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拒买中国疫苗,背后水有点深

作者:后沙     来源:星火智库    2020-10-23

美国、印度、巴西,是世界新冠疫情“三强”,这种成绩我们羡慕不来的,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国家可以不负责任到这种地步。除了成绩惊人之外,这三个国家还有个共同特点–它们的当家人特别能吹。

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们,对待病毒态度,决定着数十万、数百万人的生死安危,他们享用着最好的医疗资源,却抱着最无所谓的态度。

 

为什么要让他们享用最好的医疗资源?因为他们决定着数十万、数百万人的生死安危,要不怎么叫重要人物呢?但他们都不想负起该负的责任。

 

所谓能吹,就是都擅长玩弄文字游戏。

特朗普说要不是美国政府防疫得力,估计得死50万人,所以,不是死了20多万人的问题,而是应当换个角度理解–美国少死了将近30万人。还楞着干什么?鼓掌啊!脑子得会转弯。

莫迪政府说印度是新冠疫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控制得相当出色,那就让印度继续自豪下去吧,人家都不急,我们急啥?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一会号召支持者站出来勇敢面对病毒,像个男子汉一样;一会又要求卫生部删除病例数据,看不见便是不存在,真是个机灵鬼。… 阅读更多

4分钟停火引发第二轮强攻 俄土矛盾图穷匕见

撰写:      来源:都维新闻     2020-10-23 09:13:02

10月22日至23日间,一周前陷入局部僵持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战事突然急转直下。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10月19日只持续了4分钟的停火,已经成了两国新一轮激烈对抗的起点。阿军在纳卡南部的突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此后参与斡旋的俄、土双方也在外交等行动中,展示了彼此对高加索地区越来越明显的矛盾立场。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也在22日晚称“俄土在南高加索问题上存在观点差异”,两国间的对峙也由此升温。

南部有战事

根据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周报》、阿塞拜疆“Haqqin”新闻网等当地媒体消息,亚、阿两军在10月19日后都遭遇了相当数量的损失。

阿塞拜疆在此前一阶段的“闪电行动”后,其行动的重点逐渐倾斜到阿塞拜疆、纳卡地区与伊朗交界的平原、城市地带。阿塞拜疆特种部队司令米尔扎耶夫(Hikmat Mirzayev)、装甲兵指挥官巴尔胡达罗夫(Mais Barkhudarov)指挥的战斗群在此也大有用武之地。(谷歌地图截图)

阿塞拜疆在此前一阶段的“闪电行动”后,其行动的重点逐渐倾斜到阿塞拜疆、纳卡地区与伊朗交界的平原、城市地带。阿塞拜疆特种部队司令米尔扎耶夫(Hikmat Mirzayev)、装甲兵指挥官巴尔胡达罗夫(Mais

阅读更多

牛弹琴:日本这次重大外交,这四个小细节很意味深长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22 08:08:22

外交无小事。一个仪式,一次讲演,乃至一句话语、一个动作,有时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意味深长的含义。

显然,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出访。

作为日本新首相的菅义伟,第一次出访,先去了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这非常时期,至少三个细节吧,很是耐人寻味。

细节一,越南的盛大欢迎。

应该说,菅义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盛大欢迎。

全球关门时刻,一个大国首相亲自上门,确实还是一件大事。

对比看了一下,越南的欢迎显然更加热烈。

看视频,菅义伟抵达当天的傍晚,越南总理阮春福应该是亲自到机场迎接,身着白色奥黛的越南少女,排成多行,举着日本和越南国旗,在机场欢呼。

随后的两天,阮春福几乎全程陪同:陪同菅义伟拜谒胡志明陵,在水池边共同喂鱼,边散步边聊天……

菅义伟应该也很高兴,在官方推特账户上,访问越南的动态,也要远远多于访问印尼。

超规格外交礼节背后,应该是日本和越南的心照不宣。

因为这毕竟是菅义伟的第一次出访,越南更是第一次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人生的第一次,总有着特殊的含义。… 阅读更多

盗采石油,每月纯收入2亿元,驻叙利亚的500美军就是赖着不走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21 12:53:25

特朗普曾信誓旦旦的表示,会在任期内结束境外战争。如今,特朗普宣布将在2020年圣诞节前从阿富汗完全撤军,以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一表态得到了塔利班的大力支持。但不容忽视的是,美军不仅在阿富汗存在驻军,在叙利亚也有非法驻军。虽然此前特朗普命令五角大楼撤离了一部分美军,但在叙利亚还有大约500名美军仍驻扎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等地方。

既然美军能够从阿富汗宣布撤军,为何还要赖在叙利亚不走呢?俄罗斯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据中国日报网援引美媒消息称,目前大约有500名美军驻扎在叙利亚,其名义是协助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并确保当地油田的安全。对于美军所谓的“保护油田”的说法,叙利亚政府进行了强烈谴责。而俄罗斯也认为,美军保护油田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实际上是用于走私石油,而且每月从中获取超过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亿1千万元的收益。

每月2亿1千万元,这可是一笔巨款,能够养活不少人。那么美军要这么多钱用来干啥呢?按照俄媒的说法,主要是实施“以战养战”的方略,以维持美军在叙利亚的存在感。众所周知,为了推翻巴沙尔政权,美国扶持库尔德人建立了武装—叙利亚民主军,但要武装这些人,总不能让美国自掏腰包吧。于是美国就将目光投向了叙利亚的油田,毕竟石油才能赚大钱,完全可以满足库尔德武装的需求。… 阅读更多

百万吨核废水直接排进太平洋?!日本还真要干!

来源:补壹刀 时间:2020-10-22

执笔/刀剑笑

130多万吨核废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最早本月27日,日本政府就将敲定这项有关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的政策。

有媒体说,这将导致整个太平洋甚至全球性的灾难。

不仅危害巨大,这个事情还揭开过去近十年中日本政府处理福岛核危机过程中的一堆烂账。

这次,在核废水问题上撒谎成性的日本政府声称“别无选择”,说它已经努力拿出“伤害性最小”的方案。

而这个方案,就是拉全世界下水!

01

“已经不能再继续拖延”,在16日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方长官加藤胜信宣布,日本内阁会议将在10月底前正式决定,把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

说这话时,言语中透着“无奈和为难”。

同一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政府还未做出决定,但会“尽快确定” 。

两位日本高官同时表态,立即引发日媒以及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但事实真如两人表现得那样,日本政府做这个决定时“百般无奈”“犹豫不决”吗?

阅读更多

宋鲁郑:面对“恐袭”,法国政界何以如此高调?

2020-10-20 07:41:48        来源: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疫情高峰下发生的恐怖袭击震撼了整个法国。正在国外访问的内政部长立即终止行程回国,而总统马克龙也亲临现场哀悼,并定调这是对言论自由的袭击,是恐怖分子“想要打倒的是共和国”。随后宣布为被害的老师举行国葬。

18号周日,全国不少地方都举行了哀悼仪式——尽管此时法国疫情已经严重到许多城市不得不宵禁的程度。法国总理让·卡斯泰、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朗凯、内政部部长级代表等内阁成员以及巴黎大区议会主席、巴黎市长、左翼社会党第一书记,极左翼“不屈的法国”党首等参加了巴黎共和国广场的集会。其中教育部长布朗凯还呼吁“团结起来,与民主的敌人作斗争”。

虽然法国的政治极为撕裂,甚至面对黄马甲运动中出现的暴力都立场分歧,但这一次所有的政治人物都齐声谴责,调门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巴黎大区议会主席瓦莱丽·佩克莱斯表示:今晚一名老师遭到激进伊斯兰分子野蛮的杀害。他想摧毁我们,想对我们的教师封口。我们绝不答应。

阅读更多

为禁毒不怕蹲监狱,杜特尔特:为了国家,我乐意至极

2020-10-20 15:06:28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把我带到法庭上关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是为了国家坐牢,我乐意至极。”

当地时间10月19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发表电视讲话,重提他在任期内开展的“禁毒战争”。此前,国际刑事法院曾指控杜特尔特默许执法人员在禁毒时直接处决毒犯,其行为构成“危害人类罪”。

在此次讲话中,杜特尔特称他愿意为“禁毒战争”中出现的死亡负责,并愿意因“正确的指控”坐牢,但坚决否认国际刑事法院上述指控。

他告诉民众:“(禁毒战争)是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才是最重要的。”

报道截图

自2016年上台后,杜特尔特一直在推动强力打击毒品犯罪。但菲律宾的“禁毒战争”一直遭到一些本地及国际人权组织批评,国际刑事法院已经对杜特尔特的两项“危害人类”罪名进行初步审查。

此前有人权组织称,菲律宾被“法外处决”的毒犯人数已直逼2万,但菲律宾警方2019年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以来,有约5000名毒犯因拒捕被杀;外界所称“法外处决”事件并非警方所为,可能是由帮派争斗或结清积怨引起的。

阅读更多

菅义伟访问印尼称将提供500亿日元贷款,日网友质疑:“菅外交”靠“撒钱”?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崔妍】

日本首相菅义伟20日与印尼总统佐科在雅加达举行首脑会谈。菅义伟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向印尼提供500亿日元(约合32亿人民币)贷款,以加强后者的“防灾措施”。对此,有日本网友表示,

菅义伟可能想通过此举,增强‘菅外交’的存在感。但也有人随即不满称,“菅外交”难道就是靠“撒钱”?

(共同社:日本政府借给印度尼西亚500亿日元贷款)

据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印尼是东盟(ASEAN)成员国中唯一的G20成员国,菅义伟在当天的首脑会议上表示,“为了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将和地区大国印度尼西亚携手合作。”此外,报道称,菅义伟还与佐科在南海问题上“确认了合作”。

菅义伟20日与佐科举行会谈 图源:日媒

报道称,佐科在会上强调,“希望使南海成为安全的水域”。针对目前中美紧张局势,佐科表示,“全球大国之间的竞争使多边合作受到威胁”,并要求日本为多边合作发挥领导能力。

阅读更多

伊朗军售终于解禁,蓬佩奥却想断人财路!

根据2015年《伊朗核协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联合国对伊朗武器禁运等措施在2020年10月18日自动到期失效。

 

10月18日,伊朗外交部表示,“截止到今天(10月18日),针对伊朗的武器转移及相关活动和金融服务所有限制……全部自动终止。”

 

这意味着憋了五年多的伊朗,将可以不受限制地从任何来源获取任何必要的武器装备。如果从2007年安理会1747号决议算起,限制的时间将长达13年。

 

而伊朗每年都有军购预算,虽然没有公开过金额,但这些年积累下来,爆发性消费能力是相当诱人的,尤其是对那些有大规模出口能力的国家来说。

大家都摩拳擦掌,估计军售合同细节之前都跟德黑兰谈妥了,就等10月18日,亲,特价包邮哦。

 

只有美国在那满地打滚,它卖不了,因为政治问题,有钱不能赚,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这一波“双十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里冒着两股邪火:

阅读更多

挖战壕还是挖坟墓?亚美尼亚军队躲进战壕:遭无人机精确排队枪毙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20 07:25:58

在现代战争当中,挖战壕,到底是在挖战壕,还是挖坟墓呢?近日,阿塞拜疆军队利用无人机突击,轻松夺取了亚美尼亚军队一块战壕阵地,至少数十名以上,甚至更多的亚美尼亚士兵战死在战壕里,还有多辆火箭炮被扔在阵地上。

阿塞拜疆人在土耳其军事顾问指导下,终于找到了压制亚美尼亚炮兵精确打击拦截的战术。利用无人机以精确制导弹药对亚美尼亚军队战壕进行了精确打击,一枚枚炸弹精确冲进有人防御的战壕,一个又一个亚美尼亚火力点被打掉。

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战争当中,除了坦克,老式俄式野战防空导弹,现在战壕,也被吹响了落日的钟声。在无人机的时代,再想躲进战壕里,已经不行了,无人机可以居高临下,精确打击隐藏在战壕里的人员,而且是单方面屠杀,跑跑不过,躲躲不了。

现在,在无人机掩护下,阿塞拜疆军队正在纳卡第一道防线形成突破态势,阿军已经在一些地段形成突破,但是,还有反复。虽然,我们说,在战场上,士兵只要是处于静止状态就必须挖散兵坑,哪怕是休息十分钟也要先花上五分钟挖坑,只要停下来就要挖坑,毕竟再好的防弹衣也不如一个四十厘米深的坑。… 阅读更多

泰国反政府街头示威愈演愈烈,这一幕似曾相识

2020-10-19 18:27:37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郭涵】

刚刚过去的周日,泰国示威者继续无视紧急状态令,占领并瘫痪曼谷市中心的地标场所。他们对社交媒体的利用,示威活动的组织、沟通乃至“摆拍”手法,令人回想起此前乱港分子在街头“黑暴”活动中的熟悉身影。

有西方媒体称,泰国示威者已经学会香港暴徒“像水一样”的战术,如去中心化组织、与警方周旋的手段等,但对其“借鉴”过程却语焉不详。同时,黄之峰、罗冠聪等“港独”分子蹦出来“摇旗呐喊”,还号称要与泰国示威者“站在一起”。

10月18日,泰国总理府发言人表示,政府很担心抗议活动被别有用心、试图挑起暴力的人士所利用,愿意与示威者展开对话。

泰国示威改变战术,受到香港示威活动影响 截图:《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18日称,泰国自7月初以来持续爆发的街头抗议,最近几天突然“变调”。示威者从“追求民主”到开始质疑王室,要求现任总理巴育下台。

抗议的形式也发生变化:与早期的小规模游行、聚集并派代表依次演讲不同,自从15日泰国政府在曼谷地区宣布紧急状态以来,示威者持续违反禁令,开始以集中占据并瘫痪公共空间为目标,期间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

阅读更多

中国减少对其煤炭进口,澳大利亚居然要求解释?那再加棉花

  10月初开始,澳大利亚多家媒体报道“中方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理由是几家中国的煤炭合作商都撤了。这让澳大利亚煤炭企业相当焦虑,为了避免国内民众受到“经济继续下跌”的影响,澳大利亚总理和商务部长都对此作出了回应。

澳大利亚商务部长伯明翰称,没有证据表明北京已经明确命令中国公司停止购买澳大利亚煤炭。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表示,这是在中国市场供需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尝试。

外媒称澳大利亚政府这次很“冷静”,没有将煤炭问题政治化,而是摆出希望与中国继续合作(卖)的姿态,但中国没有任何回应,于是,澳大利亚又慌了。

10月13日,澳大利亚政府还提出要求,希望得到中国方面的解释。

解释,需要解释吗?是谁破坏了中澳合作的条件,澳大利亚政客心里没点数?

9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提醒过澳大利亚:近来澳方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项目,动辄对两国正常的各领域交流合作无端设限,这必然严重影响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信心,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望澳大利亚政府正视现实、认真反思……

阅读更多

法国“恐袭”,真和言论自由有关吗?

2020-10-18 10:21:19      来源: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正在法国第二波新冠疫情失控,单日新增一举突破三万例,在全欧洲“夺冠”之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就在电视上郑重声明没有失控),一起“恐怖袭击”震动了法国。之所以震动,一是受害者是一位中学历史老师,二是手段过于惊骇: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大街上直接砍头。

案发现场,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其实早在9月25日,巴黎街头就已经发生类似事件了:讽刺刊物《查理周刊》原办公楼外,法国电视二台下属的新闻制作机构“前线”的两名雇员遭砍伤。随后内政部长达曼宁称袭击是“极端伊斯兰恐怖行为”,但之所以没有这次轰动,主要是两人都只受了轻伤。

嫌疑人采用如此手段当然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以把复仇或者恐吓的效果最大化。说起来,双方并不是有什么个人过节,深仇大恨,而是完全在“公”的层面上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针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漫画。伊斯兰是严禁圣像展示的。这种行为当然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冒犯和亵渎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阅读更多

牛弹琴:日本重大外交开始了,异样的余光瞄向中国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19 08:00:43

(一)人生的第一次,总有着特殊的含义。政治家的第一次,有时更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日本新首相菅义伟的第一次出访,会奉献给谁?

答案,18日傍晚正式揭晓。

傍晚6时许,菅义伟的专机抵达越南首都河内。越南方面自然热烈欢迎,身着白色奥黛的越南少女,排成多行,举着日本和越南国旗,在机场欢笑迎接。

从菅义伟下飞机的表情看,感觉似乎还不错。

我知道,网上有不少人猜测,菅义伟这次出访,针对的就是中国,不然,为什么他首先不去中国,而去了中国的邻国越南?

外交是很玄的东西,但菅义伟这次出访,自然绕不开中国的议题,但对他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好的选择。

第一次奉献给美国,特朗普肯定是热烈欢迎,但掺和美国大选,万一压错宝,就是外交灾难;美国现在的情势,如果染上病,那更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美日合作喊得震天响,去美国访问?还是算了吧。

欧洲:情况也类似,还是不去为好。

印度:情况也类似,还是不去为好。… 阅读更多

26颗卫星报废,首批“星链”损失惨重,重振美国航天要靠马斯克?

【文/科工力量 柳叶刀】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人类怎么才能在火星居住?有个美国人想出了办法,用核弹轰炸该星球,释放上面的二氧化碳,制造温室效应,这样就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了。这个美国人是谁?特斯拉汽车的掌门人,埃隆马斯克。

改造火星可能有些困难,但改造地球,却不是梦想。2015年,马斯克提出一个疯狂想法“星链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组成庞大的通信网络,把地球包裹起来,通过无线电,向地面发送信号,为全球网民提供高速宽带服务。12000颗卫星什么概念呢?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射卫星总数的3倍,而且全世界仍有40多亿贫穷的人口,没钱建基站,连不上网,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2019开始发射算起,已经有700多颗卫星在太空工作,可最近大家发现,这些卫星像下饺子一样,接二连三的掉到地球上,至少有26颗在大气层中烧毁。按照设计要求,它们的寿命至少5年,可刚使用不到两年,就报废了。

阅读更多

岳汉:一觉醒来,曼谷戒严

2020-10-17 09:24:57     来源:泰国网

【文/岳汉】

一觉醒来,惊闻曼谷,居然“戒严”了。

凌晨四点,泰国总理巴育宣布曼谷地区进入“严重紧急状态”。

首都全域,严禁举行五人以上集会;禁止以书面或线上方式传播“任何制造恐慌,曲解国家政策,影响国家稳定、人民生活与信仰”的信息。

封锁市区内重要交通路线,禁止非法停留在市内重要地点,军警获得授权可以在必要情况下搜查、抓捕、驱散任意人员。

在实质上,这一切相当于首都已经进入“戒严”状态。

话音刚落,一夜喧嚣的曼谷,立刻咻地一声恢复了平静。

闹了一夜的“示威风暴中心”民主纪念碑,以及原本号称要占领三天三夜的总理府门外,恢复往日车水马龙的样子。

一众知名的反对派领袖,悉数被警方抓走,示威人群作鸟兽散,市区内各处恢复常态,街头一片平静。

仿佛昨夜一切的风雨,都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然而,到了下午四点,被驱散的示威者又开始在市中心重新聚集。

人群像是被击碎而又聚集的云雾,并不理会政府颁发的“戒严令”,在尚泰世贸中心和四面佛广场一带重新开始集结,并与警方对峙。

阅读更多

西方社会进入“内卷化”,赚不到钱,自由主义还能不能存活?

【本文原标题为“【自由论-4】赚不到钱,自由主义还能不能存活?”,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自由主义在18-19世纪完全胜利,它成功地将商业的原则变成国家的原则,使商人的利益成为社会的利益,政治权力被转移到财产所有权手中。制度表现就是工业化、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宗教宽容、普选权和议会制政府。但是它所代表的解放只停留在资产阶级的目标上,完全无视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没有财产权的无产阶级。所以马克思相信,自由主义的革命的下一步一定会迎来无产阶级的革命。

自由主义把自己当成是普遍原则,所以它一方面否定了它的反对者的合法性,不愿正视工人的诉求,另一方面在逻辑上又无法否定进一步的解放。例如选举权的扩大、言论自由的扩散等都是这样。列宁就曾说过,如果资产阶级能够利用选举制度,无产阶级同样可以利用,而且用得更好。在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压力之下,自由主义国家只好采取了一种妥协方案:用福利来赎买革命。代议制政府在19世纪之后能够生存,就靠两个条件:首先,国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来进行内部分配,这就要求它必须能够持续剥削全世界;其次,资产阶级能够有效驾驭政党政治,在表面的多党竞争之下维持基本的共识。说白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依赖于经济表现。就像我在最近写的一本书中所说,这种“公司-国家”必须要能够实现盈利和分利,否则其基本政治原则就要破产。

阅读更多

牛弹琴:信息量太大!特朗普暗示,本·拉登还没有死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16 12:02:44

(一)

信息量真是太大。看来特朗普还真信了,并且暗示:本·拉登没有死!

要知道,击毙本·拉登,可是奥巴马时期反恐的最大成果。如果本·拉登没有死,那无疑CIA在撒谎,海豹突击队在撒谎,奥巴马政府在撒谎,这将彻底改写美国反恐历史啊。

兹事体大,反正很快上了美国头条,特朗普无疑又占据了各种热搜。

那事情到底怎么样呢?

10月13日,特朗普连发转两条推特。

第一条,上面还有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照片,里面的大致内容是:本·拉登还活着,当年被美国击毙的,只是他的一个替身,当时的总统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都牵涉其中,还因此杀第六海豹突击队员灭口。

第二条,一个自称是前美国CIA特工,他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谈当年的班加西内幕,以及本·拉登、伊朗、巴基斯坦以及美国交易的各种内幕。

很碎片化,但结合起来看,信息量很大。

按照奥巴马政府当年的官宣,事情很简单:

作为美国通缉的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人生最后几年,一直藏身在巴基斯坦。2011年5年,在情报得到证实后,奥巴马下令,美国出动第六海豹突击队,突入本·拉登藏身的大院将他击毙。拉登的尸体随后进行DNA检测并得到确认,为避免葬身之处成为恐怖分子的纪念地,拉登遗体最后被送上航空母舰,葬于茫茫大海……阅读更多

美国如果走这条路,后果不堪设想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10-16 12:06:57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10月13日,联合国新一届人权理事会产生,包括中国在内的15国当选,任期三年。
美国务卿蓬佩奥就此发表声明,谴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拥抱威权国家,说明美国退出人权理事会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大言不惭地表示,“美国对人权的承诺远不止于言辞,而是通过国务院的行动惩罚了那些人权践踏者”。

中国有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国,并不是由美国一家说了算,而是由联合国191个成员国投票共同决定。即便美国动用一切国家机器,并鼓捣国际社会结成反华 “民主国家联盟”,但中国依然获得了139张选票,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2020年非同寻常,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但在新冠疫情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现感染人数超过800万,死亡人数接近22万,就在美国政府对新冠疫情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些所谓美、英等国大学教授抛出《大巴灵顿宣言》,倡导全球“群体免疫”,并获得了数千名所谓全球专家学者的联署,为白宫抗疫不力变相辩护,特朗普顾问阿特拉斯实际上是这项倡议的背后支持者。此人没有流行病的背景,但他一直反对封锁政策,深得特朗普的赏识,在重大决策上,大有取代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和美疾控中心主任雷德弗尔德之势。特朗普今年3月在一次特别会议上曾质问福奇:“为什么不可以让新冠病毒席卷全美呢?”一位资深医学专家称,“阿特拉斯只是一名政客,他的提议会影响数百万美国人的生命”。许多美国公共卫生专家指出,“阿特拉斯鼓吹瑞典模式非常鲁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发表声明,谴责这种行为极不科学、也极不道德。… 阅读更多

互联网两大巨头竟”为”拜登限流,美国舆论诧异

2020年10月16日 11:39 新浪网 作者 观察者网

► 文 观察者网 鞠峰

昨天,美国总统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和儿子亨特·拜登突然陷入丑闻,其中还有特朗普律师的爆料。巨大风波中,社交媒体巨头推特、脸书(Facebook)却干出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举动,在几乎第一时间下场阻止相关新闻的传播。

这种做法随即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两家平台CEO均同意出席美参议院的听证会。

临近11月3日,大选双方“图穷匕见”。美媒感慨,流言、政治操弄,和被美《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所谓“言论、新闻自由”在互联网时代激烈交锋,没有人再相信“平台是无辜的”这种说法,平台方则在不断修改、前后“打脸”的政策中,找不到平衡点。

拜登被曝丑闻,平台火速限流

10月14日,《纽约邮报》(NYP)发布“重磅爆料”,报道亨特曾向他的父亲引荐一家乌克兰能源公司的高管,不到一年后,时任副总统的拜登便向乌克兰总统与总理施压,要求解雇正在调查这家能源公司的检察官;并公布“拜登儿子亨特修电脑后流出的邮件”予以佐证。报道还称,亨特电脑中含有12分钟的不雅视频和色情图片。…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