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特朗普颠覆“达沃斯人”三观,习近平将其刷新

李世默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世默

若萨缪尔·亨廷顿泉下有知,他一定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十几年前,这位本时代最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学家,创造了“达沃斯人”这个名词,用以抑揄那些四海为家、信奉“跨国主义”的世界主义精英们。

达沃斯人梦想中的世界,国界将不复存在,国家这个概念将被废弃,万灵的选举和市场将成为一切事物的管理机制而一劳永逸。 对他们而言,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互联互通,更是种涵盖政治治理、国际关系和社会价值的普世愿景。

这周,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达沃斯年会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各方精英们聆听了他的主旨演讲。对达沃斯人而言,这简直是一等一的讽刺啊(一个共产党国家准备为他们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许多年来,达沃斯人看待中国的态度最多可以算是模棱两可。在掌控世界大局的全球性精英首肯之下,中国总算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统摄世界秩序的重要机构。

然而,他们对中国的否定和指责从未停止过,批评中国不承担全球责任,甚至借民主和人权等问题不停地干涉中国内政。在这些全球精英口中,中国常常被称作“搭便车者”,并顽固地抵制(达沃斯人制定的)全球治理规则的大一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六年后,西方国家和日本未能履行承诺,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本欲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板块,其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具有针对性地把中国排除在外。

贝拉克·奥巴马是名典型的达沃斯人,他在卸任前接受《大西洋月刊》深度采访,警告称中国如“……把民族主义奉为组织原则”,“作为大国却从不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只从区域势力范围的角度看待世界“,将导致世界动荡。

然而谁能料到,世界在六个月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英国脱欧公投到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达沃斯人的三观被颠覆了。 在普世化圣战的道路上,达沃斯人把本国人民抛在身后。

套用一句小威廉·巴克利的比喻,如今,达沃斯人认为理所应当支持自己的选民们,却站在进步的火车头前尖叫着“停车!”达沃斯人已完全乱了方寸,以至于反过来期望习近平拯救他们的世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头号贸易国,中国是否会擎起全球化的大旗?也许会。但中国的全球化将迎来全新的叙事,也许不会让达沃斯人如愿。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确定了中国保持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承诺。但他提出以下几点,是在座听众较为陌生的。

他指出,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其负面影响。他还强调各国国情有别,应尊重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必须致力于开放,但是前提是各方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差异。只有如此,开放才能惠及所有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多次提到“全球化”一词,但几乎每一次都在前面加上了“经济”这个限定词。

中国看待全球化的立场,向来都不是普世主义的。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奉行的核心原则是,各国应在不受外部干扰施压的情况下,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所说,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其带动作用在经济和金融危机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一向坚持对发展道路拥有自主决定权,它拒绝了达沃斯人“一刀切”的全球主义方案,立足国情,有选择地融入全球化,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使6亿多中国人脱离了贫困。其他投身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哪个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

如今,全球化进程遭遇困境已是尽人皆知。然而,经济和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将继续推动世界进一步互联互通。因此,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主席这样说道:“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习主席传递给达沃斯的信息是多元主义的,与现场大多数听众平日里宣讲的普世主义截然不同。习近平不是达沃斯人,但也许这才是全球化所需要的。在全球化的列车再次启程之前,它首先需要清空重置。

(此文为作者李世默原创,翻页看英文版全文《金融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