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4月23日 上午 10点30分
庄迪澎
直言不讳:餐饮业收取服务费行之有年,4月1日政府开始征收消费税(GST)之后却“意外”成为被消费税惹恼的民众的泄愤对象。为了平息非议,政府一度宣布只允许有和员工签署集体雇用合约的业者方可收取服务费,但最新的演变是国內贸易、合作社及消费人事务部在4月22日宣布,该部与业者会谈后,决定允许餐饮和酒店继续征收服务费。
服务费争议俨然是一种“黑狗偷吃,白狗当灾”的状况。这么说,并非为服务费辩护。
我对于去餐饮店消费得付服务费素有意见,因为店家贩卖餐饮,应该是已经计算了一切经营成本(从食材、员工薪资、店面装潢、水电开支等等)和利润率,然后再定价。消费者前来消费,店家当然得烹煮,然后将餐饮端出来给消费者,但这一切“服务”其实并非“免费”,而是已经涵盖在定价里头。换言之,依餐饮的价格再追加10%的服务费,可说是双重收费。
其次,虽然业者辩称,服务费是用来支付给员工,但在没有可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员工劳动所得是否应服务费而提高,以及服务费所得是否多数进入业者的口袋,似乎没人可说准。 我之所以说“黑狗偷吃,白狗当灾”,是因为据说自1970年代开始已有业者向消费者收取服务费,如今却因为政府实施消费税引发民怨之后,政府就打服务费的主意,动用宣传机器渲染收取服务费为不合理举措,无法是一种转移视线的障眼法。
整个情况根本就是变成政府和店家争夺资源,而不是正视消费税造成的民生疾苦。于是,政府继续强行课税(而且是商家们免费替政府做事),但把民间的不满从消费税转嫁到服务费,把民众的抱怨对象从政府转向餐饮业者。这么做,一来可以藉着取消服务费来“津贴”消费税,二来还可以宣传为消费者将因消费税而少花钱。
如今贸消部宣布允许餐饮和酒店业者继续收取服务费,并不奇怪。在政府开始对服务费课题上下其手时,大概就已经面对大企业的压力,所以才宣佈只允许有和员工签署集体雇用合约的企业可以收取服务费。这种屈服于大企业而双重标准的做法,说穿了就是让赚大钱的大企业可以继续靠服务费增加收益和利润,而赚小钱的小企业不可以。
这也不奇怪,因为马来西亚政府的亲商(business friendly)立场从来都是图利朋党大企业。
虽然服务费课题有了定案,但得益的是政府和业者,民众始终是最大的输家。虽然闹了一轮过后,结果还是维持现状,但政府的“宣传”目的已经达到了。
政府未必如我们想象中笨得无可救药,炒作服务费确实容易转移视线,一是因为10%的服务费比6%的消费税高,二是因为服务费是付给店家,不是政府,而很多民众比较敢骂店家和修理店家,而不是和政府对着干。
所以,恐怕很多人同时支付服务费和消费税时,会一边抱怨商家收取“高昂”的服务费,一边说“政府收消费税都没这么高”,甚至以“纳税是国民义务”来自我安慰。
庄迪澎长期观察及评论本国媒体业、新闻自由与政治变迁,他认为推广传播学教育和媒体识读是新闻自由运动的重要工作,而且只要发言的自由意志仍在,知识分子的声音禁不了。
– See more at: http://cn.theantdaily.com/Article.aspx?ArticleId=27444#sthash.3L4ytHi7.dpuf