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07 08:19来源:参考消息网
![]()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22日刊登《美利坚分裂国》一文,作者为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李·德鲁特曼。文章全文如下:
两党地盘固化 看到媒体无休止地报道这场很可能势均力敌的总统大选,倘若有人认为政治竞争在美国仍然长盛不衰,那也情有可原。 但是,看看大多数州和国会的竞选,就会发现不同的局面: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两党选举竞争。美国与其说是一个两党制国家,不如说正在变成两个一党制国家。 大多数大城市、大学城、东北海岸和西海岸都是深蓝色的民主党控制区。大部分南方地区、大平原、落基山州和其间的郊区和农村地带是鲜红色的共和党控制区。两党不是直接相互较量,而是逐渐占据各自的地盘,交叠部分越来越少,共同问责日益消失。它们听取迥然不同的选民的意见,有着迥然不同的优先重点。它们面对的少得可怜的选举激励都要求它们扩大而不是缩小这些日益严重的分歧。总统候选人也在忽视全国大部分地区,而专注于几个总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摇摆州。 尽管不公正划分选区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众议院选举为何缺乏竞争性,但无法解释参议院或者选举人团的问题。无论展开多少超越党派重新划分选区的行动,都无法消除以地区为本、赢者通吃的选举与两极分化、地理隔绝的政党基本脱节的弊端。 这些模式很可能会延续下去:当前的党派地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政治结盟。在世界各地,城市地区往往比较左倾并信奉世界主义;农村和郊区则往往比较保守并信奉民粹主义。 美国失去这种平衡已有数十年,因为新政使得城市自由派和南方的农村保守派结成了匪夷所思的民主党同盟。只要不把民权问题列入议程,这个同盟就能维系下去。然而,即便在动荡的上世纪60年代过后,还是历经50年时间才巩固了现有格局。 缺少有效竞争 此外,随着美国更多的地方变成一党地盘,这些地方的另一政党意识到无望取胜,所以缺乏投资展开动员和政党建设的动力。这种投资匮乏使得潜在的未来候选人进一步减少,并且导致未来的选举越来越不可能出现竞争。 这些趋势对于国会民主党人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因为他们的支持者更密集地集中在城市地区(从而减少了他们的众议院席位),而且在非大选年投票的可能性较小(非大选年是大多数州进行州长选举的年份,从而使得该党缺少重要的州领导人)。 围绕未来缺少选举竞争的问题,乐观看法认为,这样使得国会议员不必时常为竞选连任的问题担心,批评者认为这会促使议员们实施短期而狭隘的立法。也许所有这些保险的席位最终可以让议员们得到解脱,促使他们思考下一个选举周期以外的东西,并再次成为真正的政治家。 深层问题在于,一个缺少有效的两党竞争的体系是一个完全朝着反方向推进的体系。如果绝大多数席位牢牢掌控在一个政党或者另一个政党手中,候选人就缺乏竞选连任的动力,也就不会主动去争取另一个政党的选民。要想形成一个机能良好的国会,这不是个好兆头。 相形之下,在两党竞争最激烈的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国会也许处于最顺畅和最有成效的状态。原因之一是竞争保证了稳定的人员调整率,新纳入人员是数量相对平稳的抱有新理念的新议员。竞争还会鼓励议员们达成协议以创造有助于他们当选的政绩。 议员们如今不再这样做了,因为没有必要。华盛顿一度存在的两党和谐关系是这种潜在选举形势的产物。要想重新形成这种有益局面而不纠正潜在问题,那就像是在河上架桥而不给桥塔打地基一样。 难以认清问题 当然,有些迹象表明,我们或许已经达到了选举无竞争状态的最低谷。例如,在总统大选中,蓝色州今年较往年蓝色有所减退,红色州的红色也有所减退。今年的分裂选票也很可能会增加。如果共和党真的成为唐纳德·特朗普的政党,而民主党继续吸引被特朗普疏远的温和而重商的共和党人,同时放弃怀旧的劳动阶层白人选民,就可能会使一些州和国会选举更具竞争性。改变人口构成(尤其是在移民人口越来越多的地方)可能也会改变竞争态势。还有些迹象表明,党内分歧逐渐破坏了长期以来的党内团结,为缔结新的跨界同盟提供了可能。 不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新出现的趋势需要助推。也许我们需要反思赢者通吃的选举模式,尤其是单一席位的众议院选区的选举模式——该模式加剧而不是消减了日益严重的地理两极分化,加大了两党显示党内多样性的难度。 我们采取的这种单一席位、赢者通吃的选举方式在发达民主国家相对罕见。这些不是宪法的要求。宪法让各州决定如何选举自己的代表。事实上,许多州起初实行的是多席位的选区。恢复这种做法可能比划定混合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竞争性选区简单得多。这样就能降低两党不同派别把成员送入国会的难度,使党内更具有多样性。这样还可能会催生一些较小的地区性政党,因为多席位使得候选人不需要得到广泛支持就有可能获胜。这些进展将增大国会达成一致的可能性。 不过,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是承认这个国家存在的问题。在数十年时间里,我们曾有过相当激烈的选举竞争,所以当时没有理由对我们的选举制度感到担心。不过,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延伸阅读】外媒:美国正成为一个分裂的社会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瑞士商报》网站12月10日刊登题为《美国正成为一个分裂的社会》一文。作者为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斯福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文章称,10日安格斯·迪顿将因为他的“消费、贫困与福利分析”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实至名归的。实际上在10月份获奖消息公布之后,迪顿与安·凯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份令人警醒的文献——其研究成果至少和获奖本身同样值得重视。 预期寿命远远落后 在对大量美国人的疾病和死亡数据进行分析后,凯斯和迪顿表示,美国中年白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都在下降,特别是学历只有高中毕业或以下的那些人。原因包括自杀、吸毒和酗酒。 美国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感到自豪,而且它可以自夸说,近些年来除2009年之外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增长。而富裕的一个标志原本应当是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长的寿命。 但是,虽然美国人均花费在医疗上的费用几乎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它的预期寿命却根本不在世界领先之列。比方说法国花在医疗上的钱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美国则占17%。尽管如此,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却比法国人少整整三年。 种族歧视无法消除 文章称,对于这一鸿沟,多年来很多美国人是这样解释的:美国是一个不均质比较严重的社会,而鸿沟则反映了黑人与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巨大差异。 种族之间的鸿沟当然是现实。据2014年公布的一项研究,黑人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白人女性少大约四年,而黑人男性的预期寿命比白人男性少五年以上。只是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是一个无辜的不均质社会的缘故。它是美国耻辱的一个症候:对黑人无所不在的歧视,这反映在黑人家庭中等收入还不到白人家庭的60%这点上。 医疗并非基本权利 文章称,美国是唯一医疗不被承认为基本权利的高度发达国家,这一事实令收入减少的后果变得更加严重。 当然,有的白人试图通过指出黑人的“生活方式”问题来将黑人较早死亡的原因归咎于他们自己。在贫穷的美国人当中(其中很大部分是黑人),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现象比较集中,这或许是事实。但是这些习惯本身是经济条件所造成的,根本不能算是种族的原因。 收入下降负债严重 凯斯和迪顿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理论站不住脚。美国正发展成为一个分裂的社会——不仅是在白人与黑人之间分裂,也在1%的人与剩下其他人之间分裂,在教育程度高与教育程度低的人之间分裂,不管他属于哪个种族。而且现在这一鸿沟不仅可以根据工资来衡量,也可以根据早逝者的数量来衡量。收入减少的话,白人也会早逝。 对于从事美国不平等现象研究的每个人来说,这些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今天,一位全职男性就业者的中等收入还不如40年前。在凯斯和迪顿所研究的时间段里,男性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下降了大约19%。 为了维持生计,很多美国人以重利向银行贷款。2005年,乔治·W·布什总统政府明显加大了家庭宣布破产并获准免除债务的难度。随后金融危机爆发,无数美国人失去了工作和自己的家。 当在全民就业时期设计的仅维持很短时期的失业保险到期后,他们就不得不在没有安全网的情况下自己设法应付(除了食品券),而政府却出手拯救危机的始作俑者——银行。 中产阶级负担加重 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说,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条件日益走出了他们所能触及的范围。大衰退显示了他们的脆弱。投资股市的人大部分财产都消失了,而把钱放在国债上的人看到他们的收益几乎降到了零,因为美国央行无情地将短期和长期利率一降再降。 面对直线上升的学费,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可能是贷款;但是因为在美国学生贷款实际上几乎没有可能免除,所以学生贷款看来比其他贷款更糟。 这些不断加大的财政压力令美国中产阶级负担加重变得不可避免。而这反映在吸毒、酗酒和自杀比例的上升上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作者在上世纪90年代末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时,美国从俄罗斯得到过类似的令人沮丧的消息。数据显示,当地国内生产总值自苏联解体以来下跌了大约30%。但人们相信真正的情况不仅于此。数据显示,男性的预期寿命下降,尽管世界其他地方的男性预期寿命提高。这证实了这种印象:在俄罗斯特别是大城市以外的地区,情况很不好。 国际经济绩效和社会进步评估委员会(我是该委员会的联合主席之一,迪顿也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强调,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个好的衡量社会安康的参数。有关美国白人健康状况恶化的新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个闻名的中产阶级社会正要发展成为首个前中产阶级社会。 【延伸阅读】美报:胜者将面对一个分裂的美国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11月4日发表题为《大选的胜者将面对一个更加分裂的国家》的文章。文章称,看看美国总统大选的形势,人民会惊叹于美国最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现任非洲裔总统为谋求连任而与一位摩门教徒展开对决。这个国家历史上的分裂似乎已不复存在。再看看问题的另一面:人们仍然深受分裂的影响,2012年的选战似乎加剧了分裂。 文章指出,无论取胜的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胜者将掌管这个在政治、经济、世代、种族和社会方面严重分裂的国家。下一届美国总统还很可能会面临分裂的国会。一年来,美国国会似乎不顾其中涉及多少利害关系,执意制造僵局。 一旦计票工作结束,下一届总统姓甚名谁不再是个谜,人们必定要面对更深层的问题:在数十年的社会进步之后,美国的两极分化为何仍如此严重?如果大选像之前预料的那样势均力敌,那么在接下来的4年里,占据白宫的人如何能弥合党派分歧,完成为公众服务的重大任务? 曾经担任比尔·克林顿总统顾问的威廉·高尔斯顿说:“在世人看来,我们正面临管理危机。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美国的未来。” 文章称,华盛顿两党之间的积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10年间混乱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小布什在第一个任期出兵伊拉克,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极其不得人心,激起了自由派民主党人的愤怒。反战情绪伴以2008年经济危机引发的动荡和焦虑,把奥巴马送上了总统宝座。 无党派的皮尤研究中心展开的民调显示,分别认同两大党政纲的美国人之间出现了25年来最严重的意识形态分歧。皮尤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科胡特说:“华盛顿出现对立的原因之一是整个美国出现了对立。” 文章指出,裂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地理和人口结构差异。美国乡村长期支持共和党,沿海的金融和教育中心则支持民主党。专家说,最近的经济忧虑使得这些党派分歧越发严重:保守派希望减少开支,民主党人则认为政府需要增加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责编:HuanQ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