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带中国作家抵马尔克斯故乡哥伦比亚 中国总理30年来首访

发表时间:2015-05-22 07:18:59

结束对巴西的的访问后,李克强出访拉美第二站哥伦比亚。应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5月21日下午乘专机抵达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卡塔姆空军基地,开始对哥伦比亚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同机抵达。这是中国总理30年来首次到访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外交部长奥尔古因和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汪晓源到机场迎接。哥空军仪仗队在红地毯两侧列队,军乐队奏响进行曲,向李克强总理夫妇致敬。

李克强表示,哥伦比亚是拉美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哥关系进入新时期、面临新机遇,各领域务实合作发展提速,我在中哥建交35周年之际来访,就是要同哥方一道,巩固传统友谊,深挖互补优势,重点开拓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合作,面向未来增进人文交流,以实实在在的互利合作成果支持哥国内和平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繁荣。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同桑托斯总统举行会谈、共见记者,并共同出席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

李克强和夫人程虹是在圆满结束对巴西的正式访问后抵达波哥大的。离开巴西里约热内卢时,巴西联邦和里约州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到机场送行。

在结束对巴西的正式访问后,李克强当地时间21日下午抵达波哥大,开始对哥伦比亚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带中国作家去马尔克斯故乡 扭转人文交流逆差

总理此访除将在经贸等方面与哥伦比亚达成协议外,还将与哥伦比亚总统共同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莫言等中国作家和哥伦比亚著名文学家将参与。哥伦比亚媒体认为,李克强此访将“竖起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新里程碑”。

哥伦比亚《30分钟》新闻网站报道称,李克强21日将与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举行会谈,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及金融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双边协议。《哥伦比亚人报》网站的报道称,中国目前是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哥希望成为继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秘鲁之后第四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德国之声”援引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学者的话说,中国总理访问哥伦比亚意义重大。哥伦比亚向中国出口煤、中国正考虑投资哥伦比亚的水利和石油领域。在拉美四国之行中,李克强对哥伦比亚的访问最值得观察。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对巴西的访问中,中国和巴西签署了总额53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在哥伦比亚,也有望创造新的合作纪录。

不少哥伦比亚媒体在中国总理到访之际,为如何促进两国经贸往来出谋献策。哥伦比亚财经报纸《共和国报》称,哥中经贸联系近年来不断加强,哥伦比亚对华出口连续三年增长,2014年哥对华出口额达57.55亿美元,以能源矿产及咖啡为主。但双边贸易仍不太平衡,哥伦比亚2014年从中国进口额为117.9亿美元,主要为电子元件和手工业产品。报道援引专家的分析称,导致这一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哥伦比亚的产品还没有找准中国的需求。哥伦比亚可以利用农牧业与加工食品的优势,此外,猪肉出口也将是一条明路。

哥伦比亚《30分钟》新闻网站称,李克强22日还将和桑托斯在圣卡洛斯宫共同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中国著名作家莫言、铁凝、麦家等将与哥伦比亚知名作家一同参加此次人文交流盛宴。德国新闻电视台21日称,中国总理此次拉美之行不仅带上了受到各国欢迎的企业家,几位著名中国作家也随总理来到《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故乡。哥伦比亚尽管经济实力不强,但在文化上令人瞩目。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显示,哥中不仅要加强经济合作,还要增进文化交流。香港《南华早报》20日称,就中拉人文领域交流而言,中国是“绝对的逆差”,当地很多人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报道称,为增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中国2月宣布计划斥资3.6亿元建海外文化中心,较2014年增长近一倍。

但有西方媒体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人文交流解读为“中国用软实力攻入美国后院”。德国全球新闻网21日称,与美国用硬实力攻入拉美不同,中国主打软实力,展开“文学外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 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媒体这种说法完全是过度解读、无稽之谈。中国一直希望能与其他国家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外交。这次李总理的访问团中有几名中国著名作家,这是两国开展正常的人文、文化往来,也表明中国愿意通过多种方式,拉近两国人民间的距离。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墨西哥四国共同创立的拉美地区新兴经济组织太平洋联盟近两年在贸易量上上升很快,经济增长超过拉美平均水平。他们想进一步促进自己的经济发展,融入亚太,加强与亚太新兴经济体的来往。加强与中国交往是必然之势。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Third-World/2015_05_22_320484.shtml

来源:环球时报 | 责任编辑:梁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