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一课——从毛主席吃羊肉泡馍到习总书记买包子

2013-12-31 10:08: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饭馆排队买包子与毛主席在新街口吃羊肉馍,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老百姓看来却是让人激动的事。之所以让人感到激动,是因为它们揭示出这样的道理:群众与领袖是无距离的,群众是至高无上的,领袖是为群众服务的。

没有长枪短炮的摄像机、没有左拥右簇的随行者,自己排队埋单、自己端盘找座、就餐坚持“光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家包子铺用餐的消息,因偶遇者拍照上网不胫而走,引来如潮跟帖和好评点赞。“和气,没架子”,顾客的描述凸显国家领导人亲民形象;“俭朴,不浪费”,舆论的评价折射中央领导同志清新作风。

从参观展览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广东考察吃自助餐,到北京包子铺排队就餐,一年多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四风”旗帜鲜明、转作风久久为功,党风政风为之而清、社风民风为之而新。21元的简朴餐点,再次为全社会树立行动示范,更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刻提醒: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真诚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与群众的感情才会越来越近,转作风的要求才会落到实处。

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二字,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宝贵的政治品格。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一线职工、老年群众,握手谈笑、嘘寒问暖,甚至要求“把照片送到参加合影的每一位老人手上”。亲民之举,凸显真挚随和的平民本色,传递共产党人浓浓的平民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网友们的自发传播、热烈点赞,也正是因为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央领导同志平实亲切的作风,让群众看到鱼水之情没有淡、血肉联系没有丢。

总书记的行动,给党员干部上了生动一课。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真抓实做、真转实改,成效显著。为什么群众还有“走过场”的担心、还有“一阵风”的忧虑?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有与群众休戚与共的深沉感情,才能打掉和人民之间的无形之墙。心中有平民情怀,行动才有平民本色,干事就能持群众视角,决策就能有群众观点。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也才能以念兹在兹的真诚行动,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血肉联系。作风改得好不好,日常行动见分晓。“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转作风是不是装样子、走过场,反“四风”会不会一阵风、一场空,最终取决于能不能以真挚的情感,在日常行动中坚持下去。中央领导以质朴务实的平民情怀做了表率,各级领导干部更该身体力行,多到群众中去,“同围一张圆桌、同坐一条板凳”,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让转变作风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真以奉之、诚以待之,转出实效,改出长效。

一粥一饭见作风,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马上就要开始,活动将深入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离基层、离群众都更近。带着感情转作风、真情实意为群众,就一定能在党心民意的共鸣中,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即将来临之时,在北京考察群众生活。让人们最兴奋的是,习总书记中午排队买包子——六只包子、一碟猪肝,一碟芥菜,共21元!

总书记在吃饭时,人们纷纷走到习总身边拍照留念。据服务员说,习总书记自己买饭菜,自己掏钱,很自然。有位刘先生说,整个过程中,顾客进出自由,并无任何异常,很多人进店前并不知道有大人物在里面。期间,一个在店里的小男孩为习近平总书记唱了一首《新年好》,“习主席问他‘你几岁了’?”但小男孩害羞得跑开了。刘先生说,还有不少顾客和习近平合影留念,他没有拒绝。大约就餐20分钟,习近平总书记吃完了点的餐,走向柜台打包了2斤包子。

习总书记吃饭的饭桌一下子成为热点,顾客们纷纷订坐习总吃饭的饭桌,一个女顾客告诉记者:“就坐这个位置,给自己沾沾喜气”,有的顾客也花21元线吃一吃习总书记的“标准餐”,有的顾客直接向服务员要“主席套餐”,还有个广州顾客一下子买了120只包子匆忙去赶飞机,说是带回去都尝尝鲜。

总书记排队买包子的故事,一下子引起轰动,凤凰网的消息在短当天晚上十二点之前就有近5万多人访问,1500多条留言,对习总一片叫好。

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事情虽小,但影响很大,至少给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其一,领导人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已经成为常态,这是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所有干部官员应当时时牢记。

其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党的一切理论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建党之本,治国之根。

其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安邦富民的源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不是一阵风,更不是搞形式,半年来,中央八条规定对干部官员的制约效果非常明显,密切联系群众已成为干部的基本准则。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的故事,平常而又到位地揭示了这样一个准则。

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使人不禁想起了当年毛主席进北京时的故事。毛主席进北京经过冀中区时,他摘下眼睛和口罩,向群众挥手,冀中区群众纷纷走上街头看毛主席,当天下午,区委的人向区委书记耳语,说毛主席在街上摘下眼镜和口罩,被认了出来。一传十,十传百,外面的街道上聚集了几万围观群众。公安厅的同志很担心万一出现什么安全事故,无法交代,因此建议最好要净街,将围拢的群众驱散开。一听说这个方案,毛泽东激动地说:“净街?为什么要净街?无非是怕出事嘛!我看不要紧,看一看会死人吗?”周恩来说:“净街岂不是脱离了群众?我们共产党人怎么能像国民党那样做事?街不要净,但要加强警卫,把围观的群众组织好。”

1953年,毛主席去看展览,车子行驶到阜成门时,毛主席忽地说:“我饿了。”而且说要到饭馆吃饭,警卫人员毫无准备,主席又不好商量,只好安排主席到新街口吃羊肉泡馍,主席和随行人员点了八碗羊肉泡馍,最后一结账,6元3角,没想到几个却没有凑够钱,好在店主很客气,说明天送来就行了。毛主席吃完泡馍起身出门时,一下子被认出了,顾客们掌声连天,毛主席也向大家点头招手,“原来是毛主席!”店主兴高采烈。第二天一早,随行人员踩着自行车,从中南海来到新街口,把6 元3 角多钱送到那店主手中。店主不肯收,说是毛主席前来吃羊肉泡摸,是他们饭馆的无上光荣,怎么可以收钱呢?但毛主席的随行人员坚决留下了钱,这才骑车回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饭馆排队买包子与毛主席在新街口吃羊肉馍,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老百姓看来却是让人激动的事。之所以让人感到激动,是因为它们揭示出这样的道理:群众与领袖是无距离的,群众是至高无上的,领袖是为群众服务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