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4-12-30 09:47
如果有的選擇,東海岸災民寧願大水災沒有發生,也不要政府發放的5億令吉援助金,因為再多的錢也換不回失去的生命,也修復不了創傷的心靈。
同樣的,民眾不是要求國家領袖一年365天都留在國內,而是要看到領袖發揮領導力;在國外打高爾夫球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確保國家在正常的軌道上運作,沒有人為的紕漏。
很多人說,2014年的國運欠佳、流年不利,馬航兩起空難接踵而來,到了年尾又發生洪災、大水災及印尼亞航QZ8501班機墜海。天災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可以做好災難管理工作,減少傷亡及損失;若管理好一切事務、有執行力,也能夠制止一些人為災難的發生。
東海岸3州的大水災可以說是天災,但或多或少也涉及人禍。
其實,大水災的降臨是有跡可循的,第一個警訊是2006年柔佛發生百年大水災,這是氣候異常的跡象,也暴露排水系統已不勝負荷。
第二個警訊是金馬崙接二連三發生洪災,揭發高原濫伐森木;無法遏止貪污,就無法解決高原光禿禿的問題。
國家領袖應該對上述現象有足夠的洞察力,覺察到災難可能隨時爆發。缺乏洞察力,讓人為紕漏變成災難。
東海岸3州中,以吉蘭丹的災情最為嚴重,這必定有其原因。眾所周知,和金馬崙毗鄰的羅京高原也出現嚴重的伐木活動。光禿禿的羅京高原失去吸納雨水的能力,結果洪水直接衝下話望生、瓜拉吉賴,然後洪水隨著河流,把處於下游的哥打峇魯等地方“淹沒”;淤泥堵塞了河流,洪水溢出河面,造成災情慘烈。
如果洪水不是從山上沖下,怎麼可能道路、房屋和汽車會被破壞得那麼嚴重,大量樹桐也不會隨著洪水沖下山。
在森林覆蓋率下降的情況下,大馬半島可說是開始面對麻煩。大家都記得年初時多州面對水源短缺問題,年尾則水太多。土壤失去儲水的能力,雨量減少時水壩乾涸,雨量太多,變成災難。
如果國家領袖有嚴格執行領導工作,在發現胡亂伐木時,立即採取行動制止,長時間監督,就可以保住森林。在溝渠和河流阻塞時,制定清理時間表,特別是雨季來臨前,就能夠減緩災情。治水計劃也應該隨水災惡化而提昇,而不是忽視地球暖化的威脅。假如做好充足準備,醫院和疏散中心也不會斷水、斷電和斷糧。
現在大水災已經鑄成,時間也無法倒流,目前應該做得的是設法補救,還原森林面貌,治水工程也必須出台。
如果甚麼都不做,以為大水退去後,“馬照跑,舞照跳”,日後再遭遇如此多的雨量,大水災將會捲土重來。天氣異常已經是常態,以大馬目前的天然環境及排水系統,已經無法自保。
國家領導不只要拿出領導力,來解決水災危機,也必須化解大水災、印尼亞航客機墜海,對零售業、航空業及旅遊業的衝擊。
QZ8501航班空難,讓脆弱的消費情緒再受打擊,再加上大水災、馬幣下跌、石油收益減少,經濟已經蒙上陰霾。而且,明年4月的消費稅也會進一步打擊內需。
因此,不能再不當一回事,內閣必須立即開會,推出振興經濟的配套,一來制止外資外流,二來恢復人民的信心。
對於2014年的災難,政府應對失措,而能否提昇我們的軟實力,將決定2015年的國運。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