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受日本侵略蹂躏痛苦之后,砂拉越人民渴望独立自主的思潮已经露出苗头。由于反對白人拉者將砂拉越過渡予英國,成為英殖民地,因此,一個反對殖民地化的反让渡運動隨之誕生。這個反對殖民地化的反让渡運動 ( Gerakan Anti-Penyerahan Sarawak ) 由1946年7月1日起展開活動,直至1950年3月被完全粉碎為止.那些直接參與刺殺總督的4人,以及全部「13支柱」成員,於1950年3月間完全被捕.4名參與刺殺行動者,被判處死刑.其他「13支柱」成員則判入牢房.

砂拉越英雄 羅斯里多比
在深受日本侵略蹂躏痛苦之后,砂拉越人民渴望独立自主的思潮已经露出苗头。由于反對白人拉者將砂拉越過渡予英國,成為英殖民地,因此,一個反對殖民地化的反让渡運動隨之誕生。
這個反對殖民地化的反让渡運動 ( Gerakan Anti-Penyerahan Sarawak ) 由1946年7月1日起展開活動,直至1950年3月被完全粉碎為止.
【编者 注: nyerahan = 投降,交出武器 , penyerahan = 投降,服从,顺服,驯服 ,Anti-Penyerahan = 反投降,反驯服(於英国 )。 根据这准确的翻译,官方采用的所谓“反让渡” 是故意将整个反抗运动的性质平淡化。 建议:在砂拉越人民的历史里,采用 “ 反投降运动 ” 】
1946年許多馬來人,追隨拿督巴丁宜阿邦哈志阿迪拉(Datu Patinggi Abang Haji Abdillah),及拿督巴丁宜哈志莫哈末卡欣(Datu Patinggi Haji Mohammad Kassim) 所發起的反對殖民化的反让渡運動。
其他一些本地組織,包括砂拉越馬來人聯盟(Mala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arawak (PKMS)等,都參與了這項運動.他們致函倫敦當局,表明意願.並在全砂各地的甘榜、市鎮,懸掛布條以示反對.抗議遊行也在各地陸續展開。
由于參與反對英殖民地的人士當中,很多都是在職公務人員.因此,一份誌明“第9通告”的政府公函,於1946年12月31日發出,警告公務人員遠離政治斗爭,否則將面對逐出公職處分。
通告發出後,於1947年4月2日,以教師為主的反對人士共338人,選擇辭職以表抗議。這導致全砂各地的22間學校也被迫停課。56名大學生也放棄學業,參與了反對陣營。
當英國政府於1947年7月1日,宣佈前非洲博斯瓦納(Botswana)大使Sir Charles Arden-Clarke為砂拉越首任總督後,便引爆了最大型的抗議.由此時開始,反對聲浪和抗議活動,便此起彼落的不斷出現。
刺殺總督行動
這時出現了一個「13支柱」運動(“Rukun 13”–The 13 Pillars)或俗稱黑烏鴉組織(the Black Crow Group),是由13名馬來青年運動斗士所組成的秘密會社.
這個秘密會社的目標,是要消除所有支持砂拉越過渡成為英殖民地的歐洲人和馬來人官員.
「13支柱」成員中,包括羅斯里多比(Rosli Dhoby) ,阿旺蘭里阿密莫哈默迪里(Awang Ramli Amit Mohd Deli), 莫希迪西第 (Morshidi Sidek),以及布讓宋東(Bujang Suntong) 等人(亦有人指後兩人只是反對英殖民地斗士), 參與了刺殺砂拉越第二任總督Sir Duncan Stewart的行動.
當Sir Duncan Stewart於1949年12月3日抵達詩巫巡視訪問時,诗巫政府码头岸邊呈現一片熱鬧的歡迎和歡欣氣氛.卻完全不知道,一項刺殺陰謀也正在醞釀之中.
由于他們成功刺殺了Sir Duncan Stewart總督,導致Sir Duncan Stewart被緊急送到新加坡救治,並於一個星期之後,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宣告死亡.
事發當時,羅斯里多比等人擠在人潮中間.在總督與民眾接觸時,他來到羅斯里多比面前時,莫希迪西第使用一架破舊的相機,假裝要拍照.總督停下來讓莫希迪西第拍照,而此時,羅斯里多比就下手刺殺他.
羅斯里多比和同伴被當場逮捕,送到古晉受審,並被送入牢.
這項刺殺行動,震驚了英國和砂拉越政府.
那些直接參與刺殺總督的4人,以及全部「13支柱」成員,於1950年3月間完全被捕.4名參與刺殺行動者,被判處死刑.其他「13支柱」成員則判入牢房.
那些反對過渡英殖民地的聯盟成员,亦紛紛受到對付和逮捕.全部被關在古晉監獄里,亦有一部份甚至被關到新加坡樟宜監獄.
成功瓦解反對砂拉越殖民地化的反让渡運動之後,英國統治了砂拉越,直至1963年9月16日,砂拉越再度被英国与马来亚密谋安排成为了马来亚的一个州,美其名为通过参组馬來西亞獨立為止.
据歷史記載,4名參與刺殺Sir Duncan Stewart的馬來斗士,先後在1950年被處以死刑.
羅斯里多比
刺殺總督的最主要人物--羅斯里多比(Rosli Dhoby 1932--1950年3月2日) ,在刺殺總督時,才不過17歲.
羅斯里多比是詩巫人.卫理中学学生。由于他的這項行動,令他在馬來社會中“一刺成名”.
羅斯里多比是在詩巫的甘榜祥 (Kampung Siong) 出生.友人指他雖生性平靜,卻平易近人.他上有一名姐姐,下有一位弟弟.
羅斯里多比原是诗巫卫理教会的卫理中学的5号班学生。他同时也是一名教師,1947年後,还在「詩巫人民學校」(Sibu People’s School)執教.
羅斯里多比被認為是一名民族主義份子,他並且喜歡寫詩.据稱他曾在15岁的时候,以筆名“Lidros”,寫了一篇告诉砂拉越的青年们这砂拉越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为她的独立而民族主義的詩 《Panggilan Mu Yang Suchi》, 详细内容请点击进入 http://galeripejuangsarawak.blogspot.com/2009/12/panggilan-mu-yang-suchi.html ,并於1948年2月28日刊登在《砂拉越先驅報》(Utusan Sarawak).
【 上面文章里面的 Risli Dohbi 於1949年写的爱国呼吁砂拉越青年们勇敢站起来为砂拉越独立而斗争的诗歌於下,
Panggilan Mu Yang Suchi
( Oleh Lidros = Risli Dohbi, 28 Feb, 1949 Utusan Sarawak)
Wahai pemuda harapan
bangsa
Segerahlah bangun membuatkan jasa
Kebangunan mu menyedarkan Malayu bangsa
Kahaluan kemajuan Aman Sentosa.
Wahai pemuda berchita suchi
Kenalkan Sarawak Negara kita yang Asli
Meskipun bagaimana an hamam akan terjadi
Hendaklah sa-hidup sa-mati
Memgibarkan bendera memggambarkan hati
Menunjokkan Rupa bangsa dan Negeri
Mengenalkan hak di tanah ayer sendiri
Wahai pemuda yang ber-semangatkan gelisah
Insaplah pada perjuangan bangsa
Lambat bangat di-takdzir Allah
Bangsa dan tanahayer tedap Merdeka 】
過後,老朋友布讓宋東,於1948年8月將他引入「13支柱」會社.他亦是馬來青年運動 (Malay Youth Movement 或 Gerakan Pemuda Melayu ) 的活躍份子.
涉及刺殺總督的這4名馬來斗士,在拘捕入獄後,被判罪名成立,於1949年12月4日被判死刑.
由于羅斯里多比涉案時不過是17歲的少年人,判死刑之舉引起人們的非議。 無論如何,他還是於1950年3月2日被處以死刑,並被草草埋葬在古晉監獄內,一個沒有註明死者,沒有墓碑的墳墓里.
死囚變英雄
1963年9月16日後,羅斯里多比的墳墓才置放了墓碑.
1996年3月2日,羅斯里多比的遺骸被遷葬在詩巫回教堂草場.而原有的那塊墓碑,則置放在古晉的砂拉越回教博物館門口草場.
去世46年之後,這位今日被封為英雄的人物,以及他的三位同伴,都在詩巫回教堂的砂拉越英雄紀念碑(Sarawak’s Heroes Mausoleum)里受到紀念。
追溯這段歷史,令人不勝唏噓.追求獨立之路真是不平坦.
來到詩巫,不忘向故人憑弔.
砂拉越英雄紀念碑(Sarawak’s Heroes Mausoleum)所在地點,就在其中一名英雄--阿旺蘭里阿密(Awang Ramli Amit)為名的大路旁.設置在回教堂的範圍內.
砂拉越英雄紀念碑,設置在詩巫大回教堂場地內.當年被西方歷史學者定位為“叛亂份子”的幾位詩巫馬來人斗士,今日已是砂拉越英雄.
在砂拉越國政府(1841- 1946 )白人拉者於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来砂拉越,试图再重振砂拉越。但是,在各种压力下,白人拉者,布律克家族(Rajah Brooke)在最终被迫“ 让渡 ” 给英国接管砂拉越後,引起社會各階層的不滿.這些不滿将砂拉越變成英殖民地的人士中,主要是馬來族群. 由于不滿情緒受到压抑,至終演變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