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沟通东西文化使命

《新加坡文献馆》01/09/18

作者/来源:新加坡文献馆(2-7-2015)

李光耀常年累月的,既便是在南洋大学已经被关闭多年之后,还是本性难移的以缺乏事实根据与极为负面的标签,比如,游手好闲的懒人,次等生等,诽谤南大和南大毕业生。李光耀刻意塑造的南大形象,并非南洋大学本来真面目。

那么,南洋大学的真实面貌是什么?历史有必要就此厘清李光耀的不实言论,恢复大学的本来真面目。南大真面目,就是指大学创办人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南洋大学?

《创立南洋大学宣言》除了提及的四大宗旨之外,也陈述了两个大学的特质。这两个特质是要体现出,南大办学发展的大方向,而这定位正是大学的内涵本质。

其一,沟通东西文化:东方文化,历史悠久,精深博大,西方文化,根盘雄厚,璀灿煊烂。二者为世界文化之主干,而新加坡适处东西文化交流之枢纽,故当地大学之重要使命,在沟通二大文化体系发扬而光大之。南洋大学正可与马来亚大学相辅而行,负起此一任务。马来亚大学专重英文,而南洋大学则兼重中英巫各语文,以应学术研究之实际需要,务使学者对当地语文有相当基础,能充份运用,而同时学业水准与国际程度相埒,以为东西文化之桥梁。

其二,发展马来亚文化:马来亚为华巫英印等民族和衷共济之邦,各民族间接触频繁,精神联系,感情融洽,南洋大学之持质在研究各民族文化,吸取各民族文化之菁华,陶冶熔铸,使马来亚文化有辉煌之成就,因此马来亚各民族之地理历史物产经济语文等科目,均为南大研究之中心。

南洋大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开放性的,国际性的,立足东方文明学习西方文化。这是一个合情合理,兼具可行性的办学大方向,充分利用了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战略性的处于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枢纽。

从新加坡的整体国家利益而言,此一南洋大学的特质正好弥补,马来亚大学单一语言单一文化的狭隘教育概念的不足之处。南洋大学兼重中英巫各语文,除了华人语言文化之外,也注重学习英文和马来语言文化。

诚然,南洋大学对马来亚大学起着相辅相成的效用,为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东西语言文化交流的学术框架。

南洋大学的第二个特质是包容性的,本土性的,在东方文明的基础上,强调学习与推进马来亚文化。实质上,发展马来亚文化即意味着,发展马来亚在地民族的文化,也就是,马来人的文化,印度人的文化,以及,华人的文化。

在此,南洋大学的中英巫各语文兼重的办学方向,正是教育的本土化,符合战后摆脱英国人统治,去殖民化之独立建国的历史方向。相反的,维护英国人之单独推崇英语文的马来亚大学,正好和后殖民时代之马来亚化的政治本土化方向,背道而驰。

回顾历史。由于外在的政治因素,从始至终,南洋大学的创校宗旨和两个大学本质的办学方针,都受到来自李光耀的干扰,而面对确切落实上的种种困难。虽然如此,南大办学的计划,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学成就。

南大立足东方文明学习西方文化,以及,在东方文明的基础上,强调学习与推进马来亚文化的意愿,要不是王赓武和李光耀的刻意阻扰,必然会有更为杰出的骄人成绩。相对而言,南大绝对不是李光耀所说的,一所单语文的华文大学。

对此,《杨贵谊回忆录》第二章之10在南大的日子,南大的马来文一节有详细的记述,从中不难认识到南大做为东西方文化桥梁,和推广马来语文上的努力和成果。

‘ 一般上,人们只知道南大是华人社会所创办,华语是它的主要教学媒介语。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故意表示不知道南大所实行的语文政策。他们草率或故意歪曲说,南大是大汉沙文主义的学府,学生只懂华文。特别是一向持负面态度对待华校的殖民主义统治者及其同路人,他们千方百计,歪曲事实,无视南大的多种语文政策,诬蔑和破坏南大的多元文化形象。

其实南大从开办伊始,就一直采用华英双语为教学媒介语。除了课本,在教学人员方面,也有完全不懂华文的外国学者。我在修读教育系的第一年,就遇到一位泰国籍的心理学教授阿蒙博士。他讲课时完全采用英语,课本也是英文的。另外在现代语言学系(现语系)里,非华人讲师和教授人数更多。他们当然只能用英语讲课。而且除了华文和英文,南大现语系也同时开设德文、法文、日文和马来文课程。

在马来文系(1968-1974年)未正式开办之前,即从1958年开始,现语系已经设有两年制的马来文选修课程,课程分为马来文一和马来文二。全校各系学生都可以修读。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反应非常热烈。据统计,选修者高达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

这不是我空口说白话或耸人听闻的美谈。不信可以翻查大学教学记录。此外,南大前马来文副教授李全寿在他所著的《现代马来文学运动简史1945-1965》一书里也有如下的记载:

“从1958年3月开始,马来文被当作一个选修科目来教导。该科分为马来文一及马来文二,授课时间分别为一年。1958年3月开课时,只有一位马来文讲师负责讲课,他就是拉昔马南。他是前印尼驻新加坡和吉隆坡两地的领事。到了1958年10月,我也受聘担任该大学的马来文讲师。修读马来文的男女大学生非常多,这表明他们非常重视已经成为马来亚联合邦国语的马来语,它迟早也将成为新加坡的国语。” ’

历史上,除了南大现代语言学系开办的外国语言文化教育之外。南大学生的外文学习心态和外文水准,也可以通过由南大学生会以华,巫,英三种文字出版的《大学论坛》去求证。论坛让南大学生分别以三种语文,撰写学术和国家时事的评论文章。南大学生会的此项三种语文成就,是独尊英文的马来亚大学无法比拟的。

然而,南大的这些内涵本质并非李光耀所乐意见到的。1963年2月间,李光耀在冷藏行动之际,除了逮捕学生领袖,也吊销,包括《大学论坛》在内之南大学生组织的出版准证。1964年6月27日,李光耀封闭南洋大学学生会。1966年,王赓武建议李光耀关闭现代语言学系。显然的,李光耀要釜底抽薪的,从架构上彻底瓦解南大的多元文化建设。

从此之后,南大再也无法朝着立足东方文明学习西方文化的办学方向发展,而唯有在王赓武的建议下,被规范成为一所没有发展空间的,而且日益英化的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沟通东西文化的使命被人为的终结,加上华人去华人意识的社会工程,彻底改变了新加坡的新生代华人。这一种单文化社会,除了满足李光耀的精神胜利之外,是整体新加坡人民的巨大损失。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多年之后,2015年,始作俑者的王赓武提出了新加坡华人困境说,意思是,新加坡人无法解读中国人在政治思维上的奥秘。诚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单轨思想,无法理解,更无能应对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

回想当年,在李光耀进行关闭南洋大学之际,南大研究院院长吴德耀向李光耀力争,强调新加坡必须有两间不同思维的大学,以应对三数十年之后的国际新情势。想必,当时,吴德耀已经意识到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中国,会深远的影响世界格局改变。而在这一种崭新的世界大格局下,南洋大学培育的东方文化思维和双语南大生,最能理解衍生的新规律,从而应对新契机。

吴德耀是一名智者,确实是很有远见。据郑奋兴回忆,吴德耀始终坚决反对南大并入新大,认为,10年后,校友与理事会都会后悔,知道合并是不合算的;20年后,新加坡政府也会后悔合并。

吴德耀的判断正确无误。王赓武的华人困境说,应验了吴德耀在1980年的预言:十年、十五年后,如果只有一间偏向西方的大学,新加坡可能就需要另一间偏向东方的大学,以保持文化上的平衡。

李光耀终结了南洋大学完成沟通东西文化使命的机会,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破坏了新加坡猎取百年一遇的黄金发展契机。事实是,晚年的李光耀希望新加坡能够有,更多能掌握高层次华文的双语人才到中国经商。

然而,李光耀消灭南洋大学的这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错失,在新加坡的史册里却始终是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