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糖衣下的变相专制

10/09/15

作者/来源:萧德驤 东方网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

新加坡欢庆立国50年金禧庆典一过,2015年全国大选隨即展开。9月1日提名形势显示,全国89个议席全数开打,即便连从前建国总理李光耀坐镇的丹绒巴葛选区也无法倖免。如果说李光耀是新加坡旧时代政治的象征,今年的大选可说有其特殊意义。

新加坡大选中,只要派出超过6名候选人参选的政党,都有机会上电视两次,发佈本身政党的竞选广播。同时,各大媒体对于朝野政党的大选新闻报导也持平。表面上看起来新加坡大选制度对在野党来说相对客气。然而若认真检视,这样相对的「宽容」,其实是建立在扭曲选举制度下的有持无恐。

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大选中,只获得60.14%的得票,却囊括了93.1%的议席(87席中的81席),然而包括工人党在內的新加坡在野党,在上届大选虽获得逾四成选票,民选议席只得6席,这显示了新加坡大选结果无法反映民意,执政党继续通过两大利器获得选举优势。

这两大选举利器就包括了集选区制。这项制度是李光耀在1988年带入的制度,在此制度下,集选区由4至6个人的团队竞选,同时团队中必须有一名不同族裔候选人,以確保国会中拥有「多元族群声音」。

然而,实际上,这项制度所造就的结果是,在野党在资源缺乏下,无法组织优质队伍参选。同时,执政党在资深领袖的带领下,即便团队中的其他人是菜鸟般的政治新兵,也能容易借著领袖光环挤身国会。

再来,就是选区划分制度。新加坡选区划委员会成员是由政府官员组成,其是否能保持中立,一直受人詬病。通过选区划分,执政党將支持在野党地区分散,造成上届大选某选区选民投的是A集选区,本届却改投B选区的令人莫名其妙情况。例如,布莱德岭单选区本是在野党强区,也是一个內陆地区,但在之后的1997年大选中,却被划入马林百列这个靠海的集选区,其用意可见一般。

集选区制实际上是把双刃剑,隨时能致伤自己。有关情况反映在2011年的大选中,当时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放弃经营多年的后港单选区、与党主席林瑞莲、新移民企业高管陈硕茂及其他党內专才,角逐阿裕尼集选区,硬生生將当时坐镇该选区的执政党资深领袖,也是时任外交部长杨荣文团队拉下马。

本届大选,这项竞爭手法已有发酵趋势,其中阔別新国政坛15年的人民党秘书长徐顺全博士,也组织党內精英硬感部长级对手坐镇的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是否將重演上届工人党推倒长城的歷史,令人拭目以待。

表面上看新加坡朝野双方的竞选期同样有9天,然则实情却是执政党借助执政优势,自两年前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竞选策略。其中,「建国一代配套」美其名是回馈建国初期为国贡献的国民,实际上对于大选已不言而喻。同时,李光耀去世至今,不断通过媒体蕴酿的建国情操,同样是一种大选手段。在相同的时空下,在野党却缺少媒体空间和举办集会的权利。

无论如何,新加坡与大马一水之隔,大马公民意识抬头,政改之声不绝于耳,已引发新加坡政府担忧,最明显的就是总理李显龙指刚过去的净选盟4.0集会充满种族色彩,却不愿正视大马人民的政改诉求,这与国阵政府的说词可说不谋而合,小李与阿吉哥可谓「兄弟情深」。

人民行动党在过去三届大选支持率都下滑,本届大选是否將进一步流失支持令人瞩目。本届大选不单是揭露执政党成积单时刻,同时也可一窥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人民政治思维走向。

《新加坡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