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孙微 、纪双城、 李珍 、陶短房 、杜天琦•
“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近来,一名矢志通过报考环卫工进人公务员编制的研究生爆出的这句话。成了中国网络上人们议论最多的热句。这种编制内的稳 定、高保障和安逸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追求。实际上,随着国家的富裕以及时代的迅速变迁,许多国家的青年受到“安逸病”的困扰,曾被称为亚洲工作狂的日本 人为越来越多的“飞特族”(指为休息和旅游而工作的自由青年)担忧,韩国青年也成了“卫星一代”,既想独立但又因吃不了苦而依靠父母。在西方,年轻人成了 欧洲经济衰退的最大受害者。对这些“失望的一代”,欧美媒体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认为正是之前20多年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能面对困境。如今的青年一代不仅 要适应“舒适、富足、安逸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既成事实,还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韩国下一代“为了10亿韩元愿坐牢”
如果能得到500万元,你会怎么办?还会工作吗?最近,韩国的一份类似调査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韩国《中央日报》称,韩国一家社会团体不久前针对首尔、仁 川、京畿道的2000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高中生表示“如果能得到10亿韩元(约合587.6万元人民币〉,即使坐上一年牢也无所 谓”。此外,关于“如果为了完成作业,会否从网络上寻找答案直接抄袭”的提问,73%的髙中生回答“会”,初中生和小学生作出上述回答的比例也有68%和 47%。有韩国髙中生在接受MBC电视台采访时直言不讳称:“如果有10亿韩元,那么此前我想得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得到,虽然自己也会因为坐牢有罪责感, 但即使如此也会感到幸福吧。”对此,韩国学者担忧,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追求安逸生活的“物质力能主义”正在韩国学生中盛行。韩国《朝鲜日报》称,韩 国过去一直为学生成绩优秀而沾沾自喜,每次公布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TIMSS(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韩国学生总是名列前茅。但是,“辉 煌的成缋单”并不一定照亮韩国未来,“可以为了10亿韩元坐牢”的现实暴露出韩国教育已到悬崖边缘。
在日本,如今年轻人最时髦的称谓是“飞特族”,这是结合“自由”与“工作者”两个字创造的一个新组合词。据日本官方统计,日本国内“飞特族”已经超过 500万。频繁更换工作是“飞特族”的常态,工作之后的玩乐才是主要的生活目的。在“飞特族”的字典里,“工作”仅仅为下一个好假期而赚钱,“上班”只是 他们赚取生活成本的途径。《日本经济新闻》不久前发布了日本2012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企业录用率大幅回升,能基本保障日本应 届大学生的就业,但是就业率依然很低,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对人生的浪费,宁可选择自己偶尔打打零工的生活。但说起这些年轻 人,驻日本大阪记者的几名老年邻居都摇头称,“从年轻一代身上看不到日本的未来”。
近来,一名美国“天才程序员”的安逸生活“雷”倒了整个美国。2012年,美国电信供应商Verizon收到一家客户公司的委托,调查公司内部一个反常的 VPN登录情况。调查发现,这家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公司的一位明星程序员竟然将自己的工作外包给了中国沈阳的一家软件公司,他只需支付薪水的1/5而已,他 自己则在上班的时候在网上闲逛。据称此前他在其他公司一直这样干。有美国网友嘲讽称,这位老兄显然是在干老板们整天干的活呀,原来美国高科技公司是老板用 这样的方法造就的。还有网友担忧,过不了几年,美国这些公司就会被中国公司取代。
20年安逸换来欧洲“失望的一代”
与东方的年轻人相比,欧洲青年近年的心态悲观得多。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当听到20多岁青年失业人数达100万的消息时,人们的反应是“失落的一代”、 “被废弃的一代”。这也不难理解,失业在人生任何阶段都是一场灾难,而对于工作习惯尚未形成的年轻人而言有着更加恶劣的影响。但文章同时问道,青年失业率 持续处于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到底是什么原因?虽然经济形势不好,但总归有公司在招聘,总归有可以找到的工作。为什么工作空缺总被外来移民填补?
英国《毎日邮报》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大学生招聘会的新闻,报道称,数万名毕业生排队等待数小时,只为了与潜在雇主那一分钟的碰面。对此,不少英国网 友感叹称,那些真正想找工作的人正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在英国,只有在排队买iPhone手机时才能出现长队,队伍中有很多是没有工作的人。还有网民称, 英国大学毕业生只会坐在家里上网申请救济金。英国《泰晤士报》称,英国的抱怨风气很重,这在年轻人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抱怨移民抢了饭碗时尤其突出。文 章称,我们需要有更多“我能做”的心态,通过好的教养和教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懒惰,只看到福利”,德国《世界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希望用这样严厉的词汇来唤醒德国青年一代。文章称,“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是德意志精神的代名词。不 过,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已经无法找到这种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只愿享受舒适生活和肆无忌惮地消费。德国经济专家拉尔德警告,欧债危机没有打垮德国,但年轻 人的安逸观会让德国步履蹒跚。
在柏林,今年77岁的木耐特老人对记者称,他们那一代人当年可不像现在那样幸福,每天5点多起床,吃的是几片黑面包和土豆。工作之余还要留出时间接受培训。之后,德国迎来“20年经济奇迹”。他认为,现在年轻人如果失去这种精神,德国和欧洲会越来越糟糕。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17日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表示日本人应对此负责,因此“衷心道歉”。这和他此前关于“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说法一起,在日本 国内掀起巨大波澜。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直白地表达不快,称其与日本政府立场明显相反的发言“极其令人遗憾”。日本网民则干脆用“间谍”、“罪人”等向 其发泄不满。日本作家山本一郎撰文称,鸠山“非常完美地中了中国的圈套”。在日媒的猜测中,这个圈套可能是破坏用“安倍谈话”代替“村山谈话”的计划,也 可能是让国际社会“误解”钓鱼岛就是中国的。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仍在东南亚为其对华“钻石包围圈”奔走。但泰国给他的答复是,“愿意听日本怎么说, 也会考虑别国的看法”。安倍今天将在最后一站印尼阐述被称为“安倍主义”的亚洲外交战略。有中国专家说,在说话之前,安倍真应该用心听听鸠山这样的声音。
日本国内向鸠山泄愤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一袭黑衣,向遇难者鞠躬致哀。”17日,他访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这张照片被多家日本媒体刊登。日本共同社称,鸠山成为继村山富 市、海部俊树之后第三位访问该馆的日本前首相。当天,鸠山在纪念馆的“万人坑”前合掌默哀,表示“衷心道歉”,题词“友爱和平”时还有意将自己的名字“鸠 山由纪夫”写成“鸠山友纪夫”。日本《产经新闻》说,鸠山的做法受到中国网民欢迎,他们将鸠山与安倍对比,称“日本像鸠山这样的人多些就好了”。
但在日本国内,给予鸠山的评价截然不同。特别是前一天,他关于“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说法激起的波澜还未散去。日本《读卖新闻》17日报道称,日本内阁 官房长官菅义伟直接表达了“不快”,称鸠山作为曾经的日本首相,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与日本政府立场明显相反的发言”极其令人遗憾。日本民主党党代表海江 田万里17日也在记者会上反驳鸠山的立场。一些日本网民的表现更激烈。在日文雅虎新闻网上,充斥着“鸠山是中国间谍”、“历史罪人”等极端言论。日本“最 好最坏”网站以鸠山在中国发表“卖国”言论为由,要把他评为日本历史上最坏的首相。
“我们的鸠山由纪夫先生非常完美地中了中国的圈套”,日本作家山本一郎在文章中甚至说鸠山是“傻瓜”。日本《产经新闻》称,中方很可能意在利用鸠山参观南 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机会,对安倍内阁进行“牵制”,因为此前安倍表示要用“安倍谈话”代替承认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村山谈话”。日本《读卖新闻》则担心, 鸠山的言行会被国际社会“误解”,最近中方不断派出公务船和巡逻机“侵犯日本领海和领空”,对外宣传钓鱼岛主权。日本共同社评论说,鸠山承认领土争议对于 中方可谓是一种“政治性让步”,影响或将扩大。
鸠山此次是受中国学术团体邀请,以私人身份访华的。外交学院国际研究所教授周永生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政府急于和鸠山撇清关系,以及日本国内 反对鸠山的激烈言论都说明,日本已经陷入一种情绪化的舆论氛围。英国前驻日大使修•科塔兹在《日本时报》撰文称,日本内阁中有人希望“重新激发”日本年轻 人的“爱国主义”。英国18世纪词典编者塞缪尔•约翰逊有句名言是:“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托词”。那些咆哮着的民族主义者展现出的日本形象,无益于日本 的国际声誉,还会损害它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好在鸠山并非日本唯一希望促进中日和解的人。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17日宣布,将于22日至25日访问北京,并强调“此行的重要意 义在于,作为执政党一员打开对话之门”。共同社报道称,山口希望在访华期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举行会谈,目前相关协调工作正在进行。山口称,将与安倍 商讨是否携首相亲笔信赴华。
安倍东南亚之行“回报率”能有多高?
“中国成功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用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什么呢?”在曼谷,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向他的听众提出这个充满暗示意味的问题。17日,安 倍在其东南亚之行的第二站泰国访问。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泰国报纸刊登了对安倍的书面采访。安倍称“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对日本极为重要”,但重申钓鱼岛“是日 本的一部分,中国的单方面主张无法接受”。据泰国《世界日报》17日报道,在安倍访泰的前一天,日本驻泰新任大使佐藤重拜会泰国国防部长素甘蓬上将,与其 磋商了钓鱼岛问题。
法国电视五台评论说,安倍似乎在仿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的做法,以此次访问宣布日本“回归东南亚”。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日本-四小龙-四小虎 的“雁阵”中,日本处于领头羊位置,但中国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眼下的形势决定了安倍必然希望东南亚成为制衡中国的棋子。韩国《东亚日报》17日报道称, 安倍此次到访东南亚大撒“银弹”,仅向越南就提供450亿日元的贷款。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34期,摘自2013年1月18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