看法,以真正达到聆听民意,实践具备诚意的“关怀人民理念”。既然政府目前对人民混淆的一些拨款方案有所保留,留待之后再“详细交代”,那么目前人民和舆论提出的看法就应获考量,作为拨款的妥当分配;媒体更应扮演好这个桥梁角色,让舆论传递正面和不正面的声音。
其中,财政预算案引起关注的焦点包括没有具体方案协助旅游业与中小型企业、独中和华校拨款不明朗、疫情下整体的大马医疗和公共卫生拨款、提取公积金第一户头应急的争议。
卫生部获拨款10亿令吉应对冠病疫情,以及另外奖掖前线人员,肯定前线人员的付出。然而,值得关注的另一层面,则是大马面临冠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之际,政府却削减明年用于治疗和公共卫生的拨款预算,大幅减低肾脏科和癌症治疗费用。
卫生部拨款虽比去年增加4%,明年度获拨款319亿令吉,但医疗预算则比2020年的142亿令吉减少20.5%,只得113亿令吉。明年度几乎所有疾病和医疗服务领域将大量削减,其中门诊和药物的供应量将大幅减少74%。根据卫生部的2021年预算,肾脏科拨款预算削减78%,拨款为5650万令吉。而癌症治疗的拨款则减少10倍即约2100万令吉。
冠病疫情在全球挑战了各国的医疗设备、健康保险覆盖情况、医疗制度对政府和人民的负担,以及公民和非公民的医疗权益。未来20年大马将迈向人口老化冲击医疗需求的隐忧,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配合时势需求提出远瞻的医改制度,反而是大幅度的“砍”掉亟需领域的医疗费用。
至于华社最关注的独中和华校拨款问题,至今也只有马华在为国盟政府解说打圆场,并未看到真正具体的拨款方案,引起华社的担忧。
教育部获得504亿令吉,其中总数8亿令吉交给各源流学校,但目前还没有说明如何分配,即使马华总会长魏家祥说这笔拨款“涵盖独中”,但他也始终无法细分国小、华小、淡小、独中、华中的拨款数额,独中不属于政府学校,更是担忧会不会因此就是“零拨款”?
在疫情中人民失业或生意陷困之际,联邦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却是向公积金局打主意,允许失业会员从第一户头每个月提取500令吉,为期一年,总额6000令吉。明年公积金缴纳额从11%减少到9%,以增加人民的可支配收入。
这明显是“人民自救”的方案,讽刺的是在财政预算案提呈的前一天,吉兰丹州议员和行政议员传来加薪消息,涨幅3000至5000令吉之间,人民失业需要自救,官爷们却加薪乐透。
以疫情为名,目前国会每天只召开4小时,前资深报人卡迪耶欣促国会议员应削减薪金和津贴。他指出疫情中服务的前线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警员等,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减少服务时间和值勤人数,想想这些,国会议员在人民受苦中,还好意思拿全薪全津贴做不足时的公务吗?
在疫情反复中,全国各地继续传来封城消息,人民的苦还没有尽头,而这份人民自救的财政预算案,官爷怎会诠释为“关怀人民”的预算案?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