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美军从伊拉克逐渐脱身,其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更加频繁。其中美国不断增加在中国南海周边区域的军事存在 极其引人注目。2010年8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威拉德表示,美国将长期在南海维持军事存在,希望周边各国积极发展军力“保护各自领海”。2011 年2月,美国发表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重申将加强与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关系。美国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在南海区域的军事存 在,不断增加各种军事活动,成为导致南海区域形势紧张的突出因素。
前沿布局:美军基地密布南海周边
美国在冷战期间,出于和前苏联对抗的需要,在东南亚和南海周边构建了数量众多、设施齐全的前沿基地形成了以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为核心的东南亚 基地群。其中高峰时期,仅在菲律宾拥有的军事基地就达23个。1992年,美国虽然被迫关闭菲律宾苏比克、克拉克的军事基地,其他的军事基地同时都归还菲 律宾政府,但并没有因此撤出南海周边地区,而是通过签署双边或多边军事协定,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使用南海周边多个国家的军事基地和设施。
菲律宾 基于对菲律宾的重视,美军被迫从菲律宾撤出后,仍处心积虑地试图获得可以随时利用菲律宾军事基地的权利。上 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利用这一时期菲律宾政府对一些安全问题的担忧,先后在1998年2月、2002年11月与菲签署了《访问部队协定》、《后勤互助协 定》。根据这些协定,美军可随时使用菲港口、基地和机场,并获得菲后勤补给和服务。美国国会研究局称这一协议将使美军“一旦在西太平洋地区有军事行动,就 能把菲律宾当成补给基地”。
新加坡 新加坡是美军在南海周边军事存在又一战略支点,该国的森巴旺和樟宜海军基地是美国海军在东南亚地区可以长期无偿使用的军事基地。森巴班海军基地位于新加坡北部,扼马六甲海峡咽喉,可控制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樟宜海军基地位于新加坡东海岸,地处南海与印度洋接合部,是新加坡海军最大的军港。1992年美军从苏比克海军基地撤出后不久,就与新加坡签订了森巴旺海 军基地使用协议,使其成为美军舰船维修、补给中心和西太平洋后勤司令部驻地。2000年,美国与新加坡又签订樟宜海军基地使用协议,根据协议,樟宜基地外 港可容纳美军航母等大型舰艇靠泊,并为美军第7舰队及其他过往船只提供后勤补给和维修服务,樟宜也由此成为美海军自撤出苏比克湾以来在东南亚开辟的第一处 航母驻泊基地。樟宜基地的建成,大大拓展了美海军第7舰队的控制范围。此外,美军还以樟宜基地向周边东南亚国家辐射,通过签署军事合作协议,获得了在这些 国家的基地和港口停泊军舰、起降飞机的权利,并就此形成了一个以樟宜为中心的新的美军基地群。
目前,美国海军在东南亚地区有13个专项保障基地,除了位于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基地外,还通过租借方式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立了可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
联合军演:不断在南海周边秀武力
为显示在南海区域的军事存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明显增加了在南海及周边的军事演习次数。频繁的军事演习,成为显示美军实力、积极插手南海事务、增加美国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与以往比较,近年来,美军在南海周边的军事演习有更加突出的特点。一是演习次数更加频繁而且名目多样。除了“卡拉特”、“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肩 并肩”这些已经形成稳定运作机制的系列演习外,美国还与一些国家开展了大量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军事演习。如“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人道主义救 援、培训菲律宾武装部队以及基础设施援建等旗号,在菲律宾演习的数量和规模呈跳跃式增长。自2002年以来,美国每年在菲律宾境内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大致 在20次左右,从年初到年末几乎连续不断,使美国在菲律宾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军队。二是参演人数和演习规模与以往相比有大幅回升。2000年以来,美国开 始重新审视东南亚在其亚太安全战略部署中的地位,逐步恢复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演习规模也有所扩大。2012年4月举行的“肩并肩”演习,有媒体称美 军有4500人参加,几乎比菲律宾的2300人多出一倍。三是军事演习有从双边向多边扩展的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演习从双边逐渐向多边扩展,特别是美泰“金色眼镜蛇”、美菲“肩并肩”演习扩展成多边军事演习。不仅如 此,美军在南海周边组织的一些军事演习,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区域外国家在美国的力邀之下也开始参与进来。四是演习目的性突出,实战背景强。美国倡议发 起的“东南亚合作与训练”,内容最初以海上反恐为主,如今已延伸至打击海盗、跨国犯罪和走私等方面,反映了美军在南海周边军演内容扩大化的趋势。
通过联合军演,不仅加快了美军重返东南亚的进程,而且保持了美军在南海周边的长期存在,并促使美军更加熟悉南海周边的各类社会、地理、气候、人文等环境,有利于美军未来军事干预南海争端。
武器出口:为东南亚国家“装獠牙”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军费开支的逐年攀升,美国在南海周边国家的武器装备销售额逐年递增。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表明,越南 2010年的军费开支比2005年增长了172.8%,印度尼西亚增长了106%,泰国增长了96.7%。目前,美国已将东南亚视为其主要的武器销售扩展 区。根据SIPRI的统计,新加坡从美国进口的武器从2008年的2500万美元激增到2009年的8.14亿美元,2010年略降为7.19亿美元,成 为东南亚从美国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
为了扩大武器装备出口,服务其国家利益,美国非常灵活地转变对外政策。1991年印尼军队在东帝汶枪杀200余名示威群众后,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关系就一直 处于停滞状态,2002年断绝与印尼军事关系更被美国国会定为法律。然而,几年过后,形势很快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11月,美国以加强反恐为由,恢复 与印尼的军事往来,解除对印尼实施六年的武器禁运。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在2012年11月份公布了有关印尼在世界武器市场地位的报告。指出,此 前8年(2004-2011),美国对印尼的武器出口规模相对不大,仅为4660万美元但2012年得到的印尼武器采购订单剧增,能够确保美国在今后4年 内一跃成为印尼武器市场上的霸主。通过军售和军事援助,美国与印尼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关系。
美国曾经是越南的宿敌,长达10多年的越南战争,使越南深受其害。然而,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后,越南与美国的关系逐渐热络起来,不仅 外交关系得到改善,美越军事关系也日益密切。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河内时,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请求美国取消所有的国际武器贸易条例。如果 禁令取消,越南可能购买防空导弹、海岸雷达和海上巡逻机。
美国向南海周边国家大肆贩卖武器,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意图。南海周边国家相互间存在着很多矛盾,而且和中国并没有什么关系,相关国家购买美国武器有其自身 需要的一面。但美国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有意把焦点引向中国,进一步使该区域局势复杂化。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西蒙•维兹曼称,为了 推进对这一地区的售武,美国显然是在有意打“中国威胁论”牌。
积极反恐:在东南亚“收买人心”
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恐怖活动一直都比较猖獗。美国国务院2006年4月发表的反恐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是“全球反恐战争的主要前线”。
为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反恐,美国提供了许多援助以加强东南亚国家的反恐能力建设,包括训练政府部队、增强监察能力等。根据《美国一东盟反恐工作计划》,美国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情报分享、联合军事演习、反恐技术培训和指导。
实际上,美国还通过派遣军事力量参与到一些国家的反恐行动。自2002年起,一支名为“驻菲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队”(JSOTF-P)的美军部队一直驻扎在 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巴西兰相苏禄等地,协助打击菲南部的“阿布沙耶夫武装”等恐怖组织。这支特种作战部队约有100-450人,总部设在三宝颜 市的纳瓦诺兵营内,其作战训练区域约2万平方千米,覆盖整个棉兰老岛和周边海域。这支部队以参加演习为由,已常驻菲律宾达6年之久,已经变相实现了美军在 菲律宾的长期存在。
美泰军事合作也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得到强化。美泰反恐情报中心每年从美国获得2000万美元的援助,密切合作搜捕恐怖分子。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美泰加强 了在美国《国家反恐战略》框架指导下的合作。2003年10月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美国正式宣布泰国为“非北约主要盟国”,使泰美军事合作达 到越战结束以来最紧密的关系。
在参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反恐行动中,美国重视加强对这些国家的军事援助,并视为影响这些国家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援助、培训、联合军演和情报共享等方式,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不断深化,甚至超过上世纪80年代。
美国利用反恐加强在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存在,促使与该地区的相关国家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关系,取得菲、新、印尼、泰等国港口、机场等军用设施的使 用权,使美军可以随时进入。美国的军事扩张和在该地区的武器援助和出口,为该地区的军备竞赛推波助澜。这些都将成为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出现冲突和战略 误判,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影响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28期,摘自《当代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