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誰著史

首 頁 • 東方名家•陳良

今天「馬來人萬歲」依然充斥,這位與前霹靂蘇丹有同窗之誼的巫裔馬共主席,遙望著點燃他革命烈火的霹靂故鄉,最後卻不回歸祖國。看來他是無怨無悔,求仁得仁,不失為真情一豪雄!

任何政治運動或革命事業的成功,除了組織、群眾、領袖等因素外,它還須有自家的理論與論述,才能激盪思潮風雲,主導人心向背。俄國中國的共產革命如此,美國獨立或法國大革命也莫不如此。馬共這方面卻相對貧乏,不能不說是其中一個敗端。

此《回憶錄》共三冊,講述馬共主席阿都拉西迪(以下簡稱西迪)從軍赴義的傳奇一生,這都屬於「我方的歷史」,也是一般馬共回憶錄的寫法。但較特別的是其中 兩篇附錄《馬來亞(馬來西亞)的民族問題》、《在東南亞涵義內的馬來亞革命旳特點》(見第三冊),可看出西迪對於革命理論的建構嘗試。

若再合看《馬來亞獨立》(第53章)、《馬來革命民族黨和馬來民族的鬥爭》(第66章)等章節,那麼我們對於馬共自身的馬來亞史論述及其歷史定位等問題的看法,相信會有較清楚的輪廓了。

簡單說,西迪是將馬共革命放入數百年來馬來民族反殖民戰爭的歷史脈絡中。

從1511年葡萄牙入侵的漢那丁戰爭開始,到雪蘭義的馬哈迪戰爭、霹靂的馬哈拉惹戰爭、彭亨的巴哈曼戰爭、吉蘭丹的督讓谷戰爭、丁加奴的哈芝阿都拉戰爭 等,而馬共抗日與抗英的武裝鬥爭,正是這股民族解放戰爭的一部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契機。其結果便是西迪所再三強調的,如果沒有「我黨我軍進行的武裝鬥 爭……英國也不可能承認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的獨立」(第三冊,頁77)。

面對主流論述對左派的貶詆醜化,西迪突出論述二戰前馬來民族主義與左翼思潮的交互影響,以及早期馬來政黨政團與左派甚至共產黨人錯綜複雜的關係,連剛成立 的保守右派的巫統也是如此。當然在馬共的論述下,巫統與聯盟被視英殖民帝國的代理人,是西迪遣派了馬共成員到巫統內部進行「統戰」,才使到維護英殖民利益 的巫統,從高喊「馬來人萬歲」而轉變到要求「獨立」的口號來,最後還獨攬了獨立的果實,難怪西迪不禁要興問再三,到底「是誰爭取獨立」的?

換句話說,西迪筆下的馬共上承五百年來的民族解放運動,連巫統的爭取獨立也受其啟示與鞭策而來。此論述將馬共放置在一個歷史道德的制高點上,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馬來亞建國史的認知。

西迪有些觀點並不算新鮮,一些馬來左派學者有更堅實的論述。西迪論述之受人注目,在於他馬共主席的獨特角色上。西迪不僅是身經百戰的軍政領袖,還深具論述 的自覺與能力,雖然並不深刻,卻相當敏銳。這些論述滲透著他的生命實踐,比起學者的論說更有撼動力。看他在槍林彈雨中仍著有《封建時代的馬來亞》、《馬來 亞的社會發展及愛國主義》等書,可以想像他不僅有一股執著異常的信念,心中更藏有一盤縱橫清晰的理論棋譜,這在馬共領袖裡是較少見的。如果想到西迪出身江 沙的知名學院,對他所備具的能力便不感出奇了。

說馬共革命即是馬來民族的解放戰爭,在當今語境下無疑是「非常異議可怪之論」,尤其馬共以華人為主導,西迪等巫裔是黨內少數,在外又成為他所屬族群的詛咒 對象。然而在西迪筆下,華印並非「外來民族」,華族(也包括印族)首揭抗日義戰,又為反英殖而抗爭,實為崇高的愛國主義。馬共革命提供了各族交融的契機, 華印是馬來亞民族的共抵外侮的平等兄弟,其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國族論述。想到曾有政治人物說馬來人被殖民統治了五百年,所以要向國內那些所謂外來的非土著 「討債」,其見識與西迪比較起來高下立判,何止雲泥之別矣。

江山如此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歷史只是成王敗寇,當年的轟轟烈烈,今天卻進不入了正史殿堂。事業可以失敗,唯西迪所念茲在茲的,是馬共對獨立貢獻的歷史公論,同時這也是他們飛蛾撲火悲壯一生所能據有的最後意義了。

今天「馬來人萬歲」依然充斥,這位與前霹靂蘇丹有同窗之誼的巫裔馬共主席,遙望著點燃他革命烈火的霹靂故鄉,最後卻不回歸祖國。看來他是無怨無悔,求仁得仁,不失為真情一豪雄!

来源:2010年7月11日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登入为: admin
探索与研究/探索与研究:五百年來誰著史.txt · 上一次变更: 2011/01/13 14:1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