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索路:后记

来源:犀乡资讯网   发布于 2016-09-12 00:00作者:editor3

后记

(2012年8月)

千禧年朋友大聚会之后,在朋友当中开始掀起谈历史与 酝酿写历史的氛围。

从2000年4月起,卢友爱接受朋友的建议与鼓励,开始啟动收集、整理和编写有关历史的工作。他首先参阅整理现有保存的一些内部资料。接着,他先后到各地(包括西加)去访谈,作实地调查。去第一省时,有时跟洪楚廷或王连贵或余清禄同行,得到陈文诗、沈泽珠、温贤定、賴福枝、林亚美等朋友的热情接待和多方面的协助。也得到一批老友 将他们手头拥有的或亲身经历的宝贵资料寄来。这是对我们编写历史的信任与鼓励。

他边收集,边整理,边编写。到了2004年2月,将近4年期间,他初步编写了三本书(《1990年和平谈判》、《斯里阿曼行动始末》和《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讨》),编辑《党军文献资料》等,《友谊丛书》从第3-5期,主编了3本。待《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讨》(以下简称《40年史》)初稿形成后,他先后给10多位有关朋友审读,征求意见。6年多来,他断断续续做些修改与补充。

2010年年底,一位朋友提出,这本较有代表性的《40年史》要設个编委会以集体 名义来出版。他的建议得到多数朋友的响应。民都鲁、诗巫和古晋的朋友还提出编委、審稿的人选和出版等具体处理方案。2010年12月19日,我们成立了临时编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2011年8月30日才确定正式编委会人选。

我们曾经在2011年2月5日、3月6日、3月27日、8月30日、11月9日,12月9日和2012年2月10日 相续召开了编委会,讨论了出版形式(以个人或集体名义出版)、确定编委和审稿人名单、及编写原则与应注意事项等。

在编辑讨论过程中,曾确认本书内容的定位。有的朋友认为,只要纪史不评史 ,或先出纪史,后出评史。編委认为,除了历史纪实之外,还要有评论和总结。

历史交由后人去评说或定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应当说,更主要的是,应由当事者、参与者自己来总结和评论。由于他们是斗争亲身经历者,对情况比較了解。

完全交由别人或后人去总結和评论,那是我们对历史的不够负责。我们也确定应努力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真理,让事实来说話的原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事实是怎样的,我们就怎样写,决不扭曲篡改历史事实,也不夸大或缩小历史人物的缺点错误或成绩优点,揭示历史真相。

(二)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思想原则。我们尽自己的责任与能力,尽可能全面的记载与反映从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北加里曼丹革命斗争史,从中也探索在历史的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驗与教训。(三)在《论述》的栏目下,我们收录了一些对重大历史事件持不同立场与观点的文章,目的是方便读者对照阅读,俾便对有关的分歧、论争或批判作出本身的判断。

根据朋友们的建议, 我们决定把初稿复印了广泛发給朋友們阅读,希望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发给的对象,第一省方面,有林和贵、黄纪作等近30位;诗巫方面,有贝文对、黄理生等10多位;民都鲁方面,有洪楚廷等近10位;美里方面,有陈李生、田英成等7位;沙巴方面,有黄冠俊等5位。此外,也发给外国的一些朋友。
我们也规定愿意审稿的朋友在三个月后,把意见提出。大部分审稿的朋友都

从不同角度积极提出意见。有一些朋友阅读了书稿,但谢绝成为审稿人或编委;也有人表示暫時不宜出版,或反對出版此書。

卢友愛承担主编的任务, 他集中和整理了审稿者寄来的意见,作进一步补充与修改。然后再寄给有关朋友征求意见,以求充实和完善内容。從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这样往返来回共修改了五次。

在2011年8月30日的会议上,确定《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讨》作为书名。

因为在历史上,三邦都是汶萊苏丹属地,也是英国殖民地,我们的革命目标就是要实现北加里曼丹人民共和国,我们成立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和北加里曼丹民族解放同盟及其所进行的斗争,就是要达致这一理想与目标。汶莱人民揭竿而起,早就打着“北加里曼丹”的旗号,尽管我们当年主要还是在砂拉越土地上开展斗争,但革命有先后, 发展也不平衡,在时间与范围來讲,并不能否认我们所要寻求的目标与理想。在国际上,文铭权对外也引用这个名称,而使“北加里曼丹”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对转载的文章当中,比如 刊载的附录,发现其中有错误的,我们尽可能保持原状,一般不予以修改。

值得一提,王连贵友除了认真帮忙修改外,他还参加了第一、二、三和第十二章(第一、二节)的编写工作。另外,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為完成本書的任务而出錢出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埋名隐姓的朋友。

感谢余、吳、洪、王與劉友在经济上给予的赞助。感谢洪楚廷、王连贵、温贤定、陈文诗、沈泽珠、何君灿、俞诗东、曾佩雄、邓 裕 强、张子华、房月梅、黄招发、黄祥耀、林世芳等及不愿留名的朋友,对书稿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谢谢洪楚廷为本书写序言。

总之,本书是集体努力的结晶,沒有大家共同 的努力,是不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

尽管我方的历史由我方自已来写,但在現实的条件下,编写既有困难且具有局限性,我们不能要写就写,畅所欲言,有些要保留,有的写了还要删掉,有的还要三番五次的修改.在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促使下, 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在我们这样一个落后、各邦各族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条件下搞革命,又沒有经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使今天我们在编写历史、进行总結之际,仍还有很多未被认识的问题。编写这本历史书稿, 难免还有缺点錯誤与不足之处,希望朋友们与广大读者能 给予指正。我们在书名后加上“探讨”两个字就是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与充实。在这个基础上希望今后,能出一本更加完整、更加客观地反映当年北加里曼丹40年的革命斗争史。

《 北加里曼丹革命40年探討》 編委会


 

参考书目:

 

1, 各地有关群众及各战线前同志的口述。

2, 党军文献资料。

3,《友谊丛书》系列。

4,《白皮书》、《拉让人民之声》、《大众报》等有关当局出版的刊物与报纸》。

5, 刘子政的剪报和有关書报。

6, “老朋友”的《北加里曼丹革命史片段》。

7,《历史回顾,我的告白》,林和贵(2002年3月31日)

8,《砂拉越革命武装斗争》,洪楚廷(1988年2月23日)

9,《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沈友贵,《追溯烈士们以鲜血染红的路>>,沈友贵(2001年)

10,关于砂拉越人民游击队第一支队的简述,曾佩雄,(2004年)

11,关于北加人民军第二支队,杨传兴(2004年)

12,“Sri Aman Peace Restored In Sarawak”- compiled and published by the Malaysianinformation services, Sarawak.

13,《墙内岁月》, 李一文、何苦、韓心,(1991年6月30日)

14, 斯里阿曼行动后的北加人民游击队,广平(2004年)

15, Crimson Tide Over Borneo – Edited by Patrick Yeoh, Thoo kim Nyian andJames Ritchie

16, Sarawak Internal Security –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17, Tim Hardy 在 the free library (Borneo Research Bulletin) 网站发表的回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