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好自己的飞机,解放军就替加拿大管

来源:搜狐网    2023-10-19

原标题:管不好自己的飞机,解放军就替加拿大管,实弹驱离令西方集体破防 

日前中国空军一架歼10C战机在沿海地区,对一架加拿大CP-140侦察机实施拦截与驱赶,但此举却遭到了加拿大方面的恶意炒作。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日前中国空军一架歼10C战机在沿海地区对一架加拿大CP-140侦察机实施拦截与驱赶,但此举却遭到了加拿大方面的恶意炒作。加拿大媒体声称事发时加方侦察机正在监视东海航道,观察是否有船只试图违反对朝石油禁令,但之后却遭到了中国战机的“危险拦截”。

加媒还强调称该架侦察机在8小时的巡逻过程中被拦截了数次,在最后一次拦截过程中,中国战机甚至一度飞到了距离加侦察机只有5米的区域,并骑脸发射干扰弹。加拿大国防部长布莱尔针对此事批评中方行为是“危险且鲁莽”的,同时还表示这一行为“不可接受”。

目前相关事件仍处于发酵中。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方面公布的视频当中,排到了中国战机飞行员,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中国飞行员那一脸冷峻的神态。… 阅读更多

晨枫:以色列在加沙面临的是“人民战争”

2023-10-20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怎么打加沙,打到什么程度,最终要占领吗?自10月8日以色列对加沙发起炮击以来,以色列会如何报复加沙,成了全球都在观察和猜测的问题。

加沙不大,大体是西南-东北走向的矩形地区,长约40公里,宽在6-10公里之间,一面是以色列,一面是地中海,只有西南有约10公里的边界与埃及接壤。加沙人口高达230万,基本上都是巴勒斯坦难民及后裔。几十年的苦难和深仇大恨,使得加沙民众几乎都是天然的铁杆反以。

2023年10月7日以来的巴以冲突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以军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打出了战无不胜的名气,但这是针对阿拉伯正规军的。至于为什么阿拉伯正规军在人多势众和态势占优的情况下依然屡战屡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有空再说。

在多年的征战中,以军形成了有效的战术和按需发展的装备。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梅卡瓦”坦克在各国饱受争议,却是以军主要装备中少有的从无出口的,但十分适合以军的沙漠坦克战思想,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作为装甲运兵车使用。以军始终没有装备步战,而是只用装甲运兵车,也是因为以军认为装甲步兵以复杂地形上扫清敌人的反坦克步兵为主,所以下车作战是主要样式,步战的乘车作战和反坦克火力反而鸡肋。… 阅读更多

美国一票否决安理会巴以局势有关决议

2023-10-19      来源: 观察者网

原标题:美国一票否决安理会巴以局势有关决议,中方:震惊、难以置信

(观察者网讯)10月18日,美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决议草案,该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暂时停火,以便对加沙地带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当天,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对安理会未能通过该决议表示震惊和失望。

这项决议草案由巴西起草,相关表决在过去的几天里两次被推迟。18日的表决中,12个安理会成员对草案投了赞成票,俄罗斯和英国弃权,美国投了否决票,致使决议未获通过。

张军在安理会表决后作解释性发言说,安理会16日晚曾就俄罗斯提出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方草案聚焦巴以冲突人道关切,呼吁立即实现停火、保护平民,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共提。但是一些国家选择投反对票,理由是愿以巴西提出的决议草案为基础,要求多一点时间寻求共识。在过去40个小时里,相关国家对巴方草案既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表示反对,这让大家期待今天安理会能够顺利通过决议,但最终的表决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阅读更多

约旦取消四方峰会,多国出现抗议示威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黄培昭 陶短房 柳玉鹏 陈 康   2023-10-19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陶短房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陈康】就在美国总统拜登抵达以色列访问前几个小时,当地时间17日晚,加沙阿赫利阿拉伯医院(又名浸信会医院)遭遇空袭,造成约500人死亡。巴勒斯坦谴责以军制造了此次“大屠杀”,称这是“种族灭绝行为”。以色列否认是以军实施这一空袭,但仍然引起中东民众的愤怒,多国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者包围了以色列和美国等西方使领馆,中东多国政府也发出最严厉的谴责。这一袭击还使拜登中东之行陷入尴尬和失败的危险之中。拜登原定与中东国家领导人一起讨论寻求平息冲突的四方峰会被取消。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警告称,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将地区局势“推向深渊”。伊朗总统莱希18日表示:“美国、以色列的炸弹投在受压迫加沙医院巴勒斯坦伤员头上燃起的火焰,很快就会吞噬犹太复国主义者。”

 

18日,以军继续空袭加沙,当天已造成4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视觉中国)

阅读更多

“一带一路”助力马六甲重现繁华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赵觉珵 胡雨薇   2023-10-19

原标题: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一带一路”助力马六甲重现繁华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六百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和平与繁荣,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也因此一度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时过境迁,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没落的马六甲再一次迎来复兴的希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们正积极推动恢复马六甲的昔日繁华”,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说,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为世界各地带来新的机遇,已经成为一个新型国际合作平台。

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颜天禄。受访者供图。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颜天禄是民心相通专题论坛的参会代表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与马来西亚、中国与马六甲州的交流合作。颜天禄在采访中向《环球时报》记者回顾称,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六次驻扎在马六甲。他的到来传播了和平与友谊,也通过经济贸易为整个区域带来了发展,让马六甲至少繁荣、和平了一个世纪。… 阅读更多

中东想做顺民,以色列却逼他们造反

来源:风闻    作者:坏土豆    2023-10-19

原标题:随笔 | 事情搞大了!中东想做顺民,以色列却逼他们造反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个坏土豆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美国让以色列低调行事,以色列偏要高调杀人;

美国要安抚中东,以色列偏要逼他们造反!

其实中东的各个阿拉伯国家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就已经不想反抗了,因为战斗力确实拉胯,实在打不赢。

埃及作为曾经的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第一个和以色列和解,从此中东树倒猢狲散。

紧随其后的石油危机让中东各国赚得盆满钵满,更是不想管巴勒斯坦那摊事了,只想安心苟着闷头挣钱。

尤其是2010年,美国策划阿拉伯之春,把阿拉伯世界整得欲仙欲死鸡犬不宁,所有人都认怂了。

嗨,跪着就跪着吧,真的搞不赢啊……

我们躺平还不行吗?

但是现在以色列不让,以色列说:

你们相当顺民?门都没有,我不接受投降!

昨天拜登已经明确了今天要去以色列访问,就是为了过去灭火。… 阅读更多

这国威胁与以色列断交,哪里来的底气?

作者:风闻    作者:后沙    2023-10-18

这段时间,以色列和美国盟友们在努力营造一种国际社会纷纷支持以色列的气氛。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前天抵达以色列。

跟之前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外长和冯德莱恩一样,她也到废墟打卡留影,她还代表德国宣称:现在我们都是以色列人。

德国电视一台就用这句话作为新闻标题。

德国网友在评论区最火的一条评论是:上个月我们是乌克兰人,现在我们是以色列人,下个月我们是哪里人?

蹦床运动员正被德国网友360度无死角地嘲讽。

美国和以色列当然希望所有国家的外交部长都能像贝尔伯克那样,这可以大大减轻美以的压力。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威胁要跟以色列断交的国家竟然是美国在拉美地区“最忠实的朋友”-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与以色列的“外交战”已进行了四五天。10月16日,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用官方账号转发了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哈亚特的一条推特,他说:… 阅读更多

三个月内,印尼总统佐科为何两度访问中国?

2023-10-1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距离印度尼西亚总统府独立宫不到800米,印尼国家博物馆新馆大楼顶层,是不允许游客拍照的“珍宝区”。在一排排中国古代海运瓷器面前,雅加达文化遗产协会的志愿者讲解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询问“郑和”的发音。

公元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其间多次到访印尼。今天,在印尼中爪哇省首府和最大的商港三宝垄,纪念郑和的“三保大人”像巡游活动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六百多年后,中国到印尼的海路更加繁忙。最近十年,来自中国的钢轨、龙门吊、架梁机、动车组漂洋过海到达印尼,为建造港口、公路以及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提供物资保障。

与此同时,曾受到殖民的印尼也深受欧美、日韩等其他文化的影响。年轻人追捧韩流,雅加达街头的富人区密布日料店,欧美政府的投资推介会一场接一场地在高档酒店里展开。印尼主流智库哈比比中心主席安瓦尔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从古至今,印尼和东南亚地处全球地理交通和文化交融的中心,同时也处于当前大国竞争的中心。… 阅读更多

中俄迎头追赶,GPS恐难保“黄金标准”地位

2023-10-17    作者:严珊珊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美媒称GPS系统延迟升级、中俄迎头追赶,GPS恐难保“黄金标准”地位

(观察者网讯)“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曾被认为比其他全球系统更具优势,然而这一优势不再明显,”美国情报和国家安全机构支持的科技投资公司In-Q-Tel执行副总裁萨拉 ·休厄尔(Sarah Sewall)称,“GPS的主导地位已被削弱。”

10月17日,美媒《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美国GPS系统恐难保“黄金标准”地位,GPS系统延迟升级,而中国、俄罗斯和欧盟则各自开发了提供全球定位服务的卫星网络,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影响力。

面对来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系统(Galileo)的国际竞争,美媒不止一次发布警告称,“GPS主导地位受威胁”。如今,GPS系统延迟升级,美媒再度渲染GPS恐“地位不保”。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图源:视觉中国)… 阅读更多

别老盯着中东,朝鲜:日本部署导弹瞄向中朝,准备重新侵略朝鲜?

作者:战忽速递 · 2023-10-17 · 来源:乌有之乡

当世界关注巴以冲突的时候,东亚的日本开始有新的战略部署。日前,日本防卫相称,将部署远程导弹,以便拥有“攻击敌方基地能力”,此举被认为是将攻击朝鲜和中国等周边国家。对此,朝中社提醒各国要对日本保持警惕。据朝中社10月16日消息称,日本“自卫队”已超越“防卫”范围,日本重新发动侵略战争已不是虚构。此前,日本防卫相在访美期间要求美国尽快给日本提供“战斧”远程巡航导弹,以增强自卫队远程攻击能力,朝中社称,日本做好重新侵略准备。

朝中社的提醒是有道理的,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从未反省罪行,反而积极发展经济,扩充军备,尤其是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军费持续增加,采购美国武器装备,做好太空、网络战略准备,其在走向战争之路,推动实现军事大国梦。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依靠美国霸权,干涉地区事务,与周边国家摩擦,打着地区安全旗号,进行军事演练,积极促成美日韩军事同盟。今年8月,美日韩举行峰会准备建立“监视北朝鲜导弹警报的情报体制”,定期举行美日韩军演。日本还与北约合作,准备在北约设立东京办事处。此举意味着,日本推进亚洲版小北约,想把半岛和亚洲地区拉入军备竞赛和地缘对抗。… 阅读更多

揭开欧洲历史黑洞:反犹不止是希特勒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    2023-10-17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犹太人几乎在全世界都遭到排斥,除了中国。

战后,欧洲为了摆脱反犹形象,将一切责任归咎于一个名字–阿道夫.希特勒。

有希特勒背着大锅,大家心里就释然了,开开心心当白莲花。

关于欧洲人的反犹历史也就成了一个黑洞……

(欧洲宣传画:不要吃犹太人的糖果)

其实“反犹主义”在欧洲根深蒂固,因为它既是宗教层面的,也是政治层面的,还有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道德层面……

“高利贷者、道德败坏者、自私、贪婪、吝啬、残忍、冷酷和狠毒”,这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所刻画的犹太人形像。

英国大文豪并不是凭空杜撰出夏洛克,这是欧洲人对犹太人的共同认知。

欧洲起初对犹太人并没有多少敌意,然而当犹太教的死对头基督教成为欧洲主人之后,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就开始了。

一切正当的、体面的行业都不允许犹太人参与,犹太人只能去经商(当时地位低下的行业),然后就是放债,成了人见人恨的放高利贷者,而犹太人也特别擅长这些买卖。… 阅读更多

印度首个巨型港口启用,想切中国“蛋糕”?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苑基荣   2023-10-17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位于印度南部的维津贾姆港15日正式启用,这是印度首个巨型港口,将允许印度从中国主导的国际海上贸易大蛋糕中分得一块。”《印度航运新闻》16日这样评价前一天迎来首艘货船卸货的维津贾姆港。尽管几经推迟、整体项目尚未完工,但维津贾姆港悠久的历史和连通中欧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印度对这一首个深水港将带来的经济效益满怀期待。不过,渔民的抗议、未见踪迹的配套设施,未来随时可能给印度“泼一瓢冷水”。

从中国出发的“振华15”号重载船当天在印度维津贾姆港卸下了第一台起重机。

第一艘停靠货船来自中国

印度《铸币报》15日报道称,从中国出发的“振华15”号重载船当天在印度维津贾姆港卸下了第一台起重机,标志着印度跻身拥有巨型集装箱船的国家之列,这将对印度海洋贸易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维津贾姆港位于印度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早在1991年,印度就想将维津贾姆港打造成国际化大港口。2015年,喀拉拉邦政府正式授权给印度最大私营港口运营商阿达尼港口公司开发该项目,港口归喀拉拉邦所有,但将由阿达尼港口运营和维护一段时间。

阅读更多

趁火打劫,菲律宾炮舰闯黄岩岛

作者:犀利声 · 2023-10-16 · 来源:乌有之乡

  10月10日,菲律宾海军炮艇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

军事专家认为,巴以冲突之际,菲律宾趁火打劫,炮艇侵闯黄岩岛附近海域,是武力运用升级,也是挑衅升级,南海局势正有重回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挑起南海仲裁案的严峻态势。

趁火打劫,菲律宾炮舰闯黄岩岛

10月10日,菲律宾海军一艘炮艇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

10月4日,菲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材。

10月2日,纠集54艘渔船硬闯黄岩岛。

9月8日,菲律宾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也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也被中国拦截了。

8月22日,菲律宾船只再度非法侵闯仁爱礁。

8月5日,菲律宾派出船只擅自闯入仁爱礁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用于维修加固的建筑物资。

……

8月份以来,菲律宾四冲仁爱礁,两闯黄岩岛。

菲律宾之所以如此猖狂,依仗背后美国撑腰。… 阅读更多

雅万高铁正式运营,为何中国高铁在海外不易推动?

来源:风闻    作者:陈经     2023-10-16

1. 雅万高铁正式运营了,投资73亿美元,142公里40分钟,最高速350是高铁。票价25万-35万印尼卢比,约120-170元。价格是中国约两倍,每公里约1元,我们是5毛。本来印尼想定便宜点不到100元,但调查后觉得能提价,普铁2小时商务座要250元人也不少。印尼似乎急于回收投资成本,把票价往上调整,看市场能接受多高的。

2. 投资说实在的有点贵,每公里约5000万美元,还是我们照顾给优惠了。中国42000公里,每公里成本在1亿到1.5亿元,便宜多了。而且我们投资生产施工都自主了,投资的钱自己人赚了,不是光花钱。所以建个没完没了,要搞到7万公里。还有很多好处,组网拉动产业,释放普铁货运能力。

3. 我们高铁票价还压到全球最低,只有西方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能提价也不提,更多想要人流的好处。我是觉得提价有很大好处,财务立刻大幅改善,资本市场对基建资产估值会大幅上升,以后要拉牛市应该是一个招。… 阅读更多

这两张军机照片,让人看到中美最大的不同

来源:搜狐网   作者:牛弹琴    2023-10-16

世界真的变了。

看到这两张军机图片,我还是很感慨的,一张是中国的,一张美国的,都出现在阿富汗,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使命,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中美最大的不同。

第一张是美国空军的C17运输机,时间是2021年8月,美国军队仓皇撤离喀布尔。当时,成百上千的阿富汗人,围住C17,试图爬上飞机,但C17还是在人群中,强行起飞,浑不顾周边阿富汗人的命运……

这样悲剧性的场景,比当年美国逃离西贡时感觉还要惨烈。

第二张照片是中国空军的运20,时间就在10月15日,两架中国军机,装着大批的救灾物资,抵达了阿富汗的赫拉特机场。

事实上,就在一年前,中国的运20也曾飞赴过阿富汗,运去的也是救灾物资,也是在阿富汗强烈地震后。

两张照片,美国的C17来不及带走人,就仓皇起飞,扬长而去;中国的胖妞运20带着大批的帐篷、羽绒服、折叠床、厚毛毯,援助而来。

我相信,两张照片中人们的心情,也是很不同的。

阅读更多

普京不打算瞒着,他这次过来,要和中国一起,优先办好3件事

来源:搜狐网  2023-10-15

结束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访问以后,普京的下一站,就是中国。而他将与中方领导人讨论什么,中俄关系下一步的重点在哪里,也成了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对此,普京自己先透露了一部分信息,也算是给自己的访华行程预热。

他表示,这次访华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很有可能会促成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建立。普京还提到,俄罗斯已经为此酝酿了整整十年。

【普京表示,他访华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俄在一带一路的合作】

至于这个“大欧亚伙伴关系”,也是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目标了。但说起来并不复杂,跟“一带一路”类似,也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区域合作倡议。两者内容相近,目标相合,原则理念一致。但客观而言也有差异,一带一路更侧重于经济发展,而大欧亚伙伴关系,则更关注地缘政治层面。

此外,正如普京所说,相比起早早开展的“一带一路”,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仍然处于酝酿阶段。中国这边与沿线国家建立良好关系,按部就班地落实各个合作项目的时候,“大欧亚”可能还处于论证阶段。如今,在俄罗斯看来,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必要前提,就是做好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工作。所以普京才会说,这次访华,主要目标是推动中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阅读更多

新西兰准总理有个中国名字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淼   2023-10-16

【环球时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王淼】新西兰政治变天,最大在野党国家党在14日的大选中获得约40%的选票,而希普金斯领导的工党只获得略高于25%的选票,这意味着工党6年执政地位的结束。《新西兰先驱报》15日报道称,尽管计票仍在继续,但根据新西兰的比例投票制度,国家党党魁卢克森(中文名陆杰锋)有望与新西兰行动党结盟,出任下一任新西兰总理。

这位曾经的新西兰航空公司总裁,在参政后的短短4年间完成了跻身国会议员、荣登国家党党魁和成为新西兰准总理的政治生涯“三级跳”,让许多人对新西兰的未来充满好奇。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4日,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国家党党魁克里斯托弗·卢克森(中文名陆杰锋)赢得大选,将成为新一任新西兰总理。(视觉中国)

以“好男人”形象闻名

陆杰锋1970年出生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是家中长子。他的父亲是强生公司的销售主管,母亲则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阅读更多

英媒:几乎每件“英国制造”都含有“中国制造”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艾德·康威,刘明译  2023-10-16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月15日文章,原题:从生产材料上看,中国的掌控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对于20世纪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而言,仅仅提高生产质量或降低成本是不够的,亨利·福特想牢牢把控汽车每个零件的生产过程。一部汽车由无数零件组合而成,经济学家将这些零件称为“中间投入”。多数汽车公司从其他地方购买大部分汽车零件再组成汽车,然而福特不是,它想自己生产全部零件。

这对于如今的企业高管而言,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包括汽车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制造商,都在将产自世界各地的零件组合成自家产品。商界赚钱的智慧,并非像福特曾经那样自己动手做出所有东西,而是管理供应链条。

几年前,我参观伯明翰郊区的一家工厂时,看到那里的金属冲压机生产出数亿个装在后视镜内部的微型电极,伯明翰的电极原料完全来自其他地方,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精炼,然后在英国制造和电镀后,再将产品发往世界各地。如今,这个“其他地方”主要指的是中国。从贸易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份额越来越大:1995年,中国是约5%美国制造商的主要产品供应商,截至2018年,这一比例已升至美国所有制造业的60%。

阅读更多

“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欧盟“外长”博雷利终于访华

2023-10-14  来源: 新民周刊

希望世界因中欧合作而变得更美好一些。

文 | 海上客

博雷利,身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终于开启了访华之旅。

海叔注意到,《环球时报》的社评用了“希望博雷利的来访‘好饭不怕晚’”为标题。

确实,博雷利的访华堪称一波三折。

而可能是巧合,他之终于得以成行,恰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前。

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图:CGTN记者团微博端

1

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了博雷利。

有着欧盟“外长”之称的博雷利,是于10月12日抵达上海的。

海叔相信,自他踏上中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一定会回想起今年早些时候的两次即将来华、又临时取消——

今年4月中旬,本是博雷利敲定的访华议程。奈何新冠检测呈阳性,只得推迟行期。

今年7月,他又一次准备东来,却又在最后一刻取消行程。阅读更多

冯德莱恩跑到以色列站台,“受惊少女”不演了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    2023-10-15

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丁、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加拿大外长乔利、意大利外长塔亚尼等人接二连三往以色列跑时,冯德莱恩也立刻跟上了。

 

据路透社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于13日一同抵达以色列。

她们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美国面前“立正”,与美国保持一致,向以色列表示支持。

冯德莱恩临行前发推:此行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以色列人民的声援”。

梅措拉也发推称,“我们在这里传达了团结一致的信息”。

冯德莱恩这种态度,连欧洲网友都看不下去,许多人在质疑,“你的价值观呢?”

其实,冯德莱恩哪有什么“价值观”,她只效忠于美国,不论是非。

犹太人又是美国的“太上皇”,她岂能不去尽孝?至于欧洲的利益,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巴以冲突与俄乌冲突的差异非常大,欧盟内部也不再“同仇敌忾”,它们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态度甚至在9个小时之内就急转弯了(宣布中断对巴勒斯坦的援助,随后又宣布取消之前的宣布,继续援助)…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