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现象”折射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固化,民心思变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余翔      时间:2016-04-06

3月9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伯尼·桑德斯在密歇根州举行的初选中再次击败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这让希拉里 希望尽快在民主党内胜出的希望破灭。虽然外界对行政经验丰富的希拉里普遍看好,但若从战绩来看,希拉里目前仅在21个已经举行初选的州中赢得12个。桑德 斯的”顽强生命力”给希拉里造成了困扰,迫使希拉里不得不表态称,没想到桑德斯如此顽强,需要认真对待。

桑德斯这样一个“非传统类型”参选 人在初选中坚持如此之长的时间,构成了所谓“桑德斯现象”。桑德斯或者所谓桑德斯现象固然与其竞选阵营相对有效的选举策略有关,但更与当前美国国内求变的 社会思潮有关,反映出美国平民阶层对现状的不满。对此,桑德斯亦并不讳言。在密歇根州获胜后,桑德斯称胜利意味着他的”政治革命”顺应社会思潮,获得民众 的支持,在全国拥有强大的力量,其政策主张将继续帮助他赢得其他州的初选。

20162179549.jpg

痛斥“亿万富翁们”,桑德斯受贫民青睐

对 美国民众关心的贫富分化问题,桑德斯直言“一个国家中0.1%的上层拥有相当于下层90%的财富,是不道德、不正确的”。在演讲时,桑德斯常会把资本主义 的贪婪拿出来痛斥一番:“我们的竞选要告诉那些亿万富翁们,他们不可能继续这样呼风唤雨,他们的贪婪正在毁灭我们的国家。”桑德斯的言论为其赢得了平民阶 层的大量支持。今年2月,桑德斯募得4200万美元的资金,创下所有总统参选人单月募集资金的最高纪录。

桑德斯的政策主张着眼于缩小贫富差 距,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全民健保,反对政治献金。他还主张增加遗产税和华尔街投机税,并将联邦最低工资从目前的每小时7.25美元大幅度提高到每小时15 美元。他要求公立大学全部免费,并打算投资1万亿美金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就业机会。此外,他还主张建立单一的全民健保体系,实现“人人有医 保”,并将大财团黑金踢出政治选举,分解大的金融机构,遏制其投机活动。

桑德斯在艾奥瓦州造势时表示,他将推动“建立一个能够代表所有人的政府,而不只是国家中最富的那些人”。桑德斯反对腐败的竞选资金筹集行为、不公平的经济现状以及运作失灵的刑事司法体系。

当美国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阶层流动性下降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认为传统领导人物无力改变,希望能从传统体制外找答案。桑德斯这种非传统类型的参选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了青睐。

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固化,民心思变

20 世纪以来,美国历史上出现几次大的经济思潮。1929-1933年大萧条后,美国掀起了对自由资本主义反思的思潮。1929年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新古典经 济学派理论家泰勒就发表了《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指南》一文,强调资本主义国家如果采用“指导性计划”来对市场经济加以宏观调控,将对经济大有好处。在这股思 潮下,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金融的政府监管。美国民主党领袖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纳了由国家干预、政府进行计划调控的建议,开始实行“新政”,在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之外,又增加了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美国政府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赋予政府更大的监管权力,对大银行进行拆分,并要求金融 业不得混业经营。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世界当代史教授托马斯·鲍斯泰尔曼在其著作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起,平等主义和包容精神成为 美国人关注的议题。此外,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使得西方国家开始怀疑凯恩斯主义并转向寻求新的指导理论。代之而起的是“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 的各种思潮,所谓的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等就是在这一期间产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期,经济高速发展,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 经济上的成功提升了美国人对自身模式的自信。美国总统克林顿等在此期间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主张,在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自由主义”与代表资产阶级左翼的 “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在体制上,则是在偏于自由主义的”美国模式”和偏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模式”之间,寻求一种妥协方案或混合体 的形式。

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引发了反思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其突出表现形式是茶党的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的兴起。他们认为金融危 机对中产阶级和穷人造成了巨大打击,而经济复苏却”嫌贫爱富”,令富人首先受益。2015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 占比例已不到一半,从1971年的61%减少到49.4%,中产阶级已不再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空心化被认为是美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一个 “临界点”。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社会已出现了贫富差距“固化”的倾向。一些贫民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

哈佛商学院2015年9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受访者预计未来10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将获得国家收入增长的41%,远超过“16%”这一合理水平。如果不改变此种情况,贫富差距将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将被严重堵塞。

对贫富分化拉大的不满导致呼吁社会平等主张大受欢迎,桑德斯受欢迎也正源于此。

很多美国人认为桑德斯的政策主张为“社会主义”主张,认为桑德斯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美国年青一代人缺少冷战经历,在政治上持相对开放态度,这为桑德斯的政策主张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从 政策内容上看,桑德斯并不是学理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者,而更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者”。他希望引入国家干预,迫使垄断资本集团对底层民众做出一定的让步,限 制和规范资本的权力,促进社会公正。他所设想的所谓“社会主义”主张既不同于前苏联,也不同于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式社会主义。从政治和社会形态上看,桑德斯 的政策主旨更类似北欧的高福利政治经济模式:国家通过高税收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说,桑德斯现象的持续存在并非全新事物,只是传统追求社会公平 主张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回潮。

在民主党内阻力大过希拉里

马萨诸塞大学杰拉德·弗里德曼教授对桑德斯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测 算,认为如果能够得到全面实施,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1%提高至5.3%,家庭中位收入将大幅度提高22000美元,将新增2600万个工作机会,失业 率将降低至3.8%,贫困率从13.9%降至6%,而目前高达1.3万亿美元的巨额财政赤字将变为财政盈余。这一测算的科学性暂且不论,问题的关键是桑德 斯能否有机会实现上述政策主张。或者说,桑德斯能否走完初选,并赢得党内提名。

虽然桑德斯的出现在一些方面符合当前社会思潮,但能够获得底层选民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桑德斯就一定会赢得初选。

与 希拉里更加重视大财团、大企业、重要人物不同,桑德斯更加重视草根、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民众。希拉里的竞选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于大财团的支持,而桑德斯的经 费主要来自于平民阶层几十美元的“买菜钱”。2015年10月公布的大选财政报告显示,桑德斯筹得的两千万美元政治捐款中,200美元以下的捐款占总款项 的77%,而希拉里的筹款则大部分来自于大额捐款。

美国的总统选举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众直选,而是由代表民众的选举人投票产生。因此在目 前美国的选举制度下,赢得普选并不能保证赢得选举人票。所以,桑德斯最后是否能够代表民主党对决共和党最终候选人,还有很大的未知数。桑德斯的很多政策主 张如重税、加强监管等将触碰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因此招致华尔街的不满。可以预想,桑德斯在民主党内的竞选之路将遇到比希拉里大得多的阻力。

为了削弱桑德斯的选举优势,希拉里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进行过程中吸纳桑德斯的政策主张。靠打“悲情牌”取胜的桑德斯届时将作何调整仍待观察。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小额捐款,桑德斯可能会在未来竞选中采取争取民粹主义支持的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桑德斯的自身政策主张也有不少硬伤。例如,桑德斯一直反对自由贸易,这一立场与社会长期发展趋势不符。反对自由贸易并非社会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构成要素,桑德斯的立场带有其个人主观色彩。

桑 德斯现象的持续发酵已经引发了美国对自身国内问题的关注,总统参选人们大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无论是谁最终赢得大选,其都 会在未来执政时考虑到桑德斯现象所代表的社会深层变化。从这一点来看,桑德斯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思潮变化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特约撰稿 余翔 发自波士顿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0160.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