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巴仙的华人选票回流国阵,是第14届大选的焦点之一,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阵还须加一把劲。
国阵应注意几个层面和课题,首先是民生经济问题。尽管经济增长率高,但是通货膨胀、生活费高涨、收入追不上物价,让民众的幸福感低下。
有很大部份华裔是经商或在私人界工作,因此民生经济欠佳,华裔直接受到冲击,包括盈利及花红下跌。
如果经济真的好,为何有5000名大马人在韩国非法工作?这反映国内薪资低,国人才会去韩国当黑工。40年前,韩国与大马的经济水平相近,现在大马人却到韩国跳飞机。
大马1月工业生产指数(IPI)仅增长3%,只有预期的一半,1月失业率也微升至3.4%,总失业人口比去年杪增加1万零700人至51万6500人,显示经济已现强弩之末的颓势,不得不防。
其次是国家治理问题,华裔比较注重施政的效率,然而最近事态演变反映治理存在弱点,比如外劳荒导致逾两千间华人咖啡店、穆斯林餐馆及印裔餐馆在过去一年陆续关闭,外劳政策朝令夕改,让商家吃尽苦头。
根据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的调查,在亚洲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吉隆坡的排名在5年内从第25跌至第126;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报告则指出,吉隆坡廉价组屋区的儿童生活贫困、营养不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大吉隆坡计划”太过注重硬体设施及大型计划,没有改善居住环境、空气素质、轻微罪案及赤贫问题,属于管理失当。
华裔也关注贪污的课题,不过政府的打贪方案却是头痛医头,大马在2017年贪污印象指数的排名跌至23年来新低,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62,100分只得47分;最近反贪污委员会也揭露,一些政府部门拨款的舞弊情况严重,甚至“流失”40%,也就是说,1令吉拨款只有60仙是用在发展上。
政府必须勇于面对治理欠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否认。
统考问题也是一个关注点,根据旅游及文化部长纳兹里的说法,统考文凭不获承认,时任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是最大障碍。现在慕尤丁已经离开巫统和内阁,国阵应该尽速走完最后一里路。
在政治方面,华裔也要看到代表他们的华基政党在国阵内受到一定的尊重,副首相阿末扎希在最近的两个政治场合批评马华“备战工作不力”及“议席就会要,活动却不来”,有损马华的颜面。
马华总部也一再强调“团结势更强”,但是亚罗牙也区会基层不满首相政治秘书王乃志上阵亚罗牙也国会选区,举行抗议集会,这对马华争取华人票也非好事。
不能否认的是,一些选民是根据情绪来投票,比如308大选之前,巫青代表大会上发生举剑的事件,引发情绪票。
现在氛围不好,再加上反对党的竞选策略,恐怕情绪票不少。
如果马华拿不回上届大选借出去的选区,或者被夺走其它选区的竞选权,也将雪上加霜,进一步打击基层士气。
以马华目前的被动处境,要争取华人票回流不易。
因此,国阵还须抓紧时间,亡羊补牢,扫除上述种种不利因素,才能挽回华裔选民的信心。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风起波生.文: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