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心术使南大走向成功 (四)

26/12/15

作者/来源:余山农

五 从校舍中谋私利

南大在1953年3月开始设计校园,7月开始建设。林语堂在1954年10月抵达星加坡时,南大的建设工作已进行一年多了。

南大请林语堂来当校长。校长的职务是管理大学的日常事务,并不是请他来建校舍。林语堂在和连瀛洲先生面洽时,讲得很清楚:“除渠本人将兼任文学院院长,林可胜博士兼任理学院院长外,商学院院长及英文系主任将在美国物色适当人选,其他教授则拟在东方聘请,以省费用。”可是,他所带来的人之中,却有“文学院院长熊式一,理工学院院长胡博渊,及以私人资格应邀协助筹划商学院事宜之伍启元。”还不止此,他的女儿林太乙任校长秘书,他的女婿黎明任行政秘书;另外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建筑主任杨介眉”。南大的建筑主任早就安排好了。建筑并不是校长的职务,为什麽他要带来一个“建筑主任”呢?因为他要从大学建筑中谋取私利(见石头山人《纪念先贤陈六使先生》):

潘受先生生前见告,林语堂和南大的冲突,主要在于利益。林语堂要在大学建筑中谋私利。他当时还带了一个从事建筑的人来。

刘英瞬老师也曾对我们同学说:“林语堂当初以南大图书馆不实用为理由,要拆掉重建,要南大出钱。林语堂是校长,他有本事就应该自己筹钱来另外建一间。好好的建筑为什麽要拆掉重建?”

林语堂心裡除了谋私利之外,便是玩政治,完全不是为了教育而来。

林语堂到南大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争夺财政权。一方面他要南大把两千万元建校基金交给他管,由他支配,大学不得过问,一方面要抓住建设校舍的权力,从中谋利。他要抓住财政权的理由是:“建第一流大学”。潘国渠先生回忆说(见张曦娜《答客问》):

林语堂一来就要南大把二千万元建校基金交到他手中,又要董事会不得过问,学校什麽事都要他点头,又对南大建筑物诸多挑剔,甚至要把已建好的建筑物拆掉重建。他说:图书馆是一项极坏的设计,光线很差,藏书的地方很少,又在另一场合说,图书馆仅能藏书五万本,可是言犹在耳,他却要图书馆立即于一九五五年购置九万本书。……从他的种种言行看来,他根本就瞧不起南洋社会,以为南洋阿伯人人可欺。这种态度是非常可恶的。

林语堂一到星加坡来就扬言要建第一流大学。试问什麽是第一流大学?就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耶鲁大学来说,都是一步一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成,久一点的经过千年,短的也要百年才发展起来,人家说罗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就是这个道理。怎麽可能一来就说要办个第一流大学?那是多麽不切实际。……印度太戈尔林下讲学,远近倾慕,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他们但知学问道德之传授薰陶,何尝需要什麽堂皇的校舍。如果是真正要办大学,什麽建筑物都可以办大学。我们在抗战的时候,在佛庙道观裡都可以办大学,为什麽要斤斤计较于校舍?何况我们当时的建筑物和设备的确已经很不错的了……林语堂的所谓“第一流大学”,应该是叫做“第一流高薪大学”,才算名符其实。

南洋华侨憨厚朴实,当时急于创办一所大学传承民族文化,以免被同化。林语堂看准这一点,标榜办“第一流大学”,以为诱饵来捞钱。

林语堂在1954年2月28日给连瀛洲先生和陈六使先生的信中说(见陈漱渝《关于林语堂与南洋大学事件的有关信函》刊于南大站):

愚意南大目的必使精神及物质上(即学术及设备上)俱称第一流大学之名。第二流大学虽可办,而弟个人则无兴趣。

说这种话分明就是有意欺骗。无论什麽大学都是从小办起,哪有一开始就是“第一流大学”的事?再说,林语堂就不是第一流的人物,何德何能要办第一流大学?因为他存心不良,以办“第一流大学”为诱饵,让南大创办人相信他志在办教育,夺取聘书;就职之后,又以办“第一流大学”为藉口,夺取财政权,从中谋取私利。这一点,陈六使先生就看出来了。他在新加坡委员会于1955年3月25日举行的第六次会议上就说(见《南洋大学创校史》):

校长所要争者系财政权而非办学之权。

林语堂当初“力荐林可胜博士为南大副校长”也是诱饵。他根本就把林可胜排除了,所以林可胜一直都没有出现。只因林可胜是南洋人,当初南大打算聘请他担任校长,而林语堂走后门,一心只想当校长,便假意“力荐林可胜博士为南大副校长”来矇骗南大创办人。其心术十分可恶。

林语堂挑剔南大的建筑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要掌握建筑费,从中谋利。陈六使先生曾想委曲求全,但最后还是无法协调(见刘君惠《南洋大学创校概述》):

林语堂和执委会间潜伏建筑问题纠纷的暗流。演变下去,林语堂要求推翻已经进行的全都建筑计划,下令停止工作,简直是要把已经完成的建筑拆毁。有一次,陈六使等不得不往林的寓所“谈判”这个问题了。林说:“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我们这一班人就决定不干!”陈六使氏在这时候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事情一至于此,陈六使还是委曲求全,他最后迁就林语堂,允许他们另起建筑计画,至于已进行的继续完成,南大不要,福建会馆可要来办水产学校。

之后,林语堂一班人知道陈六使内心的痛苦,如果真的捨弃现有校舍而不用,必会招侨众的攻击,因此改变步骤,根据已建筑的加以修改,主张把图书馆门面改换另一个面目,楼高改低,文学院理学院原是横列的硬要改成直列,把原有校路废除,把教职员宿舍分布得更疏落些……。这些计画事实上是很不通的,执委会认为原有的计划也是有资格的建筑技师所拟定且由政府批准的,不能随意更改,就是更改简直是劳民伤财,也不赞同林语堂的修改计划,多方解释,才使那班人似是而非地明白了些,校舍问题才不了了之地拖了下去。

单从这校舍问题就可以看出林语堂贪婪可恶的嘴脸。

1955年2月中旬,林语堂向陈六使主席送呈一份南大开办费概算和一份经常费概算,导致他和南大势同水火的冲突。

在林语堂的概算中,单单1955年1月至8月,这8个月间的建筑费就高达二百二十四万一千三百七十五(2,241,375.00)元。这笔建筑费主要建设图书馆、文学院、理学院、女生宿舍、若干教职员宿舍,只大约相当于南大全部建筑的一半。要是全部建成,将超过五百万(5,000,000)元。

依据南大绘测师黄庆祥先生和建筑主任柯进来先生的预算,南大全校楼房与道路建设不必三百万(3,000,000)元。两者相差甚大,有如天壤之别。

按照林语堂八个月的概算:2,241,375.00元,如果其中三分之一归林语堂个人所得,他可以赚取六十馀万元;就是百分之十归林语堂个人所得,他也可以赚取二十馀万元。这比他在美国的收入要多得多,而且轻而易举。这就是林语堂要掌管建校基金的原因;这就是林语堂要掌管建筑费的原因;这也就是林语堂未得到南大同意,就从美国带来一个“建筑主任”的原因。另外,购买各种设备,例如图书和实验室设备约二百八十万元,他都可以从中牟利。他千方百计夺取南大聘书,原因就在于此。林语堂展现给世人的不是什麽“国际知名学者”,而是个穷凶极恶的无赖。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