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力量或多或少得到发展的共产党主要是那些社会民主党色彩较少的共产党,它们是当前西方政党政治中最激进的左翼,而那些社会民主党化色彩浓厚的共产党,由于失去了传统的阶级属性,身份特征模糊,力量在危机后依然不升反降。
在欧盟的塞浦路斯,其前身为共产党的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总书记季米特里斯•赫里斯托菲亚斯在2008年2月举行的第六届总统选举中,以53.36%的选票当选为总统,成为欧盟成员国当中唯一一位共产党的国家元首。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他的获胜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日共现有党员高达41.5万人,成为日本第四大党,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的发行量至少超过160万份,时隔21年后重又实现了增长。
俄共将所有脑力和体力雇佣劳动者扩大为党的社会基础,提出将自己的思想首先诉诸于一切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的人;俄共每年吸收上万名大学生和青 年人入党,恢复了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并对之进行指导。工作重心向下转移,工作重点从议会内转到议会外。俄共将工作着力点由国家杜马转向地方自治机构,把发 动和组织群众的抗议行动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方针。
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印共(毛)纳萨尔派活动的影响,其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他们还在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不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片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的“纳萨尔地带”。处于其影响下的人口更是多达1.8亿。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共产党获得重大发展
•刘志明•
[内容提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所谓“转型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等国中不同类型 的共产党组织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新挑战的同时,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人心思变和社会主义吸引力明显增强的有利时机,致力于加强思想、理论、组织和工作作风 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并着力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实现了对各自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共产党获得重大发展是谁也无法否认 的客观事实。
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党员人数大幅增加
目前世界上有中国、朝鲜、越南、古巴和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由中国共产党、朝鲜劳动党、越南共产党、古巴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2008年国 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新挑战的同时,致力于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地位更加稳固,民众威望和社会影响更是不可替代。
1.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针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更加凸显的一些严重削弱党 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的问题,适时推出了包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 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 育,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大兴密切 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及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举措,使党 的建设取得新成就。比如,从2008年3月开始试点,同年9月正式启动,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的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 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 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的各项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展 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发展党员297.1万名,其中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党员134.8万名,占全国新发展党员总数的近一半。发展35岁 以下党员241.1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1.2%;发展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91.9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9%。各级党组织中具有高学历、 高技术职称的党员比例持续上升。2009年,党员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1%,比上年有所提高。2010年新发展党员307.5万名,比上年净增 227.4万名,增长2.9%。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其中一线的工人人数近700万人,农民党员有2400多万人,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约1841.3万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37.1%。35岁以下党员占24.3%。
2.朝鲜劳动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国际环境对朝鲜一直不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朝鲜,但朝鲜劳动党紧紧围绕实现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经济建设 战略目标,在2009年接连发动了“150天战斗”和“100天战斗”,2010年又大力倡导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掀起了集中全国力量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热潮。2011年1月,朝鲜劳动党领导并制定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确定了基础设 施建设、农业和电力、煤炭、石油、金属等基础工业及地区开发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框架,并“展示了在2020年达到发达 国家水平的前景”。朝鲜劳动党这一系列正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以及其通过加强和完善党的机能机制,着力为党的领导机构补充新鲜血液、强化党对人民政 权和青年同盟的领导,以及不断提高军队党组织的坚强保垒作用和对党章进行大修改等举措,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朝鲜劳动党现有党员400多万人。
3.越南共产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越南共产党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活动、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文 化建设,以及努力加强党内民主与党风廉政建设等各种举措,不仅卓有成效地应对了“四大危机”(即经济落后和国际竞争危机、偏离社会主义危机、官僚主义和腐 败危机、“和平演变”危机),而且改善和加强了党的领导,同时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全国现有约360万党员,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稳固。在2011年1月12 日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在他的政治报告中表示,越南共产党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革新开放 事业,团结一切力量推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防和安全,扩大对外关系,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到2020年将越南基本建设 成为现代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
3.古巴共产党
在古巴经济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美国长期对其实施封锁政策,而仍然“比较困难”和国内外形势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古巴共产党与时俱进,努力从思想、 组织、作风和道德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 各种政治组织的作用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同时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根据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 卡斯特罗在2011年4月16-19日举行的古巴共产党“六大”上所作的中心报告,古巴共产党现有约80万名党员。
4.老挝人民革命党
自1975年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一直是老挝的执政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廉洁、坚强有力的执政党的党的建设的基本目 标,继续坚决贯彻党的八大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战略部署,通过党政工作重心下移来加强基层工作、坚决抵制官僚腐败现象、努力防止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企 图、继续改进政治体制,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加强党和人民团体的联合与合作等举措,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党员人数显著增加。在第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全国共有19.17万名党员。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为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的朱马利•赛雅贡强 调,老挝人民革命党今后要更加增强带头模范作用,发扬革命斗志和创新能力,把老挝人民革命党建设成为廉洁坚强稳固的党,使党的作用和能力符合新时期的历史 使命,以利于更好地继续坚持全面的革新路线,继续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力量有所发展
客观地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普遍处于困境。但是,随着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全球的蔓延,广大民众重新深刻认识、积极评 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正如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WP)编辑乔尔•戈伊尔指出的,金融 危机使“已被边缘化了几十年的左翼终于获得巨大的发展契机”。
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过努力重建,美共的力量有所恢复,现在美国共产党是美国左翼政党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政党。目前几乎每个州都有美共的分支。登记在册的共产党员约有5000名,党员成分主要是产业工人,也包括一些科技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等。
在法国,因为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威胁,右翼政府的强权攻势,以及对改良派社会党的极度不满,法国群众的“左倾”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使一个以法国激进左派政 党“革命共产主义同盟”为基础、同时集合了其他激进左翼力量成分的“新反资本主义党”于2009年2月在巴黎市郊应势而生。在短短几个月内,“新反资本主 义党”在法国各地就成立了460个地方性委员会,吸引了9000多人参加。
在欧洲其他国家始终保持左翼特色的共产党,如希腊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等,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通过深入阐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 源,提出各自着眼于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反危机举措,力量也有所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欧盟的塞浦路斯,其前身为共产党的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总书记季 米特里斯•赫里斯托菲亚斯在2008年2月举行的第六届总统选举中,以53.36%的选票当选为总统,成为欧盟成员国当中唯一一位共产党的国家元首。俄罗 斯《生意人报》称,“他的获胜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在日本,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舆论及相关的数据都表明,伴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日共的人气在逐渐提升。日本共产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9月至 2008年12月吸收1.4万名新党员,其中年轻人比例上升,现阶段每月新增约1000名。这与执政党自由民主党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正面临大规模党员流 失,党员人数从鼎盛时大约500万人跌至眼下大约100万人。日共现有党员高达41.5万人,成为日本第四大党,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组 织。而且,日本共产党在全国设有2.4万个基层办公室,在地方和县级议会中总共拥有3000多个席位。这使得日本共产党成员当选地方官员的人数比其他政党 都多。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的发行量至少超过160万份,时隔21年后重又实现了增长。
需要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力量或多或少得到发展的共产党主要是那些社会民主党色彩较少的共产党,它们是当前西方政党政治中最激进的左翼,而那些社会民主党化色彩浓厚的共产党,由于失去了传统的阶级属性,身份特征模糊,力量在危机后依然不升反降。
三、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摆脱困境,“迎来第二次生机”
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组织虽然在剧变之初面临极为险恶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但大多还是很快实现了各自在逆境中的崛起,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它们依 然是各自国家政坛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但是进入21世纪,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包括该地区最大的共产党组织俄罗斯共产党在内,因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 好转或党内的分裂等原因,影响力逐年下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致力于摆脱困境的大胆作为,让人们看到了它们 “迎来第二次生机”的希望。
俄罗斯共产党党员队伍年轻化步伐加快,民意支持率大幅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们习惯以“老年党”、“白发党”、“退休者俱乐部”等称呼俄罗斯共产 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俄共在改变党员年龄结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一方面,俄共将所有脑力和体力雇佣劳动者扩大为党的社会基础,提出“将自己的思想首先 诉诸于当代工人阶级,广而言之,诉诸于俄罗斯各劳动阶级和阶层,即诉诸于一切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为民众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服务的人”;另一 方面,每年吸收上万名大学生和青年人入党,恢复了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并对之进行指导。工作重心向下转移,工作重点从议会内转到议会外。俄共将工作着力点由 国家杜马转向地方自治机构,把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抗议行动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方针。现有党员16万人,仍然是目前俄罗斯乃至原苏联地区最大的共产党。同时, 俄共提出的基于保障社会公正的反危机纲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增强了自己的民意基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国内几乎所有民意调查结果都证 明,人民对于俄共的反危机纲领的基本主张是支持的。正如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2010年3月的俄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的,“民意转变已经初具轮廓,在 2010年3月14日的8个地区选举中,俄共的平均支持率为20%。我党获得高支持率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成功地让整个社会了解了我党反危机纲领和呼吁书 《俄罗斯之路--前进走向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党三位一体的立法倡议获得了热烈反响。它包括:(1)终止统一俄罗斯党组织的掠夺式住房公用事业改革。 我们的要求是,住房公用事业收费不得超过家庭收入的10%。(2)我党的消除大规模贫困计划提出,应该对寡头们的超额收入提高税收,他们在危机的一年中却 大发其财;并且停止向银行家及其帮凶注资输血,所得资金用来消除大规模贫困。该计划获得了老干部、母亲和儿童的大力支持,也赢得了整个社会的热烈欢迎。 (3)我党提出的国有化、禁止变卖国家财产的要求得到了广泛支持。”
在俄罗斯目前的社会舆论中,正继续致力增加党的成员和让党的活动更有效率、正为党的现代化全力以赴的俄罗斯共产党,被普遍认为“是得到劳动人民和所有由于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自由主义改革而陷入贫困的民众支持的政治力量,是以全国性的、有组织的干部资源为基础的党,也是以组成这个国家的俄罗斯人民为基础的 党”。
乌克兰共产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组织结构在不断壮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乌共致力实现党的组织成分的年轻化、党组织在“所有的居民村”的 全覆盖,并以提高党员的素质为着力点努力建立一个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知识界,让人们看到了乌共在乌克兰振兴和崛起的希望。2008年共有11600人加入乌 共,其中40%是青年人。到2009年9月初,党员总数已经高达108000余人,是独联体国家中就综合实力而言仅次于俄罗斯共产党的第二大共产党组织, 基层组织9000多个,在乌克兰议会中拥有27个议席,是第四大议会党团,也是乌克兰目前唯一能进入议会的左翼政党。而且,党员结构也有所改善:到 2008年6月初,乌共中不到40岁的党员有17000人,不到30岁的党员也有7000人。
哈萨克共产党同样实现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发展。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曾一度被禁甚至遭到取缔,哈萨克共产党也不例外,一度处于政治生活的边缘状 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哈萨克共产党通过利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可以实现的所有形式和方法为争取劳动人民的政权而斗争,提出重点在于改善民生的各种反危机 措施,以及与哈萨克共产主义人民党的重新合并等重大举措,成为令人瞩目的哈萨克反对派政党之一,实现了自己在逆境中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哈萨克国 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哈萨克共产党现今拥有党员约五万人,是国内较大的政党之一,主要的支持者为中年以上人群和怀念苏联时期的人,在普通劳动群众中,特别是 生活贫困的居民阶层中拥有较高的支持率,其党员也大多属于这一阶层。
四、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蓬勃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加强国际联合与团结、组建左翼联合阵线、重新明确党的定位,以及通过加强党的思想、理论、组织和作风等各个 方面的建设,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呈蓬勃发展态势。 在亚洲,印度共产党和尼泊尔共产党发展迅速,影响力巨大。印度的三个共产党组织,即印共、印共(马)和印共(毛),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都获得了巨大发 展。印共和印共(马)主张通过议会合法斗争和平掌握政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各有60万和80万党员,这两个党现在在印度议会中共有48名议员,印共 (马)还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立普拉邦执政达30年之久。主张暴力革命的印共(毛)是由印度最主要的两个纳萨尔组织,即安得拉邦的人民战争集团和比 哈尔邦及其邻近地区的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在2004年合并而成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革命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涉及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印度12个 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纳萨尔派活动的影响,其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他们还在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不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片面积达 9.2万平方公里的“纳萨尔地带”。处于其影响下的人口更是多达1.8亿,也就是说,印度每6个人就有1个人生活在印共(毛)的影响之下。此外,据新德里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在印度,纳萨尔运动的支持者约有8万人,其中7000人为武装分子,具有一定的军事行动能力。已被印度政府视为国内安全 的“巨大挑战”。
尼泊尔则活跃着十多支共产党组织。在这些共产党组织中,以尼共(毛)和尼共(联合马列)的实力为最强。尼共(毛)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并不排斥多党竞选 和议会道路。尼共(联合马列)则坚持“议会斗争为主,街头政治为辅”的斗争方针和策略,更多强调议会的“合法斗争”,主张通过多党民主制度发展“革命民 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自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两党都曾执掌过国家政权。在2008年4月尼泊尔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尼共(毛)赢得 多数席位,并被授权组织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第一届政府,普拉昌达成为总理,尼共(毛)处于执政地位。2009年5月23日,尼制宪议会选举尼共(联合马 列)前总书记马达夫•库马尔•内帕尔为新一届联合政府总理,尼共(联合马列)得以再次执政。2011年2月3日,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卡纳尔在尼制宪会议 举行的总理选举中以多数票胜出,当选为新一任尼泊尔总理。目前,尼共(联合马列)有党员11万人左右。
在亚洲其他国家中,叙利亚共产党(费萨尔派)和黎巴嫩共产党在各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各有党员数千人。
在非洲,1921年7月成立的南非共产党建党历史悠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人人平等、按需分配 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南非共产党继续坚持“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开始!”的理论指导,坚持“求质不求量”的党建原 则,严格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致力建设“既对我们的成员负责,又对我们更广大的工人阶级支持者们负责”的“群众性的先锋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影响 不断增强,现有党员约2.3万人,是非洲社会主义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南非最重要的参政党,2009年,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 简称“非国大”)领导的三方联盟(南非共、南非工会大会和非国大之间的阶级联盟)在全国大选中获胜。虽然作为联盟成员的南非共产党在国民议会中只获得9% 的席位,但这一选举结果也显现了其潜在的政治影响力。
在拉美广大地区,巴西共产党、智利共产党、委内瑞拉共产党、乌拉圭共产党等共产党组织,在各自国家的政坛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巴西共 产党,这是一个有着光荣斗争传统的党,它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旗帜。苏东剧变后,巴西共产党仍然“捍卫着科学社会主义”,在重申马列主义原则立场的同时,也反 对教条主义,对自己的斗争策略进行调整,“暂时将不考虑武装斗争问题”。随着21世纪拉美地区和巴西出现一批批左翼力量崛起的“政治新气象”,巴西共产党 与时俱进,提出“巩固胜利,参加政府,促使政府实现变革”的新主张,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共产党为进一步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调整 中央领导机构,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着力提高党的各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认真地、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和培养党的新一代干 部,明确规范党的成员在政府和议会中的活动,并提出“替代野蛮资本主义”、“建设具有巴西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巴西式方法”,使党的力量得 到增强,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巴西共产党是目前拉美地区除古巴共产党之外最有影响的共产党,也是巴西国内很有影响的参政党,现拥有党员约24万人,其中骨干 党员约2.5万人,在全国27个州的1703个城市中建立了基层组织。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共产党获得重大发展它还在巴西最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劳动者统一中心”以及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全国学生联盟、巴西大学生联盟、巴西中学生联盟、巴西妇女联盟等群众性组织中起主要领导作用。同时,巴西共产党还领导着六百多个基层工会。
结 语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共产党获得重大发展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目前共产党执政或参政的国家人口己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40%。大约100个国家中有 127个政党仍然保持共产党的称谓或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党员总数700多万人(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从地区分布看,亚洲29个、非洲8 个、欧洲55个、大洋洲3个、美洲32个。其中,党员人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0个,执政和参政的共产党约25个。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12期,摘自2011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