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该不该恢复华校?(草稿)

《新加坡文献馆》      01/04/18

作者/来源:文化长狼 (2013-10-13) http://blog.sina.com.cn

今天和几个朋友聊聊关于这些问题。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保留华校,新加坡为什么不行?

马来西亚没有英校。

因为马来西亚华人重视传统,担心孩子以后冷血,没有亲情,不懂礼貌。

我觉得在新加坡恢复华校是应该的必要的,而且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在但是之后总是天象大变。新加坡有恢复华校的一切资源和能力,唯独没有恢复华校的政府支持。

道理很简单,现在的政府仍然还是当年铲除华文的精英政府。

1)恢复华校是一种历史责任

为什么呢?首先让我们来听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怎么说,他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的社会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全盘接受最新的国际趋势和潮流。但是,我们会成为无根的一群,没有明确的自我认同,我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还记得林文庆吗?这样具有文化反哺意识的精英会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做才能明确的自我认同和存在的意义呢?仅仅靠当权者说几句动听话就能办到吗?这远远不够。

但是据我观察,这一代领导人不太可能具有这个气魄和能力去对现状加以任何改变。

但是如果执政党不做反对党迟早会做。那么民族主义的旗帜一旦在反对党手中挥舞,执政党就会彻底凌乱了。作为最后一批老南洋大学的毕业生,工人党领袖刘程强的政风爆起充分反映了民间对精华派的强烈呼唤情绪,也说明了当年的南洋大学悲情不但没有消失而且随着新一代对知识历史的熟悉而便的更为强烈。

真正的纯精英派毕竟是少数,这些早期的精英派是因为手中的政权和当年民众的低教育状况而弥补了自身实际力量的薄弱。

而强大的现代精英派大多都是当年精华派的后代,在他们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浓浓的精华派血脉,文化反哺现象会在这些人当中接受高教育的人士之中大面积成潮。而他们的思想又会带动一些低等教育者的世界观,让他们也产生对母文化的依稀感动。

现在的华人已经不再以能够当个高等洋奴傲视同胞而满足。

随之而来的将是作为一名纯正的华人所带来的自豪感。

这就是历史。

为何当年会铲除华文呢?历史已经远去,未来我们不可能变种。

抱这以前的态度对待华文是愚昧的。

洗脱罪名的应该是恢复华校,欠他们上一代的应该还给他们的下一代。

老一代精华的态度毕竟是有限的开化,必须依靠新一代精英的努力。

恢复华校和主打英文并不矛盾。

香蕉人应该渐渐的明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世界强国除了英文人还有华语人。

在新加坡建国时期不跟英国人后面混就可能吃不饱饭。但他们迟早会明白,这个世界并非除了英文就没饭吃。

那时侯当权的只懂英文,老百姓什么都不懂,你说这个国家会如何安排他们的语言政策?

3)精英派所面对的问题

长狼:在新加坡的社会精英基本都是精通英文的精英,也是政权的掌握者。他们在本地自始至终延续着绝对的统治权,这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因为身受殖民者的精心培养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之后的地区领袖。老一代的精英派之所以会与母文化产生断层是受着大时代影响的,是被动的,完全超出自我控制能力之外的,但即便如此,土生华人对于本身的方言和华人习俗还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这都意味着汉文化在这些人之中还是有着被唤醒的可能,而唤起这种自醒的正是前人所欠缺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起民众的思想而不是仅仅教会人们操作机器。

但现在精通英文打洋工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洋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那种曾经身为优秀洋跟班而带来的自豪感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但这些人迟早会从政治的舞台上退下,如今,传统的精英派和精华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是全面教育的结果。这种现象其实在第二代新加坡人身上已经开始出现了。

精华派面对的窘境就是不能放弃以华人为主和以华人为主体统治者这样的一个局面。如果可以放弃这个主体思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样做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保住精英派的统治则必须阻隔精华派的入侵,而这显得越来越困难重重。

其实精英派对新加坡的绝对统治地位会随着李光耀时代的结束而慢慢结束。

新一代的统治者必须认清时代的改变,对面的被统治者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之前的群体是你给他权利他也不会用的一群,而现在的一群却在积极争取着往往会令统治者难堪的权利。

5)新加坡应当率先实行党禁

新加坡应当率先实行党禁,从解散行动党开始。如果新加坡继续以党派的形式抓住政权是及其危险的。对于如此之小的城市国家,任何资源都无法经受多方的瓜分,精英人力资源更是如此。这是不能将其作为一个正常国家来管理的,必须以商业模式来延续新加坡的繁荣。

这就需要化解一切不必要的政治诉求。淡化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以商业立国,以商业治国。

新加坡得以如此飞速的发展,是有历史因素的,第一是因为华人的比列占了7成以上。第二个原因就是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定位绝对清晰,有着一群知识渊博的精英人才,也有着一群缺乏主动思维受教育程度很低而且能够全盘听命的劳动群体。这是一个完美的生产关系组合,会管理的老板和勤劳听话的员工。

这段历史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清晰的画面,这是一个一党独大,无党之争的社会。但这样的资源却不是可以永久享用的。反对党太微弱有没有都一样,这些年新加坡处在事实上的无党派时期。

而不是通过推翻一个对力党派来实现。刘成强这样的人才立刻就吸收到政府部门来,任何有对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的人和事都不要用于对抗的争取,
政治家没有政治抱负和民众没有政治诉求之间,后者更为可怕。
党禁。散行动党为开端。

6)断绝母语学习这是在作一个巨大的孽。

1)不学母语让人显得笨答:新加坡人其实是比较憨厚。有人说新加坡人有知识没文化,台湾的李敖大事也曾半开玩笑的说新加坡人种不好,人傻钱多。

虽然是戏说,但新加坡人给人的映像确实有些呆板和没什么思想,但人种不好一说,显然是极度荒谬的,新加坡这里的华人和其余世界各地的华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要说不一样的地方就只有教育,这里的华人不学华语。那么是不是新加坡的这种特殊教育模式改变了新加坡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7)走以华为本,精英为用的路线才是新加坡正确的未来

新一代的精英们或许不会局限在单一文化体系之下,他们的思维受着知识面、经济发展、还有历史的影响,完全不顾自己母文化的旧式精英层面将大幅度的缩小。尖端的管理层或许更有可能成为即精英又精华的人才。

在未来,那些只是单靠学一点英文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充斥着社会底层。

这种教育不是局限在普通的精英派以懂英文而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目标,这是一种渐渐入深的广泛的智慧接触。这会让他们不同于过去人们不会对除此之外的任何文化思想这类的东西感兴趣。

环境的局限不是剥夺人们学习母语的借口。

有些人甚至搞不起自己身为华人的母语该是什么,而扯出来方言、英文是母语的怪话。这不是智商有问题是教育有问题,这些人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历史,多听听他们的主子英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民族文化的,他们就不会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话了。

反共是没错的,但反华绝对是有问题的,反华文就更不可理喻了。不过,在那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要把反华和反共具体区别开了,我认为这不是李光耀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如果说PAP当年以绞杀华文而立政是处于历史形势所迫,那么现在PAP就当以匡扶华文而续政也是顺应天理。历史的债总要还回,要知道,国人的老南大情怀并非荡然,当人民开始不再仅仅为了衣食足而容辱的时候,住房曾可贵工作价更高,若为民族魂,二者皆可抛。

当年老南洋大学的创建是何等的波澜壮阔,从巨甲富商到贫苦三轮车夫,只要是华人无不争相出力,可歌可泣。他们并没多少人懂得政治,什么共产党啦赤化分子,左派右派啦,这些海外华人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保住华人的根,保住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