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卡塔尔退群,一个古怪的组织正在慢慢死去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8-12-06 08:02:48

12月3日,卡塔尔能源大臣萨阿德·卡阿比宣布:卡塔尔决定于2019年1月1日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理由是卡塔尔将专注于天然气开采和液化天然气(LNG)生产。

消息震惊了世界,反正中东隔三差五会让大家震惊一下,口味重的很,习惯就好,假装震惊一下。

欧佩克是一个挺古怪的组织,里面又是一些古怪的国家,经常做一些古怪的事情,但它掌控的又是全世界都离不开的东西–石油。

它是一个行业垄断组织, 对国际能源市场、石油输出国、非石油输出国,中东地区局势、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发展,甚至华尔街股市等方面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你眼中的欧佩克是什么样不重要,欧佩克眼中的国家是这样的:

美国:救世主,老大,傻X,恶棍

中国:朋友,和气的无神论金主。

英法:没落的有钱人,挺爱装。

日本:有钱人,美国的跟班。

印度:爱说大话的人,忽冷忽热。

俄罗斯:恶棍,恶棍的死对头,大哥,伙伴。… 阅读更多

土总统访委与美唱“对台戏” 反对对委施加制裁

2018-12-05 09:07来源:新华网

土耳其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委内瑞拉施加制裁,有意深化与这一南美洲国家的经济往来。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结束在阿根廷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之旅,先后访问巴拉圭和委内瑞拉。

美联社报道,这是土耳其总统首次访问委内瑞拉。

埃尔多安与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3日出席两国经济界人士论坛。埃尔多安发表讲话,反对对委内瑞拉施加制裁。“不能以惩罚整个国家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他说,“这类举措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我们不赞同。”

埃尔多安把马杜罗称为“朋友”,说后者受到“某些国家所操控的攻击”。路透社报道,埃尔多安意指美国。

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以“民主和人权”问题为由,对委内瑞拉施加多轮经济和金融制裁。委内瑞拉原本倚重原油出口,因国际油价低迷,收入严重减少,国内通货膨胀高企,经济和民生恶化。今年11月1日,美方对委方黄金出口施行制裁。

埃尔多安表达对马杜罗的支持,打算深化与委内瑞拉的经济关系,期望他的访问成为双方“合作的象征”。“我们将满足委内瑞拉的大部分需求,”他说,“我要强调,我们有这个能力。”… 阅读更多

火光冲天的巴黎,请不要忘了尸山血海的大马士革

来源:后沙 作者:后沙月光 时间:2018-12-05

1793年1月21日,巴黎,细雨纷飞,法王路易十六被带到了巴黎革命广场(今天的协和广场),在巴黎市民的咒骂声中被押上了断头台。

那个时代,欧洲爆发了两场革命,一场是法国的思想革命(大革命),一场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称为“双元革命”。

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以及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世界一段可怕的历史记忆。

法兰西称得上是革命老区,革命热情比谁都强,最近一次全国性闹革命是在1968年5月,亦称“红五月”。

刚好五十年时光,2018年11月,法国又爆发“革命”了,从巴黎到马赛,人们在催泪瓦斯的浓雾中呐喊,在高压水柱下前行。

西方媒体一边高喊街头上的那些人是“暴徒”,一边宣传“巴黎秩序井然”,连巴黎旅游局中文官微也在说巴黎还可以来玩。

舆论一致希望骚乱尽早结束,社会尽快恢复秩序。

巴黎街头运动没有领袖,也没有明星,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否认了运动的正义性。

阅读更多

同样的事在乌克兰叫“革命”,在法国就叫“暴乱”?西方媒体被俄媒讽伪君子

何律衡 · 2018-12-04 · 来源:观察者网
  【综合/观察者网 何律衡】

11月17日起,法国爆发“黄背心”抗议活动。西方媒体对此事跟踪报道,但在报道中频繁使用“暴动”、“暴乱”等带有明显倾向的词语形容该运动,这与2013年报道乌克兰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的反政府运动时的态度与措辞截然。网友纷纷吐槽西方媒体“伪君子”、“双标”。

 

 

  图自推特

“今日俄罗斯”(RT)12月3日对西方媒体这一“双标”做了详细梳理,比较西方政要在法国和乌克兰抗议活动中所持的不同立场,以及其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反映出的相反的政治倾向。

2013年,当暴力抗议行动席卷乌克兰首都基辅时,西方领导人及分析人士均对反政府“革命”表示了支持,但当几周前的“黄背心”(Yellow Vest)运动在法国爆发时,各方反应却截然不同。

就在5年前,西方政府和评论员还谴责乌克兰政府,促使时任总统的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同意抗议者的诉求;而现在,他们正在谴责这些法国抗议者,并敦促目前民调支持率仅为25%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坚决抵抗不满的民众。

阅读更多

第20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呼吁书

IRN · 2018-12-05 · 来源:国际红色通讯2nd

  2018年11月23日至25日,希腊共产党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雅典主办了第20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的工人阶级及其盟友。工人阶级的政治先锋队——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反对剥削和帝国主义战争、争取工人和人民权利、争取和平、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的任务。”来自五大洲73个国家的90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了会议。

各党代表们就国际、区域和本国的形势发展展开了讨论,并就各自的经验交换了看法。这些经验主要是关于: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各自国家的斗争,之前一段时期的共同行动,各自国家的阶级斗争,以及各党为促成工人阶级与其他大众反垄断阶层结成联盟而做的努力。

代表们讨论了加强共产党人的斗争所需的工作,以及工人和其他大众阶层的斗争的进展情况。这些斗争,是为了争取工人、人民和青年的权利,反抗垄断集团、资本政权以及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给会议的报告中,强调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掠夺和非人道。会议指出,无论是在危机还是资本主义增长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及其盟友之间的矛盾和竞争都在各个方面加剧了。在国际范围内,各资本主义国家重新洗牌的进程也在不断发展。

阅读更多

美国青年“觉醒”带来左翼冲击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张文宗 时间:2018-12-04

timg (2).jpg

过去的数十年里,年长选民总是在美国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不久前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似乎迎来一个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开始“觉醒”,走向投票站给政治立场上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投下一票。

“青年浪潮”席卷美国

中期选举后,29岁的拉美裔民主党人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当选联邦众议员,将在新一届国会召开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女议员。自初选获胜以来,科尔特斯就成为民主党的新星和自由派媒体的宠儿,被罩上了美国“千禧一代”政治家的光环。这也成了美国年轻人政治“觉醒”的象征。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美国非营利组织“倡导青年”主席黛布拉·豪瑟认为,“青年浪潮正席卷这个国家……年轻人对政客们感到愤怒,因为政客们的言论和行动使得极端主义者胆子更大。凭借创纪录的(参与率)数字,他们正在为变革而投票。”塔夫茨大学公民研究机构(CIRCLE)在选举后的初步估计显示,18-29岁年轻选民的投票率为31%,比四年前超出至少10个百分点,创25年来新高。而这一数据的背后,左翼民粹理念及美国年轻人的政策诉求更值得关注。

阅读更多

奥巴马用21年才还清的贷款,正让美国年轻人“输在起跑线”

www.guancha.cn 2018-12-04 09:30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很多人的信仰。
不过,如果教育的代价需要用几十年人生来还清,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据微信公号“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12月4日报道,近日,一个名为“学生债务危机”的非营利组织就发布报告称,沉重的学生贷款使得美国年轻人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就更谈不上自我提升和发展了。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深受其害”,毕业后他用了21年时间,直到当选总统之前4年(2004年)才还清学生贷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体会到还贷艰辛的奥巴马,甚至在就任总统期间为美国学生设立了相应的豁免项目,帮助年轻人还清学生贷款。只是令人惊奇的是,就连奥巴马亲自主抓的项目,也没能减轻美国学生的还贷负担。
纽约联储在上月中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美国学生贷款的违约率进一步升至9.1%,而违约时间也呈现出了更长的态势。
为了“躲债”,许多美国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惜背井离乡来到亚洲等地,只为像“老赖”一样将学生贷款的负担抛诸脑后。甚至在社交网络上也有相关的“教程”,指导美国大学生“逃离”美国。
阅读更多

宋鲁郑:五毛钱引发的法国黄色革命

www.guancha.cn 2018-12-04 07:59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我在法国近二十年,每次这个国家在世界上闹出动静不外乎两种事:要么是恐怖袭击,要么大规模的政治暴力。所以当法国由于微调柴油价——仅仅0.065欧元(约值人民币0.5元)就引发席卷全国、以打砸烧为特征的黄马甲运动时,就不由得大大一哂。
在西方国家,民众不满政府而走向街头是家常便饭。但象黄马甲这样动辄就演变成激情四射的暴力行为还真是非法国莫属。警察和示威者打作一团,躺着中枪、遍体鳞伤的各种商店比比皆是。
著名的旅游圣地香街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既有白烟也有黑烟。白烟是催泪瓦斯,黑烟是抗议者点燃和回击的武器,中间自然还夹杂着(警方的)水柱和(抗议者的)石头瓦块、闪光弹、燃烧弹。真是火光与浓烟齐飞,水弹共长天一色。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最为搞笑的竟然是有示威者高举红色、写有极为醒目中文的大旗:上书“中国工农红军”六个大字。显然在抗议者看来,这不是普通的社会矛盾,而是“阶级斗争”。所以出现“让我们杀死资产阶级”如此暴力和革命的口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不过法国政府肯定不会把它当作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证据,哈哈。
阅读更多

沙特求助美军遭拒 俄将向美盟友伸出援手 伊朗后悔说了过头话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8-12-03 06:46:26

自沙特相继宣布引进俄罗斯S-400和美国“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消息以来,世界各国媒体对此消息的关注度从未降低过。日前,沙特与美国就“萨德”交易又取得重大进展。据媒体报道称,沙特已经与美国签署有关出资150亿美元购买萨德反导系统的政府间协议。那么,沙特为何要同时购买两种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呢?



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动荡,装备新型防空反导系统自然可以在空天防御作战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家都知道,2015年沙特率先发起了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以打击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而胡塞武装则频繁使用“飞毛腿”-B、“卡希尔”和“吉尔扎尔”战术弹道导弹,对沙特领土实施打击,造成沙特军民的大量伤亡。此外,胡塞武装还装备SA-2防空导弹系统,用于防空作战任务。尽管沙特占据很大的空中优势,但很难应对胡塞武装频繁的导弹袭击,为此沙特还曾向美军寻求支援,但遭到后者的拒绝。可见,沙特无论是采购S-400,还是引进“萨德”,主要还应对胡塞武装的导弹打击。不过,美国却对沙特采购S-400提出严厉的批评,“萨德”反导系统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在沙特同时展开和使用,无法通过一体化防空反导指挥系统对其实施集中统一指挥,而两种系统的拦截目标分配也是个棘手问题。… 阅读更多

望长城内外:中美战略博弈的又一次正面交锋

望长城内外 · 2018-12-03 · 来源:乌有之乡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美国对我国遏制的领域和力度还会不断加大,遏制的措施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我反遏制的斗争也会越来越艰巨复杂。

据新华社报道,中美两国元首当地时间12月1日晚上(北京时间12月2日上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会晤。中美两国元首这次在二十国集团阿根廷峰会期间举行的会晤备受世界瞩目。从新华社报道的情况看,中美两国元首的这次会晤,可以说是中美战略博弈的又一次正面交锋

一、对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情况的基本分析

首先,中美双方在这次会晤中既没有撕破脸,也没能解决双方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新华社引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话说:“两国元首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深入交流,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时间。”这是外交语言,用普通话来说,“友好”就是双方没有撕破脸,“坦诚”就是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深入交流”就是双方都详细阐述了己方的观点及理由,“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时间”

阅读更多

读懂中美贸易“休战”背后的潜台词

来源:侠客岛 作者:梅新育 时间:2018-12-03

“一场晚宴,中美各表”,中美元首G20会谈举世瞩目,而会谈的初步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中方媒体报道,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在具体层面上,中美双方将探讨从扩大市场准入到保护知识产权,避免强制技术转让,再到共同反对网络窃密等一系列共同关切的问题。

美方发布的声明意思也很明确:美方原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明年1月1日后仍维持在10%,而不是此前宣布的25%;中美双方将在90天内展开谈判,如届时不能达成协议,10%的关税则予以提升。

此次会谈的最大成果在经贸共识之外,还在更重要地意义上暂时遏止住了中美两国今年快速滑向新冷战的危险趋势。

立场

首先,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增强中美关系。这一核心立场贯穿始终。

特朗普正式就职不足3个月,2017年4月6日,习近平主席到访美国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举行元首会晤时,就明确表达了保持和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并为此采取实际行动的意愿,看一些当时的表述:

阅读更多

丁一凡:法国“黄背心运动”何以难平息

来源:环球时报 2018/12/03 10:27:12 作者:丁一凡

导读: “黄背心运动”的直接起因虽然是马克龙政府要加征燃油税,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民众对现任政府的各项政策不满的总爆发。

法国的“黄背心”抗议活动已经进入第三周。每到周末,身穿黄背心的抗议者们就涌向巴黎的各种公共场所,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的决定。抗议活动有时会出现失控,烧车、砸商店,甚至与警察暴力对抗等行为层出不穷。“黄背心运动”抗议有一点很明确,就是矛头直指法国总统马克龙,有些人身穿的背心上就写着“马克龙下台”。

马克龙刚上台时的形象与现在相比,真是判若两人。当选总统后,在紧接着的议会大选中,由他刚刚组建了一年的共和国前进党赢得了议会的多数席位。国际舆论都以为,马克龙政府可以大刀阔斧地改革法国社会与经济的顽疾。然而,随着“黄背心”抗议活动的发展,这一切都在迅速变化。有民调显示,法国支持“黄背心运动”的人高达73%,而马克龙的支持率却下跌至25%,创下了他上任18个月来的新低。

阅读更多

法国129名“黄背心”抗议者被捕 比利时抗议者迫使欧盟总部关门

www.guancha.cn 2018-12-01 20:55
【最新消息】

路透社12月1日报道,本周六的巴黎“黄背心”抗议已导致129名示威者被捕,6名警察和14名抗议者受伤。
经过上午数个小时的小规模冲突,警方似乎已经清理凯旋门周围的核心区域,但抗议者随后返回。附近街道上也发生冲突,人们设置路障,砸坏车窗,至少十几辆汽车被点燃。
法国总理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对此表示,“我们重视对话,但也尊重法律,我对袭击法国象征感到震惊。”
菲利普说,在巴黎大约有5500名抗议者,法国其他地方大约有36000名抗议者。警察工会报告了582起道路堵塞事件。
一名已退休的“黄背心”抗议者则表示,“政府没有聆听,革命离不开暴力。”
因抗议者冲进停机坪并与警察在市中心发生冲突,法国西部的南特机场短暂关闭。在法国西南部的塔布斯(Tarbes)和中部的勒佩昂维莱(Le Puy-en-Velay),抗议者包围了当地警察局。
阅读更多

时政新闻眼 | G20峰会上,习近平提到这两个10周年启示了什么

www.guancha.cn 2018-12-01 16:12
据微信公号“央视新闻”12月1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30日,习近平出席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在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引导性讲话时,习近平一开篇就提到了两个10周年: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周年,二是G20峰会10周年。他引用中国古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呼吁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新闻眼》为您带来近距离观察和热点解读。
1峰会开始前,习近平先参加了这场活动
今年是习近平连续第六年出席或主持G20峰会。《时政新闻眼》发现,每年G20峰会正式开幕之前,习近平都会固定参加一场活动——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G20领导人正式聚首之前,中国、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五个金砖国家率先协调,已成惯例。
△在会晤地的门口悬挂着五国国旗。(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在会晤地的门口悬挂着五国国旗。(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阅读更多

金砖国家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非正式会晤新闻公报(全文)

www.guancha.cn 2018-12-01 22:00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30日消息,金砖国家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非正式会晤发布新闻公报,全文如下:
1、我们,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于2018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一年一度的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我们祝贺并支持阿根廷作为2018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工作,对阿方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
2、我们就国际政治安全、全球经济金融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重申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定,支持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国际法,促进民主和法治。我们再次承诺共同加强多边主义,推动公平、公正、平等、民主、更具代表性的国际秩序。
3、我们谴责持续发生的恐怖袭击,包括针对部分金砖国家的恐怖袭击。我们谴责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无论在何地点,由何人实施。我们敦促在联合国主导下,在坚实的国际法基础上,共同努力打击恐怖主义。我们呼吁所有国家综合施策打击恐怖主义,这些措施包括《约翰内斯堡宣言》中提到的所有相关要素。
阅读更多

把脉世界经济,习近平G20讲话提出4个“坚持”

www.guancha.cn 2018-12-01 07:51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12月1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3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习近平出席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习近平讲话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很大。4个数字带你快速读懂。
一个分析

尽管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各类风险加快积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深刻变化,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压力不断增加。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两个判断

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四项主张

第一,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阅读更多

第一批美军一个装甲团,抵达乌克兰:俄罗斯附近全部美军拉响警报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8-12-01 08:42:13

自11月25日,乌克兰海军3艘舰艇强闯刻赤海峡被俄军开火扣押后,俄乌双方间的对抗局势也再度升高。在28日,乌克兰就宣布从当天起靠近俄罗斯边境的10个地区开始进入为期30天的战时状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还表示,乌将成立国防指挥部,来筹备相关的国土防御工作。




乌克兰临时被占领土事务部副部长格雷姆查克则称,乌方已对20万具有作战经验的预备人员进行动员,以便能在必要时能第一时间快速行动。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还在采访中表示,乌克兰方面通过卫星及情报资料已发现,俄军已开始大规模的向俄乌边境集结,包含“舞会”反舰导弹等武器也在进行调动。

波罗申科还称,在距边境地区约18公里的俄军事基地中,俄方的坦克数量也已增加了2倍。波罗申科称,俄方的目的就是想要乌克兰方面先行开火,然后俄军就会采取类似2008年在格鲁吉亚问题上手段进行行动,俄乌双方已因此会有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 阅读更多

宋鲁郑:台湾陷入民主困境,幸运的是还有这个选项

www.guancha.cn 2018-12-01 09:0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今年台湾的“九合一”选举,最惊人和奇特之处就是韩国瑜旋风。严格意义上讲,韩国瑜也不算是政治素人,做过“立法委员”。他那个时候劣迹斑斑。除了花天酒地、打架,还真没干什么正事。“立法院”里打架虽然是常态,但他打的人不一样,而且后果也很严重,所以很有名:他竟然把陈水扁打的紧急送医院。民进党在选举时攻击他,他也毫不讳言。
当年民进党“立委”陈水扁(图右)被时任“立委”的韩国瑜(图左一)打了一拳,住进台大医院急诊,吴淑珍在床侧探视。韩国瑜回忆说,冲突导火线是因为阿扁说了有辱荣民的一句话
韩国瑜真正令人称奇是这次选举。他既没有行政经历,也对高雄不了解,政见也十分的无厘头:要在爱河盖爱情摩天轮、太平岛挖石油、高雄人口要十年到500万(现在才200多万)。两次辩论都显示他行政经验的不足、对高雄的陌生,也没有多少很具体的政策。但最终结果却是韩国瑜赢了选举。
阅读更多

德国公开劝法国放弃安理会五常席位,真是为了欧洲?

后沙月光 · 2018-11-30 · 来源:后沙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昨天在柏林洪堡大学发表演讲。他公开呼吁法国放弃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转交给欧盟(EU),以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为欧洲发出更有力的声音。

  肖尔茨还说, “我知道说服巴黎并不容易,但这是大胆且明智的目标。”为了减轻失去这个强大席位的痛苦,他建议法国可以成为“欧盟常任联合国大使”。

欧盟取代法国席位之后,将如何行使常任理事国权力呢?德国人计划是由欧盟各国轮流代表欧洲扮演这一角色。

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忽悠,法国人马上作出了反应, 法国驻美国大使阿诺德发推回应肖尔茨,“这个建议在法理上与《联合国宪章》相左,不具有政治上的实际操作可能性。”

翻译一下就是:呸!白日做梦,你这个傻X!

法国24电视台驻纽约记者站表示:对法国驻联合国使团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可耻的想法。

然而,德国人是傻X吗?肖尔茨不仅仅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还当过汉堡市市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社民党主席(代理),政坛老油条了。

阅读更多

从毒品在人类社会中的泛滥,窥探资本主义罪恶之一斑!

坚强 · 2018-11-30 · 来源:为什么会这样啊
我就想问一问,你真的愿意在历史面前,就像那些吸食毒品者一样,充当一个愚蠢的罪人那样的角色吗?

吸食毒品是不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之一,我相信这个问题问起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是一个肯定的回答,可是,为什么这个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却会在人类社会中越来越泛滥呢?这是不是证明了今天的人类在走向愚蠢呢?

还记得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被西方的蔑称吗?“东亚病夫”,这一称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可是,为什么中华民族在近代被称为“东亚病夫”呢,这就是因为在清末时期,英国以坚船利炮轰开的中国的大门,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之所以鸦片会在短期内就占领了中国市场,这就是毒品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毒品能够快速的让人产生一种虚幻的快感,而资本主义下的充满欺诈的营销手段,又能快速的打开销路,最初的时候,英国人为了打开中国的鸦片市场,曾经以免费试吸的手段让中国平民尝试,直到今天,毒品贩子们为了争取顾客,依然采用这样的手段,只不过更隐蔽了而已,换一句话说,骗术更高明了而已,为了快速的在中国普及鸦片,英国人在中国雇佣劳工,都以鸦片作为工钱来支付,于是,大量的中国劳工在自己吸食鸦片的同时,还向其他人卖力的兜售鸦片,一时之间,鸦片在中国大地上泛滥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不仅平民普遍吸食,在清末和民国的“大师”“名流”中,吸食鸦片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