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10:42:5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辛士红•
核心提示:军事上落后就会挨打,舆论上被动就会挨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掌握话语权,就容易吃“哑巴亏”,就无法维护和树立我军的良好形象。
军队是国之重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据调查,自2008年以来,网上涉军敏感信息增长13以上。尤其是有关涉军敏感问题的舆情发生后,相关单位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回应舆论关切,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就可能“小事闹大,大事闹炸”,失去抢占舆论阵地的先机。
在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我们都有。2008年,拉萨“3 14”事件发生后,某些西方媒体和互联网上造谣说闹事僧人是武警士兵装扮的,并配发一张照片为证。本报记者正是从这张照片入手,找到舆论反制的突破口。经调查,这张照片是武警某部官兵在协助拍摄电影时借来袈裟作道具的场面。文章刊发后,谣言不攻自破。
越是信息爆炸,越要学会说话。一些军人亲属涉法问题被大肆渲染,个别一般性涉军事故案件被政治化、复杂化,不否认可能有网络推手的兴风作浪,但我们也应从思想观念滞后和媒介素养缺失两个方面反躬自省。比如,有的领导简单奉行只做不说,满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的能躲就躲,退避三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的要么不屑于接触媒体、要么对媒体敬而远之,要么脱了稿子不会讲话、要么嘴上没有把门的。
在没有硝烟的舆论阵地上,沉默就是默认,失语就是失职。一条敏感信息上网后,4小时就能出现跟帖高潮,24小时就会形成风暴效应。比如,我航母信息披露当天,网上新增信息达46万多条。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力求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才能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对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就不可能弄懂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学问。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行家里手。在全媒体时代,军事行动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官兵越来越多地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每名官兵的形象就是军队的形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克服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心理,不断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本领,做到积极主动、分寸得当、谈吐大方、机智幽默,才能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当好军队形象的塑造者和代言人。
责任编辑:曦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