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工报》在新山出版,两位当年编者陈凯希与詹尊让皆已年逾80岁,今天依然健在,分别住在吉隆坡与新山。
《劳工报》与《新生日报》同在新山出版,前者创刊于1961年10月15日,比后者稍迟9个月出版。
《新生日报》是一份日报,由商人掌控,经理部、编采部及发行部齐全,市场遍及新马两地,内容与一般华文日报的相似。
《劳工报》是劳工党出版的一份党报,每月出版一次,只有几位编务,由印务局负责印刷,题材仅限政治评论、党务报导及文艺小品。
两报的共同命运就是寿命不长,《新生日报》仅一年就转去新加坡出版,而《劳工报》在新山前后出版12期就被迫停刊,后经竭力争取,才于1967年改在吉隆坡出版,也仅出版5期。
岁月悠悠,《劳工报》在6年中只能出版17期,詹尊让说.主要是难以取得出版准证。
该报在新山前后有两个编辑部:第1期至第9期,主编:詹尊让,助编:彭利生、苏锦祥、陈小娥、许统孝;第10期至12期:主编:邹修民,助编:彭利生、苏锦祥、韩庆祥、许统孝。
曾担任新山南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现受委为顾问及出任南艺术合唱团团长的詹尊让回忆说:“当年《劳工报》的出版是新山一件盛事,首先是新山各社团、商家及个人,纷纷刊登贺词祝贺,当天出版40版,贺词版位就占了几近2份之1的版本;创刊号印了2万份,马上被抢购一空,随即加印5000份,以应需求,这反映该党与群众水乳交融的紧密关系。”
他说,作为党的机关报,当年是要宣传党的政策与路线,让党员有所了解与依循。
但他强调,该报还有刊登如时事短评、工作学习、思想修养、表扬好人好事及文艺小品等内容,以投各界所好。
詹君指出,该报具有本身的特色,文体以短小精悍为主,稿源大部份来自党内,小部份来自党外,没有发稿费,作品刊出后赠阅《劳工报》。
他表示,报名《劳工党》初期是由该党主席已故依萨用毛笔题字,复刊后则由陈凯希在狱中题写;每期刊出一版时事漫书以讽剌时政,非常受欢迎。至于作者是谁?一直是一个谜,至到1999年6月4日,笔者在《走过历史》系列中才第一次揭露,他就是1961年星洲日报第一位新山专职记者已故朱顺荣先生。
劳工党成立于1951年,早年是一个费边社所谓的左翼政党,成员大多是受英文教育者,1958普通工联解散后,一部份受华文教育员者随即加入,并在新山成立柔佛州分部后,党性随即改变,随后与人民党合作成立“社阵”,成为国内最强大的左翼反对党。
1968年,该党基于政府不断无理逮捕,致在拘留营可以召开党中委会议,改而从事议会外斗争,放弃参与1969年大选,终于消逝在大马的政海中。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