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取缔后遗症多 转去他国谋高薪 大马沦“外劳培训国”

黄绚铭

(怡保4日讯)国内3D行业(即肮脏Dirty、困难Difficult、危险Danger)主要都是由外劳操刀,近期连番外劳大取缔加上马币不振,令许多有丰富经验的外劳都开始产生离心转向他国赚更多钱。

此现象不但令耗资费心培训外劳的雇主吃闷亏,大马也沦为替他国工商界培训“熟练外劳”的“训练国”。

更甚的是,本地年轻一代大多数不愿做3D行业工作,这不仅导致讲究手工的粗重工作后继无人,更使大取缔后留下的合法外劳坐地起价,而使成本高涨及至通货膨胀。

这已不仅是抓外劳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国家经济大课题。

霹雳家私同业公会署理会长黄绚铭向《南洋商报》指出,在家具领域,一名外劳至少需耗时3个月才能熟悉机械运作,倘若要进行更仔细的精工,需长达一年的培训。

“但由于马币贬值,一般上,外劳在一年多两年学成制作技巧后,就会选择到其他国家赚取相对更高的薪金。”

他说,以往外劳与本地师傅的工资的确相差甚远,但如今一名有经验的外劳,工资不但可媲美本地专业级的师傅,若加上加班费,工资超越后者也不出奇。

“可惜,工资再高,也留不住外劳的心,保守估计每一家家具制造厂,每年都会有30%经验的外劳流失,雇主也只能吃闷亏。”

外劳政策后遗症

●非法外劳遣的遣,躲的躲,熟练或合法外劳坐地起价

●熟练外劳为赚更高薪或年龄限制已到,转去他国

●本地人不做3D工,聘不到人手,雇主付更高工资

●加班和被逼付更高工资,成本涨恐致通货膨胀

●我国沦为其他国家的“外劳训练国”

邱文传

限留6年是致命伤

——霹雳州房地产发展商公会会长邱文传

大马房地产发展商公会霹雳州分会会长邱文传表示,很多时候,并非外劳自愿要走,而是政策,令他们不得不走。

“政府由于担心外劳变相移民,因此外劳在我国工作期限最多是6年,换句话说,外劳掌握技术后,就是他们快要被遣送回国的时候。”

他表示,从事建筑行业,每项技术要纯熟掌握,都需耗时6个月至一年时间,而一名外劳到了“手艺有成”的时候,也就是6年期将满之时,他们因政府,被迫须转去其他国家才能继续讨生活。

与此同时,霹雳建造行主席辛富明也认为,外劳只能在我国工作到45岁的政策,也是令大马成为“培训国”的原因。

“根据政策,外劳45岁后就必须回乡,而一名外劳一般上需3年才能成为头手,但成为头手之时,也是距离他们回乡之时不远。”

本地人嫌弃3 D工作

他说,总会曾因此事与相关部门协商,要求将岁数提高至50岁,惟迄今都没有下文。

黄绚铭表示,政府常鼓励雇主优先聘用本地人,孰不知并非雇主不愿聘本地人,而是本地人嫌弃3 D工作。

辛富明:外劳工资超越本地人

 

——霹雳建造行主席辛富明

辛富明披露,E卡大限后的大取缔行动后,合法外劳不但水涨船高,工资甚至已超越本地人。这是因为市场上突然严缺外劳。

他指出,取缔行动令外劳风声鹤唳,稍微有些风吹草动,非法的外劳就暂避风头不上班,因此,肯上班及合法的外劳,身价当然高涨。

“取缔行动并非现场检查外劳合法与否,而是全数抓回该局,再慢慢检查是否合法,这不但令外劳害怕,一来一回间,也使很多工程延迟及落后。”

他表示,为了追回落后进度,雇主只好开夜班赶工,这情况也令外劳有机可乘,能坐地起价与雇主谈条件。

“问题是,我们已签了合约,逾期完工就需赔偿,因此,很多时候,为了如期交货,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利诱外劳开工,对于使尽方法也还是赶不上进度的工程,我们也只能与发展商谈判。”

他说,本地劳工很有“傲气”,时间一到,就很少会选择加班,但外劳离乡背井也只是希望能赚更多钱回乡,因此只要付多点,价格达标,还是会有外劳“折腰”。

他强调,大马仍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事情与发展都需要外劳协助,因此,希望有关当局能简化外劳的漂白程序,同时减少涉及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