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谈!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将访问中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5

巴以新一轮冲突持续升级,就当前巴以局势,14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接受总台《蓝厅观察》记者采访,阐述了中方立场。|

翟隽:唯有尽快停火止暴 才能给政治解决创造必要条件

在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见记者时,王毅外长提出了中方对当前巴以局势的政策主张,就这些主张在当前形势下的现实意义,翟隽表示,王毅外长指出了四个要点,就是停火止战、避免人道灾难、推动冲突降级、联合国发挥应有作用。这些政策主张基于中方在巴以问题上停火止暴、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的一贯立场。

翟隽强调,中方一贯认为,武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以暴易暴只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给政治解决制造更多障碍。唯有尽快停火止暴、推动局势降温,才能给政治解决创造必要条件。

翟隽指出,截至10月14日,这轮冲突已经造成32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其中很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加沙地带断水、断电、断油,医疗系统崩溃,粮食严重不足,已有

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第八天,以色列先头部队杀入加沙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15

在狂轰滥炸一个星期后,以色列军队开始行动了。按照以军周末的说法,一支步兵和坦克组成的以军先头部队,已经杀入加沙。

据披露,这支先头部队的主要任务,包括“清剿恐怖分子、收缴武器、寻找失踪者”。

以色列媒体报道,在突击行动中,这支以色列先头部队,打死多名哈马斯武装人员,摧毁哈马斯军事设施,并发现了“被劫持同胞的遗体”。

按照哈马斯发布的信息,大约150人日前被哈马斯俘虏至加沙,但在以色列的狂轰滥炸下,13人丧生,其中包括多名外国人。

以色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在加沙外围,30万以色列大军已集结完毕。

以色列军方10月14日发表声明,宣称以军已经收到了战斗所需的装备,正在为“下一阶段战争”做准备,其中包括“从空中,海上和陆地进行打击”和“重大地面行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周末也一身戎装出现在士兵中。在社交媒体上,他宣称:我们的战士就在加沙地带的前线,我们都准备好了。阅读更多

埃及:外国人要想通过拉法口岸入境

2023-10-15      作者:张菁娟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埃及:外国人要想通过拉法口岸入境,除非让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新一轮巴以冲突进入第9天,截至目前,加沙地带已有近100万人流离失所,美国从加沙撤离美国公民的外交努力也陷入停滞。

据《华尔街日报》14日报道,埃及官员表示,只有当水、食物、医疗用品和其他援助物资可以进入加沙时,他们才会允许外国人从拉法口岸入境埃及。

此前,美国寻求在加沙地带南部开辟通往埃及的走廊,以帮助加沙平民和滞留的美国公民躲避炮火,离开战区,遭到埃及拒绝。美政府14日表示,美国一直在与埃及、以色列和卡塔尔合作,争取从当天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开放从加沙进入埃及的拉法过境点,希望人们做好准备。当天,包括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内的公民前往拉法口岸等待撤离,但埃及方面并未允许他们进入。

目前,美方期望的撤离时间已过,尚不清楚过境点是否会在周日开放。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4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持外国护照的加沙人等待抵达拉法边境大门,等待进入埃及。… 阅读更多

埃尔多安批以色列对加沙的反应“不成比例”

2023-10-13     来源:观察者网 

埃尔多安批以色列对加沙的反应“不成比例”,呼吁世界不要“盲目”选边站

(观察者网讯)综合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英国路透社12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天在土耳其议会发表讲话时,批评以色列为回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突袭,而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包括轰炸和封锁的报复行动是一种“不成比例”的反应,相当于一场“大屠杀”。

他警告道,就算是战争也讲“道德”,但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非常严重”地违背了这一原则,以色列“肆无忌惮”的攻击可能使其国际声誉受损,敦促以当局保护平民,保证人道主义援助通畅。

埃尔多安重申,土耳其愿意从中调停,并呼吁国际社会不要盲目选边站队,应努力平息事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资料图

据报道,埃尔多安当天在土耳其议会对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成员发表讲话时,谈到上周末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他表示,土耳其政府认为,任何针对平民的行动或针对平民定居点的攻击都是“不合理”的。… 阅读更多

把天捅破!这才是以色列的真正图谋!

作者:坏土豆 · 2023-10-14 · 来源:乌有之乡

现在美国要灭火,以色列却要绑架美国,还觉得火烧得不够旺…….

论军事实力,以色列对比哈马斯呈现碾压优势。

哈马斯不仅没有装备和重武器,而且只有7万兵力。

但是现在以色列不仅征招30万预备役,而美国对现在的中东局势更是如临大敌。

在派遣一个航母编队之后,第二艘航母编队即将派出;

不惜中断乌克兰的援助紧急支援以色列,连欧洲都不管了。

而英国也随后跟上,开始向地中海派遣海军。

这都不是杀鸡用牛刀,是用核弹了,对一个哈马斯来说,这至于吗?

有必要这样吗?

事实上,现在的巴以冲突,已经呈现诡异的一幕。

美国一边进行饱和式威慑,一边要按住中东的各种势力,尤其对伊朗进行威胁,生怕其它的组织卷进来参战。

因为现在美国不仅斡旋沙以关系失败,更担心的是这一次促进了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联合,如果这样的话,他就需要再欧洲和中东两线开战,这就是美国饱和式威慑的原因。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第七天,世界至少七个没想到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14

仿佛还在昨天,却已经过去了一周。血雨腥风,绝对血雨腥风。

每一天都是呛人的血腥味。这是足以改变中东格局的一周,以色列遭受了建国70多年来境内最惨烈的一次袭击,然后是发动了数十年来最猛烈的一次攻击。

但这还只是开始,现在,以色列30万大军集结在加沙外围,以军已勒令110万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北部,大规模地面进攻已是一触即发,这肯定是是一场更大规模的血雨腥风。

我总觉得,短短七天内,局势急转直下,世界至少有7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哈马斯这么能瞒天过海。

在很多人印象中,哈马斯以前就像一个愤青,像一个莽汉,喊打喊杀,撸起袖子就冲。所以,打打杀杀,乃是常态。

哪知道,哈马斯用了两年时间,精心策划了这次突然袭击。为了保密,除个别领导者,无人知晓作战计划;为了麻痹以色列,甚至故意减少攻击,让以色列觉得,哈马斯不足为虑……

最后,突然出击,两小时内,发射5000火箭弹;更重要的,火箭弹掩护,从陆地、海上、空中,数千名哈马斯成员,突入以境内,逢人便杀……… 阅读更多

以色列发“撤离令”后,数千人逃往加沙地带南部

来源:环球网 作者:索炎琦  2023-10-14

【环球网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仍在持续!当地时间13日,英国《卫报》发布视频,显示“在被封锁的加沙地带遭到地面入侵之前,已有数千人逃往加沙南部”。报道称,以色列军队当地时间13日凌晨发布“大规模撤离命令”,要求加沙地带北部所有居民24小时内撤往南部地区,此后加沙230万平民中近一半的人已开始迁移。

《卫报》视频显示,在以色列13日发布“撤离令”后,数千人逃往加沙地带南部

据此前报道,以军向加沙发出的“撤离令”,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联合国等方面的强烈批评。阿盟13日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要求加沙地带北部居民撤往南部的要求,认为这是以色列犯下的“新的战争罪行”,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制止以色列的所作所为。法新社13日报道称,联合国敦促以色列撤销其要求加沙城北部110万平民在24小时内迁往加沙南部的呼吁。此外,多家巴勒斯坦媒体援引哈马斯媒体办公室的回应报道说,这是以色列方面的“虚假宣传”和“心理战”,呼吁巴勒斯坦人不要被误导。

阅读更多

以色列封锁轰炸加沙是不成比例反应,相当于“屠杀”

2023-10-13   来源: 环球网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据路透社11日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天表示,为回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的袭击,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和轰炸,这是采取一种不成比例的反应,相当于一场“大屠杀”,同时他重申土耳其愿意调解巴以冲突。

报道称,土耳其方面本周提出,愿意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之间进行调解,埃尔多安和土耳其外长已经与地区大国和西方官员通话,但以色列驻土耳其大使8日表示,现在讨论调解还为时过早。

当地时间11日,埃尔多安在土耳其议会对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成员发表讲话时说,甚至是战争也存在“道德感”,但7日以来爆发的巴以新一轮冲突“非常严重地”违背了这些。阻止人们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轰炸平民居住的房屋——简而言之,动用各种可耻的手段进行一场冲突——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大屠杀。报道称,埃尔多安指的是以色列切断加沙地带的水电供应并摧毁基础设施。… 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第六天,最触目惊心的图片出现了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13

大战在即。更准确地说,我们看到的是两场大战,一场是激烈的炮火枪战,另一场是白热化的舆论战。

巴以冲突第六天,最触目惊心的图片出现了。

请原谅,看了这些图片,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想了再三,还是别清晰贴出来了,都打了厚厚的马赛克,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模糊样子,我简单用文字描述一下吧。

以色列公布了三张图片。

都是与婴儿有关,一张是婴儿的尸体,可怜的孩子,还穿着纸尿裤,头部血迹斑斑;另两张,婴儿的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成了黑色炭团。

他们都还是孩子,而且是襁褓中的婴儿啊!

以色列的官方账号,说得非常感性:

这是我们贴过的最沉重的图片,我们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们都在颤抖,我们犹豫要不要公布这些图片,最终,我们需要你们所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确实触目心惊,看了确实让人心情沉重。

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外交部发言人也明确说了,我们对冲突造成平民伤亡感到非常痛心,也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

阅读更多

我问美国人怎么看“40个婴儿被哈马斯斩首”这个假新闻

来源:风闻    作者:韩鹏    2023-10-13

我问美国人怎么看“40个婴儿被哈马斯砍头”这个假新闻,没想到,美国人对现在的西方舆论,也很愤怒,而且很憋屈。

注意,砍头这事是假新闻!连以色列政府都已承认“无法证实有婴儿被斩首”。这事造谣者之一,是以色列i24News女记者Nicole Zedek。

——造谣动动嘴!这假新闻,完全是这女记者的“听说式报道”,她报道:“我听以军说,有40个婴儿被哈马斯斩首了”,听说?!可是,这说法过于骇人听闻,传播力超强,瞬间铺天盖地,几乎整个美国舆论都信了,于是人们更加怒喷哈马斯,力挺以色列。

——但比造谣更可气的是,现在该辟谣了,美媒画风却变成了:“无论是被斩首,还是被炸死,哈马斯都杀死了以色列婴儿!”这认错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跟我说话的美国人非常愤怒,跟我说:

“【第一,比撒谎更可恨的,是被揭穿后的狡辩!】什么叫‘无论怎么死的都是婴儿死了’?这件事的核心,早已不是‘以色列婴儿是否死于战火’,而是‘以色列记者为什么造谣’?现在被拆穿了,却不认错,还转移矛盾!… 阅读更多

普京抵达吉尔吉斯斯坦

2023-10-12   作者:严珊珊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普京抵达吉尔吉斯斯坦,“系国际刑事法院发逮捕令后首次出访”

(观察者网讯)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路透社和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吉尔吉斯斯坦,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

路透社称,这是自今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ICC)对普京发出“逮捕令”以来,普京首次出国访问。美联社称,这是普京今年第一次踏出俄罗斯和俄罗斯在乌克兰“控制的领土”。今年4月,克里姆林宫证实普京到访赫尔松和卢甘斯克地区。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右)举行会谈前合影。(图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2日,普京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举行会谈。

普京表示,俄罗斯高度赞赏吉尔吉斯斯坦在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期间所做工作。俄罗斯将从吉尔吉斯斯坦手中接过接力棒,在2024年担任独联体轮值主席国。… 阅读更多

以色列的“监控堡垒”,是如何被哈马斯“戳瞎”的?

2023-10-11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面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以色列认为己方遭遇了另一场毁灭性的“9·11时刻”。

据《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0月11日报道,以色列高级安全官员在谈及哈马斯武装分子此次为何能够突袭成功时,得出初步结论:对以色列欺骗其意图,并在加沙地带边界地区的监控基础设施中发现关键漏洞,是哈马斯得以对以色列国家安全造成50年来最严重破坏的关键要素。

当地时间10月7日,哈马斯武装人员使用推土设备突破了加沙地带边界地区的围栏,1500多名武装人员涌入边境沿线的近30个地点。图自《纽约时报》

据报道,此次突袭前,以色列方面认为,哈马斯自2021年5月的巴以冲突以来,已经被成功遏制。消息人士称,从截获的武装人员之间的电话内容中,似乎也能证实哈马斯并非“迫在眉睫的威胁”。但这些对话内容是否是精心策划安排或伪装的,以色列方面目前正在分析。… 阅读更多

美媒:炸弹落下,口岸关闭,加沙人无处可逃

2023-10-12   来源: 环球网资讯

原标题:以军在边境大规模集结,美媒:炸弹落下,口岸关闭,加沙人无处可逃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以色列全面进攻加沙似乎已不可避免”,路透社11日称,以色列已动员36万名预备役军人,为加沙的地面行动做准备。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康里克斯当天称,以色列军队已在加沙边境附近集结,“准备执行政府赋予我们的使命,即确保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在这场战争结束时不再拥有任何威胁或杀死以色列平民的军事能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11日驾车从耶路撒冷前往以色列南部地区,发现这里的许多城镇已成为“空城”,空袭警报不时响起,道路被军方封锁,以色列政府将进行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信号越来越强烈。而在加沙,《华盛顿邮报》称:“随着炸弹落下,边境口岸关闭,加沙人已无处可逃。”

加沙城内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 图源:外媒

“我们感觉自己身处鬼城,仿佛我们是唯一的幸存者”

随着巴以冲突11日进入第五天,双方的伤亡数字继续攀升。以色列方面称其死亡人数达到1200人,其中包括169名军人,这是该国75年历史上遭遇的最致命袭击。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康里克斯在宣布最新死亡人数时表示,这一数字的上升不是因为战斗的持续,而是因为“我们在哈马斯渗透的各个社区以及袭击地发现了更多以色列人的尸体”。与此同时,以军方称,在境内发现了1500具哈马斯武装人员的尸体。… 阅读更多

巴以新冲突陷罗生门。

2023-10-12   来源: 环球网 

(原标题:罗生门!美媒:以总理发言人指责哈马斯“斩首婴儿”,哈马斯强烈否认)

【环球网报道】巴以新冲突陷罗生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塔尔·海因里希11日表示,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于上周末对以色列发起袭击后,以方在以色列南部卡法阿扎发现一些婴幼儿被“斩首”。类似指责此前已在以色列媒体中出现。与此同时,CNN称,哈马斯同天“强烈驳斥”有关其武装人员袭击儿童的“虚假报道”。

CNN称,海因里希发表上述言论前,以色列国防军10日曾告诉该媒体,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卡法阿扎进行“大屠杀”,妇女、儿童和老人被“以‘伊斯兰国(IS)’的方式残忍杀害”。

罗生门!美媒:以总理发言人指责哈马斯“斩首婴儿”,哈马斯强烈否认

10月10日,以色列士兵走过以色列南部卡法阿扎的废墟 图自CNN报道配图

报道同时提到,哈马斯11日否认了有关袭击儿童的“虚假”媒体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强烈驳斥一些西方媒体宣传的虚假说法,例如巴勒斯坦自由战士杀害儿童并以平民为目标。”哈马斯在其社交平台Telegram上表示。… 阅读更多

外国雇佣兵正离开乌克兰 赴以色列作战

2023-10-12    来源: 财联社

外国雇佣军被指正在离开乌克兰 资料图

财联社10月12日电,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1日援引乌克兰媒体报道称,西方盟友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派遣的外国雇佣军目前正在离开乌克兰,前往以色列,参加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的行动。 (海外网)

延伸阅读

泽连斯基:巴以冲突可能会让国际社会减少关注乌克兰

综合俄新社和《以色列时报》10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在接受法国电视二台(France 2)采访时,指责俄罗斯在支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称巴以局势升级可能分散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局势的注意力。

泽连斯基在采访中说道,“我们确信,俄罗斯正在以某种方式支持哈马斯的行动。当前的危机……证明了俄罗斯确实正在寻求在世界各地采取破坏稳定的行动。”

泽连斯基称乌克兰的命运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团结 图源:美联社

《以色列时报》称,在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当天,泽连斯基曾全力为以色列辩护,称“以色列的自卫权是无可争议的”。不过在10日的采访中,泽连斯基表达了他的担忧,即面对巴以冲突爆发而在以色列发生的“悲剧”,国际社会正在减少对俄乌冲突的关注。“我不想做任何比较。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一场可怕的战争。而在以色列,许多人失去了他们的亲人。这些悲剧各有不同,但都是巨大的。”他说道。… 阅读更多

【史海回眸】五次中东战争,巴以陷入“悲剧循环”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姚惠娜   2023-10-11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巴以新一轮大规模冲突爆发,双方伤亡惨重,局势不断升级。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流血冲突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多次中东战争让悲剧不断上演,无数难民离开故土。多国呼吁和平,从中斡旋双方调解,然而和平之门反复开关,巴以双方在领土、边界等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巴勒斯坦人生锈的钥匙

84岁的老人哈桑常常望着手中生锈的钥匙出神,他永远忘不了,自己与家人前往难民营前,父亲是如何郑重地锁好门,把钥匙放到包里的。那时,全家都以为他们还能回到海法,回到家乡,不曾想过难民营会一下子住到现在。哈桑父亲带着全家前往叙利亚,他们顶着炮火艰难跋涉,那时正值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48年,巴勒斯坦难民离开家园。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和一个犹太人的国家。阿拉伯人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人口数的69%,得到了40%多一点的土地;犹太人约占总人口数的31%,得到了超过58%的土地。耶路撒冷及其近郊村镇由联合国管理。分治决议遭到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愤怒的埃及、外约旦(即现在的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相继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第四天,一个转折点开始了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11

(一)

什么是魔鬼?这就是魔鬼!

什么是地狱?这就是地狱。

完全我个人的观点,巴以冲突第四天,一个转折点开始了。我指的倒不是以色列境内的战斗,战斗已基本平息,按照以军的通报,找到了1500具被打死的哈马斯人员尸体。

以色列方面,也有约1000人身亡,100多人被带走。印象中,这也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后,70多年来,以色列境内蒙受的最大损失。因为后面几次战争,以军都是境外作战。

惨烈,相当惨烈。

但世界舆论,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以色列,依然充满愤怒和悲情,这也影响到很多国家。

确实,有些事实,真是惨不忍睹。

按照以方披露的一些信息,在以色列南部的一个基布兹,几十个孩子被斩首,他们在父母面前被斩首,然后,他们的父母也被斩首……

他们毕竟只是孩子啊!

什么是魔鬼?

这就是魔鬼。

这种湮灭人性的行为,哪怕是多么正义的事业,都因此蒙上了厚厚的灰烬,让世界无法接受。

所以,我们外交部发言人也明确说了,… 阅读更多

哈马斯:目标已实现,可以讨论停火

2023-10-10   来源: 3号环球观

原标题:沙特给布林肯发了一个通知,哈马斯:目标已实现,可以讨论停火

沙特通知布林肯:结束与以色列所有关系正常化的谈判。随后哈马斯的一名官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目标已经实现,愿意讨论停火。难道这就是哈马斯发动这次突袭行动的最大目标?

据环球网报道称,10月10日,半岛电视台播出了对哈马斯一位官员的采访。该官员表示:哈马斯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愿意就停火与以色列进行讨论。


哈马斯突然称“目标已实现”

哈马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10月7日,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发动了一场突袭行动,大量火箭弹砸向以色列,武装人员混进以色列境内与以军交战。当然以色列也不客气,战机、军队齐出,对哈马斯以及加沙地带的重点目标发动打击。可以说,为了这次的行动,哈马斯付出了不少代价,耗费了不少心力,短短几天,目标突然实现了。那么哈马斯口中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哈马斯口中的“目标”究竟指的是什么?阅读更多

联合国敦促各方给平民一条生路

来源:联合国新闻    2023年10月10日

原标题:以巴冲突将整个地区置于“临界点”,联合国敦促各方给平民一条生路

一名男子在查看加沙一座倒塌的建筑。

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格里菲思今天就以巴冲突局势发出警告,称“整个地区正处于临界点”,他呼吁终止暴力升级。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当天则强调,不管是在以色列,还是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各方必须停止把平民作为攻击目标,哈马斯和其他武装团体必须立即释放人质。

格里菲思在声明中表示,此次危机发酵的规模和速度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维护战争规则

他指出,数百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丧生,另有数千人受伤。此外,还有不少人被劫为人质,他们的生命“面临着可怕的威胁”。

与此同时,加沙遭受的猛烈轰炸也导致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人丧命、数千人受伤,当地的住房、健康中心以及收容流离失所家庭的学校都未幸免于难。

格里菲思说:“我向各方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必须遵守战争规则,必须人道地对待那些被虏获的人,必须毫不拖延地释放人质。”

阅读更多

以色列为何遭遇50年来最大“情报败仗”?

2023-10-09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10月7日清晨,在密集发射的火箭弹掩护下,数百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对以色列发起了一次“海陆空全面进攻”。

地面上,哈马斯武装人员乘坐摩托车,由挖掘机开道穿过边境线;空中,他们乘坐滑翔伞进入以色列境内;水中,他们驾驶高速快艇抵达以色列海岸。这场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行动,对以色列军事设施和十几个城镇发起猛攻,造成了以色列的巨大伤亡,包括很多平民。

当地时间10月7日,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在一辆被摧毁的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旁庆祝 图/视觉中国

以色列随后空袭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召集了约10万人的部队。截至9日上午,这一轮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已造成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2200多人受伤,另有100多人遭绑架;加沙巴勒斯坦人则约有400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

战火虽然尚未平息,以色列国内已经开始反思:面对哈马斯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一贯“嗅觉敏锐、消息灵通”的以色列情报部门却为何毫无反应,让以色列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美国彭博社认为,这是以色列50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情报败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