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中印边境又形势突变?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克服急躁和轻敌的情绪蔓延

来源:明人明察 2017/08/12 11:26:59 作者:尹国明

导读: 如果印度还不撤兵,那就是战争。但在发起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前,一般会有撤侨行为,还有人民日报出现那两句关键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谓言之不预”。

最近没有写中印边境,是因为局势的发展,基本还在我们前面的分析框架内:中国在边境加强了对印度的军事威慑,虽然并没有采取战争手段解决问题,但也给印度施加了很大的军事压力。

另一个原因是,关于印度的消息也比较紊乱。这两天印度The Quint网站当地时间8月9日报道,驻苏克纳(Sukna)的印军第33军大批部队已经或正在向中印边境锡金段集结,部署在印度北部和东部距中印边境锡金段500米至20公里的范围内,印度还将中印对峙印方一侧村庄撤离。但印度金融快报10日又辟谣称,印度官员表示,目前印军处于不战不和状态,对于有关报道说印军第33军向洞朗增援,该官员称,无论是在洞朗对峙地区还是印前线阵地,印军都没有加强部署。同时,印方并没有疏散锡金边界任何村庄的命令。

中国外交部的报告显示,印军越境的军人数量已经从400减少为40左右。说明,尽管还没彻底解决问题,但中国在这一次军事对峙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主动。

中国还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并不能解读为中国软弱怕事。中国都敢旗帜鲜明的在以色列身上插刀,意义不只是摸老虎的屁股那么简单,这是要拔老虎嘴边的毛。美元的石油基石建立在中东安全框架上,而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最重要的基石就是巴以问题主导权。中国对印度的警告升级,是建立在对印度的军事威慑增强的基础上,这种警告也不能理解为嘴炮。对印度这样的国家,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压力,他连一个人都不会后撤。印度把人数减少到十分之一,已经说明他的底气严重不足,中国的反应强硬程度超出印度的预期,它才会有这样的变化。

还滞留四十人,说明中国对印度的压力还是差点火候,让印度还存在着一些幻想。

中国现在最需要做的是继续增加在西藏地区的军力部署,把最先进的武器也部署在这个区域。

中国现在相对印度还有综合国力的优势,只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地缘政治特点,决定了中国只能把美国作为最大的威胁和最主要的对手,中国在中印边境方向投入的军事资源不足以确立在这个局部地区的优势,而印度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假想敌。保持跟中国的紧张关系状态,甚至是印度培养统一的国家意识的基本条件,防范中国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所以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很多是针对性极强的山地作战部队。以前有一个数据称印度十个山地师中的九个都部署在中国的对面。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是想再次强调,我们不能轻视印度。

轻视印度这种思维,用在平时其他场合还可以,不会立即产生严重不利的后果,但是如果放在中印战争问题的分析上,是极为有害的。

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一切对手,但是却不能在战术上轻视印度。因为印度不是越南,他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还是一个对中国印度洋航线能够形成严重威胁的国家。

轻视印度的思维必然导向的结论,一是认为用战争手段解决印度,是极为轻松的事情,并把这个作为假设前提,引出第二个结论:指责中国没有在印军越境侵犯的第一时间采取战争手段解决问题而指责中国立场软弱。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出警惕两种思维,一种是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和平手段的避战思维,绝对的排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另一种是要求立即开战,连军事准备都认为是软弱表现的速战思维。目前,避战的声音比较弱了,但是速战的舆论导向占据了上风,但是这种速战是建立在轻视印度的思维之上,认为只要中国启用战争手段,印度就很快会崩溃。

看看这类题目《印军根本不堪一击,但更恐怖的还在后面》,还有更厉害的,直接把此次中印对峙说成是中国给印度挖的大坑,这些文章得出的相似的结论是印度这下完了,这次惨了。

这些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轻视对手的结论,看的读者倒是精神兴奋。但是排斥必要的困难分析的乐观,不过是一道民族主义的心灵鸡汤。乐观至此,是把严肃的军事安全话题娱乐化。

这类文章,很少见他们分析如果战端一开,印度切断中国的印度洋航线怎么办,这条航线承载了超过一半的中国能源进口和商品出口量。

他们只盯着中国的火箭炮可以打到印度德里,所以就把印度切断印度洋航线的可能性排除在外了。

同时,他们也不考虑美国海军可能会配合印度切断中国印度洋航线这么办?喜欢趁火打劫正是强盗的本性。

到时候,中国正在对付印度,如果美国出手协助,中国要么对美国宣战,但这样,中国就要面对军事上的大忌:两线作战,甚至日本、越南都会乘机火中取栗,迫使中国多线作战,跟几个世界上的主要大国或强国同时多线作战。历史几乎找不到胜利的案例;要么承受沉重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对印度一战最好的结果是惨胜,伤敌一千我损八百。

但这样的结果,是中国原来以美国为主要对手的战略被全部打乱,无论中国对印度是否能够胜利,放在中美的战略棋局中,美国都是赢家。

毛主席为什么在发动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面对印度的越境挑衅,面对其他将领的出战请求,采取了几年的忍耐态度?因为在等待对中国来说最佳的时机,一不打无把握之仗,二除非不得已,否则不打代价太大之仗。战争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出口气,而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利益。

毛主席是矛盾论分析的大师,毛主席高于同时代其他人甚至以前时代其他人的地方,是他对矛盾的把握到了别人没有到达的高度。《矛盾论》一文是主席最高的哲学成就之一,他一生的重大决策都在贯彻和运用《矛盾论》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毛主席用矛盾分析法考察中国面对的诸外部矛盾时,始终抓住主要矛盾来确立战略,具体到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问题上,毛主席一贯坚持,要正确处理战略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把美国看作是主要对手和敌人,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只是次要战略方向。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这是我们的国策。’‘中国主要注意力只能放在中国的东方,而不能也没有必要放在中国的西南方。’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当中印边境出现争端和冲突后,为了不影响和牵扯主要战略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毛泽东始终保持了极大的忍让克制。”(摘自《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作者:袁德金 张杰锋)

“1962年7月,在书记处会议上听取中印边界西段反蚕食斗争的情况汇报后说:‘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是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当中印边境出现争端和冲突后,为了不影响和牵扯主要战略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毛泽东始终保持了极大的忍让克制”。(出处同上)。

在决定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毛主席还确定了“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的“十六字方针”。

中国现在面对的最大安全威胁还是来自美国,美国把60%的海外力量部署在中国周围。正因为实施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美国在中东出现的收缩给俄罗斯留出了军事出击叙利亚的空间,被普京抓住,和中国一起,形成了在西太和中东两线扯动美国,让美国东西难以兼顾的大好局面。中国和俄罗斯联手,中国主要在巴以问题,俄罗斯主要在叙利亚,在中东废掉美国的中东安全框架,哪怕废掉一半,美元的石油基石都要崩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击美国的国力基础,迫使其全面收缩全球军事布局,中国的统一问题和外部矛盾,也就具有了一揽子小成本解决的可能性。

毛主席选择在美苏陷入古巴危机的时机解决中印问题,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不能让次要矛盾影响到主要矛盾,这也是对我们今天解决中印冲突特别有指导价值的。

中印边境军事对峙,加剧了中印矛盾,酝酿着中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因此判断,中印矛盾已经超越中美矛盾,成为中国要面对和解决的外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解决印度问题,必须用军事手段,不管是军事威慑还是军事战争,军事手段都是必需的,和平手段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和平只有在军事手段让印度别无选择的时候才会有效。这是必须保持的清醒,但是至于在什么时候对印度以军事威慑为主,什么时候以军事战争为主,这个要考虑时机和条件,一切以对我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影响中国对印度的战争决策的,主要因素有:

1.不要影响到主要矛盾,即不能让美国渔翁得利,动摇中俄联手动摇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大格局。

2.要确保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即确保印度不敢切断中国的印度洋航线,或者至少确保印度切断该航线,中国的经济不发生大的混乱。

3.确保美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力量不敢配合印度切断中国的印度洋航线。

4.确保美国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不能趁机策划组织大的动乱,要充分考虑这些势力进行里应外合造成的破坏力。

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就要求中国至少要做到:

1.为防止美日趁火打劫,对印度一战,必须是速决战解决问题,而不能形成持久战被印度拖住。这就需要把足以打歼灭战和速决战的陆军和空军力量配置到位。最好做到可以在巴基斯坦配合下,能够打垮印度在中印边境西线和克什米尔部署的精锐之师。

部署重兵于阿克塞钦和察隅至墨脱一线,战争开始,就可以通过中印之间可以大兵团南下印度的两个陆道来威慑或打击印度,动摇印度的抵抗意志。尤其是西部陆道,通向印度的首都,而且距离并不算远。

只有充分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才有可能以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或者和平方式,解决印度的越境侵犯行为。

2.为制约印度不敢切断印度洋航线,中国至少实现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驻扎海军力量,威胁印度西部海岸,也威慑印度的能源和贸易航道,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能实现在斯里兰卡的合作港口建立军事基地,那就可以从东西两边卡住印度的海军力量和能源贸易航道,但这个难度相比较瓜达尔港驻军要大很多,短期内难以实现。

3.为防止第五纵队的资敌行为拖中国后腿,内部发动一场清理第五纵队的行动,拔掉关键位置上的钉子,也是必要的。

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把印度打残打怕。实现两个小目标:一是收复藏南,二是促成印度东北部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各邦独立或高度自治。前一个是必保的目标,后一个是尽量实现的目标加强版。

准备战争,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来进行准备,而不是基于印度不堪一击的设想先打了再说。

如果上述部署到位,印度不战自退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兵者,国之大事,尤其是跟印度这样一个人口规模跟中国相当,而地缘条件暂时还优于中国的国家进行战争,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么行呢?奠定大汉雄风的汉武帝反击匈奴,也是在进行多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才打的匈奴找不到北。

中印之战,不但要确保中国不能输,还要确保不被印度拖住,不能因为印度让美国走出中俄联手制造的战略困境。哪能键盘侠一声吼,就开打呢?

很多人是只管打,而不考虑如何打赢?

中国需要按照打大战的准备,去准备这场战争。这些军事部署需要时间。印度在中印边境准备了五十年了,我们怎么指望不经过精心和充分的准备就开打?真把印度当小国想象了。

何况,印度还是个有核武的国家呢。

军事手段要准备好,但引爆印度内部的矛盾的工作也急需到位。

印度国内那么多民族、宗教、文化和地区冲突,到了中国充分利用的时候了。印度可以公开的支持藏独势力,中国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个分裂的印度,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该致力于如何促成分裂的印度变成现实。

至于中国对滞留的越境印度士兵是不是很快进行清场,这个不好说。等到中国的军力部署足以威慑印度不敢轻举妄动之后,宣布在某个时段在洞朗地区进行火箭炮的实弹演习,还是可以的。

如果印度还不撤兵,那就是战争。但在发起正式的军事行动之前,一般会有撤侨行为,还有人民日报出现那两句关键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谓言之不预”。

原标题:尹国明:中印边境又形势突变?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克服急躁和轻敌的情绪蔓延

责编:宋雪娇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