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个最毒辣的诡计,即将破产

2023-03-05   来源: 华山穹剑

有段时间没聊俄乌战局了。

今天终于可以聊一下了。

为啥呢?

因为到现在,终于差不多可以下定论了:一个最阴险的诡计,谋划很久的那种,不但针对俄罗斯,也针对我们,现在终于被证明要破产了!

什么阴谋呢?

这里先不说,从这条消息说起:巴赫穆特这座城市,终于被俄军基本上合围了!

这座城市,俄乌双方已经争夺了 8 个多月。

场面极度惨烈:

在这座城市丧生的士兵,超过了10万;

方圆数十里的大地,成为一片焦土;

整座城市,化为一堆建筑垃圾。

就算这样,谁也不肯放手。

但在这两天,乌克兰人终于撑不住了。

有这么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前天,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巴赫穆特通往外界的最后一座桥梁,被乌军给炸毁了。

啥意思呢?

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破釜沉舟”。

就是告诉还在城里的自家士兵:你无路可走了,就留下来,把命扔在这座城市吧!

非常残酷。

第二件事是:明明对面没有抵抗军队了,但俄罗斯居然给守军留了一条通道!

一片田野,到处是烂泥,就算能逃走,也非常难走,得深一脚浅一脚的。… 阅读更多

一针见血!毛主席谈美国,已被历史验证。

作者:寒牛出栏 · 2023-03-05 · 来源:乌有之乡

美国名义上不是殖民主义国家,事实上是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

——1959年3月3日毛主席同拉丁美洲人士谈话

  寒牛出栏解读:

毛主席讲话,一针见血。

历史证明,毛主席同外宾的谈话,观点非常犀利,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人醍醐灌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表面上看,漂亮国没有像英、法、俄、日等帝国主义那样野蛮,大面积侵占他国领土,貌似不是殖民主义国家。

事实上,二战结束之后,英法德等老牌帝国被打残废了,漂亮国顺势成为西方阵营的扛把子。

漂亮国,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在觊觎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注重殖民策略的改进,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成为升级版的殖民主义国家。

回顾历史,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善于伪装是漂亮国的重要软实力。

因为,伪装是一门技术活。

最少要懂得塑造、包装和传播的技巧,而这些都能体现国家的软实力。

大奸似忠,大恶似仁。

在现实社会中,大坏蛋、大流氓、大贪官,看上去都人模人样,像个人畜无害的大善人。… 阅读更多

这是美国现在最尴尬的事

来源:腾讯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3-06

原标题:这是美国现在最尴尬的事,很多美国人默默发了对比照片

资料图

这是美国现在最尴尬的事情了。以至于在西方社交媒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美国人发的对比照片。

对比什么?

对比中美的火车。

因为这两天,美国又有火车出轨了。刚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毕竟这是美国,毕竟出轨这样的大事,不会三天两头发生吧。会不会是上个月出轨的视频,被人拿出来当新闻发了吧?

但仔细一查,根本不是,就是同一家铁路公司,在同一州发生严重出轨事件。

而且,出轨在美国还真是家常便饭。算起来,这也是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5个月内发生的第5起严重事故。

2022年10月8日,货运列车在俄亥俄州桑达斯基脱轨,涉及20节车厢,泄漏的液体石蜡,堵塞了城市的下水道。

2022年11月1日,又有货运列车在俄亥俄州拉韦纳脱轨,涉及22节车厢。

数天之后,又一货运列车在俄亥俄州斯托本维尔脱轨,涉及15节车厢。… 阅读更多

拜登朔尔茨会谈被批“过于神秘”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青 木 柳玉鹏 陈康 陶短房
2023-03-06

原标题:闭门会谈且不开记者会,拜登朔尔茨会谈被批“过于神秘”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3日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会谈。这次访问没有任何媒体、商务代表团和内阁部长随行,双方会谈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媒体纷纷质疑这次“神秘访问”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有分析认为,美德在援乌坦克、“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以及充斥保护主义色彩的美国《通胀削减法》等议题上矛盾重重,但作为美国的“小弟”,德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颐指气使却无能为力。德国《明星》周刊日前刊登封面文章称,“老大哥回来了”。封面漫画是拜登牵着仅有其一半高的朔尔茨,后者却仰望着“老大哥”。

德国《明星》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

只留给公众4分钟

“神秘的访问”,德新社4日称,朔尔茨周五与拜登在白宫举行了会谈,但这次会谈给公众的观察时间仅有4分钟。在会谈前的公开露面中,朔尔茨用英语称,“我真的很感谢我们之间的良好合作”,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拜登则赞扬朔尔茨“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对乌克兰的支持,并称两国将“齐心协力援助乌克兰”,而且在“所有方面步调一致”。… 阅读更多

美国政客指责总统拜登“将世界推向核战争”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3-05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4日,美国前民主党众议院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图尔西·加巴德在演讲中称,“美国总统拜登正在将美国人民和全世界推向核战争”。加巴德的讲话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图:美国前民主党众议院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图尔西·加巴德。

据报道,加巴德当天在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美国保守党年会上说,“今天,我站在你们面前,我已经不再是民主党人,因为我无法问心无愧地留在这样一个由煽动战争的集团控制的党派里,这个集团由‘战争女皇’希拉里领导,由总统拜登代言。”

加巴德指责拜登试图发动“新冷战”,“将美国和全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战”。

加巴德还表示,“现在管理白宫的政党指使国家安全部门和联邦机关,对付政治反对派和我们中敢于挑战他们的人、敢于说出真相和指责他们极端做法的人。”

3月3日,《纽约邮报》曾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无法说服美国人支持乌克兰,这或成为他的最大失败。该报指出,目前,只有48%的美国公民支持向基辅提供武器。

阅读更多

不得不说,这本德国杂志的最新封面绝了

来源:腾讯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3-05

资料图

不得不说,这本德国杂志的最新封面绝了。

两个西装革履的领导人,看打扮和姿势,左边是白发苍苍的美国总统拜登,右边是秃着脑袋的德国总理朔尔茨。

高大的拜登牵着朔尔茨的小手,一脸崇拜的朔尔茨看着拜登。《明星周刊》的封面大标题就是“老大哥回来了”

老大哥是谁?

毫无疑问是美国。

不管这是在赞颂拜登,还是在嘲讽朔尔茨,但都够形象吧。

杂志发表的当口,朔尔茨突然访问了美国。说“突然”,是因为这是一次没有媒体随行、没有设宴款待、会后也没有联合发布会或联合公报,是一次非常低调甚至神秘的闭门会晤。

这是朔尔茨上台后第二次访美,但用德国媒体的话说,“专机上空空如也”。

以至于德国最大的反对党基民盟领导人梅尔茨就说,没有人知道这次访问的原因,德国总理当然必须定期与美国总统交谈,但如果朔尔茨显然接到通知后立刻前往美国,那就必须允许人们询问:“你去华盛顿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去那里?”阅读更多

以色列连续九周爆发抗议

2023-03-05      作者:陈思佳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以色列连续九周爆发抗议,超过16万人集会反对司法改革

 

(观察者网讯)以色列政府试图削弱司法系统的举措,已经在该国引发多轮抗议活动。据《以色列时报》3月4日报道,数十万名抗议者在当天晚间走上以色列城市街头,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司法改革。这是以色列国内连续第九周发生抗议示威。

报道称,抗议集会主要在特拉维夫举行,参与人数达到约16万人,还有上万人在内坦亚、贝尔谢巴、阿什杜德等城市发起示威。根据抗议组织者的说法,以色列全国各地共有约40万名抗议者,但这一数字尚无法得到证实。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以色列前文化体育部长利莫尔·利夫纳特(Limor Livnat)在抗议集会上猛烈抨击总理内塔尼亚胡,指责其“放弃了自由主义价值观”。她形容司法改革是“一场政变”,并呼吁利库德集团的议员发声反对改革。

以色列知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阅读更多

三哥秀了

作者:虚声 · 2023-03-05 · 来源:乌有之乡

根据游戏规则,2023年的G20峰会轮到了新德里,将于2023年9月9日至10日举办。

作为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一直自信心爆棚的印度(正如韩国人始终相信历史属于韩国一样,印度人始终相信未来属于自己)决心趁机大秀一把,希望用咖喱、瑜伽、沙丽与恒河水让地球村为印度着迷。

因为在印度心里,一直有一个表演梦。

  然而很遗憾,自认为可以倾倒众生的印度人,忽然发现自己的魅力并不够大,至少没能迷倒美国及其盟友。作为G20峰会的重要部分,G20外长峰会、G20外长财长与央行行长峰会也是重头戏。但是很遗憾,印度这两场都玩砸了。

2月25日,G20财长会议开幕,这场本应该是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讨论经济问题的会议,最终演变成了政治博弈战场。

这次会议上,尽管中国奔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为会议主要涉及经济和金融问题,不应讨论全球地缘政治问题。

但美国财长耶伦强调,如果这轮财长会议想要形成联合声明,必须把谴责俄罗斯的内容加入其中。耶伦并不孤立,法国财长勒梅尔也是类似的态度,表示如果不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达成一致,就没必要在联合公报上签字。… 阅读更多

新加坡,越变越大了

2023-03-05    地球知识局  来源:澎湃新闻

新加坡越变越大

作者:阿可真的很严格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作为一个知名岛国,新加坡多年以来就因为其国土狭小而被调侃。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为728.6平方公里,约等于北京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加起来的面积。

国土狭小的新加坡是典型的的“城市式国家”。

而这宝贵的728.6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新加坡1965年建国以来大量填海造陆工程的结果。建国初期的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有581.5平方公里。至2013年3月,新加坡的填海土地面积已经超过13,000公顷,占据新加坡原有国家土地面积达约1/4。1950年至今,约20%的国土面积由填海产生。

通过各项填海造陆计划的实施,新加坡将会在2030年实现增加100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目标。

被面积所局限的小型沿海土地

都试图用填海的方式打破地理边界限制▼

填海兴国

填海造陆在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意义非凡,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新加坡地标,如樟宜机场、圣淘沙环球影城、滨海湾花园、莱佛士坊等,背后都离不开填海造陆的功劳。

阅读更多

全国人大披露今年立法规划

2023-03-04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全国人大披露今年立法规划:将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3月4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回答有关今年和今后五年立法规划的问题时,王超说,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8个方面初步安排35件继续审议和初次审议的法律案。这8个方面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等。

王超介绍,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正在向各个方面广泛征集立法项目,将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关于过去五年立法工作,王超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 阅读更多

前两天,莫迪热情接待了一位华人老板

来源:腾讯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3-04

资料图

四手交错,紧紧握在一起。白胡子的莫迪笑得很欢,旁边的华人老板更是一脸灿烂。

作为一国总理的莫迪,前两天见的谁啊?

鸿海集团(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

随后,鸿海集团发推,这样说:

刘扬伟董事长正在印度访问,今天我们与尊敬的莫迪总理举行了热情的会面,向他介绍了我们在该国取得的良好进展。富士康将继续在印度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共享、协作和繁荣。

莫迪随即转发了这条推特,然后说:我和刘先生的会面很愉快,我们的讨论涵盖了加强印度科技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各种主题。

仅仅是礼节性会面吗?

肯定也不是的。

富士康在印度有大动作。

彭博社3月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富士康决定再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班加罗尔市新建一家工厂,生产苹果iPhone的零部件,还生产苹果产品的耳机。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家新工厂,可能还将生产富士康新增电动车的部分零部件。

这也是富士康在印度的最大一笔投资,预计将很快为印度创造约10万个就业岗位。阅读更多

俄方调查边境恐袭事件,指认北约是背后“帮凶”

2023-03-04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3月2日,俄罗斯西南边境地区布良斯克州的一处村庄遭袭,造成2死1伤,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指控是乌克兰“破坏分子”所为。

据塔斯社当地时间3月3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俄方已经对这起“边境恐袭事件”展开调查,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此类武装分子从乌克兰潜入俄罗斯的事件再次发生。

同日,俄罗斯外交部也发布声明指出,由于乌方此前就称“所有行动得到了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批准和支持”,加上该起袭击是用北约武器完成的,俄方有理由将北约国家视为此次袭击事件的帮凶和恐怖主义的支持者。

塔斯社报道截图

袭击事件发生后,各方多家媒体都提到,一个名为“俄罗斯志愿军团”(РДК)的组织在社交媒体“Telegram”上宣布对此事负责。有俄媒称,该组织由为乌克兰作战的“前俄罗斯公民”组成,是乌克兰“外籍军团”的一部分,被莫斯科列为“极端主义组织”。… 阅读更多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战火烧向俄罗斯边境

来源:腾讯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3-03

资料图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战火烧向俄罗斯边境。

这也让普京紧急改变国内行程,取消了当天的一次外出行动。

按照克里姆林宫的说法,布良斯克地区遭袭击事件,成为他3月2日上午的主题,他听取了国防部长绍伊古、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以及国民近卫军总司令佐洛托夫等的汇报,并讨论了紧急处理方案。

随后的视频讲话中,明显带着怒气的普京说:“今天,谁又犯下了另一起恐怖主义罪行?这是又一起罪行,(他们)进入(俄)边境地区,向平民开火。他们看到那是一辆民用汽车,他们看到平民和儿童坐在里面……他们就向他们开火。”

请注意,普京的定性:恐怖主义罪行!

综合俄罗斯官方和以及媒体的表述,事件的大致脉络如下。

1,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三处村庄,3月2日突然遭到乌克兰“破坏分子”的袭击,乌方武装人员向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开火,导致1人死亡,1名10岁儿童受伤。

2,此次越境的乌克兰袭击者,可能一共有50人,他们在俄边境“挟持了数量不明的村民”,并与俄军警发生激烈交火。… 阅读更多

“原来是你们的人,现在不是了!”

作者:党人碑 · 2023-03-02 · 来源:乌有之乡

  1948年12月15日,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全歼于宿县双堆集地区(今属安徽濉溪)。

至此,淮海战役取得了第二阶段的伟大胜利。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共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装备精良,坦克大炮不说,还有飞机助战,军官骨干多为黄埔生,具有较顽强的作战风格,是块难啃的骨头。

与之相比,对面的中原野战军部队,不但装备完全处于劣势,参战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也毫无所谓的“人海”优势。

12万对12万,从1948年11月23日起,至12月15日止,国共两军打了23昼夜,解放军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有的连队一天换过三任连长,由此看见战况之异常猛烈。

  问题来了——

装备占劣势,人数又相当,打了这么久,伤亡如此惨重,共产党军队凭什么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呢?

战后开总结会,指挥四纵的十旅旅长周希汉,汇报部队伤亡情况的时候,专门讲了句话:… 阅读更多

印度GDP超英国、人口超中国

2023-03-03     来源: 上游新闻

原标题:印度GDP超英国、人口超中国,离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还差4年?

第一财经消息,增长6.7%!印度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炉。要不是因为沙特去年在石油上赚得盆满钵满,印度的增速将稳居世界主要大型经济体之首。

经历新冠疫情的阵痛后,印度经济在2021年开始迅猛增长,并在2022年延续了增势。在世界经济持续面临异常巨大的下行压力之时,印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令其一跃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明星”。

印度GDP在2022年超越了曾经的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相较于印度激流勇进,英国则尽显颓势:在七国集团中,英国是唯一一个GDP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经济体,实质上已经陷入经济衰退。

人们在印度新德里的2022印度国际贸易展销会上购买特色工艺品。新华社资料

在新的经济数据出炉后,印度民众更盘算起经济总量何时能够排进世界前三。

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教授黄迎虹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超越英国,印度学界更重视进入“世界前三”的意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的综合国力也将由此进入世界前三。… 阅读更多

揭开美国生物实验室网络另一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03-03

原标题:“绝命毒师”祸害全球!揭开美国生物实验室网络另一面

 

中新网3月3日电 (甘甜)炭疽、霍乱、布鲁氏菌病、鼠疫菌株……这一连串“毒”名单,都来自美国操控下的数百个海外生物实验室所进行的研究。

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的生物实验活动乱象重重。从秘密开展人体实验,研究高致病性病毒,到接连出现毒株丢失等安全事故,无数普通民众深受其害,全球多国安全更是遭受严重威胁。

资料图:美国德特里克堡,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实验室门上的标识。

冰山一角

揭秘美国的庞大“暗网”

“前苏联国家正被美国变成生物试验场”。2月27日,孟加拉国《金融快报》发表独立军事分析师安东尼·贝尔的文章,如是指出。

安东尼·贝尔注意到,从格鲁吉亚到波罗的海国家,多个欧亚国家正被美国纳入生物实验范围。这些实验活动的结果仍不为人知。

实际上,美国的生物实验室网络遍布全球,安东尼·贝尔所提到的,只是… 阅读更多

这是日本最大的危机,现在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来源:腾讯网   作者:牛弹琴    2023-02-03

资料图

毫无疑问,这是日本最大的危机。现在,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什么危机?

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减少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人口,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经济增长有所起伏,这很重要,但至少不会立刻关系到国本,但人口问题,毫无疑问,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但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仅为79万9728人,较上年减少4.3万人,这已是连续第七年创新低。

这也是自1899年日本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

此外,2022年日本总死亡人数,也突破纪录达到158.2万人,增长了8.9%。

三个看点吧。

第一,日本新生儿在减少,一年更比一年少。

第二,日本死亡人数,已是出生人数的两倍。

第三,看新华社的报道,说日本政府2017年曾预测,2033年日本新生儿人数将跌破80万,但现在,日本提前11年实现了这一点

面对这样的危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月28日表态,… 阅读更多

连续死人,俄州“毒列车”事故为何查不得?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    2023-02-03

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市“毒列车”脱轨事故至今已有近一个月时间,然而,美国方面对事故的处理方式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政府似乎突然失去了调查能力,而被称为“第四权”的美国主流媒体也失去了“监督”能力,在两个多星期时间内,它们在一窝蜂地密集报道“中国气球”事件。

拜登访问乌克兰回来后,因为特朗普去了东巴勒斯坦市看望灾民,他才指示CDC、环保署、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官员们要挨家挨户走访俄州受灾家庭。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不是美国政府不作为,而是围绕“毒列车”调查问题,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已经死了六个人。

2月22日,一架从阿肯色州飞往俄亥俄州的小型飞机在途中坠毁,机上5人全部遇难。除了飞行员,其它四人都是环保评估咨询公司CTEH的专家顾问,他们这次是去俄州对发生爆炸事故的钢铁厂进行评估。

当网友们质疑遇难专家与“毒列车”有关时,推特上一些“反华分子”就急眼了,骂中国网友散播“阴谋论”,因为专家们是去调查钢铁厂,而是不是“毒列车”。… 阅读更多

阿联酋对俄电子元器件出口增7倍多,西方急了

作者:杨蓉   2023-03-02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2日报道,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官员日前共同访问阿联酋施压,要求该国停止向俄罗斯出口电子元器件等关键产品。

有数据显示,阿联酋去年对俄电子零件出口增长逾7倍。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担心阿联酋正在成为规避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将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再出口”的运输中心。

报道截图

参与访问的人士透露,美国国务院制裁协调办公室主任詹姆斯·奥布莱恩(James O’Brien)、欧盟制裁协调特使大卫·奥沙利文(David O’Sullivan)和英国外交部制裁司司长大卫·里德(David Reed)上月一起访问了阿联酋。

据报道,他们此行向阿联酋方面阐述了其对俄贸易制裁的广泛范围,并敦促阿官员打击涉嫌违反制裁的行为。一位西方官员说:“我们(向阿联酋提出)的主要要求是,停止再出口并承认这些再出口是有问题的。”该官员还说,有关对话仍在继续。… 阅读更多

“环保少女”通贝里去挪威财政部堵门,被警方抬离现场

作者:严珊珊   2023-03-02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前不久被德国警方抬走的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又跑去挪威体验了被抬着走的待遇。这位环保斗士此次反对的是绿色能源项目,理由是“侵犯了原住民权利”。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日,为抗议挪威政府在萨米牧民饲养驯鹿的土地上建风力发电场,通贝里和活动人士堵住了挪威财政部的入口。当地警方驱离了包括通贝里在内的10名抗议者,无人被拘留。

自当地时间2月27日以来,通贝里一直活跃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抗议活动中,她和多位示威者围堵挪威石油和能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入口,要求拆除151台位于挪威中部的风力涡轮机。

3月1日,她和挪威原住民萨米人、环保人士坐在挪威财政部入口前,抗议挪威政府建立的两座风力发电场。

抗议理由是该项目部分占地位于萨米人长期使用的土地上。萨米牧民称,大型风力涡轮机的样子和声音吓坏了驯鹿,破坏了古老的传统。

挪威最高法院曾于2021年10月裁定,风力涡轮机的建造侵犯了萨米人的权利,因为几百年来萨米人都在这片土地上饲养驯鹿。但法院并未说明如何处置151台风力涡轮机和为该项目修建的几十公里道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