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智囊启示录

来源:环球军事   作者:何宇等   时间:2015-10-19

W020100313545263860060.jpg

思 想是最强大的力量,乃国之利器。以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研究为主的智库,更是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 询制度,将之提升到了国家软实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军队系统是重要的一环。自威尔逊总统开辟了向智库咨询的传统以来,几 乎历届美国总统都要借助智库的创新思想来打造美国未来蓝图。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美国智库对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方方面面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在设 计安全防务层面,美国政府对于智库的建议需求更为突出。美国的经验对加强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战略智库具有启示意义。

美军智库影响世界

何宇

美国智库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方方面面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并致力于成为全球话语体系的引领者,在进言献策的同时,通过向媒体兜售政策主张和思想观点,影响全球舆论和他国政策。

随 着美国政治大剧《纸牌屋》的热播,人们对剧中游说集团对于政治事务、政治人物施加的影响印象深刻。这些“说客”,正是来自于著名智库。自伍德罗·威尔逊于 1913年成为美国总统并开辟了向智库咨询的传统以来,之后几乎历届总统都要借助智库的创新思想来打造美国未来的蓝图。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美国智库对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方方面面发挥了巨大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正是通过美国智库所承担的具体角色和功能体现出来的。

影响国家安全与军事决策

在西方,智库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国家安全与军事决策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球排名前50位的安全与防务智库中,90%以上被美国和欧洲国家所占据。

在 美国,专门或主要从事防务与安全问题研究的智库鳞次栉比、成果卓著,而且涵盖了政府内部、民间、大学等多个层面,对美国的全球防务战略产生重大影响。美国 政府旗下的和平研究室、国防科技委员会、防务分析研究所、亚太安全中心都是老牌的军事智囊。以兰德公司、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华盛顿预算研究评估中心为代 表的民间防务智库机构更是在全球享有盛誉。在美军体系内还有海军分析中心、国防信息研究中心等专门为军队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

在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虽然政府是直接的政策制定者,但事实上,在政府采取任何执行措施之前,关于政策的议事日程和政策的具体方案构建就已经从智库开始了。

不仅如此,智库的政策建议功能还体现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和具体实施方案上。1948年,布鲁金斯学会构建了具有跨时代影响力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政策方案,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是美国对外政策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2007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提出了“巧实力”外交思想,最终成为了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的外交战略。同年,美国进步中心提出了重建美国军事力量的报告,而奥巴马政府对报告内的建议,几乎是照单全收。

目前,由于国际交往和相互依赖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加深,全球紧迫性议题以及若干国际事务必须借助跨国组织才能解决。美国智库凭借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非官方身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外交通道作用。

引领世界军事战略变局

西方的防务智库对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决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单单几个案例就能让人叹为观止。

被 称为“大脑集中营”和“超级军事学院”的美国兰德公司最早是在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的倡导下建立的。朝鲜战争前期,兰德公司曾向美国政府做 出了“中国将出兵朝鲜”的战略预判,并期望以500万美金的价钱将研究报告转给军方,而高傲的麦克阿瑟将军却不置可否。当1953年灰头土脸的麦克阿瑟从 朝鲜半岛归来时,他懊恼地说:“我们最大的失策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价格。”

冷战期间,兰德公司还成功预判到“苏联将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通盘设计了美国与苏联抗衡的航天计划。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也是美国人一直到现在都在沿用的对华“遏制加接触”战略更是兰德公司的用心之作。

战 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是美国老牌的民间智库,一些大牌战略家就栖息在这里。“9·11”事件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第一时间向布什政府提出了“以阿富汗为中 心,发动反恐战争”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7点意见,事实证明,布什政府任内的一系列反恐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战略规划高度吻合。

阿富汗战争告一段落后,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向布什政府提出了“对伊拉克开战”的建议,这项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转为战略实施。尽管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但直到现在,这项“建议”还对美国及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星球大战”计划、“邪恶轴心”概念的提出等等美国国家战略背后,都有智库的“脑电波”在快速转动。

西方智库还致力于成为全球话语体系的引领者,“正义”“邪恶”的标签往往由他们来制造和粘贴。在进言献策的同时,这些智库通过向媒体兜售政策主张和思想观点,影响全球舆论和他国政策。

许多智库都非常重视打造“拳头产品”和树立“智库品牌”,以此将智库研究成果对外输出,这其中既包括一些特色研究项目,也包括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刊物。

国 际智库大多定期出版自己的刊物,有些智库甚至将学术期刊提升到与所在机构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打造学术精品和“思想载体”,不断强化智库的品牌形象。例如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华盛顿季刊》、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金斯评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外交政策》、尼克松中心的《国家利益》季刊,而外交 关系委员会的《外交》双月刊则影响最大、地位最高。

此外,许多高级智库会通过组织峰会、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就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和 重点问题组织政府官员、商业界人士、媒体进行交流,从而增加公共传播效果,提高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而身为高级智库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几乎每天都会接受几 个采访,不断向外界进行舆论输出。

影响决策的渠道

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者,何以撬动国家决策的杠杆?学术界认为,智库的行动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贴近决策者和借助公共舆论。当然,“出将入相”或者“吹耳边风”的途径门槛颇高。

多 数美国智库只能选择低成本、高效益的“吹耳边风”--借助公共舆论,对决策者施加影响。每年,美国的众多智库都出版大量专著、期刊、研究报告、背景分析、 简报,其中《外交政策》《布鲁金斯评论》等智库刊物几乎是政界人士的必读资料。除此之外,来自智库的学者还会在主流媒体上,接受采访、发表评论,通过影响 公众舆论,间接影响决策者。

美国智库用在传播上的花费不菲。有数据显示,传统基金会用于信息传播的费用,年均600万美元左右,布鲁金斯学会2007年推销研究成果的花销就达到400万美元。

“递 折子”,“拼人脉”,依旧是美国智库竭力通往决策层的渠道。1947年12月,时任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致信老友、布鲁金斯学会总裁哈罗德·莫尔 顿说,就国会援助欧洲问题,希望布鲁金斯学会能够拟定方案。一个月后,布鲁金斯学会就向国会递交报告,详细提出八项具体建议,后来政策演化为著名的“欧洲 复兴计划”。

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渠道之外,智库也会举办各类研讨会、培训班把政府要员邀请其中,试图“自下而上”对政府施加影响。 2000年9月,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题目是“超越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定位:应对反介入挑战”。当时,美国政、军、商、学各界 精英悉数到场。正是在这场会议上,该中心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1992年提出的“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得以进入白宫决策文件。

游走于政府与研究机构的“旋转门”

不同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智库研究人员学识素养过人,而且在国家或军队中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 美国为例,智库和政府之间有着通畅的人员转换机制,这种机制被称为“旋转门”。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任职于著名智库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 心,“软力量”概念的创始人、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奈也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在退出官员角色后,他又回归到另一家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 心,布热津斯基在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动态研究所所长,等等。这种“旋转门”机制既保证了智库人才的高端性,避免了智库陷入纯 理论研究的窠臼,又为智库能够走进决策者身边实施政策影响,提供了便利。

当然大量实力雄厚的智库,也正是高端人才储备的平台。201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华盛顿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6603个智库型研究机构,美国以1823个智库之多傲视全球其他国家。

智库的研究者很多到政府担任要职,从研究者变为官员。他们在任期已满后,多数会选择回到智库组织,继续进行研究并实施政策影响力。他们的实践经历,将会对智库的国际化研究起到很大帮助。

前中情局局长凯西在政府工作的前后都就职于自己组建的曼哈顿研究所;提出了国力方程的著名学者克莱因曾是中情局副局长。切尼原是哈里伯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赖斯原是斯坦福大学教务长,沃尔福威茨来自霍普金斯大学,博尔顿来自企业研究所。

美国历届政府都大量依赖智库学者来填补高层职位,例如卡特总统曾吸纳了对外关系委员会、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的数十位成员在他的政府任职。里根总统大量使用了较为保守的智库如胡佛研究所、美国企业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传统基金会的学者人才库来实施其政策议程。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组建政府内阁之后,布鲁金斯学会进入政府从政的有30多人,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进步中心等也都有大量学者进入奥巴马政府。

就 像伯南克一样,每当新一届总统上任之际,除了一大批智库的学者进入政府之外,同时也会有很多前任政府官员进入智库从事研究工作。例如在布什政府担任财长的 鲍尔森离开政府之后,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研究员;原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进入传统基金会担任荣誉研究员:原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东亚主任丹尼斯· 怀德现在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访问学者。

进阶战:塑造核心竞争力

李健  郭慧志 

尽管美国军方直属的很多军事智库在隶属关系、经费支持、人事制度等方面直接受上级部门的管辖,但在研究方向与思维方式上却能保持高度独立,塑造核心竞争力,保证自身话语权。

智库也称“思想库”,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上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智库之争,是思想之争,是创造力之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群,军事与防务智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为了保证自身的话语权,确保在众多的智库中立足,并获得军方的青睐和投资,各智库必须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保持思维方式的独立性

谈及独立性,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体制机制上的独立运转,但事实并非如此,智库更强调的是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尽管美国军方直属的很多军事智库在隶属关系、经费支持、人事制度等方面直接受上级部门的管辖,但在研究方向与思维方式上却能保持高度独立。

例 如,作为美国陆军转型与军事变革策源地的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在201 1年7月就以“怎样从当前力量向2020年——一个财政紧缩时代的陆军转型”为题,开始了系统内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包括“2020年的美国陆军必须做些 什么?”等12个针对美国陆军的未来最具代表性的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2020美国陆军”的长远规划,并就具体转型目标与改革方案等问题组 织了多场次全陆军范围内的大讨论,而最终成果随即成为引领美国陆军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思路。

又如,设在罗彻斯特大学内直属美国海军部的海军分析中心主要从事海军战略、战术方面的研究,为确保思维方式上独立性,该中心研究人员往往来自退役军官和文职人员。除军方规定的课题外,该中心将四分之一的年度预算经费用于自主课题,以保持创新性。

再 如,与美国国防部不存在隶属关系的兰德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强调自己是一个独立、客观、非营利性、不代表任何派别的咨询机构,并在自己的各项研究工作中自始至 终贯彻这种理念。兰德公司的这种独立性是由一个20多人组成的监事会保障实现,除国防部、空军部、陆军部规定的研究课题外,兰德公司也将近四分之一的年度 预算经费用于认为有意义或将会造成重大影响的自主选择课题研究。

非营利机构下的商业运作

由于“智库”真正引入中国时间不长,大多数人对“非营利性”与“赢利”的区别还存在模糊认识。

简 单而言,“非营利性”的机构(包括智库)是以理事会为核心管理组织,而非股东大会,所有经营所得只能用于再发展不能用于个人分红。而“赢利”则是智库赖以 生存的资金来源。用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前主任马歇尔的话来说,智库就是“用思想卖钱,再用钱买思想”。所以,除军方直属的军事智库无须为发展资金担忧 外,像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和其他独立的防务智库,均以目前市场通行的商业化运作规则为手段,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像资金压力不大 的海军分析中心和兰德公司之类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也会将自主选择课题形成项目需求书,主动向军方或其他用户机构兜售,以扩充资金来源。独立的防务智 库除像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有较为稳定的国防部资金来源,以及像布鲁金斯学会之类有稳定的社会捐赠来源之外,其他的一些防务智库无不为稳定的资金来源而犯 愁。

除扩大捐赠渠道、争取用户研究项目之外,“长期稳定的赢利产品线”则是他们利用商业化运作规则创造稳定资金来源的商业模式。例如,年度会员模式、数据库服务模式、期刊与出版物模式、培训模式等。

退役军官成为主力军

毋庸置疑,人才是智库的根本。对美国的军事智库和防务智库来说,美军退役军官、退休情报官、政府退休官员等构成了这些智库的主力军。

例如,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有9名退役军官,新美国安全中心7名,美国进步中心2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2名,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0名,布鲁金斯学会1名,传统基金会4名,战争研究所4名,大西洋理事会4名。

而 退役中校创办防务智库又是美国的一个特别现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德鲁·克雷平涅维奇陆军中校退役后创办了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又如托马斯·巴尼特海军中 校退役后创办了自己的防务智库,还有海军陆战队中校威廉·霍格斯塔德退役后也创办了一家防务智库……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与美军军官的升迁制度有关。由于非 作战指挥官由中校晋升至上校在美军相对比较困难,大量的研究型军官在中校退役后进入军事或防务智库界,继续进行防务研究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艾森豪威 尔所希望的那样“警觉而又知识渊博的公民会不断地权衡国家安全政策的成本和收益”,退役军官的加入可以说极大地加强了军事与防务智库的专业性。

事 实上,自美国国防部建立之初,智库就与军方保持着紧密关系,甚至由军方直接提供咨询并派人参与课题研究。例如,兰德公司的空军项目部和阿罗约中心的咨询委 员就是由参联会副主席领导,而国防研究所的咨询委员会则由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首席助理领导。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军方会根据需要派现役军 官以国防部研究员的身份加入研究团队。这种协同关系也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以及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美国独特的“旋转门”式的人力流动机制也使得军事和防务智库与国防部之间在思维方式上“无缝衔接”:军方观点可以直接变为智库思想,智库观点也同样可以直接转变为军方思想。

譬 如,美军新“抵消战略”的推手、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的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2001年,他以上校军衔退役后进入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从事海上 作战研究工作,2009担任海军部副部长,2013年担任新美国安全中心主任一职,2014年4月30日正式就任美国国防部第32任常务副部长。罗伯特· 沃克在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的工作经历,对安德鲁·克雷平涅维奇乃至安德鲁·马歇尔的军事变革思想自然心领神会、衣钵相传,在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之后推出新 “抵消战略”也就不足为奇。

提升分析方法和工具

智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思想之争,是创造性之争。因此,各智库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提升分析方法和工具。

一 是确立适合自己的研究主线,并能不为所谓热点搅扰,坚持沿既定方向做深做实。例如,兰德公司以研究军事尖端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海军分析中心以 海军战略与战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则集中于战略评估与国防资源配置分析。可谓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反观兰德公司近年来在美国国防部的影响 力有所式微,不得不说和它业务领域急剧扩大到卫生、教育、法律、商业、环境等领域有关。

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与分析工具。例 如,兰德公司自创建起就重视分析方法与手段建设,确立了在净评估分析框架下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高品质研究分析标准与质量审查机 制。在分析工具方面,从兰德战略评估系统到一体化应急模型的广泛使用,一方面确保了高质量兰德报告的出炉,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军战略评估与战略研 究。同样师从于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的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在研究方法上,广泛使用兵棋推演系统分析未来战争,与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共同主导的 “20XX年兵棋推演”就是一个典型的兵棋推演案例,而广为人知的《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东亚2025》等报告,同样也是其兵棋推演后的佳作。

三 是数据工程为智库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无论智库大小,美国军事智库与防务智库均非常重视数据工程建设,从他们研究报告中的引述与详尽的数据分析就可略见 一斑,靠数据说话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成熟智库的标志。例如,兰德公司所创建的决策模型与战争模型,就是靠巨大的战争数据、兵力数据、装备数据、经济数据、 人文数据、地理数据等来支撑的。

智库样本:兰德公司如何预测战争

魏庆 

兰德公司被誉为美国的“思想库”“大脑集中营”,它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兰德正是通过准确预测,在全世界咨询业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誉。

RAND(兰 德)是英语Research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发展)的缩写。1948年由福特基金会提供资金正式成立兰德公司,主要对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跨学 科的分析研究。兰德公司被誉为美国的“思想库”“大脑集中营”,它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兰德的特长是进行战 略研究,其中开展过不少预测性、长远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预测战争决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经过很长时间才被证实。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的预测,兰德在全世 界咨询业中建立了信誉。

成功预测中国将出兵朝鲜而声誉鹊起

成立初期,由于当时名气不大, 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有一件事情让兰德公司声名鹊起。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组织大批专家对朝鲜战争进行评估,预测“中国将出兵朝鲜”。 当时,兰德公司欲以500万美元将研究报告卖给五角大楼。但美国军界高层对兰德的报告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当时的新中国无论人力财力都不具备出兵的可能 性。然而,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却被兰德准确言中。这一事件让美国政界、军界乃至全世界都对兰德公司刮目相看。战后,五角大楼花200万购买了这份过期的报 告。

此后,从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70年代信息技术,再到八九十年代的苏联解体、两德合并、后冷战时代战略,乃至最近的中东问题、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等,无一不是兰德公司开展研究的重点战略问题,其成果很容易引起公众关注,从而扩大知名度,吸引到更多投资。

据资料介绍,截至目前兰德公司已发表研究报告18000多篇,在期刊上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了近200部书。这些报告中,有“中国21世纪的空军”“俄罗斯的核力量”“韩国与朝鲜”“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亚太再平衡战略”等重大课题。

对苏联卫星发射时间精确预测后提升地位

兰德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是完成美国空军交给的一些研究任务,包括向空军提出“可取的技术和仪器”的建议。由于当时名气不大,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但自从采取特尔斐法预测后令兰德公司名声大振。

特 尔斐法是目前全球多种预测方法中使用比例最高的一种。该预测法的关键是:汇聚专家智慧。特尔斐法是一种直观的预测法,在传统的趋势外推法和计算机预测不能 胜任的时候,直观预测就可以大显身手。准确预测“中国将出兵朝鲜”让兰德公司声名鹊起,然而真正确立兰德公司地位的是对苏联卫星发射的预测。

二 战结束后,美苏形成了称雄世界的两极格局。美国一直企图了解前苏联的卫星发展状况。上世纪50年代初,兰德公司曾向美国国防部提出过一份关于人造卫星的初 步设计书,并在说明书中详尽解释了人造卫星在未来作战中无与伦比的作用。但当时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却搞不清卫星到底为何物,因此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1957年,兰德公司又在预测报告中详细地推断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时间,结果与实际发射时间仅差两周,这令五角大楼震惊不已。苏联人捷足先登发射 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美国朝野懊悔万分,从此对兰德公司的报告再也不敢轻视。

预先作战模拟推演为战争服务

从 模拟论证出发,通过模拟作战实验室检验完善战争设计理论。模拟论证,是指运用计算机及仿真设备、器材,来模仿武器装备性能、战场景况、作战行动等。它具有 虚拟现实的功能,可以依据新的或即将达到的战争条件,对未来的战争进行模拟,从而认识未来战争的形式及特点。以模拟论证推断战争形式的优势在于:形象具 体,研究战争形式可与研究对策同步进行。

20世纪80年代初,美军确立了“提出理论一作战实验一实兵演练一实战检验”的军队发展途径,加紧 建设“21世纪教室”,强调“教战合一”“课堂走向战场”“战场走进课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兰德公司与美军都进行了预先作战模拟推演,力图找 出进行战争的最优方案。据有关人士分析说,从美军空袭利比亚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到海湾战争38天和科索沃战争78天的空袭,从阿富汗战争的空中打击到伊 拉克战争,这种“制式”战法都源于战争实验室,其战争结果都源于兰德公司的预测。因此,军事评论家说,美军的战争越来越像是从兰德公司实验室里“打响” 的,基本都是由兰德公司幕后操纵的。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曾专程前往路易斯安纳州波尔克堡的城市作战实验室进行为期3周的巷战训练,而那里的街道、建筑、桥梁等地形地物都是依照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特征专门建造的。

警告通信网络存在风险

美国《今日防务》报道,兰德公司一项研究指出,当英国和美国空军准备为获得更清楚的战场图像斥资几百亿美元购买新型网络系统时,美国国防部(DOD)和英国国防部(MOD)应该认真对这些系统进行测试。

目 前许多军事领导人认为,通过通信网络可以获取信息优势。美国和英国军队的各个部门正在形成庞大的信息网络。这些网络中心系统可以使战场上的士兵通过便携式 计算机显示屏获得无人机提供的战场信息,同时这些图像将传给附近的指挥官和在高空对攻击目标进行跟踪的飞行员。海军的军舰、陆军的坦克、空军的轰炸机以及 更多的装备可以无缝链接。但兰德公司的研究却认为,应对这个问题持谨慎态度,必须对这些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兰德公司指出,在这些系统投入使 用前进行测试非常重要。测试必须包括建模、模拟、演习和实验,以得到基于理论和实验的对系统的科学分析。这种测试将用来评估大量军事采办项目。例如,陆军 正在进行一项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未来战斗系统项目。通过波音公司和科学应用国际集团的评审,未来战斗系统将包括能够使高级指挥员与战场士兵、装甲车 以及直升机进行连通的系统。这些无缝链接将使联合部队更有效地赢得战争。同样,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之间的网络可以连接海上的军舰和陆地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士 兵。最终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将连接在一起,视频和数据信息在两国军队间可以便利地传输。未来,在伦敦或五角大楼的两国国防部高级军事官员可以坐在各自的办公 室中通过监视器实时观察战场的态势。然而兰德公司的研究却强调,必须用事实证明这些系统能够实现这些功能。通过详细的测试,评估所选择的信息网络结构在执 行关键任务方面的效果,确定进行局部协同的利弊以及信息过载对系统的影响。

预言朝鲜半岛如统一需耗费6700亿美元

兰 德公司近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向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提交的一份报告,报告称,“朝鲜半岛实现统一需要花费的资金,主要取决于朝韩两国统一的方式,另外包括实 现国内稳定、人力培训、安置及社会整合等方面”。兰德公司称,“通过模拟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以2013年的购买力计算,朝鲜半岛最终统一需要花费 500亿到6700亿美元”。

兰德公司称,他们的统计数据主要是根据三种假设来进行计算的,这三种假设分别是:通过制度演变实现统一、一国 崩溃实现统一及通过战争实现统一。兰德公司在报告中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朝鲜半岛的统一,将比德国统一耗费更多的物质资源。这主要是因为,与前东德、 西德相比,朝鲜与韩国的经济差距更大,其人口差距也更为明显”。

报告认为,无论何种情况,美国都会介入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报告指出,统一 的代价取决于统一的方式。实际上,美国针对未来的朝鲜战争,已经制定了5026、5027、5028、5029、5030等多个作战计划。《韩国时报》报 道说,5027计划是当战争爆发时派遣联合军进入朝鲜,而5029计划强调可以为了防御的目的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要求美国快速反应部队与驻韩、驻日 美军全力配合,进行海陆空全方位作战。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披露,美国签署绝密的全球打击备战令应急计划8022-02。在应急计划8022设想的 场景中,一场反应迅速、精心设计的打击将把精确轰炸与电子战争、网络袭击结合在一起,使朝鲜丧失回击能力,同时,突击队员会在敌国领土上开展行动,也包括 特种部队使用配有特别装置的穿地炸弹来摧毁深埋地下的设施。朝鲜发言人则将这些计划与美国在韩国部署F-117战斗机联系起来,并警告美国,朝鲜已经建立 起了“无可匹敌的威慑力量”以挫败美军的计划。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military/info_6650.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