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08大选】这10年,我们改变了什么?


杨昌奕

【回顾308大选】这10年,我们改变了什么?
在2008年3月8日的全国选举,国阵首次失去3分2多数议席的优势,我国的两线制政治,也在那时候悄悄形成。(档案照:欧新社)
2008年3月8日,在风雨飘摇的第12届全国大选中,成千上万的马来西亚人投下手中无可逆转的一票,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对贪腐滥权、选举不公、司法侵蚀,以及张牙舞爪的种族主义政治,来一场正面对决。这股酝酿多时的力量,终在开票一刻形成政治海啸,一夕席卷全国风云色变,国阵政府失去5州政权、国会三分二优势;反对阵营组成州政府;人民初尝当家作主的滋味……

10年转瞬过去了,在2018年3月8日,我们站在同一片蓝天下,回望当年种种。是什么因素,促成当日的海啸?而这股政治海啸,又改变了什么?形塑了一个怎样的格局?身处即将来临的第14届全国大选,我们在充满变数的历史关口前,又有什“308精神”可借鉴?

众志成城

若要排列出形成“308政治海啸”如此强大的主因,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人民力量”。两位时事评论员蓝志锋及林宏祥,向《透视大马》说起当年的海啸成因,都不约而同认可选民本身的醒觉与力量,是海啸成功发动的主因。

蓝志锋指出,10年后的今日回看,代表着每个选民主体意识的“我”精神,依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影响。“308前,很多人忽视手中一票的重要性,直至结果出炉,才意识到自己一票有影响力,能带来改变。”

他说,遗憾的是,从“308大选”走到2013年的“505大选”,再到今日,这股选民心中的“我”精神,已经被逐渐冲淡了,这是由于朝野不争气、吵嚷争闹却不见进步的颓势,所造成的一种选民“政治疲劳”。

“至于另一个‘我’的改变,则是指朝野政治人物的那股‘自我’,经历政治海啸洗礼,政客们都学会放下居傲的身段,开始与各阶层人民接触,再也不敢轻视人民力量。”

林宏祥
林宏祥

林宏祥也同样肯定“人民力量”的精神,他说:“308前大家都不认为手中一票能怎样,这之后则大大改观,觉得这一票有分量。即使选举制度不公等因素阻挠,只要出来投票的人够多,就会起作用。也进一步使得‘将选票力量当做教训方式’的论述成型。”

蓝志锋继续分析,指出308政治海啸的形成,归因于国内3大族群的不满,来到临界点所引爆。

“华裔在90年代提出两线制但未受各族响应,1999年的‘烈火莫熄’火焰,也未点燃巫裔以外的其他族群,这些力量当年未汇聚成主流。但来到2007年,由许多课题所酝酿的不满情绪来到极点,体现在一波又一波的公民运动,最显著的莫过于净选盟首次集会,还有印裔争取权力的兴权会集会。”

除了上述两场运动,同样有推波助澜效果的,还包括一些国阵政府治下发生的丑闻,例如“林甘短片”的曝光,指控著名律师林甘和前首相马哈迪等政商领袖,操纵法官委任和擢升的丑闻,引起各界哗然。另外,时任反贪会总监祖基菲里涉贪污与性侵犯丑闻,以及巴生港口自贸区,爆出涉及政商舞弊的贪腐案,都加深人民对当时国阵政府的厌恶。

蓝志锋说,这股不满的浪潮,许多人都感受到但未意识到它如此强大,竟能够导致4个州属(槟城、霹雳、吉打、雪兰莪)变天。

林宏祥则认为,海啸的成因之一,还包括人民对时任首相的阿都拉巴达威“伯拉”的希望变成失望。“伯拉于2004年大选时,给予人们一种清新的形象,人们深信扬着改革旗帜,誓言要反贪腐的伯拉,毫不犹豫将票投给国阵。”

人民对时任首相的阿都拉“伯拉”的希望变成失望,被视为是形成308“政治海啸”的原因之一。(档案照:欧新社)
人民对时任首相的阿都拉“伯拉”的希望变成失望,被视为是形成308“政治海啸”的原因之一。(档案照:欧新社)

“可是,在伯拉掌政的4年中,他未能妥当处理不少课题,例如:肃贪诺言未兑现,种族主义现象变本加厉,还有油价与收费站起价等经济问题,都使人民大失所望,甚至嘲讽伯拉在‘睡觉’。”

他还举例,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两只贪腐案“大鳄”嫌犯,竟在落网后无罪释放。其中一位是涉嫌失信7千640万令吉的柏华惹钢铁公司前董事经理谢英福,他于2007年6月,因控方证据不足,在没有被传召抗辩的情况下,被裁决表面罪状不成立,当庭无罪释放。还有,前土地及合作社发展部长卡西达,虽然涉及贪污与欺骗两项控状,但一样罪名不成立获释。

林宏祥分析,在人民对伯拉政府失望透顶之际,由反对党领袖安华所领导的“人民联盟”,正如火如荼把反对力量集结起来,包括整合各有议程的行动党与伊斯兰党,再加上兴权会、净选盟等公民社会力量,集中向国阵政府排山倒海推去,始成“308政治海啸”。

他亦剖析2007年的净选盟首度集会,在“308政治海啸”上功不可没。“净选盟运动在政治海啸中扮演不可或缺的推手角色。其一,它将各有分歧的行动党与伊斯兰党,透过对抗选举不公的论述,使得两者放下成见结合。”

“其二,在选民不满却仍感到迷茫,甚至孤单,害怕没有同道反抗的境况中,提供一个展现力量的场域,透过万人大集会,起到互相激励鼓舞的作用。至于未及出席集会的民众,也受这股抗争精神感染,在隔年的大选中,投下关键一票。”

时评人认为,308前,很多人忽视手中一票的重要性,直至结果出炉,才意识到自己一票有影响力,能带来改变。(档案照:法新社)
时评人认为,308前,很多人忽视手中一票的重要性,直至结果出炉,才意识到自己一票有影响力,能带来改变。(档案照:法新社)

后308时期

在308政治海啸后,大马政坛焕发出新光彩,蓝志锋点出,另一项改变,就是淡化了大马种族政治的色彩。

“308前的我国政局,都是强调‘马来主权’,但在308之后逐渐淡化了,被‘马来领导’(Kepimpinan Melayu)取而代之。政局不再是以‘你主我仆’来主导,改变成趋向开明的集体领导方式。”

他指出,当时执政5州的民联,确实曾推行“马来领导”精神,包括可在雪州看到开明派的卡立,以及霹雳州的尼查等人担任州务大臣。

“可惜的是,‘马来领导’精神的发挥,仍未达到预期的高度。我国独立至今60多年,种族政治影响仍深,没办法从一或两届大选,就把过去的旧思维改变。我国的民主政治,一直都是处在‘进三步,退两步’的窘境,唯一安慰的是,虽然步伐缓慢,但终归有在进步。”

蓝志锋
蓝志锋

在其他改变方面,蓝志锋也指国民对各项议题的关注都有提升,尤其是教育课题。“我们看到‘家长教育行动组织’(PAGE)等教育组织的出现,连巫裔社会也开始讨论,究竟教育体制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提升等,这些都是308后所打开的宽阔言论空间。”

“我国在新闻自由上的脚步,虽然没有因为308海啸而大幅度迈进,但至少敢言的媒体人多了。这就像‘挤牙膏’般,一旦挤出就难以收回。虽然政府尝试用各种方式控制言论,但公民社会,总有对抗回应的方式。”

承前启后

林宏祥则认为,所谓的改变,最立竿见影的就是政策上的良性竞争。他举例:“当雪州政府开始推行减少及逐步禁用塑胶袋后,这项政策慢慢受到肯定与好评,连国阵中央政府,也受到这股风气影响,在全国提倡‘周六不用塑胶袋’运动。”

“这些都是308之前难想象的,若没有当初的改变,国家仍维持旧有格局,就没有所谓的竞争关系,也不会提出政策刺激彼此。”

此外,308政治海啸也让选民变得更精明。林宏祥表示:“308前大家都以‘转型正义’为投选考量,但10年后的今天,选民会评估的东西多了,包括在希盟治下的州属,管理绩效如何等。这些都是希盟必须面对的,不能总以‘前朝国阵留下的摊子’来推托责任。”

来到如今第14届大选的关口,政局情势已变得相对复杂,林宏祥提醒选民思考:“接下来,我们要问自己,要往哪一个方向走?

在即将到来的第14届大选,人们必须认真思考国家应该走往什么方向,谨慎作出选择。(档案照:透视大马)

“今日的政局,和我们308时投下改变一票的想象,的确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思考,要如何将想象中的目标,与现实拉近?未来如何转向正道?哪一个选项最好,或者伤害最低?这是现阶段我们要深思的方向。”

他说,无论思考的结论为何,目标都是希望促成一个能让两边阵营,继续良性竞争的局面。

“回看一马公司案件,对国家经济、议会、司法、媒体各层面的伤害破坏,我们该从何处着手纠正?要修复国家体制里崩坏的部分,我们开始的点在哪里?若投下废票将反对党削弱,我们是不是能够建立一个足以抗衡更强势国阵政府的民间力量?”

林宏祥总结:“唯有如此思考,我们才能不断自我检视,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