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瑞银 · 2015-07-24 · 来源:经略
塞西政府不得不采取较以往更为有力、甚至具有相当冒险性的举措,主动引入新的海外强大势力来平衡在其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种外国势力。
“塞西发大招了。”如果阅读晚近的欧美媒体,读者大概会对这位埃及军人总统产生这样的印象。塞西在去年发的“大招”是镇压穆兄会,而目前的重点似乎已经转移到“民生工程”上去,这似乎能给埃及民众和外界观察者带来更多的信心。然而他真的能扮演埃及的救星角色吗?
塞西最近搞的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修建新苏伊士运河。6月15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宣布新苏伊士运河将于2015年8月6日竣工通航。这是塞西在其上任之初提出的最为大胆的一项建设计划,预计至少耗资40亿美元,能为埃及创造约1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这一庞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拒绝引入外资,改采吸收国民资金的方式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而且在塞西总统的要求下,这项预计耗时3-5年的大型基建工程仅有非常紧迫的一年建设期限。工程一旦建成,将大大拉动埃及就业、增加运河创汇,促进周边地区的旅游与港口建设,可谓利好多多。
除了致力于通过大型基建工程焕发埃及经济的新活力,塞西政府同时大幅削减能源补贴。为了满足降低高企不下的财政赤字的诉求,近来,塞西政府在2014-2015财年预算中削减了440亿埃镑的能源补贴;同时还采用“智能卡”监管粮食补贴,以求有效防止在粮食补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除了努力“节流”之外,与此同时,塞西政府还想了不少“开源”的办法,积极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和国际贷款,以清偿巨额的外债、增强经济实力。塞西政府积极争取海湾国家的经济援助,以清偿巨额外债、稳定国内经济。在此基础上,塞西政府有意识地迎合IMF等国际贷款机构的风格,以争取更多的国际贷款,增强国内经济实力。此外,塞西政府积极开拓西方以外的海外盟友,吸引海外投资,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此的是,同样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困境、激活经济的前总统穆尔西政府却始终无法有效化解经济矛盾。穆尔西在主政期间也曾提出过苏伊士运河扩建计划,也曾致力于解决埃及的经济症结——庞大的能源补贴,也曾试图摆脱美国在埃及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增强埃及在地区事务的影响力以及扩展除西方之外的海外合作伙伴。然而,无论穆尔西如何殚精竭虑,上述种种尝试都无法实现,始终无法扭转埃及的局面。
与穆尔西相比,塞西显得能干得多。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塞西始终是埃及军方的政治代表,他在内外势力相互纠缠较量中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埃及军人集团的利益。他显得比穆尔西能干是因为他能够调动军方掌握的资源,但他并不可能超越军人集团已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
塞西政府在国外多重势力干预中艰难谋求独立发展
作为中东地区的传统大国,埃及在军事、政治与文化方面,都有重要地区影响力。然而,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国家和欧美国家争夺中东地区影响力的竞争日趋白日化,其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这使得处于动荡中的埃及沦为了最新一轮争夺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场域。塞西政府不得不采取较以往更为有力、甚至具有相当冒险性的举措,主动引入新的海外强大势力来平衡在其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种外国势力。此外,塞西政府在与这多重外国势力周旋的同时,不得不寻求埃及民众的支持,而这需要国内经济显著的复苏支撑。因为埃及人经历过穆巴拉克后期的严重阶级分化和特权暴力,经历了穆尔西政府的无能,其“革命”热情不少已经在过去2年多的动荡中被磨灭干净了,埃及人亟需现实可见的经济复苏来抚慰久经动荡的心。
从冷战后期开始,埃及更在美国中东政策中扮演了重要的盟友角色。在反恐、以色列边界安全、西奈半岛及海上安全等多方面,埃及更是美国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随着小布什“反恐战争”的开始,作为镇压西奈半岛伊斯兰极端主义份子的主力军,埃及又进一步升级成美国“重要的反恐战略伙伴”。美国始终重视美埃关系,这特别体现在美国对埃及长期保持着持续而有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美国对埃及的军事援助额度仅次于以色列。即便是美国就2013年埃及军方解除埃及前总统穆尔西总统职务并对其支持者营地清场的暴力行为做出所谓的“强烈”反应,实际上也只是有限中止援助。不难发现,埃及晚近各时期的政府都与美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民选政府的上台还是军事强人的崛起,都离不开美国坚实的援助。
实际上,除了美国这一强大的“伙伴”外,还有多重外国势力企图通过对埃及的影响争夺中东地区影响力。这当中既包括埃及被动遭遇的国外势力,也包括埃及为了为平衡各方势力而积极主动引入的国外势力。其中,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在塞西政府控制下的埃及注入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以进一步塑造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扩大本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一资金支持对塞西政府产生了微妙的作用——塞西政府急需大量资金提振国内经济、巩固政权,同时又惟恐因此被埃及人视为海湾国家的“马前卒”、丧失支持。
而与被动且谨慎对待海湾国家的援助不同,埃及积极加强与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关系,为独立自主寻求空间。一方面,要对冲美国在中东,特别是在埃及的影响力,俄罗斯是不二人选。而对于来自埃及的媚眼,俄罗斯也必然还以秋波。因为无论是埃及所处的重要地缘政治位置——控制着被誉为“东方伟大的航道”的苏伊士运河,还是埃及所具有的重要政治身份——维护以色列和西奈半岛安全,都对俄罗斯充满了新引力。双方一拍即合,关系越发亲密。在美国有限中止援助时期,俄罗斯和埃及的关系一直在持续改善。埃及与俄罗斯不仅商定加强军事合作,更有计划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
另一方面,埃及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中国扩大对外贸易,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埃及的国民经济复苏需求高度契合。可以说,对于强化自身经济建设而言,中国是埃及最优的合作伙伴。尽管自2011年以来埃及经济因国内动荡的政治局势而遭受重创,但中埃两国的双边贸易合作却一直保持着较好地发展势头,甚至在2013年双边贸易额破天荒地突破了100亿美元,中国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近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有助于刺激埃及国民经济复苏,在双方关系持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埃两国都将在此越发紧密的关系中获益。
塞西政府在国内多重势力中艰难谋求稳定发展
在穆巴拉克政府、穆尔西政府以及塞西政府的政权接替中,埃及内部的世俗势力和宗教势力之间的相互厮杀旷日持久。然而,不论这两大势力表面上如何争锋相对,埃及真正的主宰者都是掌握着国家命运的军方。所谓的世俗政权和宗教政权之间的争夺、更迭,实际上都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种换汤不换药的政治揭示出所谓“民选”和“强人”都是幌子而已。因为尽管塞西政府以不折不扣的强人政府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它与已垮台的穆巴拉克政府和穆尔西政府一样,无论是政权的更迭、巩固还是政治的转型,无一例外都依赖于军方。
作为既得利益者,埃及军方凌驾于各种政治力量之上,是埃及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各种外部势力最为重要的代理人。无论是经济建设大权还是国外经济援助,都为军方牢牢掌控:上述一系列的大型基建工程实际上要么由军队负责,要么简单粗暴地跳过公开招标程序,直接由与军队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海湾国家的大型企业;而且海湾国家对埃及的援助大部分直接由军方掌握。
军方之所以能够在多次政治动荡中保持对国家的主导,原因就在于其实力超越其他政治势力。军方在掌控埃及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方不仅触及埃及经济的多个领域,而且可以直接获得国外的经济援助,无需因资金问题受制于政府。此外,刚通过不久的埃及宪法更是给了军方很多特权。可以说,军方无所不在,却又鲜有受到拘束。
在过去两年的革命中,埃及非但没能实现改革,反而进一步加强埃及利益集团垄断。与军方维护的世俗政权相对峙的是被暂时压制的宗教势力,它们时刻伺机反扑。本月初曾领导起诉对前总统穆尔西判处死刑的埃及总检察长希沙姆·巴拉卡特(Bush sharm Barakat)被穆兄会炸身亡便是最佳例证。可以说,一个充斥着富人与穷人、世俗与宗教激烈冲突的社会,社会的撕裂是不可避免的。
而对于塞西政府而言,埃及人对稳定发展的社会的渴求是强烈的,对新的领导人却缺乏长期的耐心。在此情况下,塞西通过诸如修建苏伊士运河、访问西奈半岛等举动单纯模仿纳赛尔,是无法实现自身的企图的。要想在政治权力碎片化的中东地区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和实现发展,这有赖于塞西政府在各种力量之间合乎分寸的撩拨、在大国对抗的张力变化中寻求发展以及在促进本国发展和保有政权之间恰当地拿捏。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实现阿拉伯世界的“联合”的政治宏愿,更是有可能卷入“殖民化”的深渊,丧失国家的独立性。这位军人总统究竟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