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视窗 】:1.华文需要学得那么深吗? 2.从控制中学浅议精明教育

《赤道论坛》18/01/2018 08:27

华文需要学得那么深吗?

2018/01/17 东方日报/评论

~评论: 陈诗蓉

「为什么要学那么深的华文?」「国情不一样,我们的孩子自小就得学习三语,怎能要求与中国、台湾一样?」

隨著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形势的转变,而今会问「为什么要学华文?」的人已不多,更常引发爭议的是內容深浅的问题。有必要学那么深那么多吗?还是只要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就好了?

华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学科,和专责传授知识的学科如科学、地理、歷史不一样。除了让学生读懂內容,还肩负著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重担。举个例子,同样的一篇文章《彩虹的形成》,要是出现在科学学科的话,学生只要能理解內容,掌握知识就够了。但若是出现在华文科的话,除了理解內容,还得探究表达形式,如作者如何遣词用句,怎么敘述、说明等。

换言之,除了知道內容「写什么」,还得瞭解作者「怎么写」。读到这里,可能会有声音质问:又不是要把学生训练成作家,文学家,有必要读得那么深入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课程目標出发。

我国《小学华文课程標准》阐明:「总目標在于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说明对华小生来说,华文除了用于表达思想,与別人交流,也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媒介语,是用来思考的「语言」。据此看来,一个孩子的华文学得怎么样,掌握得好不好,受影响的就不单是沟通交际能力了。

首先,华文是华小的主要教学媒介语,华文好不好,將直接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另外,思考和说话一样,无法绕开语言,正如斯大林所说的:「不论人的头脑中会產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產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產生和存在。」语言的程度將影响思想的深度,一个孩子的华文程度越好,表示他所能调动的语言资源越丰富,思维所能伸展、开创的空间也就越大。

同时学习三语无疑是个挑战,但我们能因为这样而替孩子的学习打折扣,让他们学得浅一点,少一些,就算学习能力比其它国家的小孩弱一点,思考能力浅一些,也在所不惜吗?

 

从控制中学浅议精明教育

2018/01/16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荣顺

控制中学的存废引起争议,与之相关的是精明教育的需要性。

精英教育引发的思考是分班的有害性。其实不可分班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没有控制中学真的是民主公平的教育制度吗?其实不然。任何的制度都有她的存在价值。正如分班制度一样。它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教育的需求。

让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同样的放在一班,在教育上确实有其难点。作为教师的笔者,有时候在教导程度不一致的确实也会感到很棘手。教得深、教得快,程度差的赶不上。教得太慢了,太浅了,对于程度高的学生确实是非常乏闷的。勉强放在一起,吃亏的是双方,对于学生和教师不一定有好处。

能够集英华而教之确实是教师之乐。罪不在英才的集中教育,罪在满意认真的教导所谓放牛班,或是眼高目空一切,轻视后进班的学生。

正如独中的留班制度一样,绝对不是一种轻视,是让学习缓慢者有一个赶上的空间和时间。成效无论如何,教育诚恳肯定在。

反对分班的或是控制中学等制度的,到后来也是回到分组的制度。好的一组,学习慢的一组,也是因材施教的变型。取消控制学校对于华教发展肯定不利,马来语学校都有全寄宿学校的精英教学学校,华教的控制中学是精英教育的温床,既然可以容许寄宿学校,为何灭绝控制中学呢?这是说不过去的。

还有英语教学者还有所谓的精英学校,贵族教育,私立教育等等都是让才高学习者得到充分的培养。既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能力送到这样让老鹰可以起飞的私立学校,请容许控制中学发挥功能,谢谢。

合作学习无可否认的是让精英与学习缓慢者共同互助的法子,但是不应该就作为取消精英教育的绝佳理由。

唯有容许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民主化。硬性规定不可分班,取消控制中学的结果,和取消作业簿购买的情况一样,结果还是要让教师麻麻烦烦地复印作业,学生忙忙碌碌地剪剪贴贴,就是硬性规定之害,对于教育发展有时候是好心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