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在下大棋

来源:风闻   作者:晨枫    2023-10-26

哈马斯一向对以色列强硬。历史上哈马斯不以老谋深算著称,大多还是简单粗暴。但这一次,越看越觉得哈马斯在下大棋,还是筹划精妙、行棋精准的那种。

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袭,当天就造成1300多以色列人丧生,另有200多人被俘、带往加沙。

从一开始,人们就对哈马斯的目的不大清楚。几十年来,以色列对加沙人民多行不义,但哈马斯只是在互相伤害,还是有更大的算盘,在开始时并不容易看出来。

从表面上来看,哈马斯的行动只能对以色列造成表皮伤,不可能使得以色列伤筋动骨。一天内就有1300多人丧生对以色列是惨重伤亡,200多人被扣押为人质更是闻所未闻,但要是以为这就能使以色列跪下,那是想多了。

以色列肯定会大规模报复。以色列空军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很多加沙人民的伤亡。据加沙卫生当局的数据,已有5400多人丧生,14000多人受伤,伤亡数字肯定还会继续上升。而且加沙人民会把帐算在以色列身上,而不是哈马斯。但加深仇恨不应该是哈马斯的主要动力,哈马斯还有更加深层的算计。… 阅读更多

古特雷斯称对言论被“歪曲”感到“震惊”

2023-10-26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古特雷斯称对言论被“歪曲”感到“震惊”,以色列再度要求其辞职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4日因一句“哈马斯袭击非凭空发生”而遭以色列“逼辞职”,一天后这起风波仍在发酵。尽管古特雷斯25日就此作出解释,表示他对自己的言论被“歪曲”感到“震惊”,但以色列拒绝了他的说明,并再度要求古特雷斯辞职。

据路透社25日报道,古特雷斯当天就此事向媒体作出回应,但他没有具体点名以色列:“我对自己的一些言论的被歪曲感到震惊……就好像我在为哈马斯的恐怖行为辩护似的。可这是错误的,事实恰恰相反。”

他指出,自己24日的声明“明确谴责”了哈马斯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蓄意杀害、伤害和绑架平民——或向平民发射火箭弹是正当的行为。”

“我认为有必要澄清事实——特别是出于对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尊重。”古特雷斯说,“我谈到了巴勒斯坦民众的不满。但在发表那些言论时,我也明确表示——巴勒斯坦民众的不满不能成为哈马斯发动令人震惊的袭击的借口。”… 阅读更多

【环时深度】一步一步,美国给巴以冲突系上“死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晋    2023-10-25

编者的话:巴以爆发的新一轮冲突,无论是从激烈程度还是从人员伤亡状况看,都是近些年罕见的。作为解决巴以问题最重要的第三方——美国不仅未能及时安抚冲突各方,还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暂时停火的决议草案,这种坐视冲突升级的做法将造成更多无辜平民死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2日在特拉维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你们可能足够强大,能自我保护 ,但只要美国存在,你们就不会‘孤军奋战’,美国将永远站在你们身旁。”美国总统拜登也向以方承诺提供“大规模、前所未有”的军事援助。近些年来,美国将巴勒斯坦的建国权搁置在一边、一味偏袒以方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指责。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什么时候能做一个真正的和平协调者?

偏袒以方,“两国方案”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巴以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复杂也最紧迫的国际政治难题。巴以问题的实质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如何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实现公正持久和平的问题。二战结束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逐渐向取代英国地位的美国谋求支持。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后,杜鲁门任总统的美国很快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主权的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英法三国发表宣言,承担对以色列的安全义务,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也源源不断。

阅读更多

犹太人为何要杀死两次救过他们的瑞典恩人?

作者:后沙 · 2023-10-25 · 来源:2023-10-25

网络时代一切无所遁形,犹太人也不要再想在世界舆论场一手遮天。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当西方阵营齐声高唱“支持以色列进行曲”时,当中却有个杂音,它就是瑞典。

最初几天,西方各国驻华大使馆官微不停地发布支持以色列的信息,而瑞典驻华大使馆则一直在发着云淡风清的微博。

  瑞典对以色列的冷漠,让很多中国网友都感到纳闷,以色列到底对瑞典做过什么?

  10月20日,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出来公开声援巴勒斯坦,她举着鼻子支持巴勒斯坦,表示要“与加沙站在一起”。

由于她左边的章鱼玩偶有影射犹太人(贪得无厌,到处伸手)的意味,在以色列的抗议下,小胖墩删除了这条推特,但她又重新发了一条没有章鱼玩偶的照片。

以色列军方发言沙鲁兹·沙利卡尔威胁她说:“在我看来,未来无论什么人以任何方式认同格蕾塔,都是恐怖主义支持者。”

“环保少女”一下子变成“恐怖分子”,这角色切换得令人猝不及防。… 阅读更多

联合国终于发飙了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25

一场好戏正在上演。

联合国终于发飙了。更准确地说,联合国秘书长和很多成员国发飙了。10月2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当着美国、以色列等众多外长的面,愤怒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要求,在加沙立刻实行人道主义停火。

为什么?

古特雷斯痛心疾首地说:“保护平民,并不意味着命令100多万人撤离到加沙南部,那里根本没有住所,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药品,没有燃料,然后(以色列)继续轰炸南部本身。”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哈马斯的袭击,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巴勒斯坦人民遭受了56年令人窒息的占领。他们看到自己的土地不断被定居点吞噬,并受到暴力的困扰,他们的经济在窒息,他们的人民流离失所,他们的家园被拆毁……”

最后,他几乎是恳求了,哈马斯的“骇人听闻的行为”,“不能成为集体惩罚巴勒斯坦人民的理由。各位阁下,即使是战争,也有规则。”

但这场战争,遵循规则吗?… 阅读更多

中东需要一位天花板

作者:虚声 · 2023-10-23 · 来源:乌有之乡

中东为啥没有出现毛泽东呢?

接着昨天说。

中东为啥没有出现毛泽东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奢侈。

即便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出了一个毛泽东。之所以有这么一问,是因为现在的中东很乱,巴以战争让双方继续流血。很多人认为,中东只有出现一个类似毛泽东那样的历史巨人,才能让中东联合起来、终结战争、恢复和平。

毛泽东是历史巨人。而整个古今中外文明史上,历史巨人不常有;政治家成为历史巨人者,更是寥寥。

放眼中国,堪称历史巨人的政治家,除了毛泽东那首《沁园春》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外,再加上西汉高祖、东汉世祖、隋文帝、元世祖、明太祖、总设计师这寥寥数人;如果要再加上一些,那就是如周武王、商鞅、曹操、明成祖、康熙(康熙时代是中国落伍世界的节点)这些。这还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绵绵不绝的历史上。

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当得起历史巨人名号的,更少。俄罗斯,也就彼得大帝、斯大林两位够格。

美国虽然强悍,也就是华盛顿、林肯、小罗斯福(杰弗逊勉强)够格。… 阅读更多

王毅分别同巴勒斯坦外长、以色列外长通电话

2023-10-24   来源:观察者网

王毅同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通电话

外交部网站消息,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通电话。

马立基介绍了巴方的立场,衷心感谢中方主持公道,发出清晰有力声音,坚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并向巴方提供紧急人道援助。中方的支持彰显了巴中牢固友谊。巴方呼吁立即停火,尽快将救援物资送到加沙地带,使伤者得到救治。希望在国际社会帮助下,从根源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独立建国。

王毅说,中方对巴方特别是加沙人民的艰难处境深表同情。中方强烈谴责并反对一切伤害平民、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呼吁立即停火止战,保障加沙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合国安理会应该切实承担责任,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域外国家特别是大国应当秉持客观公正,为推动危机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表示,当前加沙民众最需要的是安全和食品药品,而不是战争和武器弹药;加沙地带最需要的是止战促和努力,而不是地缘政治算计。中方分别通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机构提供了紧急人道援助,还将根据加沙人民的需要,继续提供物资援助。… 阅读更多

巴以战场,出现三个新动向

作者: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24

资料图

激烈的战斗在继续。

巴以战场,出现三个新动向,当然,这种动向,也不局限于巴以战场。

第一个动向,48个小时内,以色列对四个国家发动空袭。

哪四个国家?

1,巴勒斯坦(加沙最惨烈,约旦河西岸也有冲突)。

2,黎巴嫩(和真主党激烈交火)。

3,叙利亚(以军空袭叙利亚机场)。

4,埃及(炮击埃及边防哨所)。

一国打四国,不得不说,以色列够狠。

加沙的袭击不说了,惨烈,惨烈。北方与真主党的交火,也愈演愈烈。叙利亚可能很冤,我没有攻击以色列,以色列为什么空袭我?

埃及更摸不着头脑,以军袭击我哨所干吗?

最后,以色列承认,是以军坦克误袭了埃及哨所,以方表示道歉。

杀红了眼,也就没有了底线。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随着局势的恶化,不排除战火会蔓延,最后燎原成一场地区性的冲突。

第二个动向,以军出动特种分队,对加沙进行夜间突袭。

也就是说,以军的先头小分队,已开始向加沙发动进攻。

阅读更多

外媒炒“中国6艘舰艇同时现身中东”

2023-10-24     来源: 环球网

原标题:外媒炒“中国6艘舰艇同时现身中东”,中方:海军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郭媛丹】“解放军海军的6艘战舰同时出现在中东地区以应对巴以冲突”的消息近日引发外媒关注。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22日要求有关方面应尊重事实,停止无端炒作。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军事专家23日表示,相关报道明显过度解读,西方国家此番炒作既不顾及事实,也不负责任。

一些外媒报道声称,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愈演愈烈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艘战舰也十分罕见地同时出现在中东地区,包括两艘导弹驱逐舰、两艘导弹护卫舰和两艘综合补给舰。报道还提到,美国方面近日也向中东地区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一艘两栖攻击舰以及一艘指挥舰,中国海军舰艇与美国海军舰艇同时出现在一个濒临战区的海域,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事实上,解放军这6艘军舰是在亚丁湾、索马里护航的两个编队,包括由淄博舰、荆州舰、千岛湖舰组成的第44批护航编队,以及由乌鲁木齐舰、临沂舰、东平湖舰组成的第45批护航编队。… 阅读更多

以色列和哈马斯打到第17天,更戏剧的事情发生了

来源:搜狐网    2023-10-23

哈马斯的地面战能力到底如何?现在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了。

在以色列坦克部队以及特种部队与哈马斯的一次交锋中,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已经有一名特种部队死亡,2人受伤,战斗发生在汗尤尼斯。除此之外,以色列地面部队在拉法对哈马斯武装人员进行了炮击,遗憾的是,以色列的坦克炮弹竟然打在了拉法以南凯雷姆沙洛姆边境上的埃及哨所,导致了数名埃及人受伤。

可见,哪怕以色列拥有多强的空中优势,依然无法弥补地面战斗中的不足。虽然以色列还没有发起全面地面战,但是从以上两次交锋可以看出,哈马斯的地面战实力,显然是个大麻烦。

第一,哈马斯目前并没有收缩防守,毕竟加沙地带根本没有纵深可言。所以哈马斯采取的应该是层层阻截。以色列军队不得不面对哈马斯的多层防御和伏击,连特种部队都没占到便宜,可想而知陆军部队进入加沙以色列的伤亡代价不会小。

第二,对于哈马斯而言,目前的重型火力火箭弹的弹药储备已经明显不足了,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报告显示,哈马斯自开战以来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总量约为7000枚,这意味着在突袭首日发射近5000枚之后,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数量不过3000枚。… 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谁是始作俑者?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3-10-23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两个老大难问题,一个是巴勒斯坦问题,一个是克什米尔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领土、宗教、民族、政治,双方冲突一直没有停止过。巴基斯坦是因为有大国撑腰,所以印度无法吞并克什米尔,否则的话,这里民众的惨状不输巴勒斯坦。

印度这次第一时间跳出来支持以色列,其中原因就有克什米尔情结。

而这两个老大难问题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和英国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同伙。

巴以冲突前传

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拉三大洲交界处,巴勒斯坦则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融合之地,也是三大一神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圣地。

原先这里住着迦南人和阿摩利人,据说在公元前12世纪犹太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并占领了迦南,后来,亚述、巴比伦、波斯又轮番统治着这片土地。再后来,罗马帝国成了这里的主人,当罗马帝国奉基督教为国教后,被驱逐的犹太人就开始在全世界流浪。

 … 阅读更多

【环时深度】巴以冲突,千年恩怨的百年爆发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朱兆一 谷棣   2023-10-2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朱兆一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编者的话:截至10月22日,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6000多人死亡,超过140万人流离失所。自以色列1948年建国以来,双方之间的战争冲突不断。人们不禁要问,这块曾经“流着奶与蜜”的地方,为何现在染满鲜血?放眼历史长河,创造了犹太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曾长期和平相处,只是在过去100来年才形成现在看上去难以调和的矛盾。从今天起,《环球时报》深度认知推出“巴以冲突的前世今生”系列报道,分别从历史、宗教、文化碰撞的角度入手,从巴以双方的几次战争以及内部复杂斗争深入,从欧美等外部势力的博弈剖析,试着为读者厘清巴以冲突的前世今生。

 

一块土地,两个名字

“我们不会离开,我们不会离开,我们不会离开!”10月21日在埃及举行的巴勒斯坦问题峰会上,巴总统阿巴斯警告不要企图驱逐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誓言“我们将站在我们的土地上”。此轮冲突爆发后,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约110万居民向南撤离,以方便他们发动军事行动消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分析说,巴以冲突是深刻的斗争,与影响了几代人的历史和宗教叙事交织在一起。这场冲突的核心是对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具有历史和宗教意义的土地。对犹太人来说,这里是上帝应许给他们的土地,即“应许之地”,而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这里是其祖先古代迦南人和腓力斯人生活的地区。

阅读更多

攻占加沙地带,或将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噩梦

作者:庸之诚 · 2023-10-21 · 来源:乌有之乡

倘若以色列真的破釜沉舟,不计任何代价硬吞加沙,那将代表着美国当前所构建的所谓规则秩序,彻底地失效了。

此次巴以冲突是否会失控,从而真正导致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级别的震动,其实唯一的临界点,就在于以色列能否彻底攻占并控制加沙地带。

  首先,从地缘政治角度讲,当前中东已经出现和解浪潮,如果以色列非要逆流而上,打破和解趋势,则意味着要跟阿拉伯国家走向水火不容的对立,届时无论是政治损失还是战争损失,以色列都将难以承受。

其次,从战场环境与双方力量优劣角度讲,以色列强攻加沙地带根本不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以色列已对加沙地区进行了多轮狂轰滥炸,但当以色列集结的庞大地面力量,最终被命令进入加沙并尝试彻底摧毁哈马斯时,意味着他们将遇到一个最复杂的战场。

哈马斯在硬件实力上,确实比不过以色列,看上去似乎以色列能轻松打赢哈马斯。但哈马斯长期深耕加沙地带,且拥有很多小型枪械、反坦克武器、无人机等,如果再利用隧道、下水道、建筑物及瓦砾堆据点为掩体搞防御战,则会将城市战场瞬间变成一座地狱迷宫。… 阅读更多

这是整个世界的耻辱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22

资料图

虽然很不中听,但我还是要说一句,这是整个世界的耻辱。

加沙血流成河,200万人挣扎在生死边缘,大量的救灾车辆就堵在埃及一侧,但迄今进了多少辆卡车?

20辆!

然后,唯一的拉法口岸,21日又关闭了。

230万加沙人,盼着各种急需的救灾物资——粮食、饮用水、药品,但千呼万盼,就进去了20辆卡车?

什么是杯水车薪?

这连杯水车薪都谈不上!这是在开国际玩笑,这是在糊弄巴勒斯坦人。

全世界眼睁睁地看着以色列围攻加沙,眼睁睁看着成千上万人被炸死,眼睁睁看着一场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在发生。

阿拉伯国家在哪里?

阿拉伯国家在呼吁。10月21日,埃及总统塞西在开罗召开了一个和平峰会,34个国家,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中国中东特使翟隽也参加了。

但最关键的以色列拒绝参加,美国也没有参加。

据说,因为各方的严重分歧,联合声明也不能当天发表。

悲愤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痛斥以色列犯下战争罪,痛斥“全球沉默”。

阅读更多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连说三遍:我们不会离开

2023-10-22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标题: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连说三遍:我们不会离开

(观察者网讯)10月21日,巴勒斯坦问题峰会在开罗附近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

据美联社报道,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会上发言时警告不要企图驱逐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并连说三遍“我们不会离开”,强调巴勒斯坦人将坚守自己的土地。

报道指出,埃及和约旦在会上严厉批评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这表明,他们正对已持续两周的冲突失去耐心。多国代表在会上发言。

本次“开罗和平峰会”由埃及发起,邀请了3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特使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峰会旨在讨论如何防止加沙地带冲突升级,恢复巴以和平进程以及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等。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中)图自外媒

据报道,阿巴斯在发言时他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野蛮侵略”,呼吁立即停止“侵略”并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允许食品、药品等必需品进入被围困的加沙地带。

他警告任何试图将巴勒斯坦人民驱赶出加沙地带的企图,同时也警告任何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家园,将他们赶出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企图,“我们不会接受流离失所,无论面临什么挑战,我们都会坚守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阅读更多

你们就是没有人性的传声筒、傀儡!

2023-10-21     作者:阮佳琪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埃及女子在拉法怒斥CNN记者:你们就是没有人性的传声筒、傀儡!

(观察者网讯)近来一段时间,就巴以新一轮冲突,反对西方媒体片面发布亲以色列报道的呼声越加响亮,人为制造的信息茧房已经无法压制住公平正义之声。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日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首席国际记者克拉丽莎·沃德 (Clarissa Ward),当天在位于埃及和加沙地带边境的拉法口岸进行报道时,被一名参加亲巴抗议活动的埃及女子拉赫玛·泽因(Rahma Zein) 拦下。对方咆哮了5分多钟,怒斥包括CNN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媒体在巴以问题上撒谎成性,不光在立场上偏袒以色列,还善用话术为以色列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洗地”,是一群“没有人性的传声筒、傀儡”。

“如果所有的西方国家、西方渠道都为以色列说话,那么谁来为巴勒斯坦说话?谁来为巴勒斯坦的孩子们说话?你们掌握着话语权,但我们的声音也该被听到!”“美国设计的民主,却让我们为之受苦,这不公平!”……逻辑之清晰,言辞之犀利,语气之愤慨,让泽因暴骂西方媒体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关注。… 阅读更多

20辆援助卡车过境后,拉法口岸再次关闭

2023-10-21     作者:林铃锦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21日,位于埃及和加沙地带边境的拉法口岸开放,20辆满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穿越拉法口岸前往加沙地带一侧。然而,就在20辆卡车通过口岸进入加沙后,口岸迅速关闭。专家称,相对于加沙的巨量需求而言,20辆车的援助只是“沧海一粟”。巴勒斯坦人也表示非常沮丧,认为援助只是国际社会的“公关噱头”。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问题峰会已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30多个国家和一系列国际及地区组织参加。埃及总统塞西在开幕式上表示,他已与美国总统拜登达成共识,在联合国和巴勒斯坦红新月会的监督下“持续”运营拉法口岸。

塞西表示,“埃及没有在任何时候关闭过拉法口岸。”他补充说,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一侧的反复轰炸使人道主义机构无法到达该地。

这批20辆卡车的过境援助物资是拜登此前在前往以色列访问的路上同埃及总统塞西商定的。

此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8日表示,他与塞西在一个多小时的通话中达成了共识,埃及同意打开通道,首先… 阅读更多

中国核弹头500枚?美国很担忧,我也很担忧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    2023-10-21

“中秋-国庆”长假前后,《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齐唱“中国崩溃论”,说中国经济不行了,顺便夸夸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这两天,美国的乐队指挥又改曲风了,轮到“中国威胁论”了。

昨天,五角大楼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自称是“关于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权威评估”。

报告中称,“一年来(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印太地区采取了更多的强制行动;加快了核、太空和网络空间等能力的发展;深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加强其在全球投送军力的能力……”

这份报告页数非常长,已公布在美国国防部官网上,美国媒体也引用其中内容,炒作“中国威胁论”。

跟前几年一样,五角大楼对中国的核力量喋喋不休,极力将中国描述成一个野心勃勃的核大国。

报告指出:中国去年就已拥有超过500枚可用于实战的核弹头,并且在2030年前超过1000枚。

彭博社引用美国国防部一位官员的话称,“中国核武库规模超出了美方的预测,而且中国正在生产更多武器并扩大海军规模……”… 阅读更多

巴以冲突第14天,哈马斯突然释放善意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21

资料图

不知不觉,巴以冲突已整整14天。加沙成为地狱,数千人已经死去;以军最后动员,大规模进攻在即。

关键时刻,战斗另一方的哈马斯,突然释放出善意。

哈马斯20日晚宣布,作为对卡塔尔努力的回应,其下属的卡桑旅,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释放了一对美国母女。

这对来自芝加哥的美国母女,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时,正在以色列南部探亲,最后被掳到了加沙。

她们随即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给以色列方面。按照以政府的说法,两人随后被送至以色列军营,与家人团聚。

这是巴以最新一轮冲突中,第一次释放的人质。按照报道,哈马斯手里还有约200名人质,涵盖美国、英国、法国、泰国等很多国家。

大战在即,突然释放善意,哈马斯打的是什么算盘?

看到以色列官员立刻表态,认为这是以军对哈马斯打击的后果,哈马斯这么做,不过是希望减轻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但“这不会改变摧毁哈马斯的使命”。

换句话说,哈马斯怂了?

阅读更多

也门胡塞武装参战,美伊战争提前预演!

来源:风闻    作者:牲产队     2023-10-21

哪有什么巴以战争?哪有什么哈以冲突?这完全就是美伊战争的提前预演!交战双方根本就不是哈马斯与以色列,而是伊朗与美国。

在武力值上,以色列看起来更加强大。可是,伊朗这边一点儿也不弱,主打的就是一个四面合围。哈马斯在实力巨大的差距面前,依然敢对以色列发起进攻,核心就在于有伊朗撑腰。

现在,伊朗支持的阿拉伯武装已经全面参战,包括巴勒斯坦哈马斯、圣城旅、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真主旅、也门胡塞武装以及叙利亚政府军,一共六支武装部队,全部启动了对以色列和美国的袭击。其中,伊拉克真主旅对美军基地发起无人机袭击,一天内袭击了至少4座美军基地。而圣城旅和真主党在哈马斯开战第一天,就炮击以色列本土了。

黎巴嫩真主党摧毁了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战坦克和边境雷达站,并大规模炮击了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附近的萨巴阿农场。而今,位于也门的胡塞武装也朝以色列的方向,发射了3枚反舰导弹和远程无人机。虽然这些导弹、无人机都被美国海军“卡尼”号导弹驱逐舰在红海上空给拦截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