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识局:难民是如何玩坏德国的?(下)

地球知识局地球知识局

地理+人文+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2018-03-15 09:09:05      来源:地球知识局

两个策略都告失效

《德国之声》去年年底报道了一名叙利亚难民马苏德·阿基尔(Masoud Aqil)的故事。此人曾经受雇于库尔德人电视台,在采访时被恐怖组织ISIS掳走,和恐怖分子有了多年的接触。出逃后,此人辗转来到德国参加工作,但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从社交网站上识别恐怖分子上。

左下为马苏德·阿基尔

根据他的指认,有大量恐怖分子隐藏在德国各地,从难民到居民都有。德国警方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调查名录也印证了阿基尔的这个论述。然而德国警方能采取的措施殊为有限。

由于宪法的限制,德国居民的隐私权被严格保护,任何对通话设备和通讯软件的监控都必须有重组的理由,并经过层层审批。但恐怖分子往往潜伏在人群中,不出手时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他们的危险性,反恐部门的合法监视也就无从谈起。

人山人海的要如何判断

承担最大压力的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局(BAMF)已经在去年向联邦议会提出了推动监视难民通信的法律草案。但是这份草案受到了德国各界的抵制,最终没有能够通过。犯罪专家们并不死心,随之设法把监视即时通讯软件的条例塞到了一条法律的补充条文中,暂时避开了宪法法院和议会的审查。

BAMF官网

质疑声随之到来,指责他们侵犯隐私权,并有可能把国家管理的魔爪伸向除了对抗恐怖主义以外的其他领域,是违宪的行为。德国律师协会主席乌尔里希·舍伦伯格(Ulrich Schellenberg)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人们不禁感觉到,这种严重违反公民自由的行为被故意隐藏在一个定期调整的法案中。”律师们对这个新法条的反感跃然纸上。

德国人民一想到旧时光,就不禁瑟瑟发抖

看来通过对难民通讯的监控完成扼杀恐怖主义的策略是难以实现了。那设法消化难民、使之融入社会的同化尝试又如何呢?

据德国《世界报》(Die Welt)报道,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为移民和难民提供融入支持方面,德国政府没有实现今年原定目标。原定为43万移民提供的融入课程,最终只有28万人接受了培训,毕业与否尚且未知。面向就业的德语课程上座率更是只有一半。就是如此,德国左翼组织还是不遗余力地宣传难民的工作价值,呼吁各家企业使用难民员工。

最近在德国街头随处可见的海报,上书”我有团队精神“,宣传难民劳工的软能力

而难民劳工目前看来创造的价值,殊为有限。

正是因为面对这么多的实际困难,才让德国政界和民间面对难民问题始终无法达成有意义的共识。默克尔带领的基民盟自大选以来一直没有成功组阁,难民问题实则是最大的矛盾。

拥抱多元文明的左翼思潮和拒绝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右翼思潮,最终会在这个国度碰撞出什么,没有人能够预知。

从大方向上来讲,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德国(比之周边的欧洲邻居还晚了一些)适当引入年轻人口补充劳动力是合理的,正如二战后西德向土耳其人伸出的橄榄枝一样。但这种策略无异于走钢丝,在人口来源选择、数量把关、引入后的培训上都不能出差错。

德国还不是少子化最严重的

但现在看来,难民潮似乎并不满足这些条件,反而成为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中国也会因为老龄化而不得不引入外籍劳工。德国几十年间一成一败两次人口引入的教训,值得人们引为提前思考的工具。

责任编辑:李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