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5-06-13 13:36
首相納吉和敦馬哈迪針鋒相對,行動黨與伊斯蘭黨一來一往,政治人物都關心政治,卻忽略了國家經濟已逐漸走下坡。
最近的經濟數據都不理想,譬如,今年4月出口按年下跌59億令吉,或8.8%至604億令吉,低於市場預期,貿易盈余也下跌21.2%;5月馬股重挫70.75點或3.89%,外資在今年首5個月已淨流出57億5千萬令吉,6月股市還是低迷;馬幣兌美元於8日一度重挫1%至3.7590令吉,跌至接近1998年金融危機時水平,是9年來新低。此外,儘管大部份車價在落實消費稅後下降,但4月的汽車銷售量不增反減,較3月下跌33%。
為甚麼大馬去年經濟取得6%的成長,今年首季增長5.6%,是區域最強勁的成長之一,馬幣還跌跌不休?為何首相宣佈高達2千600億令吉發展預算的第11大馬計劃,股市還如同吃了瀉藥?
為甚麼馬幣跌到那麼低,出口還是不濟,這是否說明大馬產品缺乏競爭力?
事實上,出口、幣值及股市只是反映一般的情況,老百姓對經濟的好壞卻有更深的體會,特別是消費稅實施之後,市場之淡靜,讓人焦慮。
據瞭解,因為生意慘淡,很多公司已經削減開銷,大馬僱主聯合會(MEF)執行董事山蘇丁甚至披露,該會部份會員面對生意量猛跌30%的衝擊,約20%會員計劃通過裁員或自願離職計劃來解決生意大跌的衝擊。
如果裁員情況擴大,被裁者將無法攤還房屋的分期付款,或者是購買房屋,這將衝擊銀行和房屋業,刺破家庭債務及房地產的泡沫,進而帶來負面的連鎖效應。
因此,政治領袖應該放下政治,立即推出振興經濟的配套,否則一旦經濟衰退,將讓政治更加動盪。
政府必須提振消費情緒、減輕工商界運作成本(馬上降低公司稅)、透過削減行政開銷來增加發展開支,甚至是把6%消費稅降至3%。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生活成本不只未降反而上升,汽油及柴油在6月1日才漲價10仙,16條高速大道的收費又將提高,這對民眾是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股匯下挫也反映投資者對國陣政府治理國家的能力缺乏信心,以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為例,當局太過寬待該公司,1MDB已經連續3年遲交財報,而截至2015年3月31日年度的賬目也還沒有稽查。
根據公司法令,任意延誤提呈財政年報,公司董事也可被罰款3萬令吉或坐牢不超過5年,之前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PAC)傳召1MDB首席執行員阿魯爾甘達及前任首席執行員沙魯哈米出席聽證會,他們都缺席。為甚麼政府相關公司(GLC)有這樣的特權?
其實,不止是1MDB的運作缺乏透明,其他GLC也是如此,比如截至2013年,財政部屬下的PFI建築私人有限公司已經背負280億令吉的債務。
太多債務讓投資者質疑政府還債的能力,特別是原油價格下跌、國庫收益減少。
其實,這麼多年來,石油已經為國庫貢獻千億令吉的財富,如果資源運用妥當,國家今天不會面對債務問題,症結是政府理財不當、缺乏效率。
惠譽(Fitch)已經揚言可能調低大馬主權債券評級,如果評級降低將再衝擊股債市。
希望風暴不會到來,否則以大馬沒有準備的狀況,將是不堪一擊。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文: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