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浩、 丁刚、 王慧 、孙广、勇 刘慧 •
“如果美国真能够继续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而强化东盟作为各大国同区域交往的中立平台,那将非常有帮助。”在东南亚被认为与美国最“亲近”的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日前在东盟—美国领导人峰会上的这番话,被认为是东南亚对美国“重返亚太”略带疑虑的示好。刚获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此番“御驾亲征”成了东南亚媒 体关注的焦点,但对这将给东南亚带来利还是弊却众说纷纭。缅甸不少民众对美国“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政策愤愤不平;印尼媒体质疑美国是否真心对待占东盟 一半人口的穆斯林;泰国有听众向进行美国“重返亚太”报道的电台问道,“美国会像中国那样大量收购泰国的大米吗?”东南亚众多学者都认为,与可能的战略争 夺相比,小国众多的东南亚更希望看到与中美等大国合作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成果。东盟秘书长素林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东盟希望从中 获益而不是受到伤害”。
“美国会像中国那样大量收购泰国大米吗?”
“美国重返亚太到底会给东南亚带来什么好处?”近几天来,《环球时报》驻东南亚多国记者与当地政、商、学界对话时常听到这样的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再次 当选总统两周后对东南亚展开“三国四日游”,并踏上美国在任总统从未涉足的缅甸和柬埔寨,成为东南亚各国议论的焦点。而对这个东亚地区以外的超级大国强烈 展示其“重返亚太”战略的决心,东南亚多国在对“大佬”示好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少疑虑。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和20日连续两天就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发表社论,称其“历史意义重大”。而东南亚多国普通民众对美国“重返亚太”却态度各异。 《环球时报》记者收听泰国INN电台的广播时发现,该台在相关报道与听众进行的电话联线中,多数打进电话的听众说:奥巴马来访东南亚肯定有所图。从得失上 来看,美国肯定有所得,而泰国得到的只是名声上的好处,但并不见得对地区有实际利益。一名叫威拉的听众说:“美国从没有真心为别人考虑过,只会逼迫其他国 家按照美国意愿行事。为了安全,美国特工6次检查泰国总理府,太过分了,如果泰国总理访问美国,泰国特工能去检查白宫吗?”另一位听众问道:“美国会像中 国那样大量收购泰国大米吗?”20日当天,中泰举行了大米贸易企业对接及签约仪式,中国企业将按照市场规则尽量帮助泰国销售库存的大量大米。泰国大米出口 协会副会长搓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去年中国进口泰国大米26万吨,希望中国在新年和春节期间购买更多泰国大米,帮助泰国解决大米出口萎缩的困境。
在缅甸仰光,这几天街头的小商店挂满了印有奥巴马头像的文化衫,但这多数是当地商人想借此大赚一笔。除此之外,缅甸并没有太多美国的痕迹。在许多商店里, 多数手机、电视机、鞋子等都来自中国。当地民众说,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即使是对一些特别关心政治的人来说,美国“重返”也不见得 完全是好事。几天前,美国在放松对缅甸一些制裁的同时又宣布对7家缅甸实体制裁,被认为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缅甸不少民众对奥巴马不去新首都内比都 感到“美国人不愿给我们面子”。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人口占东盟总人口的一半。近年来,印尼经济保持着6%以上的增速,其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因此也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但不少印 尼人对美国的“亲近”并不感兴趣。今年9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来访时就遭到当地穆斯林的抗议。《雅加达时报》日前发表评论称,美国对印尼给予额外的关注是 应该的,因为印尼是东盟的主要成员国。不过,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亚洲,面临两大课题:第一是如何处理好同中国的关系,其次是如何处理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 而东盟人口中有一半是穆斯林。
股市揭示对美真实态度
一名东盟的经济界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奥巴马“闪电般”的东南亚之行,东南亚人怎么看,可以从股市读到更真实的信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一个被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到一起的世界,它同样也是国际关系的“测量仪”。
实际上,奥巴马此次闪电访问,确实想从经济上拉近与东盟的关系。美国白宫20日表示,奥巴马与东南亚领导人在金边发起一项倡议,扩大美国与东南亚10国之 间的贸易和投资,并为亚洲国家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衔接铺平道路。奥巴马访缅时也许诺将放松制裁,进口更多服装等产品。自2000 年以来,美国和东南亚的经贸联系相比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下降更多,但美国仍是东南亚国家主要出口产品——纺织品的最大市场,柬埔寨对美纺织品出口占其纺织品 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但这两天,对此“重大利好”,东南亚股市并未“牛”起来,反而下跌势头十分明显,泰国股市一度跌至两周最低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 国经济前景不妙,尤其是“财政悬崖”让投资者提心吊胆。泰国《民族报》日前刊发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经济和能源政策执行副总裁素望纳波的文章称,如果美国发生 “财政悬崖”,泰国2013年经济增长将下降0.5%到1%。
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后,东南亚国家普遍希望,在全球经济低迷之时,美国能致力于提升本国经济,更有力地发挥其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并更积极地参 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不过,眼下东南亚的普遍感觉,却是美国在经济上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麻烦不断增多。每一条美国经济下滑的消息, 都会让东南亚的老板不敢去看订单上的数据;令东南亚各国政府最头痛的是,下一步美国为了重振经济、增加出口,还会再来几轮“量化宽松”,或用美元下跌来转 嫁危机呢?新一轮通货膨胀会不会因此加剧……
军事先行还是经济互惠
“笨蛋,重要的是经济。”有东南亚学者引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话这样表示东南亚对美国“重返亚太”的期待。在东南亚,新加坡是美国最“亲近”的盟友之一。 不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9日在东盟与美国和中国等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明确表示东盟和中国在多个领域长期进行互惠合作,不该让南海课题构成双边关系的 主轴;而有关《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最好能在美国扮演“温和角色”下展开。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华盛顿先前一连串的军事部署行动——把海军军力比重从 原本的各半改为太平洋占六成、大西洋四成;强化与日本的安保同盟并扩大到防范朝鲜以外的威胁;在南海争议站在中国对立面,更在敏感时段与越南和菲律宾展开 军事合作及演习等,在全球经济依然未摆脱再度衰退阴影的时刻,美国聚焦军事外交,不但让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难以心无旁骛地应对自身及外部的经济威胁,也给 国际上唯一还生机盎然的区域,投入了不安的变数,打击了全球市场的信心。
泰国《民族报》称,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近20年中,美国并不被东南亚国家认为是真正的朋友。然而,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长,美国一些战略家开始抓住中 国同部分国家领土争端造成的紧张局势“重返亚太”。东盟峰会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用以遏制“中国野心”的工具。美国还有一张王牌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协议 (TPP)。但让人吃惊的是,美国的这一战略起初竟然没有提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过,泰国近年来同美国的贸易持续下降,而同中国的贸易则正好相反, 因此加入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协议对泰国来说显然是不明智的。
对于经济上仍陷于困境的美国来说,从经济上拉拢东南亚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军事等关系方面。19日,美国传出消息称,打算邀请缅 甸明年参加“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即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的最大规模多国联合军演。奥巴马访泰时宣称,泰国是美国在亚洲的传统盟友,明年两国将迎来建 交180周年纪念,美国将巩固美泰同盟关系,而加强军事同盟是首要措施。
柬埔寨和平与合作研究所执行理事常万纳瑞斯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重返亚太”是力图在战略、军事、经济、软实力利益等各方面综合介入这一区 域。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美国的这一战略推进重点是哪方面,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东盟不希望美国的“重返亚太”为这一区域带来更多的冲突和紧张。他 表示,东盟国家总体上欢迎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和具有积极意义的“介入”,尤其希望更多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东盟秘书长素林2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东南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很多力量都开始加强介入这一区域。素林说, “东盟的意义不断在凸显,美国加强在东盟的存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他表示,东盟在处理与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的关系时需要格外谨慎小心,要平衡好 与两者的关系“并不容易”,但他强调东盟会保持中立,不会在任何一方“选边站”,“东盟希望从中获益而不是受到伤害”。
(《环球视野》摘自2012年11月21日《环球时报》)
链接:印学者:美国亚洲“重心”战略调整的背后(布拉马•切拉尼)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赢得连任后的首次出访凸显了亚洲是美国经济和安全政策的新核心。但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也强调了美国在该地区政策的主要问题:美国的“重心”向亚洲转移具有切实的战略内容吗?还是主要在口头上对老政策的重新包装?
经济复苏乏力
对中国日益增强的自负态度所引发的地区担忧迅速作出评估的美国强化了与亚洲现有盟友的军事关系,同时与新朋友缔结了安全关系。但美国重返亚洲中心舞台的炫目光辉掩盖了在面临中国时,保持该地区主要安全支柱的关键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必须遏制美国相对实力的流失,而这种实力需要美国国内全面复苏,包括巩固财政。但削减开支的必要性又引发了美国可能无法为向亚太地区军事转移提供资金的前景,或者更糟糕的是,美国将被迫缩减在那里的开支。
实际上,在提升了亚洲国家对于美国将更强硬回应中国的期望后,奥巴马政府开始压制其“重心”的军事方面,转而强调美国更大程度的经济接触。但是,对于必须忍受中国在领土和海上争端中强硬态度的国家来说,这种强调引发了对美国承诺的新猜疑。
淡化军事色彩
事实上,将美国“重心”重新定位到经济纠正了过度强调军事内容,从而把美国推向与中国的冲突之路的政策。正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0年河内举 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地区论坛上,表达了美国对中国更加鹰派的立场;现在,她通过在访问亚洲国家期间推动贸易和投资来缓和这种立场。
奥巴马也在强调美国“重心”的经济方面。他将自己的亚洲之行描绘成通过提高向“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的出口,来创造更多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努力。
重新聚焦经贸事务也推动了华盛顿加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该协定旨在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此外,美国也在强调东亚峰会和东盟的重要性。
维护自身利益
美国改变路线也出于另一种考虑:美国在中国与邻国的争端中站边毫无利益可言,当然,除非直接危及美国的利益,就像在南中国海,中国的海上主张威胁了一些世界上最繁忙航线的航行自由。
对自身国家利益的担忧是美国为何在中国和印度再起领土争端时默认中立态度的原因。类似的情况还有,美国敦促中国和日本和平解决日本控制的尖阁诸岛(即我钓 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争端。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僵局升级到它被迫站在日本一边的程度,因为这违背它自身的利益。
核心内容不变
美国政策的调整甚至用到了术语。美国外交人士现在完全放弃了“重心”的说法,而出于军事含义的考虑,改为“再平衡”的说法。无论叫做什么,新政策方法都是 关于中国的,其内容是美国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结盟与友谊,包括印度、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然而,奥巴马政府仍否认中国是其战略核心。 实际上,它不愿公开这么说或这么做反而可能会引起中国的怀疑。
亚太地区将在奥巴马第二任期日程中占更大比例,尤其是在当前美国的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结束阿富汗战争之际。但奥巴马必须制定更明确的美国政策,解决中国迅速崛起的问题。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不能仅仅去适应中国,它们必须寻求塑造一个遵守规则的中国。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1期,摘自2012年11月16日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