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你需要知道的關鍵問題
2020年10月27日 来源:BBC中完网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共將於10月26日至29日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頭戲之一是討論第14個五年規劃(簡稱「十四五」)。這往往是外界觀察中國經濟走向的風向標。
作為「五年規劃」的前身,中國的「五年計劃」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建政初期中共因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 受到孤立; 另一方面,來自前蘇聯的援助即關鍵又有限。
這一計劃跨越了數十年,從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走到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為什麼要制定五年規劃?數十年來有哪些變與不變?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五年規劃」是什麼
中國的「五年規劃」簡單說代表了中共官方給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描繪的經濟願景和立下的發展目標。涵蓋中國未來五年的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資源分配和消費服務結構等多項內容。
就上一次「十三五」規劃來說,在經濟發展一欄,有國內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城鎮化率等指標;在創新驅動一欄,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科技進步貢獻率,互聯網普及率等;在民生福祉中,有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率、人均預期壽命等;而資源環境一欄則可以細化到森林覆蓋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