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普京怎样向美国说不

•刘 洪等•

他是公认的政治强人,他的名字叫弗拉基米尔•普京。

用兵格鲁吉亚、抵制美国反导系统、收留斯诺登,再到在叙利亚问题上唱反调,在一桩桩美国头疼的外交大事上,普京都是最强硬的那个说不者。

他是一个传奇。从1999年至今,他的头衔经历了总理—总统—总理—总统的循环,却始终是俄罗斯那个“做最终决定的人”。美国这边厢,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三位对手走马宫灯,可能到奥巴马告别白宫时,俄罗斯仍是“普京时代”。

向世界第一强权的美国说不,普京的表现不乏硬气,更有智慧。以斯诺登问题为例,他调侃说斯诺登是“不受欢迎的礼物”,是美国的围追堵截,将他困在了俄罗斯;但同时,他又要求斯诺登若想留在俄罗斯,就不能伤害“我们的朋友美国”。

面对普京的强悍,颜面受损的奥巴马取消了和他的美俄峰会,并抱怨说,那个普京,就好比是“教室后排觉得无聊的小孩”。

但紧迫的叙利亚问题,迫使奥巴马又不得不与普京会面。在不久前的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两人继续针锋相对。奥巴马说,大多数国家相信美国的说法,即叙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因此支持对叙采取行动。但普京说,这个话不对,在G20峰会上,大多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立场,反对攻打叙利亚。

对于两人的分歧,普京曾这样概括:“奥巴马并不是为了迎合俄罗斯才当选美国总统的。而鄙人也并非是为了要迎合某个人才当选俄罗斯总统的。”也由此,在两人的交往中,总是唇枪舌剑、机锋不断。

这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场大戏,有看点,有笑料,而且注定还会持续很多年。

过招山姆大叔

•刘洪、 张月•

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眼里的普京,宛若是两个人。

对不少美国人而言,相比起叶利钦,普京无异于一场噩梦。独裁、自负、不可预测、难以合作……是他们提到普京时常常使用的字眼。

而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普京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把俄罗斯从沦为三流国家的危险中挽救回来的英雄。果断、勇敢、充满男性魅力……他是许多俄罗斯姑娘都想嫁的人。

对普京的分裂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的老对手在很多问题上的姿态——中间是一道裂谷,双方站在两边喊话,有时听见招个手,有时装作没听见。

交锋叙利亚问题

对美国来说,当前最重大的外交问题,就是叙利亚问题。而在叙利亚问题上,对美国说不最响亮者,则是普京。

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美方已掌握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确凿证据”,“这种袭击是对全世界的挑战”,因此,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尽管奥巴马将最终是否动武的决定交给了国会,但他说他本人已决定发动空袭。

至于“确凿的情报”,按照美方的说法,他们确认叙当局8月21日对大马士革郊区的至少12处地点发动了化武袭击,造成1429人死亡,包括426名儿童;另外,根据一家“可以高度信赖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提供的数据,当地3家医院收留的大约3600名伤员均出现与神经毒气中毒相关的症状。

此前,奥巴马曾声称,一旦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武,即被美国视为越过“红线”,美将予以空袭打击。

西方言之凿凿,空袭一触即发,但在普京眼中,美国的指控毫无根据,不过是寻找借口罢了。

8月31日,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视察的普京公开质疑说,现在叙政府军正处于上风,在多个地区包围了反对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如同“把胜利之牌交给那些要求军事干预的人”,因此所谓指控完全是“一派胡言”。

直言不讳,针锋相对,这是普京说话的特色。普京说:“我确信,它(化学武器攻击)不过是那些想把其他国家拉入叙利亚冲突和那些希望赢得国际社会强大成员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支持的人实施的挑衅。”

普京说不,但也不是一味强硬,他同时也很注意策略。在是否要空袭叙利亚问题上,他就“提醒”奥巴马,“应当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身份,想想美国最近十多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挑起冲突的结果……

并且,普京很“礼貌”地说,基于“我们的美国同事和朋友的立场”,既然他们断言叙政府军使用了化武并声称掌握相关证据,就应向联合国调查人员和安理会出具证据,“如果他们不能出具证据,就意味着没有证据”。

在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一度拒绝会面的奥巴马,还是与普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会谈。虽然两人都说这次会谈很“直率”。但“直率”的另一面,其实就是互不相让。普京随后在记者会上就坦陈,“他(奥巴马)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也不同意他的意见”,但好在“我们都在倾听,我们都努力分析”。

至于一旦美国真对叙利亚动武,俄罗斯会怎么办?普京也直言不讳:“我们要不要帮助叙利亚?答案是要的。”

作为具体行动,在西方军力大规模向叙利亚周边集结的时候,俄罗斯也在调兵遣将。俄国防部8月29日宣布,俄海军“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和“明斯克”号、“新切尔卡斯克”号大型登陆舰等舰艇将开赴地中海。路透社援引俄军方一名高级官员今年6月的话报道说,俄海军在地中海部署有16艘军舰。而俄在地中海唯一的停靠港口,就在叙利亚。

在当前敏感时刻,普京下令向叙利亚周边调派海军,显然传递出丰富的政治含义。英国智库机构IHS简氏信息集团分析师李•威利特就解读说,俄军力调配意在释放政治信号,这是俄方的“舰炮外交”。他说:“仅是舰船的出现就可以产生政治影响,这是(俄方)初衷。我们看到的是‘舰炮外交’模式,而非直接军事干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则解读,俄方举动显然与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动武意图相关,意在就西方可能的军事行动预先发出“威慑”。

不过,显然俄罗斯也不大可能直接与西方发生军事冲突。因此,对于这一军事部署,俄国防部自有说法,那就是俄在“轮换”地中海的海军兵力。

这并非普京第一次在叙利亚问题上与美国和西方发生交锋。在今年6月于爱尔兰举行的八国峰会上,普京舌战其他西方领导人,拒绝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实施制裁。

当有西方女记者指责俄向“手上沾满叙利亚儿童鲜血的”巴沙尔政府提供武器时,显然有些被激怒的普京回答,西方军援叙反对派才是问题所在。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他提到了在网上热传的反对派吞噬敌人的血腥画面。

“不仅杀死敌人、还在公众和摄像机面前把敌人开膛破肚并吃掉内脏的人,并不那么值得支持。”普京反诘说,“这就是你们想支持的人吗?你们要为他们提供武器吗?”

顿了一顿,他嘲讽说,这显然不大符合“欧洲奉行了几百年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起码在俄罗斯,我们不能想像这一点”。

这种争锋相对,让随后的普京与奥巴马的峰会无果而终。在整个会谈中,双方一脸紧绷。用《华盛顿邮报》记者马克斯•费希尔的话说,“他们脸上阴沉的表情,是目前两国关系重启进展的极佳写照。”

至于告别的方式,按照法新社的表述,会谈“在奥巴马称赞普京的柔道功力和称自己的篮球技术下降之后,以双方有力的握手结束”。

但普京后来也澄清说,媒体对肢体语言的解读让他“惊讶”。

“有时我读到那些涉及肢体语言的报道,称我们多么厌烦对方。”普京说,“但除了我们自己,谁能说清我们头脑中的事呢?”

叫板斯诺登事件

让奥巴马尤其难堪的是,此前一个叫斯诺登的美国特工,更让美国迭遭普京的“羞辱”,也让美俄关系跌到冰点。

这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雇员,向世人揭露了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引起国际舆论的哗然。为躲避美国的追捕,斯诺登逃亡俄罗斯,一度避身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四十多天。

对于这个不请自来的美国人,普京的态度,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美国政府指责俄罗斯在庇护斯诺登的说法,普京答复说,斯诺登实在是不请自来,是“不受欢迎的礼物”,“美国人自己吓唬其他所有国家,导致没有国家愿意接纳他,如此一来,是美国人自己将他困在了俄罗斯。”

当然,普京也不忘讥讽一下美国,他揶揄说,斯诺登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圣诞礼物”。

俄罗斯的不合作,自然让白宫不爽。7月16日,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说:“总统打算于9月前往俄罗斯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关于此行,我没有更多消息公布。”

按照最初的安排,奥巴马除了参加G20峰会外,还将造访莫斯科。白宫的暗示足够明确:如果普京出招太离谱,美俄峰会将可能泡汤。

大棒挥舞同时,白宫也使出软招。7月23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向俄罗斯政府写信,保证斯诺登如果被引渡回美国,他不会面临死刑,也不会遭受酷刑。

在信中,霍尔德说:“关于斯诺登回国后会受到怎样的对待,我可以说美国准备向俄罗斯政府做出以下保证。首先,如果斯诺登回国,美国不会判处其死刑。”另外,“斯诺登不会受到严刑拷打,酷刑在美国是非法的。”

而此前的7月12日,奥巴马还和普京通过电话,斯诺登是主要话题之一,但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但美国的软硬兼施,遇到的是普京软硬不吃。最终,在美国的抗议声中,斯诺登进入俄罗斯领土,取得了在俄一年的庇护资格。

当然,普京也没有完全不给奥巴马面子。他宣称给予斯诺登庇护的前提条件,则是不能继续伤害“我们的朋友美国”,据说斯诺登遵守了这一承诺。

《日本时报》评论说,在这场交锋中,“唯一赢家是普京”,因为他现在“有理由驳斥美国对他威权统治的批评了”。

“具体来说,只要受到挑衅,普京就可以指责美国虚伪,因为监视项目原本应该仅限于反恐战争的范围内,却扩大到了欧盟机构;美国指责俄罗斯不公正地起诉了举报人谢尔盖•马格尼茨基,如今却在追捕斯诺登。”

普京如此大胆行事,白宫十分不满。在一次谈话中,奥巴马公开讥讽普京是一个“懒散的人”,“看起来就像坐在教室后面无聊的孩子”。

作为报复,白宫宣布,拟议中的美俄峰会取消。对此普京表示,他理解美国的不满,但对美国的举动很失望,因为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对斯诺登问题处理“不够专业”。按照他的说法,美方切断斯诺登从香港飞往其他国家的航线,迫使斯诺登抵达莫斯科,让俄方承受多方面压力,美方反而不易操作。

作为尴尬关系的具体表现,在不久前的G20峰会上,按照原先安排,普京应与奥巴马临近而坐,中间仅隔沙特元首一人。但为了避免两人“掐架”,俄罗斯方面临时调整,将领导人顺序原由俄文字母排列改为英文字母排列,这样普京与奥巴马之间隔了5名领导人,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叙利亚的问题迫使奥巴马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峰会期间与普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会谈,尽管结果可想而知,双方言辞恳切而直率,但就是各执一词谁也说不服谁。

可以说,在普京统治下的这十多年,美俄间类似的口角博弈司空见惯,双方关系似乎总是遵循着“吵翻了再谈,谈不拢再吵”的逻辑。从某种程度上,正显现了普京对如何说不的拿捏尺度。

对这样的普京,白宫意见保留可想而知。2012年,普京再次由总理转任总统,白宫却迟迟不“表示欢迎”,反而斥责俄政府粗暴对待示威抗议者。作为报复,克里姆林宫随后宣布,普京太忙,没空参加当年5月在美国戴维营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作为反报复,白宫随后也表示,奥巴马总统另有安排,不会出席9月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之前的黑名单大战。2011年普京指责美国为全球经济的“寄生虫”,美国则报复性地把60多名俄官员列入签证黑名单。2013年作为对美国公布“马格尼茨基名单”的报复,普京将18名美国人列入黑名单……

对攻导弹防御系统

在华盛顿,普京的对手有很多,现在是奥巴马,以前则是小布什和克林顿。

比如,导弹防御问题,美俄拉扯多年,强硬的普京,碰到的是持之以恒的美国总统——不管是哪个党派上台,都力主推进导弹防御系统。

与普京相关的最初一次交锋,可追溯至2000年6月,当时普京刚当选总统不久,美国总统克林顿“恰逢其时”访问俄罗斯——克林顿不久后即将告别白宫,此时访问莫斯科,主要是探探俄罗斯新总统的虚实。

除了克格勃的身份和第二次车臣战争,当时的美国对普京所知不多。

尽管俄罗斯已不是前苏联,但美国人却不敢掉以轻心。五角大楼试图废弃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以便着手制定一项全国导弹防御计划,即最早由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体系。表面的理由是防卫美国和盟国安全,但此举势必对俄罗斯战略安全构成威胁。

《反导条约》禁止美苏两国部署核导弹防御体系,一直被俄罗斯看作是核威慑的基石。倘若一方获准研制能够击落另一方远程导弹的体系,微妙的均势就会被打破,有防御盾的一方或许会先发制人发动打击。无疑,力量已经受到削弱的俄罗斯将处于更不利的战略地位。

国家利益受损,更兼政府面子受创——因为此举清楚表明,西方根本不将俄罗斯列为盟友。在与克林顿的会晤中,普京当仁不让,展现强硬本色。连续两天,他严词抨击美国单方面建立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最后一天在克里姆林宫告别会晤时,作为东道主的普京还不留情面地发出了警告:美国如果一意孤行,俄罗斯将作出“适当的”,“或许是意想不到的,很有可能是非对称性的”反应。

换言之,俄罗斯人不会去研发美国人高精尖的昂贵体系,但会采取措施令其失效。这可以是任何措施,从制造大量的核导弹使防御盾防不胜防,到美国人的设施一旦建成,立即将其摧毁。

克林顿听完普京的说教后,转过身对助手博特轻声说:“我想这个人以为我第一次没听懂他的意思,要么他傻,要么他以为我傻。咱们尽快把这件事打发掉,然后去见(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虽然普京表现出了足够的强硬,但是依然未能阻止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心,克林顿下台之后,继任者小布什于2001年退出了该条约。

之后,俄罗斯与美国就核武器问题交锋了很多年,一直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多次想在俄罗斯周边国家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有些已经实现),都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双方为此打了很多口水仗。

2007年,美国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更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弹。普京说,“如果美国潜在核力量遍布欧洲领土,我们也在欧洲设定新目标。”他还说,届时,俄罗斯军事专家会负责认定,哪些应作为弹道导弹目标,哪些作为巡航导弹目标。

普京承认,此举可能会引发军备竞赛,但他认为,责任不在俄方。因为,“我们没有主动改变战略平衡,我们没有单方面放弃《反弹道导弹条约》。”

反导问题,成为美俄交恶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普京对美频繁强硬表态的一个主要议题。奥巴马上台后,多次提出展开削减核武器谈判,普京冷漠以对。

普京说:“若干年前,虽然没有当面对我们说,但我知道,美国曾告诉自己的北约伙伴:让俄罗斯在那里穷忙活吧,我们对此兴趣不大,他们那里只剩下一堆生锈的破铜烂铁了。但这并非事实!今天更是绝非如此!”

普京明言,俄罗斯不会轻率作出进一步的裁军决定,也不会放弃核武器,除非俄罗斯有一天拥有威力相当、高精度的常规武器。

普京的态度让不少人感到失望,但对他而言,似乎这样最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因为核武器是俄罗斯可与美国叫板的一个重要筹码。今年6月,普京在一次讲话中又强调:“我们不能允许核威慑体系遭到破坏,不能降低我国核力量的有效性。我们将继续扩大空天防御领域的战役战术能力,打造发达和高效的空天防御体系。”

但政策的强硬,必须有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面对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普京言辞尖锐的背后,也是俄罗斯实力今非昔比以及对美国步步紧逼的无奈。

资料:俄罗斯(苏联)历史上的强人

《环球》杂志实习记者易雨橙 整理

彼得大帝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被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沙皇。他1682年继位,1689年掌握实权。为达强国目的,他效仿西欧,推行铁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为俄国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他被认为奠定了后来俄罗斯强盛的基础。

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俄罗斯历史上,被认为可与彼得一世齐名的女沙皇。她1762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自己的丈夫,成为俄国女沙皇。自此她大刀阔斧,厉行革新,并通过战争扩张领土,操纵与掌控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在她的时代,俄罗斯跨入世界强国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

斯大林

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在任期间,他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使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另一超级大国。但他的一系列政策也留下诸多争议。

勃列日涅夫

继赫鲁晓夫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苏联核武器数量超过了美国,整个国家实力达到历史巅峰,国际格局也一度出现“苏攻美守”的局面。他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中苏边界也多次发生交火。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第18期《环球》)

链接:普京“领袖角色”令奥巴马失色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3日文章】题:俄罗斯卷土重来

奥巴马在通往大马士革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缺乏策略和犹豫不决的外交政策凸显了其在使用武力问题上的模棱两可。美国在处理叙利亚危机时的模糊态度使得奥巴马黯然失色,同时却为俄罗斯重返国际舞台中心地位提供了机会,使得这个美国曾经在冷战中的死敌成了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普京在替奥巴马解围的同时成功逆袭,成为这场角逐改变方向的关键因素。

与在伊拉克打着外交旗号发动战争的小布什不同的是,奥巴马现在正对叙利亚虚张声势以获得一个外交解决方案。军事干预或将使其本就漏洞百出和危机重重的国内改革进程更加岌岌可危。缺乏民众对这场即便是有限和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的支持,加上左派民主党和“茶党”等的反对将使得国会“开绿灯”几乎无望,奥巴马唯有选择迈出谨慎而代价巨大的一步。

而新一代的“沙皇”普京向来是拒绝承认俄罗斯衰落的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从天而降出现在这场困境中,扔给了奥巴马一个救生圈。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可以避免毫无借口地支持巴沙尔,并阻止美国的军事干预打乱叙利亚—伊朗轴线,从而削弱莫斯科在中东的影响力。普京的“世界领袖”角色使得在武力干预决定上面临危机的奥巴马黯然失色。在国内限制自由和对民主不屑一顾的普京摇身一变成了控制叙利亚问题进程的和平使者。他通过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将自己打造成国际法斗士而给奥巴马上了生动的一课。“鼓励例外主义是非常危险的”,普京对已然失去霸权地位的美国喊话。

克里姆林宫希望俄罗斯在北约攻打利比亚、美国侵略伊拉克以及此前轰炸南联盟等棋局中占得先机后能够卷土重来。普京得以重启与奥巴马因斯诺登事件影响一度中断的对话,并迫使奥巴马重新规划与俄罗斯的关系。如果这一切奏效,普京或能如愿与美国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13日报道】克里姆林宫的承诺是让叙利亚放弃化学武器。谈判是不确定性的。奥巴马没有就最后期限或最后通牒发言。美国极端被动:克里数小时前说,他等待俄罗斯的提议。

美国政府声称,奥巴马在此前数次会议上一直在与普京研究这个办法。而且,这个办法是克里第一个公开提出的。

报道说,姑且相信奥巴马声称这个主意是美国想出来的说法。但是,为何他不称之为“美国的提议”?为何不公布一份美国制订的、包含详细时间表并且威胁一旦未能满足这些条件就采取行动的计划?

报道指出,普京对化学武器毫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让巴沙尔继续掌权。巴沙尔是从德黑兰途经大马士革和贝鲁特延伸至地中海的反西方什叶派新月地带中的关键一环。在这一地带上,坐落着塔尔图斯这一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这一轴心对中东的亲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约旦、也门、海湾阿拉伯国家)构成直接挑战。这些国家已因即将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而胆战心惊。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80期,摘自2013年9月15日《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