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走得太慢

《星洲网》2016-05-14 09:56

砂州選舉結束,輪到大港和江沙雙補選,接下來是準備可能在明年舉行的全國大選,預料政治人物在未來一至兩年又將把焦點放在政治,而不是拚經濟和民生。

國家領袖把政治看得太重、眼中仿佛只有政治,以為擺平政治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譬如,國際貿易及工業部長慕斯達法日前表示希望,在砂拉越州首席部長阿德南領導的砂州國陣贏得州選舉後,能有助於加強投資者的信心,令砂州成為出口的最大貢獻者。

贏得選舉,就能夠加強投資者的信心?難道投資者也只關心政治?事實上,砂州選舉後,外資已開始拋售馬股,馬幣兌美元又跌破4.0。

大馬日本貿工商會(JACTIM)公佈的調查指出,由於日資預計經商環境持續嚴峻,因此多不願意擴充大馬業務,願意增加在馬投資的日商,從去年同期的49.1%,減至36.7%,有意減少投資的日商也從8.9%提高到9.4%。

這說明政府必須解決經商環境問題,才能吸引和留住外資。

反對黨也一樣把政治議程放在首位,比如,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說,希望聯盟最大的挑戰在於首相納吉是否敢於採用阿德南的模式,即拒絕極端及種族主義政策,若納吉真的沿用這個模式,那希盟在下屆大選就會面臨存亡的生死關頭了。

為甚麼希盟的最大挑戰不在於消除內部矛盾,強化與國陣不一樣的政策?

與其擔心國陣走對了方向,不如向人民提出國家走出困境的方案和對策、改善希盟州屬的治理,藉此說服人民,希盟有更強的治國能力,並向國陣施壓。

砂州選後,阿德南模式成為熱門話題,為甚麼巫統成立70年、國陣執政59年,都沒有自己的治國模式,卻要仿效一州的首長?納吉上任時,提出的新經濟模式去了哪裡?

兜兜轉轉了那麼多年,國陣政府還在為是否承認統考文憑的課題爭議不休。在砂州國陣狂勝後,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說,對他個人而言,他看到了政府承認統考文憑的“東風”已到來,目前只剩下“一里路”的行程有待走完。

但是,巫青團執委沙里爾卻反對承認統考,而高等教育部也強調,有關獨中統考是否受承認的事項,政府目前還在討論中。

這顯示國家走得並不快,為何進入公立大學的資格與條件不能調整?政策如此僵硬,還談甚麼成為區域教育中心?

這個世界的變化非常快,應變得慢將陷入困境。日本曾經走在科技的尖端,發明Walkman和子彈列車,但是過去30年來過於保守,致使經濟低迷,連安培經濟學都救不了,現在日本政府不得不設立創業基金,鼓勵企業創新。

中國也在擁抱新科技,逐步朝“去紙幣化”、“無現金社會”目標邁進,“互聯網+”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大馬政治人物今天還在談不要濫用互聯網,看不到當中的機會。大馬今年3月出口只微升0.2%至666億令吉,遠遜於2月取得的6.7%成長佳績;今年首季經濟成長4.2%,是連續五季放緩,這顯示經濟逐漸失去動力,必須有新的刺激措施。

我們必須迅速的對外界的變化做出回應,才能克服考驗,窩裡鬥只有死路一條。

目前民粹主義當道,許多國家的當權者一味討好民眾,卻缺乏革新能力,最終為國家和人民帶來痛楚,我們還要一頭沖進去嗎?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砂州2016選舉】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

點看全文: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40009#ixzz48cimbZ2U
Follow us:@SinChewPress on Twitter|SinChewDail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