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掀起“网络侵华战争”

•戴旭•

历经多年无辜栽赃、随意指责后,美国针对中国的抹黑突然升级。它的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在一份报告中称,近年美国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与中国军方有 关,而西方媒体立即将这一事件放大为世界舆论,中国国防部不得不出来辟谣。这是一个警讯,很多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美国指责中国进行网络“黑客攻击”的 同时,美国及西方却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实施着远超网络局限的战略“黑客攻击”。此次美国的贼喊捉贼式的黑客指责,只不过是美国网络战的冰山一角。

网络战已成美国国家行为

观察美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政策姿态,可以清晰地看到短时间内美国网络空间战略从全面防御到全面进攻演变:克林顿时期其互联网政策主要强调全面防御,小布什 时期开始强调网络反恐,到奥巴马则体现出系统威慑、网络进攻的特点。这才是真正的新军事革命,只是它的涵义已不局限于军事领域。

为掩护实质性的网络战略安排,此时美国政府部门和媒体大张旗鼓地宣扬重返亚洲、战略东移,将中国的注意力吸引在学术概念层面;美国还宣布将把60%的海军部署在亚太地区,同时在亚太连续进行多国军演。

其实,这都是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佯攻”。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军给伊拉克高级军官发送电邮进行策反,2012年6月,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军方,已经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秘密网络攻击,这已经是国家战略行为了。

为了向世界民众证明美国发展网络战部队和提升网络攻防能力的正当性,美国利用网络战中的一些技术战术手段,瞒天过海地制造自己受别国黑客攻击的假象。这样可以以攻为守,从舆论上和心理上吓阻对方发展网络反击能力,从而获得自己在网络战新领域的绝对和相对优势。

此次美国捏造的所谓“中国军方黑客总部”事件,本意就在这里。但美国利用网络正在展开的行动,要比此次事件所展示的大得多。美国通过国家黑客行为所要抹黑 的既不仅仅是中国军方,攻击目标也不仅仅是对方的战略设施,而是通过网络对世界发动一场普及美国价值观的“文化大革命”。

网络是发射美国文化子弹的“武器”

在信息技术革命完成后,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基础力量支撑,美国进行了信息经济革命,它的苹果、IBM、微软、谷歌等代表的高端信息产品,控制着全球经济食物链的顶端;依托信息技术和经济革命的成果,美国轻而易举地同步实现了信息军事革命。

美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让世界震惊的还是飞机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现在它全球定位系统支撑下的军事体系,已经可以做到一小时打遍全球和战场上的实时精 准打击。在网络中心战的军事转型完成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一场以信息心理战为核心的“文化大革命”。通过电脑、手机等信息化的快捷投送方式,把自由、 民主等传统文化武器,投射到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当前主要战略对手的国民心理上,以夺取人心为直接目的。

美国生产和销往全世界的信息产品自身携带破解对方防御的网络技术,如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在中国可以自动具有“翻墙”软件的功能,使中国的过滤技术失效。这已经不是普通技术产品和商品,本身就是可以发射美国文化子弹的“武器”。

突尼斯事件和利比亚战争,就是美国这种新战争样式的最好展现:通过网络技术垄断和世界舆论的垄断,美国可以任意塑造、抹黑对手形象,挑动对手国内骚乱、起义,然后以遍布全球的美军基地和庞大北约军事体系,里应外合,经济制裁、军事打击,拳脚齐上,杀死并肢解对手。

中国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主权

美国制造中国军方黑客总部事件,应该引起中国各界的强烈警惕,它预示着在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之后,美国已将世界网络文化大革命引向中国。而中国现在互 联网上一片乱象,任何人都可以隐姓埋名、破口大骂甚至造谣栽赃。美国发现,网络战已成为大国和民族间博弈的决定性战场。而在这个领域,美国拥有远远超过核 武器的绝对垄断性优势。通过网络控制,美国可以通过低成本绞杀反美的小国,还可以无声无息、无成本地瓦解、肢解军事实力强大的对手。

值得忧虑的是,今天相当多的中国人,对于国防安全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陆海空军事平台对决的概念上,而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危险态势尚未觉察。中国必须像重视领土领海主权一样,重视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主权。

首先,中国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要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学习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做法,尽早制定网络领域成体系性的法律,以及应对网络战的攻防战略,防止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点燃中国社会的动乱之火。

其次,大力发展中国信息产业,尽早摆脱对美国的技术依赖。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冷战一结束,美国立即成立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现在,国际互 联网信息流量2/3来自美国,第二名的日本占7%,中国信息输出流量只有0.05%。这一方面说明美国信息网络霸权何等强大,同时也凸显中国在这一领域的 劣势。中国应迅速转变低技术发展模式,尽快将资金、人力转向新型战略产业上来。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以民族危亡为警策,警惕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限制外资进入中国政治新闻类网站,并在思想文化领域夺回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在条件成熟时,也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战部队,反击外部反华势力的网络进攻。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2月25日《环球时报》)

链接一:美媒为何炒作“中国黑客威胁论”

•杨骏•

“中国黑客威胁论”再次甚嚣尘上。美国《纽约时报》1月30日称,报社电脑持续遭中国黑客攻击。第二天,《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道琼斯公司也称“中枪”。而《华盛顿邮报》本月2日也加入了“合唱”,称2011年的一次网络攻击可能是中国黑客所为。

然而,事实真的如美国一些媒体说的那样吗?

美国著名电脑软件安全公司迈克菲的全球公关主任埃弗斯曾说,中国的“僵尸电脑”(被黑客恶意控制的一类染上病毒的电脑)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占全世界这类电脑数量的12%。互联网安全公司美国赛门铁克公司也曾发布报告说,美国是黑客的大本营,而中国是最大受害者。

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国内约有780万台计算机遭到了来自其他国家2.79万个IP地址的攻击,这些网络攻击主要来自美国。

只要对网络安全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仅根据黑客袭击的来源地就判断此乃黑客所处地区,是站不住脚的。某些地方的网络系统由于性能较差,很可能成为黑客袭击 的跳板或是中间环节。因此,尽管调查显示中国遭受的网络攻击主要来自美国,中国也并未对攻击源作出简单推断和轻率结论,更没有因自身遭到攻击动辄对美国口 诛笔伐。

事实上,定位黑客攻击的源头很复杂。攻击者可轻易扰乱线索,藏匿身份,并嫁祸于人。迈克菲公司一名研究人员本月2日对法新社说,黑客袭击的“源头很难精准 定位”,因为计算机通信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加以传递。法新社援引不少业内专家的看法指出,很难确定本次美国媒体声称的网络攻击来自中国。由此可见,在未经 彻底调查、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指责中方对美进行网络攻击,是武断的和不负责任的。

一直以来,中国被认为是美国在数字空间的一大对手。如俄新社IT观察家沙德林所分析,网络入侵行为既可能是他人所为,也有可能是监守自盗。也就是说,不排除美国自编自导所谓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谍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 而足。这与部分西方民众担心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增强会影响其利益有关,在这一情况下,恰恰更加需要媒体客观公正,正确引导舆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国媒体渲染“中国黑客威胁论”的当口,传出美国总统奥巴马可能获得更大权限实施“先发制人”网络攻击、美国防部计划将网络技术人 员扩编5倍的消息。在这样一个时刻,美国一些人大肆渲染中国的网络威胁,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美国自身正当维权,还是扩编“网军”前的故意造势?是维护网 络世界安全,还是为骗取国会拨款和民众支持而制造借口?

美国作为走在网络技术前沿的互联网大国,是否能审视自身,以开放和建设性的姿态,在加强网络安全方面加强全球合作,而不是停留在炒作“中国黑客威胁论”上。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链接二:“树靶子”习惯作祟 美国贼喊捉贼

•黄堃•

美国一些人热炒“中国黑客威胁论”又有了新动作,美国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19日发布报告称,与中国军方有关的黑客多次攻击了美国网站。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都已对相关说法进行了回应和反驳。人们不禁要问:一家企业为何要以“中国黑客”为靶子?

看看这家公司的声明,不免令人怀疑这是一种营销炒作。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文•曼迪亚在描述所谓的“中国黑客威胁”后说道:“为了防止更多的损失,我们认为应该帮助尽可能多的机构武装起来和做好准备。”潜台词无非是:赶紧来我们公司买安全软件和服务,越多越好。

那么这种指控背后的技术证据又如何呢?该公司报告的一个关键点是:大量网络攻击使用了在中国上海注册的IP地址。但稍有网络安全知识的人都知道,专业黑客很少直接使用自己的电脑发起攻击,而通常是控制许多第三方电脑后形成“僵尸网络”再展开攻击。

俄新社IT观察家伊万•沙德林就表示,网络攻击来自某国境内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黑客完全可以使用设在中国的代理服务器进行攻击,无论他身在伊斯坦布尔、莫斯科还是美国本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服务器可能只是跳板。

无怪乎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在回应这个报告时都使用了三个字:“不专业”。

再仔细看看曼迪昂特公司的网站,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公司创始人曼迪亚的职业生涯是从美国空军起步的,曾在美国防部担任计算机安全官员。如果借用美国一些政客屡次拿中国企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兵役履历做文章的思维,曼迪亚的背景也足以让人产生联想。

实际上,美国军方早已有成建制的网军部队,比如“780军事情报旅”就有公开的网站,称自己的使命就是执行“计算机网络任务”。凭借正规的网军,加上曼迪 亚这类从军界走出开办网络安全企业的人物,以及发明著名的蠕虫病毒的莫里斯等美国民间黑客,毋庸置疑,美国这个互联网起源地拥有全球最强大的网络攻击力 量。据媒体报道,伊朗也确实曾遭受美国军方、情报机构发起的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力量最强的美国,为什么要屡屡炒作“中国黑客威胁论”呢?这也许是美国一些人总要找一个靶子的心理作祟。如果不能像过去那样找一个类似苏联的靶子,也许就不好向美国国会要预算、扩编网军,曼迪昂特这样的企业也许就不好推销自己的设备、软件和服务。

在美国国会即将批准新一年度预算案前夕,部分媒体相继炒作“中国黑客攻击”,曼迪昂特公司又抛出这么一份以“中国黑客”为靶子的报告,正是这种习惯做法的一个缩影。

美国一些人“树靶子”的行为记录并不光彩。人们应该记得,约20年前美国曾指控中国货轮“银河号”为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但最终证实这纯属子虚乌有。事实还将证明,这种无中生有的手段最终将损害美国自身的信誉和形象。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2月21日《北京日报》)

链接三:不应纵容美国放肆编造“黑客门”

关于中国军方“组织黑客大量盗窃美国政府数据和企业秘密”的荒谬指责正在发酵。美联社20日的消息称,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采取罚款和其他贸易行动进行回应。美国这一次把戏演得很精致,中国人很难理解华盛顿究竟想干什么。

全球互联网的根服务器绝大部分都设在美国,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处于美国的“管理”和“监督”中。此外全世界的顶级黑客美国最多,他们中尖子的尖子恰恰云集在五角大楼。美国互联网忽然变得不安全了,而且到了它对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没办法”的程度,这是要骗小孩子吗?

互联网上最安全也最能为所欲为的就是美国。美国通过网络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很多都是公开的,它是规则制定者,对此毫不客气。黑客最早就出现在美国,他们帮了美国政府不少忙,这造成了美国从一开始对黑客态度暧昧,并致使一些黑客潜规则向全球流行。

我们不相信中国军方在网络攻防战上毫无准备,但我们坚定地相信,中国决不会做这个领域的激进角色。说中国军方蔑视网络道德,践踏各种规矩,像孙悟空一样在美国互联网上横冲直撞,这让中国人听上去就像是天方夜谭。

基于这样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军方黑客”近乎疯狂的指责是其行使网络霸权,肆意规定谁是“官民”、谁是“贼寇”的一部分。它要想给中国戴“贼寇”的帽子,可以找无数中国的茬,没有茬它甚至可以编出几个。

我们还高度怀疑美国炒作中国黑客威胁是为其升级网络战能力制造舆论,我们甚至怀疑美国在为其发动公开或半公开的对外网络攻击储备借口。

当然了,美国通过这些争吵廉价增加一个打压中国的外交工具,简直就是“搂草打兔子”的事。

中国以往在互联网纠纷上对美国实在太客气,这纵容了华盛顿的嚣张。既然中国的温和换不来美国的投桃报李,中国就应收起低垂的姿态,与美方捅破窗户纸,直至针锋相对。

中国需扎实搜集、细致验证、坦率公布美国方面做互联网侵犯的各种证据,通过多个渠道进行追究,惩罚有证据支持的美国侵害者。迄今为止美国只依据美方证据对中国很多公司和个人都进行了制裁,中国很少这么做,这样的不公平应当结束。

中国还需密切关注美国打造网军的动向,如果美国炒作中国黑客威胁真的包括提升网络作战能力之目的,中国就应快速坚决应对。我们决不可在网军建设方面冒进,为美国构陷我们提供借口。但我们也要防止被美国忽悠了。中国处在互联网能力的下游,我们要对自己的各种被动有清醒估计。

中国不怕美国舆论的鼓噪,也不怕美国政府对华采取行动。这些年来美国舆论和政府客观上相互配合做的那一套早已经让我们受够了,美国愿意再多一个,我们只能笑对并奉陪。

一个曼迪昂特公司和几个所谓“中国黑客攻击受害者”的故事就能扰乱中美关系,只能说明两国关系还太不成熟。那就请它再多经历一些风浪的洗礼吧,中国没有义务在美国一些人朝它吐唾沫时,我们全社会都辛勤地为它浇水。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32期,摘自2013年2月21日《环球时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美国已掀起_网络侵华战争.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4/16 23:13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