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势力在保守体制的窘境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6月9日 上午 10点30分

 林宏祥

直言不讳:哈迪派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为伊斯兰党晚近15年的内部矛盾,做了个清楚的了断。1998年“烈火莫熄”引爆时代巨浪,再到“3.08”、“5.05”政治海啸洗礼,伊党最终重返原点,平白错失转型的契机。伊党放弃创造历史,反之选择重复历史–它的自我沉沦,蹉跎了马来西亚民主化的进程。

这也意味着末沙布(Mohamad Sabu)、胡桑慕沙(Husam Musa)、祖基菲里(Dzulkefly Ahmad)、哈达蓝立(Hatta Ramli)、卡立沙末(Khalid Samad)、穆加希(Mujahid Yusof Rawa)、哈尼巴(Hanipa Maidin)等“务实派”领袖为伊党转型而投入的努力,宣告失败。

伊党原任署理主席末沙布是出色的演说高手,这一次他在台上总结时,用自己一贯的尖酸刻薄反讽党同僚,内心的绝望、唏嘘,可想而知。末沙布的贡献是,把民主政治的复杂概念简化为草根村民都听得懂的语言,晚近数年其斗争主轴离不开廉正、人权、民主,积极动员人民力量,参与街头抗争。

该党原任副主席胡桑一度是锋芒毕露的国会议员,也是已故精神领袖聂阿兹(Nik Aziz)的得力爱将。5.05大选后,聂阿兹卸下吉兰丹州务大臣职位,胡桑行政议员职位跟着不保。他是少数能谈论经济课题的伊党领袖,虽作风精英,性格略嫌高傲,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穆加希是伊党前任主席Yusof Rawa的儿子,积极走访基督教堂,掀开宗教对话。伊党在2004年大选后陷入低潮,他领导的国民团结局极力主张跨族群对话,当下以非穆斯林为主的伊党支持者臂膀,乃在他的推动下成形、壮大。

祖基菲里虽为学者型领袖,却常在街头示威中出现。他尝试为伊党的斗争注入新论述,努力摆脱“伊斯兰国”、“伊刑法”负累,角色吃力不讨好。哈尼巴是律师出身,5.05当选为雪邦区(Sepang)国会议员后,让下议院的辩论生色不少。

这些所谓的“埃尔多干”(Erdogan)派系领袖,都在铺天盖地的污蔑中、菜单文化猖狂的党选中,全数落败。早在6月4日前,“埃尔多干”派系败象已露。哈迪派系全面掌控党内主要机制,有组织性地主动出击,全面启动割喉之战。反观“埃尔多干”派系领袖则过分谨慎,被动回应。若要用一句话总结:有组织的恶战胜了毫无组织的善。

选战背后固然有许多技术层面的检讨,但“埃尔多干”的败选反映了进步势力在保守体制中的窘境。民主、自由、公正的新政治论述,面对宗教、种族情绪的围剿,最终无法说服大多数群众,惨遭遗弃。

当权者仿佛只要操控民粹的语言,煽动情绪,营造一种被围剿的危机,就足以让群众对改变深感焦虑与恐惧。几个简单却粗糙的逻辑如:反主席=反宗教司=反伊斯兰;亲民联=行动党傀儡=伊斯兰叛徒,让“埃尔多干”派领袖无从破解,最终饮恨沙场。

这样的逻辑之所以奏效,是因为不安的氛围笼罩这个社会。我们是受害者、不团结则让外敌侵略、任何论述上的调整与妥协都是示弱的表现,乖离原先的斗争原则、摧毁党的千秋大业。也因此,主席是救世主、推翻主席是罪孽,极权打压民主可以被合理化,只要不让外敌阴谋得逞即可。

哈迪在这样的氛围中笑到最后。如果华社笑伊党太傻、太天真,回头看看自己,在近年来面对香港占中、李光耀功过评价、黄之锋和长毛遭否决入境,甚至董总风波中,是否也犯上伊党的毛病?

林宏祥是新闻工作者,长期观察本地政治动态,热衷于跨语界书写、对话,希望马来西亚政治赶得及在天黑之前,冲出隧道。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9456#sthash.loqs9mA4.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