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国家数字“统治”工具?探索天网之眼

来源:多维新闻    作者:智远      2018-05-25 05:03

在十余年前,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织就一张铺天盖地的“天网”。这张“天网”遍布城市的街道、车站、码头、机场、轨道、广场等等,并且不断向乡镇村落蔓延孳生……它由2,000多万放大倍率和精度不一的高速视频摄像头组成,努力时时刻刻地“凝视”整个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的运转,发现潜在的秩序挑战,并追寻他们的踪迹。

如今,这一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它是否会成为未来国家数字“统治”工具的争论,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

天网恢恢

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热播,曝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2,00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的“中国天网”,而下面两个案例足以说明中国天网的威力。

案例1:BBC记者潜逃7分钟后被抓获的天网体验

2017年12月英国BBC记者约翰·苏德沃斯(John Sudworth)在中国贵阳体验了这项“天网工程”的威力。在被手机拍下一张面部照片后,他仅仅“潜逃”了7分钟,就被中国警方抓获,该段视频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和海外网站上被疯狂转载。过程是这样的,中国警方先用手机拍下苏德沃斯的一张面部照片,之后,苏德沃斯开始“潜逃”。在准备前往车站,路过一座人行过街天桥时,他发现仅在桥上就有3个摄像头,无处可遁。而他刚走进车站售票厅,警方就已经在监控中发现了他的踪迹,迅速出现在其身后……从“潜逃”到“被捕”,前后只用了不到7分钟。

案例2:10万人海,25分钟寻回走失老人

“你好,江干110。你说你妈妈走失了是吧?”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110报警中心接到一位失智老人走失的求助电话。通话尚未结束,老人的身份信息已经被检索出来。老人离家已经4个小时,根据她的步行速度推算,警方在电子地图中,圈定了一个半径5公里的重点搜索范围,即便是这个范围,依然大约有10万人。在当前摄像头无法捕捉到老人身影后,警方立即开启新一代人脸识别智能系统,对全市上万个摄像头4个小时内采集到的所有视频录像进行检索。5秒后,老人的身影就呈现在大屏幕上:10时57分27秒,在钱江路与解放路的岔路口,随著系统比对出的视频画面越来越多,老人的行踪轨迹逐渐串联起来……最终,社区民警朱雯在棋牌室的众多老人中,精准比对出走失老人,整个搜救只用时25分钟。

何谓天网

“天网监控系统”是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中国各城市、城镇、乡村的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视频专网、互联网、移动数据等网络通网闸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的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

天网工程管理平台以公共安全大数据为基础,综合预警、防控、研判的可视化应用,实现了由人工视频监控到主动防范,由事后回溯处理到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事后研判,由人工收集信息变为自动化采集数据,由单方防范到基于云端运算的协同防范,辅助进行治安防控、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服务民生等一系列社会治理工作,因而被中国官方称之为构建智慧城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网架构

功能强悍的天网都运用了哪些精密设备和技术呢?让我们从终端设备、数据中心、智能识别等方面一一探知。

2017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摄像头超过2,000万个。天网的摄像头选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城镇、乡村的主要道路、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治安热点地区,这样的选址更有利于警方进行治安防控和侦查破案。

据了解,天网工程的监控摄像头基本配备了星光级相机,夜间低照度环境下图像画面仍保持清晰效果。除此之外,一些智能卡口抓拍的单元可涵盖一切过往车辆,包括货车、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对行人等一切能够移动的单元也都可以抓拍。而且这种抓拍不分白天黑夜,在夜晚微光条件下还可以进行红外线探测,对夜间的移动物体进行抓拍,配合后台智慧警务系统可对抓拍的车辆进行检索,对嫌疑车辆的特征进行识别。

大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可谓遍布中国各地。那么,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又将做如何处理呢?

其实,摄像终端采集的海量数据被存储在中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包含城市的人、车、物等各类城市信息。数据中心对海量视频图像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对重要视频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之后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形成多维度的数据分析、高效检索、比对,提高视频图像在治安防控、侦查破案、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各地的数据处理中心还接入了中国公民信息系统,该系统核心数据集大约为13TB,包含了每位公民的肖像信息。清华大学副教授陈健生是公安部的一位顾问,他表示该系统将被警方用于跟踪通缉嫌疑人,被政府用于公共管理,商业使用暂时不会被允许。

天网的动态识别与大数据分析准确率高达99.8%。天网系统可实时监测,并自动区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机动车标出蓝色,非机动车标出红色,而行人是黄色,并且还能准确识别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种类。

除了机动车的种类,天网还可以识别出行人的年龄、性别、穿著,并且实时标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技术,天网采用动态人脸识别技术,能准确识别超过40种人脸特征,可以根据视角不同、光线明暗差异、动态静态条件等情况,准确识别出人脸。

而该系统运行速度也非常惊人,可实现每秒比对30亿次,花1秒钟就能将中国人口“筛”一遍,花2秒钟便能将世界人口“筛”一遍。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非常高,目前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8%以上,而人类肉眼的识别准确率为97.52%。

天网在实战中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仅在过去两年,中国就有超过2,000名在逃嫌疑犯难逃“法眼”,被公安机关抓捕。动态识别技术已在安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破获涉毒、盗窃、抢劫、拐卖妇女儿童等各类案件中都有出色表现。

疏而不漏?

天网的核心架构包括终端监控设备、网络连接、存储系统、图像及信息处理系统,全中国范围内的设备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这一网络在中国联网和分布后,任何人在任何有探头覆盖的地点出现,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处理,对其实现远程发现与监控。因此只要在码头、酒店、办公场所及其他各类被视频监控覆盖的公共场所出现,个人在天网面前基本上无法遁形。

然而,天网在震慑违法犯罪的同时,也会让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人员无法隐身。一旦系统被侵入,理论上讲,只要拥有某个人的人脸识别数据,就可以在全中国范围内找到这个人所在的具体位置。而军人及涉密等敏感人员的地理位置一旦泄露,就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外,随著天网的应用,不能排除黑客通过侵入天网系统,获取国家安全信息或个人隐私以及企业商业信息的潜在可能。因此,比起“天网恢恢,是否真的疏而不漏”的质疑,天网会不会反而成为被他人窃取国家讯息的破口而危及国家安全,抑或是天网作为国家维安利器将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转自多维CN 2018年033期科技栏目《未来的国家数字“统治”工具?探索天网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