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对伊朗:谁在中东占上风?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金凯     时间:2016-01-12

2016年一开局,中东最受关注的事不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扩张,而是地区强国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撕破脸,走上 对抗舞台。由于什叶派教士奈米尔被沙特政府处决,伊朗爆发大规模群众示威,沙特旋即以驻伊使馆遭暴民袭击为由同伊朗断交,紧接着,巴林宣布与伊朗断交,苏 丹宣布驱逐伊朗驻苏丹大使,阿联酋也宣布降低与伊朗的外交级别。而伊朗表现得异常强硬,声称最终付出代价的不是自己,而是“罔顾正义与神灵的邪恶集团”。 不仅如此,得到伊朗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也门胡塞武装纷纷加强了军事行动,进一步打击受沙特支持的武装派别。不少分析人士担忧,这一轮危机可能让沙特与伊 朗无处不在的“新冷战”升格为“新热战”。

图为1月4日,伊朗妇女参加在德黑兰举行的集会,抗议沙特处决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

或与也门惨败有关

沙 特与伊朗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两个伊斯兰国家,却素来不睦。冷战时期,中东曾存在“阿拉伯冷战”,即世俗国家与政教合一君主国之间的对立,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中东阿拉伯世界陷入“碎片化”阶段后,高举反美、反以大旗并坐拥人口、能源红利的伊朗迅速崛起,令本地区的传统“老大”沙特感到芒刺在背。特别是沙特 与伊朗分属伊斯兰世界的两大阵营,双方在中东进行的大博弈多是以教派划线,更导致双方的矛盾难以调和。

2011年中东剧变之后,沙特等海湾 国家资助叙利亚逊尼派反政府势力围攻什叶派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同教不同族”的伊朗挺身而出,为叙利亚政府军出钱出枪。2015年3月,沙特等国打击 同为阿拉伯人的胡塞武装,又是伊朗暗中接济,令沙特等国联军长期“劳而无功”。在巴林,国会议员起草立法,宣布“胡塞武装的支持者”(主要是本国什叶派) 若批评这场军事行动将被视为犯法,这遭到伊朗的隔岸谴责;在伊拉克,什叶派为主的“全国联盟”等反对沙特军事行动,逊尼派为主的“民族主义力量联盟”等则 支持沙特。“这场战争激化整个地区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

具体到奈米尔事件,外界普遍将其与近期也门局势联系起来。2015年1月23日,沙特老国王阿卜杜拉驾崩,其弟萨勒曼登基,他任命年仅35岁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国防大臣兼国务大臣,一手掌管国防、外交、经济、内政大权,这被外界视为“交班”信号。

穆 罕默德为了在国内建立威望,同时遏制地区影响力急剧扩大的伊朗,于去年3月组织阿拉伯联军发起“果断风暴”空袭行动,打击得势的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还大 力赞助阿联酋、埃及、苏丹等国展开“金箭”行动,出动地面部队登陆亚丁港,配合也门总统哈迪的军队向北挺进,试图将胡塞武装围歼于塔伊兹盆地,或至少将其 隔绝于萨那以北的焦夫山区,使之无法接受伊朗海运接济。怎奈也门地形复杂,加之当地全民皆兵,胡塞武装在伊朗支持下机动作战,多次摆脱联军的围歼口袋,甚 至在2015年12月14日动用俄制“圆点”-U战术导弹成功摧毁沙特设在也门南部的基地,驻也沙军最高指挥官阿卜杜拉•阿勒•苏哈尼连同百余名官兵殒 命,这一损失震惊了沙特全国。

专家分析,受此大辱之后,无论穆罕默德还是父王的名望显著下降,沙特官方于是拿囚禁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开刀。而且,沙特笃定伊朗刚刚与欧美大国签署一揽子核协议,加之主要精力花在叙利亚问题上,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双方实力此消彼长

约 旦《理性与行动》周刊称,伊朗正着力打造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在内的“什叶新月”国家集团,该集团将实现石油资源共享,并拥有独立于西方和阿拉伯君 主国体系之外的石油出口管线,这将奠定伊朗作为中东头号盟主的地位。而沙特是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该国正依托雄厚的“石油美元”,积极促成伊拉克逊 尼派夺回权力,以便构成由土耳其、约旦、伊拉克和沙特组成的“逊尼走廊”国家集团。这两股势同水火的力量正将中东推向灾难的边缘。

从双方纯 军事实力来看,沙特虽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富庶程度超过伊朗,军队装备现代化程度具有压倒优势,但伊朗综合国力更为雄厚,加之久经西方封锁,早已习惯 “孤军奋战”。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编撰的《军事平衡年鉴》介绍,就硬实力而言,沙伊两国面积相差不大,但伊朗人口远多于沙特(几乎是6倍以上,且文化程 度更高),伊朗在波斯湾拥有近2000千米长的海岸线,是沙特(仅指波斯湾)的4倍之多。更重要的是,沙特的民族和宗教构成比伊朗复杂,沙特逊尼派人口约 为80%,相比之下,伊朗95%以上的人口为什叶派。

在地缘环境方面,沙特的周边环境也远比伊朗险峻。沙特周边有8个邻国,其中两个实力超 群———以色列和伊朗。另外,沙特东部石油重镇紧靠着与伊朗搭界的地区,首都利雅得距离波斯湾也不太远。相比之下,伊朗大城市数量不仅远多于沙特,且大都 位于国土内部,像首都德黑兰距边境线达700千米。

在军事方面,尽管伊朗骨干武器基本是从美国买来的,大多有40年左右的历史,但伊朗已实 现相关装备的自给,本土军工业形成体系,尤其伊朗陆军(包括革命卫队)兵力比沙特多(40万对15万),随着德黑兰与莫斯科达成外交默契,伊朗受到俄罗斯 的军事压力几乎不复存在,因此完全可以集中在波斯湾沿线。而沙特正好相反,目前它在3个战略方向———伊拉克,伊朗以及也门都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同时还 要随时派兵应对海湾合作委员会伙伴国(尤其是巴林)的什叶派叛乱。

撇开简单的数字,一支军队的强弱还取决于兵员素质、战斗经验、军事思想以 及指挥体制,在这些方面,伊朗和沙特有着天壤之别。伊朗早在巴列维王国时期就曾出兵干涉阿曼内战,支持该国苏丹卡布斯镇压佐法尔阵线(1972~1975 年),接着又是漫长的两伊战争,如今又利用革命卫队圣城旅介入叙利亚、伊拉克乃至也门战事,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反观沙特,几乎所有外战 都需要西方大国或巴基斯坦等穆斯林盟国的助战,沙特军队只能起从属作用。尽管沙特政府每年投入将近4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从美国、英国、法国获取国防帮 助,但沙特的总体军事实力仍无法与伊朗抗衡,后者有近乎无限的人力和相对独立的军工业(尤其是弹道导弹生产线)。而且,受到2011年至今的“阿拉伯之 春”动乱的冲击,沙特王室不得不从本已紧张的国库里掏出大笔资金分发给部落和民众,以换取他们的效忠。

更让沙特统治者不安的是,尽管逊尼派 在沙特人口中占优势地位,但仅占10%~15%的什叶派人口却集中在该国石油资源最丰富的东部和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西南部,他们对伊朗有天然的亲近感。很显 然,沙特一旦成为对伊朗作战的前沿阵地,其国内什叶派很可能起来反抗,而且他们与伊朗的联系是无法用军事手段割裂的。沙特情报机关曾透露,伊朗革命卫队已 训练了一大批阿拉伯国家恐怖分子,他们熟谙游击战,用沙特情报官员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伊朗这条鱼会在沙特关键地区的什叶派海洋中大显身手。”

和战在“一念之间”

总 的来讲,中东历次国家冲突证明若不提早进行外交干预,大国危机很容易酿成战争,而且双方会在无节制的军事冲突中交替越过“红线”,例如二战后首次使用毒气 的一场武装冲突,二战后首次出现袭击商船的战争,二战后首次公开将居民区和重要经济目标作为导弹袭击对象的战争,全都发生在中东。这无疑增加了未来战场上 的不确定性,很难保证未来的交战国不会再次打破战争的“道德红线”。

此外,战争还加剧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各国都开始再次扩充军备,以沙伊之间长期进行的“代理人战争”为标志,不断传出沙特暗中赞助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或者伊朗秘密研究化学武器、弹道导弹等消息。这都说明,中东和战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值 得注意的是,沙特民间正流行一种“阴谋论”,即推动沙特卷入与伊朗的战争,来自于以色列和美国的诡计。不少逊尼派民众认为,美以正利用沙特国王萨勒曼年事 已高、决策能力迟缓的弱点,引诱沙特走向与伊朗同归于尽的战争,进而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另外,在沙特拥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逊尼派神职集团还担心,对伊开 战有能力导致沙特国内出现严厉的军管和美国军队驻扎,这被视为对其自身利益的重大威胁。

从奥巴马政府此前的表态来看,美国这次似乎站在了伊 朗一边。捍卫民主基金会的中东事务专家巴德兰指出,以往美国经常扮演中东“裁决者”,但现在正赶上它的影响力跌至最低点,且奥巴马需要伊朗合作才能保证伊 核协议的顺利实施,“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被伊朗人攥在了手中”。奥巴马政府意图缔造新的中东秩序,提高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即便伊朗当不上领头羊,也要让它成 为中东的核心国家之一。而沙特为了遏制伊朗,一旦与以色列快速走近,将使得阿拉伯世界在巴以问题上更加软弱无力,以色列在中东行事更加肆无忌惮。

当 然,沙特与伊朗持续争斗,还使美国等军火供应国大获其利。中东地区动荡持续,尤其沙特与伊朗两大阵营对峙加剧,导致中东国家对先进武器需求激增。斯德哥尔 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2005年以来,中东地区军费开支增长57%。其中,伊拉克增长286%,阿联酋增长135%,巴林增长126%,沙特为 112%。2014年沙特阿拉伯武器装备采购额达到80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则是这些国家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沙特还准备同法国签署20多个军购合 同,总价值达到上百亿欧元。伊朗为加强自身防卫,也明显加大向俄罗斯军购步伐。

任何地缘政治冲突,闹到最后仍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中东,真 正的“核心国家”永远是缺失的,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全面主导和塑造地区格局,沙特与伊朗势均力敌,“谁也吃不掉谁”,但双方的博弈令中东始终难以摆脱动荡 与危机状态。沙特与伊朗只有“化剑为犁”,才能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新中东”。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8516.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