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育与历史教材

来源:俄罗斯学刊2015.1   作者:张树华   时间:2015-06-04

1433384444815468.jpg

图为俄罗斯上月举行的纪念二战胜利七十周年红场阅兵

【阅 读提示】近年来,在西方政治势力的插手和怂恿下,俄罗斯社会长期潜伏的民族、宗教矛盾开始抬头,甚至有引燃和爆发的态势。俄罗斯当局一方面加紧修改法律法 规,严格执法,强化对反对派的政治打压;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爱国主义和青少年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加强以东正教为首的宗教间的和谐共处,强化以俄罗斯人和俄语 为主的族际融合和族际文化交流,坚决反对歪曲二战历史事件。普京多次下令,要举全国之力,编写统一的、具有新的历史观的历史教科书。

【作者简介】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戈 尔巴乔夫、叶利钦时期的近15年间,俄罗斯历史领域混乱不堪,严重误导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俄罗斯社会亟须摆脱一盘散沙的思想 局面。普京认为,应对内外部思想和政治的挑战,亟须强化俄青少年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认同。为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国家历史教育,普京多次下令,要举全国 之力,编写统一的、具有新的历史观的历史教科书。2014年6月2日,鉴于克里米亚地区回归俄罗斯,俄总统普京特别签署命令,委托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历史 协会要在新版统一历史教科书中写进有关克里米亚的历史。

2000年前后普京开始执政,接手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留下的沉重的政治遗产和历史 包袱。当时俄罗斯社会人心涣散,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社会思想领域可谓是一盘散沙,沉渣泛起,西式的、复仇的、保皇的,林林总总的政治思潮纷纷登场。人们 注意到,普京在政治上大刀阔斧、拨乱反正,在外交领域力图恢复大国地位和影响力的同时,还多次关注青少年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问题。身为新俄罗斯国家的总 统,普京可谓日理万机,但却在历史教材问题上“事必躬亲”,多次关注历史教育和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是非同寻常的,苏联时期的苏共总书记也很少能做到。

一、汲取历史教训,纠正历史领域的混乱局面

2013 年2月19日,普京主持召开了民族关系委员会扩大会议,部署落实2012年12月签署的《2025年前国家民族政策构想》的具体措施。普京在会上提出,俄 罗斯政府要拨付巨额专项资金,大力推广和普及俄语,强化对青少年的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民认同感。普京当场指示有关部门,要尽快为全国各年 级的中学生编写统一的历史教科书。

普京要求“新的历史教科书要用俄语编写,要语言精美,内容不能自相矛盾,力戒含糊不清甚至南辕北辙”。普 京进一步提出,这些新的历史教材应面向不同年龄的读者,选材要得当,以具体的史实来说明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传统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普京提出,今后 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都应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普京还要求,今后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除以前参与这项工作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和俄罗斯科学院之外, 还应吸收历史协会和军事历史学会参加。会上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德•利瓦诺夫表示:“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有各类学科的教科书1000多种,其中历史教材不 下几十种。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不同的教科书。”

普京如此关心历史教育与历史教材问题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指向。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出现了政治紧张、社会冲突、阶层分裂和派别对抗的趋势。俄罗斯社会长期潜伏的民族、宗教矛盾开始抬头,在西方政治势力的插手和怂恿 下,甚至有引燃和爆发的态势。这是自2000年掌权以来普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政治挑战,也是俄罗斯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面临的最大威胁。外部压力 与内部矛盾交织迫使普京当局未雨绸缪:一方面加紧修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对反对派的政治打压;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爱国主义和青少年历史文化传统教育, 加强以东正教为首的宗教间的和谐共处,强化以俄罗斯人和俄语为主的族际融合和族际文化交流。普京认为,应对思想和政治挑战,强化俄罗斯青少年的国家观、历 史观和民族认同十分关键。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国家历史教育十分重要,而优秀的、统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和“新思维”政策的影响下,苏联境内外激进政治势力大肆抹黑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戈尔巴乔夫大肆鼓吹“民主化” 和“消除历史空白点”,酿成了苏共后期的“反思历史热”和“清算历史”运动。1987年、1988年以后,一些苏联作家、记者和编辑热衷翻历史旧账,歪曲 历史记忆,鼓吹“去苏联化、去红色化”,大搞历史翻案和社会复辟。他们借反思历史之名,乘机诋毁苏共,怀疑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照搬西方学术界 “极权主义”等概念,污蔑苏联,怀疑和歪曲列宁,全面否定斯大林,妖魔化苏共,实际上是把苏共推上历史的审判台。结果是,苏联人民的理想破灭,人们心中的 “偶像”坍塌。而旧沙俄时期的陈迹得到吹捧,末代沙皇像被重新供奉。短短3—5年的时间,苏共就像失去灵魂的泥足巨人,轰然倒下。

在这股历 史反思热潮中,当时的苏联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学活动首当其冲,受到“肢解历史、改写历史浪潮”的冲击。1986年11月,在全苏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上,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指责苏联历史教科书存在着“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重新编写教科书。而后苏联高校一些党史、国际共运以及科学社会 主义教研室等纷纷改名或关闭,相应课程被迫取消,有的教师改行,有的改换门庭,转而教授西方哲学、西方政治学等课程。在当时的背景下,鉴于在历史问题和历 史领域的一些混乱,苏联教育部不得不在1988年6月宣布取消该学期的中学历史课程考试。

苏联解体后,身为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叶利 钦出任俄罗斯总统,他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宣布“由一种意识形态占垄断地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教育领域推行“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实 质上这是全盘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西化、自由化政策,而俄罗斯历史研究和教学领域继续着混乱的局面。1994年12月,俄罗斯教育部推出了一项过渡时期的历史 教育战略,提出:废除人文学科教学的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垄断,实现研究历史概念方法的多样性,更新历史教育内容,为教学体系编纂新一代的教科书。之后 “去苏联化”、“去苏共化”、“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书籍泛滥,否定历史、自我抹黑的教材大行其道。美国的索罗斯基金会也趁机给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出资,赞 助撰写符合西方口味的教科书去占领学校讲堂。

二、应对外部思想侵袭,维系俄罗斯统一文化空间

苏 共败亡和苏联解体之后,一些独联体国家为了巩固“独立”地位,纷纷寻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独自编写自己的历史教材。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这些国家在历 史领域开始了“去苏联化、去苏共化”的进程,通过在历史上“去共产党化、去社会主义化、去红军化”来凸显“政治独立”和“西化”立场。一些东欧国家和原苏 联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势力有意诋毁苏联和苏军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作用,甚至把苏联红军与纳粹占领相提并论。波罗的海三国认定二战后是“被苏联占领”而非从纳粹 铁蹄下“解放”。2007年4月27日,爱沙尼亚发生了从首都塔林市中心拆除和迁移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的事件。2008年,立陶宛政府坚持要求俄承认苏联 侵占的事实并赔偿高达280亿美元的损失。同年年底,乌克兰也向联合国大会提交议案,要求审理20世纪30年代苏联曾在乌克兰制造了“大饥荒”,并要求将 此定性为“种族屠杀”。2009年2月4日,拉脱维亚也出现了亵渎苏军烈士纪念碑的事件。上述言行严重损害了俄罗斯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间的关系,也对俄 罗斯的国际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2003年以来,在积极支持和策划俄罗斯邻国“颜色革命”的同时,西方舆论界掀起了一股批判俄罗斯的浪潮, 纷纷指责俄罗斯压制人权和自由,背离西方民主道路,滑向独裁和专制。2007年欧洲议会通过所谓“批判共产主义的决议”。与此同时,美国在华盛顿设立所谓 “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支持格鲁吉亚设立苏联恐怖博物馆。欧美大国力挺东欧和波罗的海一些国家在历史问题上对俄进行挑衅。对于俄重编历史教材、尊重苏 联历史的举动,西方媒体也大肆渲染。2007年夏天,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普京在宣传自己的历史观”。而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指责普京“妄图改写历 史”。美国《新闻周刊》认为普京是要“重新回到苏联”。

俄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日里诺夫斯基认为,如今“歪曲篡改历史是一种新冷战的形式”, 歪曲历史事实就意味着对国家的侮辱。面对苏联周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反俄”、“去苏化”行为,俄社会各界痛心疾首。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今俄罗斯所 面临的外交和文化困境,实际上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是20年前由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雅科夫列夫等人发动“抹黑历史、否定历史”运动的结果。20年 前,正是苏联社会对自己“挖根、掘墓”,割裂苏联历史,否定苏共领袖人物,才导致今天的“自欺欺人”和别人的“忘恩负义”。

三、普京强化历史教育的举措

一 个自我否定,不尊重、丑化甚至诅咒本国历史的民族,很难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一些俄罗斯有识之士终于切身感受到了20年来在历史领域的惨痛教 训:一些人瞄准斯大林,打中的是苏联共产党;本意批判或打击苏共,倒下的却是连同苏共在内的整个国家——苏联。一些曾经将矛头指向本国历史的俄罗斯知识分 子,如今感叹悔之晚矣。正像普京当局认定的那样,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的15年是“失败的、混乱的”15年。在这期间,俄罗斯历史已经被肢解、碎片化, 俄罗斯民族被丑化,苏联军人在二战的功绩被贬低,苏联历史形象被丑化和妖魔化,俄罗斯失去了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隐藏着进一步分裂和对 抗的危险。

历史沧桑,斗转星移。世纪之交,普京掌管了俄罗斯。普京在强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在政治思想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也试 图纠正一盘散沙式的混乱局面。2000年普京刚刚就任总统,就几次表达对历史教材和历史教育的不满,号召“认真思考俄罗斯历史”。2001年底,普京在西 伯利亚地区视察一所大学时表示,他对过去10年间(暗指叶利钦时期)的“破坏”深感痛心。之后普京又提出,俄罗斯应当有统一的历史教科书,历史学特别是历 史教材应当团结社会,而不是罗列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应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场所。

2003年底,普京在国家(列宁)图书馆与部分史学家座谈 时指出,过去史学家过于强调历史污点,造成书刊和教材中有大量糟粕和泡沫,必须剔除这些糟粕,去伪存真。一个月之后,普京又亲自指示俄罗斯科学院,要对所 有的历史教科书进行“鉴定和筛选”。在2004年7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委员会会议上普京再次表示,许多参加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向他表达对学校历史课程的不 满。普京为此专门指示:“各个社会组织和青年团体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只做一些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工作。”

普京号召加强对青少年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和珍视自己的历史包括苏联时期的历史,这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极力“抹黑”和“割裂”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对此普京 有过如此的解释。2000年3月,在《头号人物•访谈录》一书中普京自豪地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典型。”在2000年12 月有关国家标志问题的一个讲话中,普京建议国家杜马用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军旗。他呼吁人们记住肖洛霍夫、加加林等著 名人物在历史上取得的令人自豪的成就,记住俄罗斯历史和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伟大胜利。

10多年来,普京当局汲取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决定从历史教育和教材编写入手,整顿历史领域的乱象,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2001年俄罗斯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重新评估历史教材;

2.2001年和2005年,俄罗斯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06—2010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

3.2003年11月教育部取消了占据中学课堂10年之久的一部“抹黑”俄罗斯历史的中学历史教材的教科书资格,规定中学教材必须经过教育部的“评审和推荐”;

4. 从2004年开始,俄罗斯教育部开始重新审议所有历史教科书,之后俄罗斯任命著名学者、莫斯科大学教授安•褔缅科院士为历史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开始在全 国范围招标并评选优秀历史教材;5.2004年,在时隔50年之后,俄罗斯第302次再版并发行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6.2007年6月,在全俄历史教师代表和历史教学会议前夕,两部官方授意和资助的教材由俄教育出版社出版:一部是由亚•菲利波夫等人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另一部是教学参考书《社会通识:21世纪的全球化世界》;

7.2007年6月普京出席全俄历史教师和历史教育会议并讲话;

8.2007年7月,俄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分别通过了《教育法》修正案,规定了历史教材的审核批准制度,该修正案已于2007年9月1日生效;

9.教育部、科学院等联合研讨和出台针对历史教学的统一国家标准,建立了专门的历史教育网站;

10.政府表示将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更新学校教学设备,将教材编写和出版列为国家“全民工程”的重要部分;

11.2009年,俄罗斯教育部门又相继出版了两部供高级中学11年级使用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和《俄罗斯历史(1945—2008年)》,历史教材的数字化成果也相继出版;

12.2009年成立总统下属的“反击篡改历史行为的委员会”,提出对传播极端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以及否定二战历史等言行以及为此提供平台的媒体追究法律责任;

13.在普京的指示下,俄罗斯成立或恢复历史协会和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出任历史协会会长,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会长则由文化部长梅金斯基担任;

14.2013年和2014年,在中俄两国首脑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决定,2015年中俄两国要共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以反击歪曲二战历史,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15.2014年1月16日,普京召见新版统一历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成员,指令要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尽快编写出统一的历史教科书,同时指出,编写当代俄罗斯历史要延伸到2000年之后;

16.2014年6月2日,鉴于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普京签署命令,委托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历史协会要在新版统一历史教科书中写进有关克里米亚的历史;

17.2014年7月3日,普京召集并主持了民族关系委员会会议,指出对理顺民族关系、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友爱意识,新版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至关重要。

四、俄罗斯决定打响“历史保卫战”

近 些年来,面对来自西方强大的思想压力和舆论攻势,普京领导俄罗斯,一方面积极进行政治和外交上的应对,另一方面加紧凝聚社会共识,与西方展开历史与文化上 的思想较量。俄罗斯当局认为,近期俄罗斯境内外一些教科书任意歪曲历史特别是二战史,美化法西斯,这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2009年5月8日,时任俄罗 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其个人视频博客上讲道:“篡改历史的行为越来越猖獗,充满恶意和具有挑衅性。”梅德韦杰夫强烈谴责某些国家企图改写二战历史的做法。 他说:“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法西斯的贡献不容贬低和篡改。我们决不会忘记我们的国家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做出的决定性贡献。正是我们的人 民摧毁了纳粹,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至少2700万苏联民众为此献出了生命,卫国战争才取得了胜利……我们将始终捍卫和坚守这一事实,任何人都不应对此有 所怀疑。”他认为,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切并非仅仅是书本上那几页薄薄的纸,无论今天某些人多么处心积虑,历史也决不容许其重写或者篡改。因为这些历 史对具有军国主义野心、种族矛盾和任何企图重构世界版图的行为起着威慑的作用。

俄罗斯准备出台“关于反击在独立的原苏联国家境内为纳粹主 义、纳粹罪犯及其帮凶平反活动”的法案。根据这项法律,对于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进行任何形式的诋毁都将被视为与鼓吹法西斯同等罪行。法案对歪曲、篡改历史 的行为做出一系列惩罚性的规定。触犯法律的俄罗斯人或外国公民都将有可能受到3—5年的监禁,同时罚款10万—50万卢布。法案还对歪曲或篡改二战历史的 国家提出了外交和经济制裁意见。对于触犯国,俄罗斯将有权驱逐其大使或与其断绝外交关系,有权对其实施全面的运输和通信封锁。

2012年1 月9日,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全境举办俄罗斯历史年》的总统令,决定2012年为“俄罗斯历史年”,并开展一系列的历史纪念活动。莫斯科大学历 史系主任、俄科学院院士谢•卡尔波夫指出,举办“俄罗斯历史年”的主要目的是“净化并确立俄罗斯人民的历史记忆”。他认为,这是争取俄罗斯民众心灵和头脑 的“记忆之战”,俄官方已准备好打响这次“争夺历史的战争”。

2012年10月20日,普京签署《关于完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决定在 总统办公厅成立社会项目管理局,主管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后俄罗斯将斥巨资开展各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化历史传统教育,提高国民认同。为此,普京提 出“新爱国主义”的概念,更强调包括沙俄时期在内的俄罗斯的传统道德价值观,敦促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

2012年12 月12日,普京向俄罗斯联邦议会上下两院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普京此次的国情咨文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感和危机感。普京开门见山地指出:“单是在20世纪,俄 罗斯就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场内战、若干革命,国家两度分崩离析。俄罗斯人的生活也有过数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1世纪之初,我们遭遇了真正的人口及价 值观危机。倘若国家不能维持现有人口数量并实现增长,倘若国家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理想,无需外敌,俄罗斯将自掘坟墓,躲不过败亡的命运。”普京讲道,评判 爱国者的标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常怀尊崇、挚爱之心”。普京提出,为了让民族意识重新觉醒,我们需要将各个历史时期完整地联系在一起,重新 认识这样一个普通的真相:俄罗斯不是始于1917年,也不是1991年,我们有共同的延绵千年的历史,依托这个历史,我们才有内力,民族发展才有意义。

普 京讲道,2012年“俄罗斯历史年”即将结束,但对祖国历史、教育和科学项目的关注不能减弱。普京希望,重建的俄罗斯历史协会和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以及俄 罗斯地理协会要积极发挥作用。普京号召,俄罗斯应当保留祖祖辈辈传给我们的经验。俄罗斯数百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个文明国家。俄罗斯应当坚定不 移地发展,同时也应该保留自己民族精神的特点,俄罗斯民族不能迷失自己,俄罗斯永远应当是俄罗斯。

2013年2月1日,俄罗斯隆重举行庆祝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普京在讲话中坚决反对歪曲二战历史事件,反对出于政治目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不允许抹杀那些使世界获得解放的人所建立的 功勋。而在前一天,伏尔加格勒市决定在每年的6个二战纪念日期间暂时将城市重新更名为“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

谁有权解释历史,谁就有权阐 述现在。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专家注意到,近年来以普京为首的俄政界高层参与和关心历史教学、历史教材问题不是偶然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 来,俄罗斯社会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流毒影响甚深,至今一些西化、自由化政治势力在西方支持下仍极力抵制俄官方修史的努力,反对普京在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的做 法。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没能成为俄罗斯民族前进的动力,反而变成了撕裂社会团结的漩涡,变成了沉重的包袱,阻碍着俄罗斯复兴的脚步。

应 当指出,由于20多年来的政治动荡和思想混乱,当今俄罗斯社会思想政治分歧严重。受近年来西化和商业化侵袭,俄罗斯学术界、教育界弥漫着浓重的“失败的情 绪”,精神涣散,缺乏自信。另一方面,10年来,严肃史学被边缘化,伪科学和碎片化的“庸俗史学”盛行,社会中不乏各式的“戏说历史”、“歪曲历史”现 象。另外,普京成立专门政府机构,拨付巨额财政资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做法,也遭到俄罗斯内部一些人的诟病,批评普京是在用苏联时期“行政命令式手段”对 待历史教育和研究,根本不能有效地教育或感化在信息时代网络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事关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评价上,以普京和梅德 韦杰夫为代表的俄罗斯高层还有不少摇摆不定、模糊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普京的寻根努力以及回归“沙俄历史”倾向也引起境内外的警惕,担心普京的爱国主义和 保守主义会不会演变成咄咄逼人的“沙文主义”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可见,今后俄罗斯社会历史思想领域的探索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俄罗斯何时能够走出 “历史的迷茫”和“思想的陷阱”,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3556.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