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ncha.cn 2018-08-10 22:57

www.guancha.cn 2018-08-10 22:57
来源:昆仑策网 2018/08/11 09:11:04 作者:聂焱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将美国的国际信用与声誉(如果还有的话)消耗殆尽。同时失去的,还有美国一直强行霸占的“民主自由”道义高地,尽管这个所谓的“道义”长期以来备受争议。
如果说,当年小布什在911袭击之后发表的蛮横牛仔宣言“要么跟美国一边,要么跟恐怖分子一边”,还有英国首相布莱尔不顾法德反对而紧紧跟随的话,如今,特朗普对伊朗的制裁通牒下达之后,身边迄今还没有见到一个欧洲盟友。
美国日前宣布,恢复对伊朗制裁,第一批制裁针对伊朗政府的与美元相关金融交易、贵金属买卖、汽车和民航业等领域,8月7日零时生效;第二批制裁针对伊朗能源行业和中央银行对外交易,定于11月5日零时生效。
美国的官方声明还用强硬语气要求其他国家跟随制裁伊朗:“我们敦促所有国家采取措施表明态度,伊朗政权面临一项选择:要么改变其破坏稳定的威胁性行为,重新融入全球经济,要么继续走经济孤立道路。”
user.guancha.cn
www.guancha.cn 2018-08-10 07:20
www.guancha.cn 2018-08-09 22:35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8/08/08 15:00:09
据媒体报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近期将访问中国。而中国也将成为其此次任期内第一个正式出访的国家。不过,有媒体发现,就在正式访华即将成行之际,8月6日,马哈蒂尔却首先出现在了日本福冈机场。
媒体称,在此次为期三天的访问中,马哈蒂尔计划在福冈、大分两县面向高中生等进行演讲并造访当地大学。日本共同社报道称,马哈蒂尔2018年5月再度出任马来西亚总理,这是他继6月访问东京后第二次访问日本。他此行的目的“特别是在教育和技术、运输领域加强两国合作”。而他6月份前往日本则是出席第24届亚洲未来国际会议,是一次既定行程。
据报道,根据行程,马哈蒂尔7日在福冈县宗像市正举办的“日本新一代领袖养成塾”举行演讲,还参观北九州市JR九州(九州铁路公司)与安全运行相关的研修设施。9日,他将在大分县别府市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有舆论注意到,马哈蒂尔以前担任总理时,曾开展学习日本的“向东看政策”。他在上述养成塾包括此次在内已连续15年担任讲师。如今“旧政”重提无疑彰显其对日本的重视。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8-08-09 07:42:15
2001年“基地组织”制造的那场9·11事件,给美国人民留下了至今不可磨灭的心理恐惧,愤怒之余,美国也从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借机“反恐战争”的名义,积极进入了多场中东争端。
按照人之常情,哪怕是美国和沙特曾经都支持过本·拉登创建的“基地组织”,那至少在9·11事件爆发之后,他们二位老爷,“敌我分明”这个概念还是有必要搞清楚的。尤其是美国这位世界警察,身兼众多正义光环于一身,拉着全世界一起反恐,喊得最得劲。
坐稳了,下面打脸来的太快了。
沙特王国本月派出“基地组织”创始人奥萨马·本·拉登的母亲加尼姆,通过英国《卫报》采访的形式,证明沙特目前没有与“基地组织”有任何联系。但是不出数日,美国《美联社》的一篇新闻,实锤撕破了沙特的谎言,这家美媒指出:美国借用“基地组织”打击胡赛武装组织,沙特则是美国的帮凶。
美国给钱“基地”成员,让去别处避避风… 阅读更多
原标题:【解局】美国就是打火机,哪里和平点哪里
这个标题终于可以用上了,为啥?特朗普到底下定决心开始制裁伊朗。
原本在2015年,美、英、法、德、俄和中国签订伊朗核协议后,伊朗承诺冻结核能力,国际社会则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也解除了美国对伊朗的很大一部分制裁,从此伊朗可以基本正常参与国际经贸活动。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几轮核查,目前来看,伊朗基本遵守了这个协议。
不满
但是在2016年特朗普竞选期间,他就对这个协议高度不满。他认为这个协议并没有真的废除伊朗核开发能力,离心机仍然在,只是数量削减,浓缩铀继续搞,只是不要搞成武器,阿拉克的重水堆还在,只是改造一下搞研究用。这就是说伊朗仍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技术经验!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这份协议竟然还设定了一个“日落条款”规定,2025年后协议到期,伊朗可以接茬搞他的浓缩铀去。
陈韦纶 · 2018-08-01 ·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食物主权按:2000多年以前,孔子曾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但本文所讲的波多黎各飓风案例却向我们展示了资本吞噬生命的可怕现实。为了将波多黎各公共领域私有化、市场化,资本家、大财团、政客联手摧毁当地电力、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致使灾民死亡人数飙升至4,465人。而彻底地推行自由市场与私有化政策之后,波多黎各的社会断裂将更为剧烈,人民将坠入更为深重的灾难之中。
波多黎各人民已经奋起反抗这种悲惨境地,今年五一,数千名示威者涌入首都圣胡安(San Juan)。一场波多黎各的争夺战,现正进行中。
飓风玛莉亚过境后,一名男子站在居住小区的残骸前。(图片来源:TIME)
近日,一份来自哈佛研究团队、刊登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报告显示,波多黎各因去年9月飓风玛莉亚袭击的死亡人数,估计约达4,465人。根据该份报告,健康照护体系的崩溃,对于高死亡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报告共同作者、阿尔比祖大学的多明哥・马克斯博士进一步指出,灾后波多黎各人历经84天没有电力、60天缺乏饮用水,以及40天无法使用手机通讯,这是死亡率如此之高的三个原因。… 阅读更多
图片来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
伊朗总统鲁哈尼6日发表电视讲话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直接谈判的目的是想要在伊朗国内制造分裂和混乱,并服务于美国中期选举,他同时强调经济压力和制裁不会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
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伊朗当地时间8月6日晚间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强调,本届伊朗政府从一开始就一直将谈判与互动作为座右铭,并将继续如此。鲁哈尼称,那个声称要谈判的人(指特朗普)应该懂得谈判的首要规则是诚实,但目前声称想要谈判的人,却在未经任何谈判的情况下退出所有已签署的国际协议。
针对美国制裁,鲁哈尼表示,美国一边声称要会谈,一边又对伊朗实施制裁,毫无意义。鲁哈尼表示,特朗普呼吁进行直接会谈的目的就是想要在伊朗国内制造分裂和混乱。他表示,美国在世界上现在已经孤立,美国将会为其实施制裁感到后悔,并呼吁伊朗国内团结一致对抗美国制裁。(央视记者 王晋燕)
… 阅读更多
07/08/18
作者/来源:美国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
朝鲜国家媒体星期一(2018年8月6日)指责美国违反改善双边关系的承诺,称美国所说的去核化完成前不会缓解制裁是蛮横无理的说法,还说美国强化制裁措施以便提升谈判力度。
执政的劳动党党报称,朝鲜已经采取务实措施,包括停止核试验与导弹试验、拆除一个核试验场以及归还在朝鲜战争中丧生的美国军人的遗骸。
朝鲜外长李勇浩在新加坡一个安全问题论坛中发表了类似的言论。他称美国对去核化的坚持令人警惕。不过他说,朝鲜决心履行今年6月与美国达成的协议。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星期天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对朝鲜看来继续发展核武器与导弹项目做出了反应。
博尔顿说,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今年4月向韩国总统文在寅保证会在一年内去核。他说,美国还在注视朝鲜是否做出了这项战略决定。
07/08/18
作者/来源:德国之声 https://www.dw.com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发出威胁,会对华盛顿征税回之以同等规模的关税。不过最近一次北京宣布对美国采取的报复行动力度明显变小。中方是想以此表现出克制的态度吗?
作为回应,中国已经对一些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为了报复美国征收关税,中国也宣布了反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通常会以牙还牙,出台同等规模关税,不过这次的反击力度要小于美国宣布的高额关税。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本周五宣布,如果美国将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国会对大约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货物加征5%至25%不等的关税。华盛顿此前公布对中方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征收关税。
美国政府此前称,计划将对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的税率由10%提升至25%。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表示,若华盛顿实施征收,也将会对美国5207个税目、价值约600亿美元商品启动反制措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丁楠】
美国与伊朗政府近日在社交媒体上针锋相对,引发各界关注。
特朗普写给伊朗鲁哈尼的推特
与特朗普的威胁和恫吓相伴,华盛顿对伊朗的极限施压策略在过去几个月中已日渐成型。这一政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特朗普上台后便立即加大对海湾阿拉伯盟友的支持力度,以遏制伊朗在本地区日益扩张的影响力。
第二,继5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追加了对伊制裁,并要求各国于11月4日前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中断对伊经贸合作,否则将受到严惩。
第三,美方官员给定居海外的伊朗反对派造势,在国际场合不遗余力谴责伊朗政府,为施压作舆论准备。
第四,华盛顿试图利用库尔德民族问题在伊朗内部制造分裂。
第五,和俄罗斯谈条件,说服后者限制伊朗在叙利亚的活动范围。
值得思索的是,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外界仍摸不清特朗普的战略意图。在处理对伊关系上,美国国内一直存在政策目的之争。其核心问题是,美国的对伊政策是要着眼于改变伊朗的行为,还是推翻1979年建立起来的伊斯兰革命政权。如今的情形也是如此:特朗普及其团队通过极限施压,究竟是要逼迫伊朗与美国另立新约,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束缚住前者的手脚,还是力求直接摧毁在德黑兰的伊斯兰政权?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7月30日发表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布拉马·切拉尼题为《特朗普的宏伟战略》的文章称。
美国衰落不能怪特朗普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无法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这正在破坏长期以来建立的关系,颠覆全球秩序,也加速了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衰落——这是眼下日益流行的说法。但这种评估并不像其主张者——特别是特朗普的政治对手和美国主流媒体的批评人士——所说的那么明显。
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国的相对衰落就是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过程始于美国因其在冷战后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而信心倍增,并进而过度扩张。
美国的“帝国过度扩张”最早出现在里根时期,当时里根政府疯狂扩大军费开支。到小布什时期,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让这种过度扩张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这是一个分水岭,这件事对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 到奥巴马时期,局势已经相当明显:美国的霸权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时间:2018-08-01 09:52 来源: 后沙 作者: 后沙月光
7月28日,英国《独立报》伦敦部分地铁因为没有安装空调,尤其是最繁忙的中央线,车厢内温度上周飙到了40℃,犹如炼狱。
英国某网友质问,每天6.8英镑的车票钱,却得忍受40度的高温,而且老人,小孩,孕妇都面临着危险,政府到底管不管?
伦敦交通局回应网友:空调列车要等到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后才会有。
“热爱中国的老朋友”,反水了?
大门缓慢开启,普京侧身进来,脚步健硕地径直走向大厅一侧的圆桌。虽然有些吃力,但门响的一瞬,基辛格还是强拄手杖站了起来。几年前他的一根韧带撕裂,除非是见贵宾或挚友,一般不再起身致意。
这次见面是在一年多前,2017年6月29日。
克里姆林宫说,这只是朋友间的一次私人会面,基辛格在莫斯科参加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的纪念论坛,“顺便”见了普京。
基辛格是带着特朗普的嘱托去的吗?一年多来,这个猜测一直在发酵。今年7月赫尔辛基普特会后,猜测变成了美国媒体上若有其事的报道:基辛格一直在帮特朗普筹划改善对俄关系,他甚至建议总统下一盘“联俄抗中”的大棋。
克里姆林宫的“知己”
基辛格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者,马基雅维利主义信徒。粗暴点说,就是他坚信为了国家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期间,他于1969年主导实施对北越支持者柬埔寨的秘密轰炸,1971年支持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1973年策划推翻智利总统阿连德的政变,等等。其中最经典的,当然要属1970年代“联中抗苏”,与后来的布热津斯基一起,为冷战对手敲响丧钟。
www.guancha.cn 2018-08-02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